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之一

合集下载

林木育种试题

林木育种试题

试卷一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分,共10分)1 林木育种学根据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设施保存利用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者器官,从而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3引种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4种源试验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5优树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环境条件下,在生长量、木材质量、等性状上远远超过在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树木。

6选择响应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与入选亲本平均值的差7杂交通常指不同树种、或者同一树种不同小种、品种或者类型间的交配8 无性繁殖切取树木的部分器官或者组织,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的新植株9实生苗种子园用实生苗做材料建立的种子园10遗传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无形繁殖后代或者有性繁殖后代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遗传测定。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 林木育种主要包含资源的收集,优良品种的培育,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等4项主要内容。

2 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就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三种方法。

3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一是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二是经济价值符合要求。

4 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分布区是否连续,大小,形状。

5 人工选择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方向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

6 家系可以分成两种: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

7 优树的综合评选方法包括连续选择法、独立标准法和评分法。

8 用亲本和子代资料的回归系数来估算遗传力时,如果遗传力h2=b=0.4,则所用的亲本是双亲本。

9 某30年生红松人工林林分有1000株红松,平均树高为11米,从该林分中选择5株优树,平均树高14.5米,则入选率为0.005,选择差为3.5米。

10 杂交组合A×B称为单交,A×(B×C)称为三杂交。

11 嫁接形成的嫁接植株,具有根系的部分称为砧木。

四川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部分题库汇总

四川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部分题库汇总

林木遗传育种学题库一.单选1.染色质由()链按一定距离盘绕在组蛋白小体上构成。

A 核苷酸B 多肽C RNAD DNA2.分离定律是研究()对相对性状。

A 1B 2C 4D 83.染色体上基因间的距离用()的百分数表示。

A 交换律B 重组率C 交换值D 交换5.tRNA二级结构中无突出环的是( )。

A.氨基酸接受区B反密码区 C 二氢尿嘧啶DT&C区6. 遗传漂移一般发生在()群体中。

A大 B 遗传C小D变异7.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称为()。

A 引种B 驯化C 移植D 栽培8. 倒位染色体联会时()。

A 正常染色体上形成倒位圈B 倒位染色体上形成倒位圈C 一对染色体共同形成倒位圈D 两条染色体正常联会9.梅n=8,其单体染色体数为()A 17B 24C 9 D1510.制定用材树种优树标准,不需要考虑的是( )。

A 现有林分最大值B 选优林分年龄C 现有林分分布区D 优树数量11.远缘杂交使群体()。

A 纯合体增加B 杂合体增加C 走向分化D 平均值提高12.遗传与变异间的关系可表述为()A 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B 两者无关C 遗传决定变异D 变异决定遗传13.杂交组合为AABbccEe╳AaBbCCEe,求后代中表型为ABCDe的概率()A 1/16B 3/16C 1/32D 3/3214.雄性不育是由()控制的A叶绿体基因B核基因C质核基因D线粒体基因15.一般基因突变对群体的最终影响是()A、改变基因频率B、改变基因型频率C、打破群体平衡D、达成新的平衡16.遗传力估算方法中,方便实用的是()A利用基因型一致的群体B利用亲自回归或相关系数C方差分析法D利用表型一致的群体17.最迅速、最廉价获得优良品种与类型的育种措施是()A引种B选择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18.()是指基因突变后有时能回复到突变前的状态,A正突变B逆突变C回复突变D野生型19.由二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是()A同源染色体B异源染色体C超倍体D亚倍体20.在YyRr的F2代中,试问1显性和1隐性基因个体出现的概率是()A 1/16B 3/16C 1/8D 3/821.基因定位最常见方法()A 两点测验B 三点测验C 四点测验D 五点测验22.DNA间接控制性状表达是通过以下什么途径实现的()A 细胞分裂B RNA合成C 蛋白质合成D 生物生殖23.以下对现代树种自然分布区不发生影响的是()A 树种繁殖方式B 树种适应能力C 传播条件D 历史生态条件24.近交使群体()A 纯合体增加B 杂合体增加C 走向分化D 平均值提高25.生物根本特性相对稳定是由()决定的A DNAB RNAC 基因D 蛋白质26.亚倍体一般只存在于()生物之中A 单倍体B 奇倍体C 偶倍体D 多倍体27.能在杂种后代中加强亲本一方优良性状的杂交方式是()A 复制杂交B 回交C 多母本杂交D 多父本杂交3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应了生物界的什么?A、进化B、生长C、遗传D、变异32.若某树种控制果径的基因型效应A=8mm,a=4mm,AAAAaa与aaaaAA的杂交F2代最大的果径和最小的果径分别为()A、48,24B、40,20C、30,15D、20,1033.在连锁区段内的交换,即交换发生在两个连锁基因间,产生的配子()A、亲型配子少,重组配子多B、亲型配子多,重组配子少C、亲型和重组配子各占一半D、全是亲型配子34.下面更易受环境控制的是()A、质量性状B、数量性状C、相对性状D、单位性状35.孟德尔群体中个体能够()A、近亲交配B、随机交配C、相互隔离D、自花授粉36.()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m RNAB、r RNAC、t RNAD、Sn RNA37.()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前奏A、断裂B、突变C、染色体桥D、加倍38.由种间杂种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是()A、同源染色体B、异源染色体C、超倍体D、亚倍体39.高强度的选择必将导致(),往往降低树木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A、有利生物性状发展B、遗传基础变宽C、遗传基础变窄D、不利于生物性状发展40.在林木杂交育种中,用于杂交的花朵应该位于树冠的()A、中下部向阳部位B、中下部向阴部位C、中上部向阳部位D、中上部向阴部位41.各种生物染色体数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成()性细胞(配子)中成(),分别用()表示。

