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

合集下载

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

阻抗法
总结词
利用电学原理测量血液的电阻抗值,评估血液的流变特性。
详细描述
阻抗法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的电阻抗值,可以评估血液的黏稠度和流动性。这种方法具 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临床常规检查。
03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应 用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检测 到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 能力等指标,有助于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风险。
预测冠心病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 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风 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 据。
评估脑卒中风险
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卒中 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查相 关指标,可以评估脑卒中 的风险。
诊断血栓性疾病
诊断深静脉血栓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深静脉血 栓,通过检测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流 变学参数。
诊断动脉血栓
仪器精度要求高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 NhomakorabeaVS
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
血液流变学检查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 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06
未来展望
加强血液流变学研究
深入研究血液流变学机制
进一步探索血液流变学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概念
血液流变学主要探讨血液的流动 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等 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疾病之间 的关系。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意义
01
02
03
预测疾病风险
通过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 检测,可以预测某些疾病 的风险,如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指导治疗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
•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流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 下改变形状的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流变现象。 红细胞变形性是影响全血在高切变率下粘度的关 键因素。 • 临床意义 • 常见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疾病有: • 红细胞内粘度增加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所致 的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 等。
临检组:黄仁河
血液流变定义 血液流变仪检测原理 血液流变检测参数及其临床意 义
血液流变学的定义
• 什么是"血流变"
• 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 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 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及红细 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主要是反映由 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 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血液在外力(血压)的作用下,在血管内流动, 并随着血管性状(血管壁情况和血管形状等) 及血液成分(粘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当血液粘度变大时,血液流 动性就变差,也就最容易发生脑血栓性疾 病。反之,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好。
• 5、红细胞压积 •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会呈现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红细胞压积降低,血 液流动性增加。 • 红细胞压积增高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弱、先天性心 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等。 • 红细胞压积降低的疾病:贫血、白血病、 晚期肿瘤、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 第二代 旋转式血流变仪
• 主要由两个同心圆筒(外圆筒略大于内圆筒,半 径比小于1.15)组成测试液体填充两个圆筒之间 隙中,内圆筒可借助于具有一定弹性系数的金属 丝支撑起来,外圆筒在马达的带动下,以一定的 角速度转动,两圆筒间的液体受到切变,有剪切 应力作用于内圆筒,使内圆筒偏转到某一角度, 直到与扭丝的恢复力矩平衡而稳定,测内圆筒所 受的扭矩得出剪切应力τ,剪切率Υ可由外圆筒旋 转的角速度算出。锥板式粘度计(上旋式或下旋 式)与同轴双圆筒旋转式粘度计相似。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一、血液流变学概述(二)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de)血管(de)流变性质及变化规律(de)学科.(二)什么是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与人体疾病(de)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及药物(de)作用原理等有关(de)血液流变性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 ).(三)血液流变学(de)研究范围1血液(de)宏观流动性,即粘度.2血细胞(de)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de)聚集性和变形性.3血浆成分对血液流变性(de)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一)血液(de)流动血液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de)“套管式”流动.而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故又称层流. 液体层流(de)模式图(二)血液流变学参数1 内摩擦力(F ):快慢两层液体间能够驱使整体血液流动(de)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称为 内摩擦力.单位:达因2 切应力(τ):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de)粘滞力.单位:Pa (帕斯卡),1Pa=10达因/平方厘米τ = F/S S:两液层之间(de)面积3 切变率(g ):反映快慢两液层之间(de)速度差和距离差.单位:1/秒(s -1)公式:4 粘度(η):切应力(τ)与切变率(g )之比.衡量液体流动时(d e )内摩擦力或阻力(d e )度量.单位:毫帕斯卡·秒(m P a ·S )牛顿粘滞定律:血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d e )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差,粘度愈低流动性愈好.5 非牛顿液体和牛顿液体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即全血(de)粘度是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而血浆dHdV g =gτη=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de)粘度与切变率无关.6 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ηb : 全血粘度ηp : 血浆粘度7 表观粘度ηa :全血等非牛顿液体,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de)粘度称为这种液体(de)表观粘度. 8 还原粘度ηr e :用Hct 校正后(de)表观粘度.消除Hct 对粘度(de)影响. ηr e =ηb —ηp /ηp 1/H c tHct 与血液粘度之间(de)关系9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de)特点是不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不论在高或低切变率范围内总是一个常数, 即为牛顿液体.