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大会会议列表(教材版、个人总结版)

一.教材版:1.中共的诞生(一大)时间:1921.7.23地点:上海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
②制定党的纲领,坚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为总书记。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背景:①华盛顿会议列强共同支配中国;②军阀混战灾难深重时间:1922.7地点: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意义: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评价:民主革命纲领是在深刻认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情和社会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在这以前中国人民进行了80多年反帝反封斗争,然而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性质、任务,提出过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纲领,只有中共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标志。
3.中共三大与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条件:①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必要性)。
②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重要外因)。
(2)方针: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
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
内容: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②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发动秋收起义;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5.遵义会议(1)历史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重点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十七大重点内容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大是: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大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是: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是: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七大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八大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八届五中全会1958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出版《红旗》杂志,陈伯达任总编辑。
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1958年11月28日~12月10日在湖北武昌举行;毛泽东写了《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的著名短文。
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在江西庐山举行;;党第一次明确使用“农、轻、重”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1月14~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
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
党的二大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时间地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要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时间地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时间地点: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主要内容: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汇总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达大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1923年6月杂广州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中共五大: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中共七大: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中共十大:1973年8月在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日到11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奋斗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足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八大:主要矛盾为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稳步前进;九大: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十大:王洪文被选为接班人;十一大:不明;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初级阶段;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十六大: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七大:小康社会。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
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
党的二大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时间地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要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时间地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时间地点: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主要内容: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中共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要点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
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意义: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相关资料: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也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意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介绍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介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出席大会的有13人,代表50多名党员。
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出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195名党员。
大会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大会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大会制定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初步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420名党员。
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
大会对党章进行了具体修改。
党的三大对推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994名党员。
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政协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会议由委员长召集并主持。
委员长可以委托副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必须有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常委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临时通知。
党的会议名称:
如中共一大、十四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大”,如中共“一大”“二大”等。
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届×中全会”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大”,如中共“一大”“二大”等。
这是从全党中选代表参加的会议,是全党的最高领导权力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 中央委员会负责召集。
其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 委员会。
如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等等。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历史上不
中央政治局从党的“五大”开始设计,即选举中央委员若干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组成中央政治局,并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处理日常事务。
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就是中央政治局会议。
而遵义会议、洛川会议、庐山会议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之所以称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因为政治局开会讨论某一重要问题,涉及到某领域,需要某些人参加会议,但这些人并不是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本没有资格参加政治局会议,却让他们列席会议,以共同商讨和解决问题,这种会议就称为政治局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