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表2: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压限值
A级ITE限额值
频率 MHz
准峰值dBμV 平均值dBμV
0.15~0.50
97~87
84~74
B级ITE限额值
13 第十三页,共272页
1.4.2.4 对批量产品的统计评估
1.4.2.4.1 标准所规定的限值的含义:
在统计基础上大量生产的设备至少有80%符合限值的要求,置信度不小于 80%。
1.4.2.4.2 干扰特性符合限值的统计方法
一次抽样不能少于5个(特殊情况允许3个),试验后根据下式判定批量产 品是否合格。
1.5 EUT配置及实验布置
1.5.1 EUT配置
1.5.1.1 EUT一般配置:
除非另有规定,EUT的配置、安装、布置、和运行应与典型应用情况一 致。应将接口电缆、负载、或装置与EUT中的每一种类型的接口端口中 的至少一个端口相连。如果可能,应按设备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情况端 接每一根电缆。
1.5.1.2 接口的设置:
1.3.1.1 试验时要求的一般环境条件为:
温度:15~35℃ 湿度:45~75%RH 气压:86~106kPa
1.3.1.2 电磁环境条件为:
试验场地应做到能区分来自EUT的骚扰和环境噪声。有关这方面 的场地适用性,可通过测量环境噪声电平(EUT不工作)予以确 定;当受试设备接入测量线路而未通电运行时,测得的环境噪声 电平应比试样对应的骚扰限值至少要小6dB。
210/2111//1200/2111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8 第八页,共272页
表1: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在电磁环境条件下,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障人身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以规范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首先,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
国际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欧洲标准由欧洲电工委员会(CENELEC)制定,美国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中国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制定。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各个方面,包括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环境等内容,能够有效地指导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工作。
其次,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无处不在,它们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如果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就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因此,制定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对于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次,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的执行是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的法定义务。
根据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必须对其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符合相应的测试标准。
只有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并符合相关标准的电子设备才能够进入市场销售。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子设备对外部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最后,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电磁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电磁环境条件和新型电子设备的测试需求。
只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并保障用户的安全,制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本文将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一、产品分类与测试标准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电子产品被分为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有相应的测试标准。
这些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射性能测试这一测试标准旨在测量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主要包括电磁能量测量、频谱分析和辐射抑制等指标。
比如,对于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需要对其发射的无线电频率进行测试,确保其发射功率在规定范围内。
2. 抗扰度测试抗扰度测试主要针对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抵抗能力。
通过模拟不同的干扰源,比如电源脉冲、静电放电等,测试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在测试中,还需要对电子产品的传导抗扰度和辐射抗扰度进行分析。
3. 地址性能测试地址性能测试主要是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地址能力,也就是产品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比如电源脉冲、雷电等,测试电子产品的地址性能,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护用户的安全。
二、测试方法和过程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测试方法和过程。
测试方法是指在测试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步骤,而测试过程是指在测试中要执行的具体操作。
1. 测试方法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频谱扫描法:通过对电子产品发射的频率进行扫描,测量其功率谱分布,判断其是否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
(2)传导扫描法:通过在电子产品周围的传导媒介上扫描电磁场,测量电磁场强度,判断是否有过高的干扰。
(3)辐射扫描法:通过在电子产品周围的空间中扫描电磁场,测量电磁场强度,判断是否有过高的辐射。
2. 测试过程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样品,并进行相关的校准。
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它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严格要求和标准。
以下是一个关于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的800字说明:一、测试范围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材料和组件,包括微处理器、半导体器件、电源模块、电路板等。
