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

合集下载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在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对其电磁辐射与电磁抗干扰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该测试旨在确保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不对周围设备和人员产生干扰或危害。

下面将为您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主要包括预测试准备、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

首先,预测试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定位被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准备测试设备与设施,搜集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等。

在此阶段,需要了解产品的电磁特性和设计,以及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源和辐射环境,为后续的测试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试验方案设计环节,根据预测试准备得到的信息,制定出合适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测试参数的设定等。

测试方案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法规要求,例如IEC 61000系列标准、MIL-STD-461等。

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评估和控制,确保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然后是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环节,按照测试方案执行相应的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电磁抗干扰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包括电磁辐射水平、频率范围、辐射模式、电磁抗干扰能力等。

接着是结果评估环节,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包括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及评估产品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试,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最后是报告撰写阶段,将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评估结论等整理成报告,供相关部门和客户参考。

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便后续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改进。

以上是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流程与标准要求。

通过合理的测试流程和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可以确保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在电磁环境条件下,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障人身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以规范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首先,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

国际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欧洲标准由欧洲电工委员会(CENELEC)制定,美国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中国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制定。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各个方面,包括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环境等内容,能够有效地指导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工作。

其次,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无处不在,它们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如果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就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因此,制定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对于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次,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的执行是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的法定义务。

根据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必须对其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符合相应的测试标准。

只有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并符合相关标准的电子设备才能够进入市场销售。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子设备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最后,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电磁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电磁环境条件和新型电子设备的测试需求。

只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它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严格要求和标准。

以下是一个关于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的800字说明:一、测试范围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材料和组件,包括微处理器、半导体器件、电源模块、电路板等。

这些设备必须符合EMC标准,以确保它们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二、测试项目1. 辐射骚扰测试:测试设备在向外发射电磁辐射时,其产生的骚扰是否符合标准。

2. 传导骚扰测试:测试设备在向外部电源线传输电磁骚扰时,其产生的骚扰是否符合标准。

3. 谐波电流辐射测试:测试设备在谐波电流辐射方面是否符合标准。

4. 静电抗扰电压测试:测试设备在受到静电电压干扰时,其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三、测试方法和要求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测试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

对于不同的测试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的测试仪器和方法。

例如,对于辐射骚扰测试,需要使用辐射骚扰测试仪进行测量,并且需要保证被测设备的周围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对于静电抗扰电压测试,需要将被测设备放在一个静电屏蔽室中,并且需要保证室内的湿度和电压符合标准要求。

四、测试结果判定根据测试结果,如果被测设备符合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则可以认为该设备是合格的。

如果被测设备不符合标准,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整改和调试,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五、实际应用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许多电子设备制造商都需要通过EMC 认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因此,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是电子设备制造商必须遵守的重要规范之一。

此外,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也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只有通过严格的EMC测试,才能确保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并降低因电磁干扰而导致的问题和风险。

总之,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严格遵守测试方法和要求,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1. 设备和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 设备和系统应具有完善的防护功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3. 设备和系统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4. 操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了解设备和系统操作的安全规程。

电磁兼容要求:
1. 设备和系统应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2. 设备和系统应具有抗干扰功能,以降低外界电磁干扰对其正常运行的影响。

3. 设备和系统应具有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符合相关标准的活动限值,以降低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

4. 设备和系统应具有电磁辐射和敏感性测试报告,以证明其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试验要求:
1. 设备和系统应进行必要的安全试验,以验证其符合安全要求。

2. 设备和系统应进行电磁兼容试验,以验证其符合电磁兼容要求。

3. 试验过程应记录详细的试验数据,并留存备查。

4. 设备和系统应具有相关试验报告,以证明其符合安全和电磁兼容要求。

抱歉,我无法完成您的要求。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是一组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涉及到设备的电磁干扰(EMI)发射和电磁敏感度(EMS)的测量,以及电磁辐射和传导的测试。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EMC测试标准,其中一些最广泛使用的标准包括:
1. CISPR 22: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2. CISPR 25:这是一个汽车电子设备的EMC测试标准,包括电磁兼容性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测试。

3. EN 55022:这是一个欧洲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4. EN 55024:这是一个欧洲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设备的免疫性测试。

5. FCC Part 15:这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定,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6. IEC 61000-4-2: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ESD(静电放电)测量。

7. IEC 61000-4-3: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辐射测量。

8. IEC 61000-4-4: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瞬态传导骚扰测量。

9. IEC 61000-4-5: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瞬态电压骚扰测量。

10. IEC 61000-4-6: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有源和无源传导骚扰测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EMC测试标准,但并不是全部。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时,应选择适合特定设备和应用的适当标准。

