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辞(比喻拟人借代)

合集下载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复。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2)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以下是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1. 比喻: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拟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 夸张: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排比: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流畅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思想。

5. 对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两个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使语言更加鲜明有力。

6. 反复: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7. 设问: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更加有趣味性。

8. 反问: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表达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更加有力。

9. 借代: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

10. 双关:通过双关的修辞手法,可以在语言中表达出双重意义或幽默感,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以上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在实际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要求进行分析和应用。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六月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暗喻:嫉妒是一条毒蛇,吞噬着你心灵的每一寸。

借喻: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城墙,不是说拆就能拆掉的。

2、比拟:拟人: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拟物:只有扎根人民才能知道民之所需。

3、借代:我们这个时代同样有许许多多的雷锋存在。

1.比喻明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这里是花的海洋。

借喻: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

2.比拟拟人:鸟儿唱歌,花儿欢笑。

拟物: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借代远处走来一群红领巾。

明喻: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星光。

暗喻: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你的笑容。

借喻:我下定决心要攻克这座山,让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拟人:我在屋顶上唱着你的歌,将悲伤的歌词献给最孤单的月。

拟物:下课后,同学们飞也似的跑向食堂。

借代:他得知母亲的病好后,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地了。

1、比喻明喻:天空中那朵云彩像绵羊一样。

暗喻:学习知识的能力是上帝给我们进入天堂的一把钥匙。

借喻:他对学习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改正这种态度。

2、比拟拟人:那朵鲜艳的花儿似乎在对我微笑。

拟物:桌上那棵仙人掌像个皮球似的。

3、借代借代:红烛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学生带来光明。

明喻:秋天树上的苹果像极了娃娃的笑脸,是那么的惹人喜爱。

暗喻:现实的残酷可能会阻碍我们前进但我们仍要艰苦搏击,寻找那雨后的彩虹。

借喻:我爱这美丽的红玫瑰但她是如此的让人心焦。

拟人:无私的大自然养育了贪婪的人类。

拟物:母亲给了我们太多的爱,我愿以蓝天作纸,大海为墨来书写那无尽的母爱。

借代:李煜忘不了他那华美的雕栏玉砌,因为那里有他太多的美好 1、比喻明喻:他的脸皮像城墙一样,厚厚的。

暗喻:我们是祖国的花朵,需要园丁用知识来浇灌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

借喻: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比拟拟人:百灵鸟在树林里歌唱,给森林里的聚会增添了一番色彩。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以下是14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附上例子:1.比喻(Metaphor):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直接的比较,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子:她的笑容是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2.拟人(Personification):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

•例子: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朝霞的拥抱。

3.排比(Parallelism):将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子:她奋斗、她坚韧、她不屈,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

4.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提出问题,但并不期望得到明确的回答,用于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

•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吗?5.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观点。

•例子:你以为我会放弃吗?6.夸张(Hyperbole):夸大事物或情感,以强调其重要性或产生幽默效果。

•例子:我等了整整一辈子。

7.反讽(Irony):通过语境表达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观点,通常用于讽刺或幽默。

•例子:这真是个美好的天气,她说,当外面正下着大雨。

8.比较(Simile):通过使用"像"或"如同"等词语,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例子:她的微笑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明亮。

9.借代(Metonymy):用一个与其相关的词汇来代替另一个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子:政府宣布新政策,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10.反复(Repetition):在文本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气或强调重要观点。

•例子:我们必须奋斗,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胜利。

11.借题发挥(Digression):在讨论一个主题时,突然离题,引入另一个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

•例子:说到环保,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新建的图书馆。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运用文字的巧妙方法,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和感官印象,增强表达力与感染力。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比喻了眼睛的清澈与明亮,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动作,使其形象化,以增加形象的鲜明度和感情的富有性。

例如:“风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拟人了风,使风具有了唤醒的功能,强调了风的轻柔特质。

3.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修辞效果,增加文采和韵律。

4.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并列,表达出一种对比的关系,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春花与秋叶,鲜艳与凋零,相映成趣。

”通过对春花与秋叶的对比,强调鲜艳与凋零的反差。

5.夸张: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夸大其词,以强调事物的特点,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快乐溢满心间,如同百花绽放的芬芳。

”通过夸张比喻,增加了主人公快乐的感染力。

6.省略:在叙述中有意忽略或省略一些关键信息,以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增加作品的悬念和吸引力。

例如:“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

”省略了具体细节,使读者自行补全情节,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橘子的香甜让人心生温暖。

