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介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创设多种多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旨在分享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成功案例,以期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案例一:认识整数

整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整数,例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中引导他们理解整数。

在一次课堂上,我列举了一个关于班级活动的例子:我们班有20个男同学和15个女同学,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的意义。通过与学生交流,我帮助学生理解了它们代表了一个集合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另外一种情况——如果男同学增加了5个,女同学增加了10个,那么这时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是多少?在经过学生的思考后,他们发现男同学有25个,女同学有25个,总共有50个同学,这时我告诉他们这个数字是一个整数,叫做50。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整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整数的存在,并理解它们代表的意思。

案例二:加减法口诀

算术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熟练的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熟记加减法口诀是十分必要的。

在一次课堂上,我以“久病成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例,让学生明白借位和进位的原理。之后,我采用口语化的教学方式,设计活泼有趣的歌曲,帮助学生记忆加减法口诀。例如“一十不进位,二十顶上一;十十进一位,二十三四缺一”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加强加减法口诀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能力。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口算能力后,我将注意力放在了练习。

案例三:分数求和

分数是数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较为容易出错的部分。常见的问题是分子分母分别加起来或减去,算出的数字错误。为了提高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认知,我设计了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用图形表达分数数量关系。

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不同比例用标准的矩形纸折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将图形上部分染色,让学生分析颜色占总图形的数量关系,并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表示分数数量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分数大小的直观关系,感受到每个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为学生理解分数求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

和实用性,形成浓厚的学科兴趣,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成绩。

以上案例或许可以为其他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帮助大家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水平的提高,做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

(完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类别: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题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单位:临清市尚店镇东白堌中心小学姓名:姜秀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 知识目标: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师:现在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花坛画到纸上,我们先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哪个比较大? 生:一样大。 生:长方形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比较大。 ……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测,有很多同学都说一样大,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我先数出整块的,然后这些剩下的小块拼一拼,还可以拼成整块的。 师:那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 师: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72平方米,说明……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72平方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入性和严密性。也可制造悬念,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欲望。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学习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不加引导的。学生往往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诱导,及时介入,以保证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学习活动中去。] 2、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比较大呢?…… 生:我用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然后再把它补到另一边去。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割补法来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演示,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平行四边形割补完变成一个长方形了。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 3、师: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时,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的?大家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生: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的。 师: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 生:无数条。 师:所以,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边说边演示平行四变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4、师: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教学案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育教学案例 在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着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深入的数学理解与应用的挑战。 案例一:分数的意义与表达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达方式。 步骤: 1. 介绍分数的概念,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和图形,展示分数的应用。例如,将一个蛋糕分成四等份,每一份就是1/4。 3.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纸片、分配食物等,以体验分数概念。 4. 练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不同的情境,如一盒铅笔的三分之一是多少支。 案例二:小数与分数的转化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其转化方法。 步骤: 1. 介绍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展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例如,0.5可以转化为分数1/2。 3.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购物时计算找零等,以体验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或反之亦然。

案例三:图形中的数学问题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步骤: 1. 介绍常见图形及其特点,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解决图形中的数学问题。例如,计算圆形的面积或周长。 3.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绘制图形、测量实物等,以体验图形中的数学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不同的图形问题,如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等。 案例四:概率初步认识 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概率概念,了解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 1. 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即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通过实例和游戏,展示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掷骰子、摸牌等。 3.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统计数据等,以体验概率概念。 4. 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事件的概率大小,并解释原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本册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

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整数)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不些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6、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措施: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优秀5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优秀5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篇一 数学教学案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曲堤小学赵晋军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

教育教学活动经典案例(五年级上册数学)

一、引言 五年级上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战和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活动经典案例展开讨论,旨在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案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案例一:“小明的数学学习之旅”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上,教师以小明为主角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了一些数学游戏和谜题,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小明的数学学习之旅,小明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小明发现了数学的美妙之处。教师通过展示小明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增强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案例二:“利用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一堂以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的课程。教师提前收集了一些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这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并组织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和解答。学