血浆粘度(de)高低与其中所含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高分子物质含量有关.其中蛋白质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10 血浆比粘度比粘度一般指某液体(de)粘度与标准参照液粘度(de)比值,常以水或生理盐水(NS )作对照.实际测定多采用血浆和已知粘度(de)净水互相比较(de)方法,二者通过毛细血管(de)时间之比即粘度之比,这个比值就称作血浆(de)比粘度. 11 卡松粘度(c ):是足够高切变率(红细胞变形到极限)下血液粘度趋向(de)极限值.根据Casson 方程推导得:c 为卡松粘度 τ 为切应力τc 为卡森屈服切应力 g 为切变率12 屈服切应力c屈服切应力是低切变率下,纤维蛋白原(d e )桥联作用使红细胞形成立体网络结构而致.故与H c t 和血浆蛋白含量有关,其大小影响微循环中(d e )血液流动性,反映了微循环中(d e )血液郁积状况;也影响低切变率下血液流动中(d e )红ηηηpbr =gc c ττη-=细胞(d e )取向和相互作用13 红细胞聚集指数通过低切变率下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d e )成分影响到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表面(d e )负电荷量减少,则红细胞(d e )聚集性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聚集性有特殊(de)改变 正常(de)血液,一般50·s -1以上(de)切变率即可使在静止状态下因红细胞聚集而形成(de)聚集体解聚,但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de)血液在500·s -1(de)高切变率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de)红细胞聚集体,显示了红细胞聚集性(de)异常增高.14 红细胞刚性指数T K通过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d e )表观粘度来判断红细胞(d e )变形能力.(三)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液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其它指标1 血液粘度(1).高、中、低切变率下(de)全血粘度(2).高、中、低切变率下(de)卡松粘度(3).血浆粘度(4).全血还原粘度2 红细胞聚集性指红细胞在低切变率下形成聚集体(d e )性质红细胞聚集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在低切变率(1s -1) 下(d e )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出红细胞聚集指数(3)血沉(E S R )和血沉方程K 值K 值是去除红细胞比容H c t 影响,评价红细胞聚集性(d e )一个更可靠(d e )指标.(4)红细胞电泳率3 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指正常红细胞具有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de)毛细血管(de)能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高切变率,一般是150s -1条件下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3)红细胞滤过指数(4)激光衍射法4 其它指标:红细胞比容Hct 、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性、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d e )临床意义1.血粘度降低临床上血粘度降低(de)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量失血后机体体液代偿和医源1Hct ln Hct ESR --=K性补偿所致血液稀释化引起.这类病人很少做血液流变学检验,所以出现全血粘度较大幅降低时,一般都是仪器或抽血错误所致.如果出现了全血粘度降低较多时,一定要看红细胞压积是不是有降低,如有是结果可靠性较大,如压积正常就要多检查一下.血浆粘度下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但不大.2.高、中、低切都升高,且幅度较大这是高危人群、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依次为高纤维蛋白原>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高Hct.但是如果其他指标正常,或增加不明显,那么检测结果可能有问题,要复查.3.低切高、高切不高这一类多为缗钱样红细胞聚集引起,可能是红细胞电荷减少,也可能是温度过低使得红细胞易聚集,引起粘度升高.而这种聚集因为高切变速度(de)稀释效应而减少,所以高切不高.由于末梢微循环是在低切变速度下进行(de),所以对于末梢微循环不好(de)病人,如老年人、高危人群也有很大(de)危险性.4.高、中、低切都略有升高如果其他指标正常,只有Hct升高一般是正常(de)生理现象(如到高原);有时Hct可能很高,而粘度上升并不高,这主要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调节血粘度(de)能力.当然也可能是高粘血症代偿期.但若其他正常,而血浆粘度高,也可引起全血粘度高, 这类病人有可能处于高凝前期,有很强(de)预报作用.5. 血浆粘度升高最大(de)可能是纤维蛋白原等链状蛋白升高,这类病人可因为链状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引起全血粘度升高,一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很危险.至于血糖、血脂高引起(de)血浆粘度一般只是略有升高6. 血脂升高血脂升高病人一般都存在血流变学改变,血脂对血液流变(de)影响主要表现不在粘度上,而是表现在血管上.因此,血粘度高同时伴有高血脂(de)病人是双重因素(de)影响,即使粘度升高不大也要注意.四、血液流变学(d e)临床应用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若血液流变性质(de)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为高粘滞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为低粘滞综合征高粘滞综合征:由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组织血液与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引起(de)临床综合症高粘滞综合征(de)病因(一)血管性疾病1.高血压2.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4.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二)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2.高脂蛋白血症3.高纤维蛋白血症4.高球蛋白血症(三)血液病1.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白血病4.多发性骨髓瘤(四)其他1.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2.中医范围中(d e)血瘀症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手段。 压积增高型:以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全血高剪变率粘度、全血低剪变率粘度亦随之增高,还原粘度增高或正常。
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并使之干燥 。使 用 (1)圆筒式粘度计:圆管式粘度计由两个同轴的圆筒组成,两圆筒之间的间隙内放待测的样品,内筒与一个弹性悬丝相连。
剪变率:流体在剪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化的速率,称为剪变率。 红细胞变形下降型:以全血高剪变率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或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
影响圆筒式粘度计的因素主 要是:在两筒间隙的流层中, 剪变率是不均匀的,靠近内筒 大,外筒小,测得的血液表观 粘度也不均匀,使得测量有一 定的误差。这是设计圆筒式粘 度仪无法避免的。
浆等。
6.非牛顿流体:如果流体的剪应力 与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牛 顿粘性定律,这种流体就称为非 牛顿流体。如油漆、糖浆、全血 等。
7.粘度:粘度是量度流体粘性大小 的物理量,流体粘度越大,流动 性越小。
• 表观粘度:是描述非牛顿流体粘性大小的 物理量,它不是物质常量,既与物质有关 且随剪变率而变化。对同一非牛顿流体, 不同的剪变率下有相应不同的表观粘度。
影响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的主要因素:
(1)剪变率:用毛细管粘度计所得的非 牛顿流体的粘度实质上是用泊肃叶定律计 算出来的,不可能存在象旋转式粘度计所 测得的粘度与剪变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是毛细管粘度计的缺陷,必然在测量非 牛顿流体时产生误差。因此,毛细管粘度 计可以用来测定牛顿流体——血浆的粘度 而不适用于血液这样的非牛顿流体。
• 相对粘度:溶液或悬浮液的粘度与相应的 溶剂或悬浮剂粘度之比,称为相对粘度。 如血液粘度与血浆粘度之比,为全血的相 对粘度,其没有单位。
• 比粘度:某种流体的粘度与标准参照液 (通常以水)粘度之比称为比粘度。血 液的比粘度为血液的表观粘度与水粘度 之比。比粘度也是一种相对粘度。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医学分析学科。

