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合集下载

莫扎特的励志故事

莫扎特的励志故事

莫扎特的励志故事如果说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莫扎特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莫扎特的励志故事篇1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

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marianne)。

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父亲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

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

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

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

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

他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

从六岁开始作曲: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

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起初,莫扎特的父亲把两个孩子带到德国的音乐城市慕尼黑。

在那里,他们使所有的人都愉快得发狂。

他们在德国和奥天时的每一个市镇停下来,在贵族们的宫殿里开音乐会。

在一个寺院里,孩子们在管风琴上以娴熟的技巧使那些仁慈的修羽士们大惊失色,由于他们从前素来也没有试过这样演奏这个乐器。

未几他们就常被邀请到公爵和王子们的家里演奏。

后来,他们盼望已久的时刻来到了:他们接到邀请,到天子的宫殿里去演出。

孩子们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们的全部宫廷眼前演奏。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_励志故事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_励志故事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罗马帝国时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莫扎特诞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不仅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一位小提琴手,也是当地很有名的作曲家。

他的母亲也非常喜爱音乐,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演奏得非常好。

可以说,自从莫扎特来到人间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充满了音乐。

在莫扎特1岁的时候,母亲就经常给他唱美丽的歌谣,一听到这美妙的歌声,小莫扎特就高兴得“依依呀呀”地喊着,兴奋地挥动着小小的胳膊;而当不懂音乐的人聒噪起来时,莫扎特就开始伤心得哇哇大哭。

看到这些,莫扎特的父亲高兴地说:“这孩子有音乐天赋!”于是,父亲便经常给他弹奏乐曲。

渐渐地,莫扎特开始能够准确地哼出一些简单的儿歌了,那时,他才只有2岁。

更有意思的是,在莫扎特玩的时候,只有这游戏和音乐相关,他才玩得快乐,玩得尽兴。

而一旦莫扎特表演唱歌,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任何人也别想让他分心。

莫扎特到了3岁,就更是显出了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

当父亲教他的姐姐弹琴时,小莫扎特就在一旁观察着父亲是怎么弹的,然后把其中的要点铭记于心。

久而久之,小莫扎特不仅能帮姐姐指出弹错的地方,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他甚至还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

就这样,莫扎特才4岁便能够跟着父亲学习弹钢琴了,尽管他年纪幼小,但却十分认真。

当家人闲暇时,他便给他们弹奏曲子。

如果有客人登门造访,他更是要好好地表演一番,而那些客人则个个惊叹于小莫扎特的认真与才华。

莫扎特刚满5岁就开始不满足于只弹奏别人的曲子,他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简单的小曲子。

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家中,看到5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队在五线谱纸上写着什么。

父亲就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

”孩子的行为让两位大人相觑而笑,面对着纸上七扭八歪的音符,他们以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罢了。

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莫扎特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他忽然兴奋地眼喰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天赋的人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是“神童”的音乐家,却再难找寻。

音乐神童莫扎特

音乐神童莫扎特


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第四小段与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
复这一乐段中富于东方色彩而又雄壮的进行曲。
乐曲的结尾部分较长,是以进行曲风格的音调为素材,加以变 化发展而成的,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音调继续发 展,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
莫扎特的小夜曲时时流露着欢悦明朗的情绪,简洁、
明快,看似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却有着永久不衰
的生命力!《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最受世人喜爱

的曲子,其中第二乐章“浪漫曲”仿佛使人置身于

淡月笼纱、青雾迷绕的梦境,而《单簧管协奏曲》

中那段令人柔肠百结、怅惘莫名的著名柔板则美得

不可言喻;《邮角夜曲》和《哈夫纳小夜曲》宛如

一幅幅气势恢弘、光彩熠熠的莫扎特时期的大型风
俗长卷,鲜明生动的细节部分被精心连缀成一气,
魔笛
《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 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 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 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
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 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 的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这首 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 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 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 也有利考验和挑战。
《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
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

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 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

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

音乐神童-莫扎特

音乐神童-莫扎特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传奇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就英年早逝的莫扎特却给世人留下了等身齐高的协奏曲、交响曲、歌剧等各类音乐作品。

莫扎特出生在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

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于是,莫扎特从小便与音乐打交道,在充满音乐的氛围中成长着。

从他的生平来看,莫扎特好像就是为音乐而生的。

在充满音乐的家庭成长起来的莫扎特,三岁时便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四岁就可弹奏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由此可见莫扎特从小便凸显音乐天赋,是常人不可企及的。

1972年,六岁的莫扎特便离开家乡,在父亲的带领下去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成功。

随后,年幼的他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

由于他的作品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这些演出也先后获得了成功。

在这段时期内,年幼的莫扎特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接触到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音乐: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他也接触到了德国的乐器,他也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并且和他们学习作曲。

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

这就是他的初露锋芒时期。

1774年到1781年是神童莫扎特的成熟时期。

1773年结束了十年的旅行表演后,他回到了家乡萨尔茨堡。

在父亲的教导下,补习音乐文化,同时利用旅行中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在这段时期内,创作了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等大量作品。