林木育种中的遗传与繁殖技术考核试卷

林木育种中的遗传与繁殖技术考核试卷
8.扦插繁殖通常用于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树木个体。()
9.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和培育新品种。()
10.林木育种中,人工选择可以人为地控制遗传变异的方向。()
11.林木育种中,提高种子发芽率可以通过增加播种量来实现。()
12.林木育种中,改良树木抗病性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来实现。()
13.林木育种中,提高树木生长速度可以通过增加光照来实现。()
14.林木育种中,用于提高树木产量和质量的技术包括_______和_______。
15.林木育种中,用于改良树木果实品质的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
16.林木育种中,用于检测种子纯度的方法是_______。
17.林木育种中,用于提高树木抗逆性的技术有_______和_______。
18.林木育种中,用于提高树木种子品质的技术包括_______和_______。
A.种子繁殖
B.扦插繁殖
C.分根繁殖
D.组织培养
E.人工选择
5.在林木育种中,用于改良树木抗病性的技术包括: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组织培养
D.人工选择
E.增强土壤肥力
6.下列哪些技术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
A.增加光照
B.人工选择
C.诱变育种
D.组织培养
E.增加水分供应
7.林木育种中,用于改良树木木材性质的方法有:
A.人工选择
B.诱变育种
C.组织培养
D.增加光照
15.下列哪种植物育种方法适用于快速繁殖?
A.种子繁殖
B.扦插繁殖
C.分株繁殖
D.播种繁殖
16.在林木育种中,用于提高树木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林木育种中树木生长节律的遗传控制考核试卷

林木育种中树木生长节律的遗传控制考核试卷
D.随机选择
15.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树木生长节律的变异?( )
A.遗传多样性
B.环境变化
C.疾病侵害
D.栽培管理
16.在树木生长节律的研究中,以下哪些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A.生物物理学模型
B.统计模型
C.动力学模型
D.经济模型
17.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树木生长节律的时间序列数据?( )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可以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而遗传因素通过影响树木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响应能力来间接影响生长节律。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树木的生长模式。
2.杂交育种通过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创造出新的生长节律特性。原理是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组合,从而改善生长特性。
15.关于树木生长节律的遗传控制,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遗传因素对树木生长节律的控制作用小于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对树木生长节律的控制作用大于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树木生长节律的控制作用相当
D.无法判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树木生长节律的控制作用
16.以下哪种树木生长节律模型主要用于预测树木生长速度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树木生长节律的遗传控制研究中,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树木生长的。
2.描述一种你认为在林木育种中有效的树木生长节律改良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请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树木生长节律研究在林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集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集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集绪论名词解释1.变异 2.遗传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回答问题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2.假如观察到1000个处于分裂事情的洋葱根尖细胞,其中有690个处于分裂前期,101个处于中期,34个是后期,175个末期。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指出洋葱有丝分裂各分裂时期的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吗?3.姊妹染色单体间能否发生交换?细胞学上能否鉴定出来?4.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5.在细胞分裂周期中,什么时期最容易鉴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6.试区别染色单体和染色体?7.姊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哪一时期形成?从哪一时期起形态可见?8.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a.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b.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c.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数d.减数分裂末期II染色体数9.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a.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b 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部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c.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么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10.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11.你在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实验中,常采用哪种固定液?如何配制?说明固定的作用是什么?12.一种低等植物,有绿色和蓝色之分。