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切变率高,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则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检测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一、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中切变率是过渡点,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最明显,它预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

其中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正常参考值:男性:低切6.80-9.58mPa.s中切4.51-5.57 mPa.s高切3.73-4.60mPa.s女性:低切6.50-9.25mPa.s 中切4.35-5.45mPa.s 高切3.65-4.40mPa.s二、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其次是球蛋白分子,还有脂类等。

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第二讲 流体力学 血液流变学

第二讲 流体力学 血液流变学
vB
1 1 2 2 p p v v B A 2 A 2 B g hB hA
5.24 104 Pa
2.3.2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1. 水平管中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结论:v 大的地方 P 小;v 小的地方 P 大
由连续性方程可知,流速与截面积成反比。所以, 理想流体在不均匀水平管中作定常流动时,管子截 面积大处压强大,截面积小处压强小.于是在管子细 处所造成的低压可使外界液体或气体被吸入,这个 现象称为空吸作用(suction effect).
例题 设有流量为0.12m3/s的水流过如图所示的管子. A 点的 压强为 2×105Pa, A点的截面积为 100cm2, B 点的截面积为 60cm2. 假设水的黏性可以忽略不计, 求A、B两点的流速和 B点的压强.
Q 0.12 vA 2 12 m s 1 S A 10
Q 0.12 1 vB 20 m s S B 60104
(2)欧拉法(Eulerian method):关注流体中某 点,又称流场法。
在流体运动的实际研究中 , 对流体每个质点的来龙去脉 并不关心, 所以常常采用欧拉法来描述流体的运动.
2.1.2 速度场 定常流动
一般情况下, 流体流动时空间各 点的流速随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 不同, 即
v v( x, y, z, t )
两边除ΔV ,
1 2 1 2 p1 v1 gh1 p2 v2 gh2 2 2
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1 2 p v gh 常量 2
例题2-1 均匀地将水注入一 容器中,如图2-6所示.注入的
流量为150cm · s ,容器的底
部有个面积为0.50cm 的小 孔,使水不断流出.求达到稳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及意义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实验室廖长风一、概念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主要是在血液粘度上,异常的血粘度可分为全血粘度增高和全血粘度降低两种类型,分别称高血粘综合症和低血粘综合症。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定义: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