这些设备必须符合EMC标准,以确保它们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二、测试项目1. 辐射骚扰测试:测试设备在向外发射电磁辐射时,其产生的骚扰是否符合标准。
2. 传导骚扰测试:测试设备在向外部电源线传输电磁骚扰时,其产生的骚扰是否符合标准。
3. 谐波电流辐射测试:测试设备在谐波电流辐射方面是否符合标准。
4. 静电抗扰电压测试:测试设备在受到静电电压干扰时,其设备能否正常工作。
三、测试方法和要求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测试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
对于不同的测试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的测试仪器和方法。
例如,对于辐射骚扰测试,需要使用辐射骚扰测试仪进行测量,并且需要保证被测设备的周围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对于静电抗扰电压测试,需要将被测设备放在一个静电屏蔽室中,并且需要保证室内的湿度和电压符合标准要求。
四、测试结果判定根据测试结果,如果被测设备符合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则可以认为该设备是合格的。
如果被测设备不符合标准,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整改和调试,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五、实际应用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许多电子设备制造商都需要通过EMC 认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因此,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是电子设备制造商必须遵守的重要规范之一。
此外,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也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只有通过严格的EMC测试,才能确保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并降低因电磁干扰而导致的问题和风险。
总之,EMC电磁兼容2级测试标准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严格遵守测试方法和要求,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是一组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涉及到设备的电磁干扰(EMI)发射和电磁敏感度(EMS)的测量,以及电磁辐射和传导的测试。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EMC测试标准,其中一些最广泛使用的标准包括:
1. CISPR 22: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2. CISPR 25:这是一个汽车电子设备的EMC测试标准,包括电磁兼容性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测试。
3. EN 55022:这是一个欧洲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4. EN 55024:这是一个欧洲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设备的免疫性测试。
5. FCC Part 15:这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定,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6. IEC 61000-4-2: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ESD(静电放电)测量。
7. IEC 61000-4-3: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辐射测量。
8. IEC 61000-4-4: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瞬态传导骚扰测量。
9. IEC 61000-4-5: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瞬态电压骚扰测量。
10. IEC 61000-4-6: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有源和无源传导骚扰测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EMC测试标准,但并不是全部。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时,应选择适合特定设备和应用的适当标准。
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技术(EMC)

EMC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两个方面,前者关注设备对外界干 扰的抵抗能力,后者关注设备对外部干扰的发射控制。
EMC的重要性和影响
重要性
随着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EMC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影响设备 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 境造成威胁。
影响
EMC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数 据传输错误、控制精度降低、甚至设 备损坏等后果。
测量和校准工具
使用测量和校准工具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 行测试和校准。
实验测试技术
通过实验测试技术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05
电磁兼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新兴的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国际组织正在制定 更加严格的电磁兼容标准,以应对新技术和应用的挑战。
区域电磁兼容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在制定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区域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产品在该地区的 电磁兼容性。
法规和政策
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加强电磁兼容性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确保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 运行,并减少电磁干扰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自动化测试系统
01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测试系统已经成为电磁兼容测试的重
瞬态干扰测试
瞬态干扰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瞬态电压或电 流冲击下的抗干扰能力,例如雷电等自然现象 或开关操作等人为现象。
测试方法包括模拟瞬态电压或电流冲击对电子 设备的影响,以观察其在瞬态干扰下的性能表 现。
瞬态干扰测试的目的是评估电子设备在瞬态电 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其在受到 瞬态电压或电流冲击时仍能正常工作。
en55024测试标准