在它们的生活史中,二倍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只有一个阶段是肉眼可看见的,用绿色和蓝色杂交,后代中绿色和蓝色个体数目相等。

这个肉眼可见的阶段是二倍体阶段还是单倍体阶段?13.在细胞周期中,是染色体先分裂还是细胞先分裂,这有什么意义?1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a.一个成熟的卵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有18条一定是来自父本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4条染色体,其中12条来自父本c.25个花粉母细胞可产生100个花粉d.50个胚囊母细胞可产生200个胚囊15.试述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重要意义?16.怎么样从细胞学上识别:a.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中期I细胞b.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II细胞17.一个基因型为Aa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其子细胞将各有哪些基因型?18.下列各种情况是符合于减数分裂?还是符合于有丝分裂?或者两者都符合?还是两者都不符合?a.亲代细胞与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b 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一个减半的过程c 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d 在二倍体生物中,子细胞中有每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19.先天愚型患者的染色体数为47,通常是由于第21对染色体多了一个。

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社会可接受性考核试卷

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社会可接受性考核试卷
A.环境影响
B.经济效益
C.社会公平
D.研究团队的知名度
21.以下哪种育种方法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
A.人工选择
B.基因工程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
22.在林木遗传育种中,以下哪种做法可能导致生态失衡?()
A.优化品种结构
B.引入外来物种
C.提高树木生长速度
D.增加林分密度
23.以下哪种育种方法可能对遗传多样性造成损害?()
A.环境影响
B.经济效益
C.社会公平
D.研究团队的知名度
27.以下哪种育种方法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
A.人工选择
B.基因工程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
28.在林木遗传育种中,以下哪种做法可能导致生态失衡?()
A.优化品种结构
B.引入外来物种
C.提高树木生长速度
D.增加林分密度
29.以下哪种育种方法可能对遗传多样性造成损害?()
C.严格的伦理审查
D.关注经济效益
7.以下哪些育种方法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A.引入外来物种
B.基因工程
C.人工选择
D.优化基因库
8.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林木遗传育种的社会接受度?()
A.社会文化背景
B.研究团队的声誉
C.政策法规支持
D.林业产业的发展
9.在林木遗传育种中,以下哪些做法可能导致遗传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11.评估林木遗传育种的社会影响时,应忽略文化背景的差异。()
12.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基因改造技术可以完全预测其长期影响。()
13.林木遗传育种中,提高林木产量是唯一的目标。()
14.为了保护遗传资源,应限制林木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应用。()

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5-20XX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列名词(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 易地保存:将需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在原生存地点之外的做法2 引种: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3 种源试验: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4 遗传增益: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5 无性系种子园:由优良无性系建立的以生产高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6 家系:由一个植株通过有性繁殖方法繁殖出来的所有植株7 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明遗传品质优良的优树8 子代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有性繁殖成子代后,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子代测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总计20分)1 遗传测定2 设备保存3 不需特殊保护能正常生长发与繁殖4 分布区内环境复杂程度,或者不连续5 个体变异。