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是为了评估设备对于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以及其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水平。

这项测试能够保证电力设备在各种工作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不对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设备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内容和常见的测试方法。

一、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定义和意义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以设计时的指标和要求的功能正常运行,同时不对其他设备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测试旨在评估设备是否符合EMC的要求。

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格的电力设备能够在电网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可靠运行。

其次,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频谱造成干扰,可能导致通信故障和安全隐患。

通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可以确保电力设备在工作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内容及标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内容包括电磁干扰抵抗性测试、电磁辐射测试和静电放电测试等。

其中,电磁干扰抵抗性测试主要评估设备对于来自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电磁辐射测试主要评估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静电放电测试用于评估设备在静电放电环境中的抵抗能力。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电磁兼容性测试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IEC 61000系列标准是电磁兼容性测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标准。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和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也发布了一系列与电磁兼容性测试相关的标准。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和流程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方法可以分为实验室测试和实地测试两种。

实验室测试通常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确保测试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而实地测试则是在实际工作现场进行,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测试环境:确定测试设备的布置和测试场地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标准、测试(四)

电磁兼容标准、测试(四)

电磁兼容标准、测试(四)1-4 通用的抗扰度标准①试验端口的概念所谓端口是指产品可能感受干扰的部位,与通用的电磁骚扰发射标准中的端口概念相类似,也是指机壳、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和测量与控制线。

对一个电气和电子产品来说,有可能只包含其中的一部分,故试验应按实际情况来进行。

②各试验端口的抗扰度要求各抗扰度标准的要求是根据不同的试验端口来分别制定的。

具体内容参见相关标准,此处不另介绍。

③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试品应按实际使用情况中,以对干扰最敏感的工作模式下进行试验。

试验中还要适当改变布局以求达到最大敏感度。

·试验中应将试验配置、试品的工作方式及试验的布局等情况明确记录在案,以便必要时可以重现及对比试验结果。

·如果在被试产品的用户手册中规定了试品所需的外部保护装置(或保护措施),那么试品就应当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如果试品有许多类似的端口,或接法类似的端口,则试验应当选择足够数量的端口来模拟实际工作情况,并保证能覆盖各种不同类型的端口。

但对端口的选择情况要记录在案。

·除非另有说明,试验应在额定电压和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进行。

④试品性能的评定准则尽管通用抗扰度标准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民用电气和电子产品,但是试验结果总不外乎是以下几种:情况A:试品在试验中和试验后都能正常工作,无性能下降和低于制造商规定的性能等级现象发生。

情况B:试品在试验后可以正常工作,且无性能下降和低于制造商所规定的性能等级现象发生。

情况C:允许试品有暂时性的性能降低,只要这种功能是可以通过控制操作、人工复位,甚至是关机后恢复的。

显然上述情况对产品要求是不同的,情况A为最高;情况C为最低。

对于具体的产品究竟应该认为上述哪一种情况是合格的(所谓判定的准则),应由相应的产品标准或产品制造商给出,在通用标准则无法直接给出。

1-5 小结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标准给出了多个试验端口,以及在每个试验端口上应该进行的试验项目要求,但在细看之下还是有几点值得小结的:·对住宅、商业、轻工业环境和工业环境的产品,尽管环境不同,但试验端口的设置和试验项目的选择大体上是一致的,只是限值不同。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要求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要求
横电波室性能测试方法
GJB3405-98
20-1000MHZ屏蔽室场分布测试方法
GJB2926-97
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验室认可要求
GJB2080-94
接收点场强的一般测量方法
GJB5313-2004
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
GJB870-90
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
GJB786-89
预防电磁场对军械危害的一般方法
RTCA/DO-160
Environmental Testing环境实验
RTCA/DO-160-Section16
Power Input电源输入
RTCA/DO-160-Section17
Voltage Spike电压尖峰
RTCA/DO-160-Section18
AF Conducted Susceptibility AF传导敏感度
频率变化测试
IEC 61000-4-29
直流电压跌落和暂降测试
GB/T17799.1-99
IEC61000-6-1:1997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99.2-2003
IEC61000-6-2:1999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99.3-2001
GB/T 17626.7-98
IEC61000-4-7:199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GB/T 17626.8-98
IEC61000-4-8:199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98
IEC61000-4-9:19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作业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703班姓名:***学号:*********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一.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信息、通讯等高科技的迅速进步与发展,对电磁骚扰的控制与防护提出了繁多而又复杂的问题。