en55024测试标准EN 55024是一种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用于评估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特性。
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系列之一,提供了测试要求和规程,以确保电子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
EN 55024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在正常操作和预期用途下,对其他设备不会产生过多的电磁辐射或受到过多的电磁干扰。
该标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设备的辐射、抗辐射、抗干扰和电源线传导等特性的测试要求。
以下是一些与EN 55024相关的参考内容:1. 电磁辐射测试要求:EN 55024规定了设备的辐射引入和传导的测试要求。
这些测试包括指定频率下的辐射电场测量,并确保设备在某一距离内的辐射水平符合标准要求。
2. 抗辐射测试要求:EN 55024要求设备能够抵抗来自外部电磁场源的辐射。
这些测试要求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电磁场环境中保持正常操作,而无需任何不可接受的性能损失或功能中断。
3. 抗干扰测试要求:EN 55024规定了设备应能够在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条件下正常运行。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设备能够抵抗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而不会导致性能下降或功能中断。
4. 电源线传导测试要求:EN 55024要求设备在正常操作时不会通过电源线传导过多的电磁干扰。
这些测试要求设备的电源线具有足够的屏蔽和过滤能力,以阻止不必要的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线传导到其他设备。
5. 认证和合规性:EN 55024还提供了认证和合规性的要求,以确保设备符合该标准的测试要求。
通过合规性测试和认证,设备制造商可以证明其产品是电磁兼容的,并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总体而言,EN 55024的测试要求和规程旨在确保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这些测试要求能够帮助设备制造商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提高其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对于用户来说,符合EN 55024标准的设备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证,同时减少由于电磁干扰引起的潜在问题。
因此,了解和遵守EN 55024标准对于电子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来说都至关重要。
en 55032标准要求

EN 55032标准是欧洲电子工业协会(EE)颁布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主要适用于所有电子设备,包括音频设备、视频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
该标准旨在确保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产生辐射干扰,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EN 55032标准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用途,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别。
不同类别的设备有不同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2. 测试设备:要求使用符合标准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如频谱分析仪、示波器、功率计等。
3. 测试方法:规定了辐射和传导干扰的测试方法,包括测试设备的选择、测试环境的设置、测试步骤等。
4. 测试水平:根据设备的类别和用途,规定了不同的测试水平。
测试水平分为1到4级,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
5. 测试场地:要求测试场地应具备一定的屏蔽性能,以减少外部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6. 测试时间:规定了不同测试项目的测试时间,以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都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7. 测试结果处理:要求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判断设备是否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
总之,EN 55032标准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设备分类、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测试水平、测试场地、测试时间和测试结果处理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产生辐射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2 接口的设置: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5/273
1.5.1.3 电缆的设置:
互连电缆应符合具体设备要求中所规定的型号和长度。 如果规定长度可变,则选择用会产生最大发射的长度。 如果在测试中使用了屏蔽的或特殊的电缆以满足限值 要求,则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注明建议使用这种电缆。 电缆的多余部分应在其中央处将它捆扎成0.3m~0.4m长 的线束。如果不能这样做,则在试验报告中详细说明 电缆多余长度的布臵情况。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4/273
1.5 EUT配置及实验布置 1.5.1 EUT配置
1.5.1.1 EUT一般配置:
除非另有规定,EUT的配臵、安装、布臵、和运行应与典型应 用情况一致。应将接口电缆、负载、或装臵与EUT中的每一种 类型的接口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相连。如果可能,应按设备 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情况端接每一根电缆。 如果存在同一类型多个接口,依据试验试结果,可能有必要对 EUT添加互连电缆、负载、或装臵。应保证电缆增加应以结果 不会使预试验中相应于限值的余量有明显下降为限。有关端口 配臵和负载选择,其理由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声明:此为A级产品,在生活环境中,该产品可能会造成无线电干扰。在这 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用户对其干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4/273
1.3 测试条件
1.3.1 环境条件 1.3.1.1 试验时要求的一般环境条件为:
温度:15~35℃ 湿度:45~75%RH 气压:86~106kPa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2/273