6 生态型变异7 块。

8 抗性指标9 评分法。

10异。

11狭义遗传力12 0.813 3.5米14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15 三杂交16 早17 单位面积种子产量18 遗传测定区19 无性系测定20 28三、简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题5分,总计40分)1反复修剪法;扦插或者嫁接法组织培养法2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引种要结合种源和优树的选择2)要选多种立地条件类型作试验3)配合引种进行杂交4)适当的繁殖方式5)农业技术措施3 种源试验的主要作用生产上,为当地选择最适合种源造林,划分种子调拨区理论上,研究该树种地理变异模式与规律,生态因素对变异的影响4 优势木比树法:将候选树与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3-5株优势木对比而选择优树的方法。

小标准地法:将候选树与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30株树木对比而选择优树的方法。

5 影响遗传增益的主要因素增益的大小与遗传力的平方根、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变异系数的乘积有关。

林木育种学试卷--东林

林木育种学试卷--东林

东北林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林木育种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20分)1、试验设计的原则是 、 和 。

2.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 和 三种方法3.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 、引、 测、 、繁4.人工选择的选择方式有遗传型选择和5.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包括直接测定法和 。

6.影响遗传力的因素包括群体 、 、环境、 。

7 树木地理变异的模式有连续变异、随机变异和 三种类型 8遗传力有3种类型: 、广义遗传力、 9.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有 、 、 10.林木良种的繁殖途径有采穗圃、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在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中,哪一种方式保存的时间最长。

A 种子保存;B 花粉保存;C 营养体保存;D 组织培养材料保存; 2.用本地树种与一个国外引进的同一树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属于 。

A 本地基因资源; B 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C 外地基因资源; D 野生基因资源; 3. 天然异龄林中进行优树选择,一般采用( )。

A 小标准地法;B 优势木对比法;C 绝对值评选法;D 综合评分法; 4.种源试验中,一树种南方产地和北方产地相比一般( )。

A 生长快,落叶晚;B 生长慢,落叶早;C 生长快,落叶早;D 生长慢,落叶晚; 5.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一般引进哪种繁殖材料最容易成功。

( ) A 插穗; B 接穗; C 种子; D 苗木 6. 无性繁殖可利用 ( ) 。

A 加性变量;B 非加性变量;C A 和B ;D 显性与上位变量 7.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种子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 )A 优树收集区;B 良种示范区;C 子代测定区;D 采穗圃区8. 无性系测定是指用优树的( ) ,通过扦插或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所繁殖的无性系进行田间试验。

A 子代苗木;B 营养器官;C 繁殖器官;D 任何器官9.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值的离差称为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育种学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多线染色体
2.剂量效应
3.伴性遗传
4.单体
5.主基因
6.孟德尔群体
7.广义遗传力
8.遗传距离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松树染色体2n=24条,其根尖组织条,胚乳条
2.当两对非等位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交换值总是大于而小于。

3.B染色体是指。

4.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只是上的不同,二者在结构上是连续的。

细胞分裂间期区的染色质线仍高度螺旋化。

5.同源异源六倍体可通过异源四倍体AAB1B1与二倍体B1B1 后再将染色体
来获得。

6.非整倍体的遗传一般是通过配子而遗传的,配子往往因染色体数目不完整而败育。

7.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常分为二大类和。

8.一个位点上可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这些基因叫做。

9.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n 表示配子染色体数目,则同源四倍体可表示为,二体单倍体表示为。

10.DNA分子链经四级螺旋化的染色单体长度缩短约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何谓突变和突变体,突变有哪几种类型。

3.关于染色体交换机理的学说有哪些?
4.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四、问答及计算(共32分)
1.“裂和桥”循环是怎么产生的?6分
2.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打破遗传平衡?6分
3.缺失的形成及其遗传效应。

7分
4.通常可以将染色体的易位表现半不育性看成一个“显性”基因。

有人得到一株玉米易位杂合体,株高正常,是半不育的。

曾用一个正常的矮生品系(brbr纯系) 与它杂交再用同一矮生品系与F1群体中的半不育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子代群体的表现型种类及其个体数为: 株高正常, 完全可育27;株高正常,半不育227;
矮生,完全可育223;矮生,半不育23;
矮生基因(br)本来是在第一染色体上,试解释:
(1) 杂交和测交结果是否证明易位涉及第 1 染色体上,为什么? (4分)
(2) 易位点 (T) 距离br基因有多远? (5分)
(3) 如果易位不涉及第1染色体,则测交子代表现型比应怎样?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