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先进国家,经过几十年对电磁干扰和抗干扰等问题的研究和控制,已将这些技术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就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分系统,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国家标准GB/T 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就是说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任何设备、系统都不因受电磁干扰而降低工作性能,并且其本身所发射的电磁能量也不大于规定的极限值,以免影响其它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达到互不干扰而共存的目地。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法文缩写是CISPR)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它成立于1934年,是最早开始系统地对电磁兼容进行研究的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

该委员会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保护广播、通讯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对车辆、家电、电动工具、工科医射频设备、高压架空线路等提出了一系列骚扰限值(包括射频辐射和传导两方面,工作频率多在9kHz~18GHz)和测试方法的标准。

近几年来随着它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也开展了一些抗扰度标准的研究。

它更主要的重点还是研究电磁骚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二、电磁兼容标准早在一九三四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就成立了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简称CISPR,专门研究无线电干扰问题,制定有关标准,旨在保护广播接收效果。

当初只有少数国家参加该委员会,如比利时、法国、荷兰和英国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电磁兼容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9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颁发了89/336/EEC指令,明确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所有电子、电器产品须经过EMC性能的认证,否则将禁止其在欧共体市场销售。

此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EMC已成影响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CISPR工作范围也由当初保护广播接收业务扩展到涉及保护无线电接收的所有业务。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两个专们从事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委员会:一个就是CISPR成立于1934年;另一个是电磁兼容委员会TC77,成立于1981年。

CISPR最初关心的主要是广播接收频段的无线电骚扰问题,之后在EMC标准化工作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CISPR已基本上将工业和民用产品的EMC考虑在其标准中。

CISPR 还起草了通用射频骚扰限额值国际标准草案,这样,对那些新开发的以及暂时还不能与现有CISPR产品标准相对应的产品,可以用射频骚扰限额值来加以限制。

几年前CISPR将其工作频率范围扩展为DC~400GHz,目前实际工作范围为9kHz~18GHz,以前的CISPR标准主要涉及无线电干扰限额值及其测量方法,近年来在抗扰度方面加强了研究,并已制定了一些标准。

TC77最初主要关心低压电网系统的EMC 问题(9kHz以下频段),后来将其工作范围扩大到整个EMC所涉及的频率范围及产品。

目前CISPR已制定有CISPR22(1997)《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限值》等14个标准;TC77也已制定了25个IEC标准,其中IEC61000-4系列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抗扰度基础标准。

我国的EMC测试及标准化工作始于六十年代,当时国内的一些院所建立了相对简陋的试验室,开展无线电干扰(骚扰)测试研究,同时参考前苏联和欧美国家标准制定我国的EMC标准。

自从1986年成立了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委员会后,我国才开始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应CISPR/IEC开展国内EMC标准化工作。

目前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委员会已成立了八个分技术委员会,其中七个分会与CISPR/A、B、C…F、G分会相对应,S分会是根据我国国情而成立的,它主要涉及无线电系统与非无线电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六十多项EMC国家标准,其中基础标准为GB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GB/T6113-1995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三、电磁兼容测试电磁兼容测试贯穿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使用和维护的整个周期,对设备达到电磁兼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磁兼容(EMC)测试按其目的可分为诊断测试和达标测试。

诊断测试的目的是调查产生电磁兼容问题的原因,确定产生噪声和被干扰的具体部位,从而为采取抑制措施做准备。

达标测试是根据有关电磁兼容标准规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测试,评估其是否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

产品在定型和进人市场之前必须进行达标测试。

电磁兼容(EMC)测试按其内容可分为电磁骚扰(EMI)发射测试和设备的抗扰度(EMS)测试。

EMI测试是测量设备向外界发射的骚扰,EMS测试时给设备外加各种骚扰,测试设备的敏感度,即抗干扰能力。

应该指出的是电磁兼容测试并不仅仅是根据标准的规定进行的简单操作。

同样的测量仪器、场地和测试步骤,不同的人操作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主要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素质。

电磁兼容测试人员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因为电磁兼容问题涉及到电磁场、微波、传输线、天线、电波传播、电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同时还应对各种被检测的设备的工作原理要有大概的了解,对标准规定的方法要进行仔细的研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实际测试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能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积累经验。

3.1电磁骚扰发射测试电磁骚扰发射(EMI)包括辐射发射(RE)和传导发射(CE)。

辐射发射测试是测量受试设备(EUT)通过空间传播的骚扰辐射场强。

传导发射测试是测量受试设备(EUT)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向外发射的骚扰电压和电流。