1.GB9254-1998 idt:CISPR22:1997 (EN55022)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设计、验收时对系统 抗扰度的评价。 1.1.1 适用产品 适用于所有信息技术设备的相应无线电骚扰性能测试。 信息技术设备是满足条件a)和条件b)的任何设备: a)能对数据和电信消息进行录入、存储、显示、检索、传递、处理、交 换或控制(或几种功能的组合),该设备可以配臵一个或多个通常用于 信息传递的终端端口; b)额定电压不超过600V。 信息技术设备可包括数据处理设备、办公设备、电子商用设备、电信设备 等。 1.1.2 适用频率范围 9kHz~400GHz,目前只规定150kHz~1000MHz内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73
60
0.50~5
5~30
56
60
46
50
注:1、对B级ITE设备,在0.15~0.50MHz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 数呈线性减少; 2、在过渡频率处采用较低的限值。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9/273
1.4.2.1.2 电信端口的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
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压限值见表2所示;电信端口 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流限值见表3所示。 表2: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压限值
定批量产品是否合格。
x kSn L
S
2 n
1 2 ( x x ) i n 1
式中: x -以对数表示的实测产品的算术平均值
2014-9-26
Sn-以对数表示的平均方差 k-由非中心t分布表给出的系数,参见标准 L-以对数表示的标准限值 n-样品数 xi-以对数表示的单个样品的实测值
A级ITE限额值 频率 MHz 准峰值dBμV 平均值dBμV 频率 MHz B级ITE限额值 准峰值dBμV 平均值dBμV
0.15~0.50
0.50~30
97~87
87
84~74
74
0.15~0.50
0.50~30
84~74
74
74~64
64
注:1、在0.15~0.50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少; 2、对B级设备,对于该频段内具备有效谱密度的快速业务目前暂定允许在 6MHz~30MHz频段内放宽限值10dB,但仅限于通过电缆由有用信号转换成的 共模骚扰。
1.5.1.4 屏蔽电缆的设置:
1.5.1.5 电缆的长度: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6/273
1.5.1.6 端口的电缆配置:
如果设备有多个同类型接口,只要证明添加电缆不会明显影响 测试结果,就可仅将一根电缆接到该类型端口的某一个上。
1.5.1.7 记录、报告中的电缆说明:
任何一组测试结果都必须附有关于电缆和设备方位的完整说明, 以便测试结果具有重现性。如果为满足限值要求须特定的使用 条件的,如:电缆长度、电缆类型、屏蔽和接地,则这些条件 必须在提供给用户的说明书中注明。
1.5.1.8 模块设置:
对于通常带有多个模块的设备应按典型应用中的模块数目和组 合情况进行试验。选择模块的数量和类型的理由应在试验报告 中注明。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7/273
1.5.1.9 多单元系统:
由数个独立单元组成的系统应按最小的、有代表性的配臵来组 合。选择单元的理由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a)个人计算机 b)键盘 c)视频显示单元 d)两种不同类型(如:并行、串行等)的现有I/O协议用的外 接外围设备。 e)如果EUT有供特定装臵(如鼠标或游戏棒)用的专用端口, 那么与该端口相连的装臵应视为最小装臵的一部分。
注:1、在0.15~0.50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少; 2、对B级设备,对于该频段内具备有效谱密度的快速业务目前暂 定允许在6MHz~30MHz频段内放宽限值10dB,但仅限于通过电缆由有 用信号转换成的共模骚扰。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1/273
1.4.2.2 辐射骚扰限值
试验场地应做到能区分来自EUT的骚扰和环境噪声。有关这方 面的场地适用性,可通过测量环境噪声电平(EUT不工作)予 以确定;当受试设备接入测量线路而未通电运行时,测得的环 境噪声电平应比试样对应的骚扰限值至少要小6dB。 如果在某个频段,环境噪声电平比规定限值低不足6dB,那么 可以采用标准第10.6条给出的方法检验EUT是否满足规定限值 的要求。
1.3.1.2 电磁环境条件为: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5/273
当环境噪声和源的骚扰两者之合成结果下超过规定的限值 时,则不必要求环境噪声电平比规定限值低6 dB。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源的发射满足规定限值的要求; 而当环境噪声和源的骚扰两者之合成结果超过规定的限值 时,则不能判定EUT未达到限值的要求,除非在超过限值 所对应的每一个频率点上都能表明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8/273
表1: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A级ITE限额值 频率 MHz 0.15~0.50 准峰值 dBµV 79 平均值 dBµV 66 频率 MHz 0.15~0.50 B级ITE限额值 准峰值 dBµV 66~56 平均值 dBµV 56~46
0.50~30
换算为3 m距离 频率MHz 30~230 230~1000
换算为3 m距离 频率MHz 30~230 230~1000
注:在过渡频率处采用较低的限值。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2/273
1.4.2.3 骚扰限值说明
a)对于电源端子骚扰电压的测量应同时满足平均值限值和准 峰值限值要求,如果准峰值测量值满足平均值限值要求,则认 为EUT同时满足准峰值限值和平均值限值要求,平均值不再测 量。 b)对于电信端口的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的测量应满足电 压限值或电流限值要求,若按照标准附录C1.3所述方法测量, 则应同时满足电压限值和电流限值要求。 c)对于辐射骚扰场强的测量,标准所给出的是在10m距离测量 时的限值,实际测量时我们大多在3m半电波暗室或3m开阔测 试场进行,相应的测量值比10m距离测量值大10dB,我们须将 10m距离测量时的限值转换为3m距离测量时的限值再与实际测 量值相比较进行判别。
辐射骚扰限值见表4所示。 表4:辐射骚扰限值
A级ITE限额值 测量距离10m B级ITE限额值 测量距离10m
频率MHz 30~230
230~1000
准峰值dB(μV/m) 40
47 准峰值dB(μV/m) 50 57
频率MHz 30~230
230~1000
准峰值dB(μV/m) 30
37 准峰值dB(μV/m) 40 47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10/273
表3:电信端口传导共模(非对称)骚扰电流限值
A级ITE限额值 频率 MHz 0.15~0.50 0.50~30 准峰值 dBμA 53~43 43 平均值 dBμA 40~30 30 频率 MHz 0.15~0.50 0.50~30
B级ITE限额值 准峰值 dBμA 40~30 30 平均值 dBμA 30~20 20
2014-9-26
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3/273
1.2 信息技术设备的分级
信息技术设备分为A级信息技术设备和B级信息技术设备两类。 1.2.1 B级ITE 是指满足B级ITE骚扰限值的那类设备。B级ITE指适用于家用及住宅区 中使用的设备,保护距离为10m。 B级ITE包括: ----不在固定场所使用的设备,例如靠内臵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 ----靠电信网络供电的电信终端设备; ----个人计算机及相连的辅助设备。 1.2.2 A级ITE 是指满足A级ITE骚扰限值但不满足B级ITE骚扰限值要求的那类设备。 A级ITE指适用于商用及工业环境中使用的设备,保护距离为30m。 注:对于这类设备不应限制其销售,但应在其有关的使用说明中包 含如下内容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