”通过橘子来借代美好的事物,表达出温暖的内心。

8.设问:提出的问题本身即含有答案,通过反问的方式达到引发思考或强调主题的目的,增强作品的逻辑力量。

例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吗?”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9.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生动性。

例如:“他的心情犹如火红的夕阳,温暖又明亮。

”通过比较,使主人公的心情更加生动具体。

10.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却不要回答,使问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强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精编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精编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一、【比喻】补充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注意: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见《点击中考》P37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二、【拟人】补充1、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1、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领巾——少先队员 借代
早上八九点种的太阳——青年 借喻
可以说“青年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练习:下列句子哪些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1.他终于逃脱了虎口。
2.(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3.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边。
4.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汉语,对他来说也是雨鞋和雨 伞。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3. 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 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
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有奔腾也有平缓。
D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句是
一、比喻
(一)比喻的结构: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连接喻体和本体的词语
例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二)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 明星。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C.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A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 水画。
5.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
C 从睡梦中苏醒。
①同类相比。
•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②表示猜度。
•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
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表示想象。
• 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 ④表示列举。
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
裕禄等。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 “像”之类的词,要看是否是性质不同的 两类事物。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 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C 6.对下面各句中“像”的分析,全对的一项是:
①他像徐虎一样,急人们所急,想人们所想。
②这天黑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③他俩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④浪花向上抛,形成的水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玩,好动。
2.“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后 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 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3. 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 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 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 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 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 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 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
(三)比喻的作用
1.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 缩得像一个核桃。 2.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 以战胜大的。) 3.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
(四)使用比喻应注意 的几个问题
•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 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而由喻体
代替本体出现。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一个本体,几个喻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 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 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 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5.人民政府在抓菜篮子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6.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 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
7.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王汉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 自己。
23 57
B B.各种想法在脑子里像火花似地一个个爆发,然
后又熄灭了。 C.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 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D.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像小时候那样,一味贪
玩,好动。
2.“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后 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B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 羽毛。
理想不是
,可以

理想是
,需要

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 常见的修辞手法
纲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排比
7、设问
8、反问
9、反复
10、引用
练习:
1、下列各项中,属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 是 A.我常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 戴着墨色眼镜观察世界。 B.各种想法在脑子里像火花似地一个个爆发,然 后又熄灭了。 C.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 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D.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像小时候那样,一味贪
②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
这岂不冤枉!
标志代本体
③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人名代著作
④“芦柴棒”,去烧火!
绰号代本人
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专名代泛称
⑥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部分代整体
(三)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 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3.比拟的作用
使语言表达色彩鲜明。 使描绘生动形象。 使表意更加丰富。
例:(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
4.比拟与比喻的不同
①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 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 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喻体必须出 现。
•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大家竖起耳朵听。比拟
• 他在百米跑道上飞奔,脚步像踩在 棉花上一样轻快。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像离弦之箭一 样疾驶。
比喻不贴切
没有相似点
• 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 什么活也干不了,真烦死人了。
不合语境
(四)使用比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 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要贴切。 4.要注意语境。
一、填入下面横线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平线上的太阳开始只露出一条弧形的
边,然后又变成半圆形。那半圆不断地上升
着,越来越圆,

最后终于跃上了天际。
A. 好像一个不断膨胀的红色大气球
B. 就像一个火球在跳动着
C. 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红色帷幕
D. 好像一面耀眼的巨镜
二、请按照下列句式仿写句子
理想不是一张纸,可以在上面随意涂画; 理想是一棵大树,需要精心去培育。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 水画。
5.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 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 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四)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①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相关性,它只 代不喻;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具有相似 性,它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 有代。
②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
①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 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解析:例句①是比喻中的借喻,“园丁” 指的是老师。可以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而②是借代,“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 是部分代整体,就不能改为比喻。
③我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 悲的厚障壁了。 借喻
④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 去迎接那雷声。
拟人
③我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 悲的厚障壁了。 借喻
④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 去迎接那雷声。
拟人
练习:
1.下列各项中,属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我常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 戴着墨色眼镜观察世界。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 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句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C.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 大家像兔子一样,竖起耳朵听。 比喻
②用作比拟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 词语,在句中作谓语。
例: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拟
①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狮子,一 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②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解析:例句①是比喻,把“神州”喻为 “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沉睡。例句② 则是比拟,此处是把物当人来写,使物有 了人的思想行为(沉睡),是拟人。
A. ① ③ ④表比喻, ②表比较。 B. ① ② 表比较,③ ④表比喻。 C. ① 表比较,② 表猜测,③ ④表比喻。 D. ① ②表猜测, ③ ④表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