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面,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现。

分类:(五个亚型)高浓稠型、高粘滞型、高凝固型、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刚性升高型二、病理生理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

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三、临床意义1.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是目前诊断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

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晚期肿瘤、出凝血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以及中医所指的血淤症,在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均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2.应用于鉴别诊断: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则不增高或降低。

也可作为心肌绞疼和心肌梗塞疾病的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最明显,认为患者苍白,出汗,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

血液流变学检验

血液流变学检验

血液流变学检验一、基础理论和概念部分1、是血液流变学?它与医学有什么关系?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与变形性的科学,其内容为血液的粘度、血细胞的变形和聚集等特性。

研究血液流变学对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人体内血液流变性是调节和控制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维持组织和器官正常血供和物质运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关,在临床医学上,测定血液流变性,对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以及药物作用原理探讨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什么叫做粘度?液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就叫“粘度”,所谓“粘度”其实就是液体在流动时,液体内部所产生的摩擦力。

它是反映液体流动性的定量指标,表示粘度的单位是帕斯卡·秒,简称“帕·秒”(Pa·s),其千分之一叫“毫帕·秒”(mP·s)。

3、什么叫做切变应力?切变应力是指液体在外力推动下发生流动时其内部液层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力,简称切应力,单位是帕斯卡(Pa)。

4、什么叫做“切变速率”(简称切速率或切速)?切变速率是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液层之间的速度梯度(即速度的变化率),简称切速率或切速,单位是秒-1(S-1 )。

3.什么叫“牛顿流体”? 什么叫“非牛顿流体”?凡是粘度不随切速率的改变而变化的流体,叫做牛顿流体,如水、盐水、汽油、酒精、正常人的血浆。

但有些含有大颗粒、高聚物、成分复杂的胶体溶液就不是如此,它们的粘度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例如血液的粘度是随着切变率的升高而降低或切变率降低而升高,而且不成比例,这样的流体叫做“非牛顿流体”。