这时已经成人的他,由于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在激烈的斗争之后终于争得了大教主的同意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旅行演出。

【名人故事】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名人故事】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名人故事】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他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也是被公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之一,他被誉为“音乐之神”或是“音乐魔法师”,享誉国际音乐界。

莫扎特一出生便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在他小时候就开始灌输音乐知识,他的姐姐和父亲都是出色的钢琴家。

莫扎特三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五岁便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

他的音乐才华在幼年时期就开始蓬勃发展。

莫扎特自幼就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喜欢在钢琴上弹奏,喜欢唱歌,喜欢创作音乐。

他并不满足于一般的音乐发展,更加渴望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他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才华被当时的音乐界所赞叹,他在五岁时曾经在萨尔茨堡的宫廷演奏。

七岁时,莫扎特和他的姐姐被父亲带到欧洲各地巡回演出,让他们的音乐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展现的机会。

他们在巴黎、维也纳、罗马、伦敦等地演出,受到了各地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他们的演出具有很高的质量和水平,很快就让莫扎特在欧洲音乐界获得了声誉。

莫扎特在他的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和《魔笛》、交响曲和协奏曲等。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当时就已经获得了乐坛上的认可和推崇,直至今天,莫扎特的作品仍然被视为经典作品。

莫扎特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安魂曲》是他在逝世前创作的最后的作品。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和精神内涵,它表达了莫扎特对生命短暂而无常的感慨和深情。

这也是莫扎特音乐成就的一个巅峰。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仅有35年,但他创作了数百首音乐作品,他的音乐成就对整个音乐史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仅是传达了美妙的音乐情感,更是传达出了深厚的思想和哲学内涵,这也是莫扎特永不磨灭的音乐魅力所在。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传奇故事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传奇故事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传奇故事凡有成就的人,他们身上总有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与感悟,没有付出,就永远不会有收获。

多少人前的光鲜亮丽隐藏着多少心酸。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传奇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故事一:音乐天才贝多芬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

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

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

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

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

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

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

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

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

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

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

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

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的故事: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

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

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

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

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

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

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

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

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

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音乐家的小故事

音乐家的小故事

音乐家的小故事音乐是最美妙的声音,可以治愈心情,可以表达感情。

下面给大家介绍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吧。

音乐家的小故事(一):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

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

他仅仅活了36岁。

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他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他的父亲是宫廷乐团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

由于父亲是佚名音乐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亲的培养和熏陶,在莫扎特3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弹钢琴,莫扎特搬来一个小凳子在一边观看,他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每当爸爸教姐姐弹琴的时候,他都在一边听,莫扎特的记忆力个性好,只要是他听过的曲子,他都记得,每当姐姐弹错音乐的时候他都能准确的指出来。

在莫扎特的指指点点中,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天才,于是当莫扎特4岁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教他弹琴了,莫扎特年级虽小,许多技巧复杂难度大的协奏曲他都背诵下来,还弹的很好。

4岁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乐才华,每当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他都要献上一曲给大家消遣消遣。

个性是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他更是喜欢变现自我,他常常不管你允许不允许,便跑到钢琴边上弹了起来,凡是听他弹过的客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5岁的时候,刚上一年级的小摸着特便会自我创作各种曲子了,这个城市里的人们都明白他们家出了一个音乐小天才。

在家里,经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来练小提琴,这2个朋友是和爸爸一齐同台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听见爸爸和朋友们在客厅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我也拿着小提琴来到客厅,平时摸着特主要是跟爸爸学钢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纯粹是为了调节。

“爸爸,我来担任你们的第2小提琴手,行吗?“不行,这个曲子你还没有练习过“我能够看着谱“行行,就让我们的小天才试试吧,在一旁的第二小提琴手发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在西方音乐史上,天才并不少见,但作曲能够做到像吃饭和呼吸那样随意的人却不多见,尤其是从小就如此。

但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人。

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

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

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

正因为如此,莫扎特在当时就被公认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

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

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年,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兹堡。

他父亲是一位宫廷乐师,这使莫扎特从很小就接受了音乐的熏陶。

他自幼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

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

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

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

终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

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

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

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

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

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

”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791年12月9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作为一个早熟的天才,莫扎特受到过王公贵族的种种厚爱和赞赏,但也饱尝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蔑视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击。


当时的社会上,做一个自由作曲家并不为人们认可,选择这条道路就等于选择了艰辛。

莫扎特的父亲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但莫扎特坚决拒绝。

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

心灵使人高尚起来。

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

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

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莫扎特来到维也纳的时刻,也就是他开始苦难生活的时刻。

在维也纳的大部分时间里,莫扎特都是在窘迫中度过的。

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是他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困苦的生活使他的身体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

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MagicFlute)首场公演时,他已痼疾缠身。

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连一个零钱也没有。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

最后他被埋在了一个穷人的墓地里,几天后他的妻子前往墓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

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

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着名;交响曲41部,以第39、40、41交响曲最为着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20、
21、23、24、26、27钢琴协奏曲最为着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4、第5小提琴协奏曲最为着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

着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做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

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

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

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

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

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