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词句的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六国既没,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韩、魏、齐、楚,始为郡。

诸侯并起,项梁立楚后,怀王孙心;诸侯更相诛灭,最秦有天下。

然后践帝位,制六合,号令天下。

天下大治,海内为一,名将、谋臣,上下相尊,贵贱长幼,各有称施。

岂吾独梦哉?虽秦之强,卒以亡。

故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六国已经灭亡,天下统一了,蜀山光秃,阿房宫出现了。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从骊山向北建造,然后转向西边,一直延伸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的水流宽广,流入宫墙。

每走五步就有一座楼,每走十步就有一座阁;走廊弯弯曲曲,屋檐上的瓦牙向上翘起;各部分根据地势建造,相互交错,像蜂房一样密集,像水涡一样旋转,不知道有几千万座。

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不知道有什么龙出现?复道在空中架起,不是雨过天晴,怎么会有彩虹?高低错落,分辨不清东西方向。

歌台上歌声响亮,春光明媚;舞殿里舞袖飘动,风雨凄凉。

一天之内,一个宫殿之间,气候都不相同。

宫妃和女官,王子和皇孙,辞别了楼台和殿堂,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他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1.在沂河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采分点:浴,风;状语后置)2.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采分点:勇,方;省略句)3.*齐桓晋文之事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答案】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

(采分点:老、幼、以及、运)2.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遇上丰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荒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

(采分点:足以、事、畜、岁)3.《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

’──(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

4.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

5.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他)到他人身上罢了。

庖丁解牛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1.我所追求的是天道(或者: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

2.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

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须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二章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得分点:敏、就、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

(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

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

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考会考范围的句子翻译(必修五)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考会考范围的句子翻译(必修五)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家叔因为我贫困悲苦,于是我被推荐到小县做小吏。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去得到东西。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可以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算远,明白现在辞官是对的,而过去做官是错的。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端起酒杯自酌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使自己高兴。

5、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农夫把春天到了(这件事)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耕种。

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呢?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我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系疑。

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以知天命为乐,还怀疑什么呢?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老应当志向更加高远,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能失去远大崇高的志向。

1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早年的时光虽已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12、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向半空中放眼远望,在闲暇之日尽情娱乐游玩。

1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大海之时,(翅膀)在水面上激起的浪花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14、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然后才开始乘风,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它了,然后才开始计划着往南飞。

1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16、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到郊外去的人,一天就可以回来,肚子还是饱的。

17、之二虫又何知?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1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即使我正义凛然问心无愧,但是没有向国君和父母自我表白过,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或是看待)我呢?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5.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6.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呀!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

8.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11. 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8、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苏武传》·班固·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nǔ)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7、天雨(yù)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

9、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0、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11、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huò),诚甘乐之。

3、《过秦论》·贾谊·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含答案)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题:《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老老少少济济一堂。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子高挺。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曲水旁)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即使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做点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之内畅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题:《赤壁赋》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教师用】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教师用】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言词句的翻译文言实词的翻译方法方法一:代入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选项中对“申(施展)”的解释放在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方法二:语境判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方法总结:可用因文定义法。

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选项中“矩度(气度)”错误。

〖参考译文〗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

“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而选项“次(次序)”错误。

〖参考译文〗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

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

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方法总结:运用句式推断法。

结合下文语境“则锥刀有所必算”,“割”与“算(算计)”相对,选项“割”解释为“舍弃”之意正确。

〖参考译文〗(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

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方法五:语法推断法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方法总结:运用语法推断法。

“次顺义”中“顺义”为地名,作“次”的宾语,“次”应为动词,选项解释为“驻扎”,正确。

〖参考译文〗于是下定决心考虑作战,但是很多事都受到嗣昌、起潜的阻挠。

象昇上书请求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兵的部队归象昇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起潜指挥。

象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领的兵不到两万人。

驻扎在顺义。

方法六:通假代入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

方法总结:运用通假代入法。

据上文“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梁国的瓜,“搔”本身没有“扰乱”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骚”,因此选项(搔:通“骚”,扰乱)正确。

〖参考译文〗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

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

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

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有枯死的。

方法七:常识识记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

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22筑。

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方法总结:运用常识识记法。

“侯下车”中“下车”涉及文化常识,选项解释为“初到任”,正确。

〖参考译文〗到了冬天,边境地区又发生战事,当涂是军事要地,上下震动。

王秬初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饥饿的人能吃饱,倒塌的堤防进行了修筑。

紧急情报日夜送到,王秬都平静地对待。

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 读——联系语境明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整体把握大意。

审——字句落实莫疏漏通读以后,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

做题时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便引起注意。

切——翻译句子要得法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用上文介绍的翻译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

连——连缀成句有条理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郭舒,字稚行。

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

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

”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第一步:读——联系语境明大意找到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翻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1)句在第一段段末,前面交代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

(2)句后的内容是写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可见两人关系很不好。

第二步:审——字句落实莫疏漏首先仔细阅读给出的文言文语句,且每个字都要注意,并找到得分点。

(1)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坐”、“系”、“义”。

(2)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厚”、“衔”和省略的成分。

第三步:切——翻译句子要得法逐字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在逐字翻译的过程中要联系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免翻译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悖。

(1)句中“坐”是古今异义词,“因……犯罪”;“系”意为“拘禁”,含被动意味;“义”是意动用法,“认为……讲义气”。

(2)句“厚”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交情好”;“衔”也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怀恨”。

第四步:连——连缀成句有条理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翻译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要注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2)“不往”前应补充主语“他”或“郭舒”。

[答案](1)(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被廷尉拘禁,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2)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参考译文〗郭舒,字稚行。

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

乡里人、宗族人都称郭舒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被廷尉拘禁,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

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

”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文言词句专项突破〗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少( )示( )素( )愿( )是( )3除()擢()使()假()(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译文:(3)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译文: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1)敕()简()享()以为()向()亏()美()摄()未几()(2)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译文:(3)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译文: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

母丧,服阕..,起.故官。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1)辄()方()因()使()殍()俞()以()服阕()起()使()屡疏()抗()罢()闻()(2)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奏入,被俞旨。

译文:(3)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