4.血液有哪些流变学特性?⑴血液是非牛顿流体。

⑵血液有致流值(屈服应力值)。

⑶血液有粘弹性。

⑷血液有触变性。

(5) 血液的红细胞有聚集性。

(6) 血液的红细胞有变形性。

(7)血液的血小板有粘附性和聚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差(cm/s) 切变率(g) = ----------------------
距离差(cm) 计量单位是 1/秒(s-1),切变率高,液体流速快。
6、牛顿的粘度定律:
剪切应力(t) 帕斯卡(Pa)
粘度(η)= ----------------- = ----------------
切变率(g)
从研究角度上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方面 的内容:
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即粘度。 2、血细胞的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的聚 集性和变形性。 3、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
三、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点 (一)实验室检查方面
1、检测指标的建立
2、实验室方法学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二)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三)已报道的血液流变学相关的疾病
红细胞悬液通过时间
Hct
(3)激光衍射法:RBC悬液在高切变率下使变 形,
通过激光照射,将单个RBC的影象记录在胶卷底 片上,可直接观察RBC的形态变化,而且可计算 RBC体积的长径和横径直接反映RBC 变形情况。
六、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的因素 (一)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
■血细胞因素: 1、红细胞因素:红细胞比积
㈠ 粘度
1.全血粘度
■方法:悬丝法和锥板法
悬丝粘度计:技术关键在于悬丝的设计和制 造。到目前为止,只有悬丝法的仪器才可能 将低切变率做到1S-1,所以是目前精度最高的 仪器。
锥板式: 技术关键是锥板的抛光技术。
悬丝粘度计:
锥板式粘度计
■条件:必须设定高,中,低三个切变率, 在不同的切变率下测定全血的表观粘度。
粘度。
(2)根据粘度计算出所谓的红细胞聚集
指数。
(3)血沉(ESR)和血沉方程K值
血沉测定值
血沉K值 = --------------------------------------
-(血浆比积+en红细胞比积)
(二)红细胞流变性
红细胞流变性 (4)
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电泳仪,在显微镜下观
察和计算红细胞泳动的速度 。
四、基本知识 (一)血液的流动形式
1、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 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见 图1。
2、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又称层流, 见图2。
3、切变应力(又为内摩擦力),用F(达因)表示。 4、剪切应力: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切变应力,用 t表示。 其计量单位是达因/平方厘米,用Pa(帕斯卡) 5、切变率:快慢两层之间的速度差和距离差,公式是
★影响因素 高分子桥连力 表面曲力 静电排斥力 红细胞受到的切变率或切应力
2、红细胞变形性 (1)粘度法
红细胞流变性
■高切变率,一般是1501s-1条件下全血粘度。
■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
(2)微孔滤膜滤过法:红细胞滤过指数(IF)
参照介质通过时间
1
IF= ------------------------------- × -------
(5)红细胞电泳指数:通过数学公式推导
RBC泳动的距离(mm) 红细胞电泳速度(U)= -------------------------------20个RBC通过平均时间(s)
红细胞电泳速度(U) 红细胞电泳率(V)(EPM)= -----------------------------
电场强度(E,V/cm)
R2P t
则粘度的公式: η=----------------
Q8 L
10.比粘度:假设我们让两种液体通过同一 根毛细管,而且流量也相同。则依据泊萧 叶定律符合
t1 t2
η1 t1
Q1=Q2 ------- = ------- --------=----------
η1 η2
η2 t2
五,检测技术和检测项目
一.血液流变学发展史 1675-----leeuwenhokRBC变形 1687------牛顿粘滞定律 1750-----RBC轴流 1906-----血液粘度与管径关系 1920-----Bingham提出流变学 1929-----成立流变学会
二.血液流变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定义-----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Fra bibliotek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锥 板 采用宝石支撑轴系以感应电涡形成的力矩 进行驱动,切变率全程自动设定;粘度测 定快速准确、用血量少;可拆卸测头(包 括锥板和液槽)便于手工清洗;完成数据 的自动输入和报告打印。
YDA-Ⅲ型血液流变测试系统
gd3-LBY-N6K
●先进的对数均匀采样技术
●准稳态方式全程扫描全血 沾度随切应力变化的动力学 ●全面描述全血的非牛顿特 性,保证性能接近稳态方法 的前提下实现血液沾度的快 速测量。
■标准: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规定高 切 变 率 应 当 在 1 5 0 s-1, 中 变 率 应 当 在 5 0 6 0 s-1, 低 变 率 应 当 在 1 - 5 s-1。 ■粘度与红细胞聚集及变形性的关系:
低切变率------红细胞易聚集;
高切变率------红细胞易变形。
LBY-N6
式普 粘利 度生 计
秒-1(S-1)
牛顿将粘度作为衡量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 或阻力。
★非牛顿液体:粘度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
★牛顿液体:粘度与切变率无关。
7.表观粘度: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的粘度。由于全血 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的数量显然对全血粘度 构成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际上全血粘度与红细胞比积关 系很大,
8.还原粘度:为克服红细胞比积对全血粘度 的影响,使不
同个体之间的全血粘度有可比性,将不同 个体的全血粘度都以红细胞比积1%时来 表示。
η b-ηp
η re= ------------
ηp
9.泊萧叶定律:法国物理学家泊萧叶在研 究液体在管道中流量发现通过某一管道的 液体量符合以下公式:
R2×P ×t Q = -----------------
8 L×η
2.血浆粘度测定:规定在高切变率下(100 s-1-120 s-1)范围测定。采用毛细管法或悬 丝法。
■毛细管式粘度计
适用血浆等牛顿液体的测定,竖直型可 调节试样用量,管端压力差大,切变率高, 难于反映血液等非牛顿液体的粘度特性
(二)红细胞流变性
红细胞流变性1、
红细胞聚集性
(1)低切变率,最好是1s-1条件下全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