3.1.1 骚扰的辐射发射测试(9KHz~18GHz)在30MHz~18GHz频率段,测量骚扰的电场强度。

1GHz以下使用开阔场地或半电波暗室,模拟半自由空间;1GHz以上使用全电波暗室,模拟自由空间。

如采用替代法测量,则测试场地可用开阔场地、半电波暗室或全电波暗室,测量结果用发射功率表示。

在9KHz~30MHz频率段,测量骚扰的磁场强度。

如果EUT较小,则将其放在大磁环天线(LLA)中,测量骚扰磁场的感应电流。

如果EUT较大,则采用远天线法,用单小环在规定距离测量骚扰的磁场强度。

3.1.1.1 30MHz~1000MHz频率段的辐射发射测试为了对辐射骚扰有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不但对测量布置、测量方法作了规定,而且对骚扰测量仪、天线和测量场地都作了严格的规定,现分别加以讨论。

(1) 测量布置和测量方法标准要求测试在开阔场地或半电波暗室内进行,场地必须符合NSA (归一化场地衰减)的要求。

测试布置如图1所示。

测试天线和受试设备(EUT)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远场条件,标准规定为3、10m或30m。

远场的场结构比较简单,电场方向、磁场方向和电波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波阻抗即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为377Ω,场强随距离一次方衰减。

近场的场结构比较复杂,在电波传播方向存在电场或磁场的分量,三者不一定互相垂直,波阻抗不为常数而是随距离变化,场强随距离平方或三次方衰减。

图1 30MHz~1000MHz辐射发射测试的布置比较近场和远场的特性可知,在远场条件下测量场强一致性和重复性较好,测量误差较小。

在远场条件下测试距离d应满足下列情况:a) d ≥λ/2π, 如EUT被看作是偶极子天线,则误差为3dB。

b) d ≥λ,可看作是平面波,如EUT被看作是偶极子天线,则误差为0.5dB。

c) d ≥ 2D2/λ, D为EUT的最大尺寸,该条件仅适用于D>>λ的情况。

在30MHz~1000MHz频率段,λ为10m~0.3m, d=3m、10m、30m时都符合上述远场条件。

国内暗室绝大部分只能进行3m法测试,而标准上给出的限值很多都是针对10m法测试的,所以应该将它们转换为3m法的限值,转换公式为:L2 =L1 (d1/d2)或L2 (dB) = L1 (dB)+ 20lg(d1/d2)式中L1和 L2分别为测试距离为d1 和d2时的辐射限值,例如GB9245中仅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在10m 测量距离处的辐射骚扰限值,由此可转换为3m处限值,如表1所示。

表1 B级ITE在10m和3m处的辐射限值一般不同频率段的限值是不一样的,过渡频率点应该采取较低的限值,表1中230MHz的限值应取较低值:30dB(µV/m)(10m法),40dB(µV/m)(3m法)。

在确定测试距离时常遇到起始点和终止点的问题,起始点是被测设备(EUT)的边框,这在标准上有明确的规定。

终止点应该在天线的什么部位?当天线是对称振子天线或双锥天线时,终止点在天线的中间部位。

当天线是喇叭天线时,终止点应为喇叭口。

但当天线是对数周期天线和混合宽带天线时,终止点就不好确定,标准中也没有明确规定。

对数周期天线,根据其工作原理,在频率较高时是短振子起作用,;频率较低时是长振子起作用。

如果把终止点定在对数天线的顶端,则高频测量时距离约为3m,而低频测量时距离偏移较大。

由于天线接收的场强E∝f/d,而由距离引起的测量误差为△E∝f△d/d2,显然对于同样的距离偏移,频率越高,产生的场的测量误差就越高,所以笔者认为终止点放在对数周期天线的顶端比较合适。

如果天线上已有天线中心的标记,则终止点放在天线中心的标记处。

由于达标测试是测量EUT 可能辐射的最大值,所以EUT 应放在转台上(可360°旋转)以便寻找EUT 的最大骚扰辐射方向。

台式EUT 离地面高度通常为0.8m ,立式EUT 则直接放置地面,接触点与地面应绝缘。

接收天线的高度应该在1~4m (如测试距离为3m 或10m )或2~6m (如测试距离为30m )内扫描,记录最大辐射场强。

EUT 的辐射电磁波到达天线有两条途径,如图2所示。

一条是直达波A E ,一条是通过地面的反射波B E ,天线接收到的总场强为直达波和反射波的矢量和,即B A E E E +=由于二条路径长度不同,电磁波到达天线所需时间不同,因此A E 和B E 有一定相位差Δφ,总场强与Δφ有关。

如果A E 和B E 同相,则两者相加,总场强最大;如果A E 和B E 反相,则两图2 辐射电磁波的直达波和反射波 者相减,总场强最小。

Δφ与天线高度有关,当接收天线在1~4m 之间移动时,接收到的场强也以驻波方式变化,波峰和波谷间的高度差约为λ/2,因此可以保证在30MHz 仍能找到最大场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