生们在实际问题的启发下,积极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分析和解答,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案例三:“数学游戏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既包含了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又融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让学生在娱乐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案例四:“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了一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程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要求学生们要积极参与,尊重他人的意见,努力协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彼此的帮助和启发下,共同解决了许多难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 学案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类别: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题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单位:临清市尚店镇东白堌中心小学 姓名:姜秀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 知识目标: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师:现在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花坛画到纸上,我们先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哪个比较大? 生:一样大。 生:长方形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比较大。 ……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测,有很多同学都说一样大,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我先数出整块的,然后这些剩下的小块拼一拼,还可以拼成整块的。 师:那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 师: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72平方米,说明……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72平方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入性和严密性。也可制造悬念,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欲望。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学习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不加引导的。学生往往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诱导,及时介入,以保证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学习活动中去。] 2、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比较大呢?…… 生:我用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然后再把它补到另一边去。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割补法来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演示,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平行四边形割补完变成一个长方形了。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 3、师: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时,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的?大家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生: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的。 师: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 生:无数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介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创设多种多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旨在分享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成功案例,以期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案例一:认识整数 整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整数,例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中引导他们理解整数。 在一次课堂上,我列举了一个关于班级活动的例子:我们班有20个男同学和15个女同学,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的意义。通过与学生交流,我帮助学生理解了它们代表了一个集合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另外一种情况——如果男同学增加了5个,女同学增加了10个,那么这时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总数是多少?在经过学生的思考后,他们发现男同学有25个,女同学有25个,总共有50个同学,这时我告诉他们这个数字是一个整数,叫做50。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整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整数的存在,并理解它们代表的意思。 案例二:加减法口诀

算术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熟练的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熟记加减法口诀是十分必要的。 在一次课堂上,我以“久病成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例,让学生明白借位和进位的原理。之后,我采用口语化的教学方式,设计活泼有趣的歌曲,帮助学生记忆加减法口诀。例如“一十不进位,二十顶上一;十十进一位,二十三四缺一”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加强加减法口诀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能力。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口算能力后,我将注意力放在了练习。 案例三:分数求和 分数是数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较为容易出错的部分。常见的问题是分子分母分别加起来或减去,算出的数字错误。为了提高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认知,我设计了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用图形表达分数数量关系。 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不同比例用标准的矩形纸折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将图形上部分染色,让学生分析颜色占总图形的数量关系,并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表示分数数量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分数大小的直观关系,感受到每个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为学生理解分数求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

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精选7篇)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精选7篇)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本游戏活动以摸球作为载体。通过此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实验、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操作顺序:两人一组,然后记录颜色,再放回。记录摸出的红球、白球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2、组织活动: (师给每组口袋内准备的白球与红球数的比例应相同。)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摸球,一人记录。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以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 3、汇报交流并猜想: 每组学生操作完毕后,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并将汇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进行猜想。也要请他们说说猜想的根据。 4、验证猜想: 请学生打开各小组的口袋,验证猜想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相符。 5、小组讨论: 投影出示讨论的题目包括表格。然后出示问题。

注意:学生在具体讨论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想与推选的方法,对此,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特别要指导学生应考虑比赛外的各种因素。 6、课堂练习: 89页第3题。 提示学生:由于任选的随机性,故可能出现特例。对此,在解答时,不要求学生作统一的回答。 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完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完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剪、拼、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研究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让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学生们有不同的猜测,但通过

数格子的方法,他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2、探究计算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出来。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掌握了计算公式的应用。 让学生自己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严密性。这样的探究研究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符合新课标对于数学研究的要求。但是,在探究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介入,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教师引导学生用割补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并通过演示和观察来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优秀10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优秀10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把刚刚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的答复,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学生口述算式 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2、总结归纳 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板书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口答: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 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4、做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5、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学生看图填写后,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第4题 学生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7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数量,学习按数取物。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全家福图两张。 2、幼儿人手一份礼物。 3、纸折房子人手一个。 4、有数字的大的纸房子5个。 活动过程: 一、作客。 1、出示娃娃“明明”和“红红”。 2、明明和红红邀请我们小朋友到他们家去作客。 3、先到明明家。出示明明家的全家福。明明一家人正在迎接我们呢。我们一起看看明明家有哪些人?有几口? 4、我们给明明家做一个标记。出示点卡1——5,让幼儿选一张与明明家人口相等的点卡贴在全家福图片上。 5、到红红家教法同上。 二、送礼物。 1、们还带了一点礼物送给明明和红红呢,请小朋友把这些礼物去送给明明家和红红家。注意了,他们家有几口人就送几个礼物。 2、幼儿送礼物并验证。 三、我家有几口。 1、明明和红红可开心了,他们说也要到我们小朋友家去作客,也要送礼物给我们。可是他们不知道小朋友家有几口人,我们一起来告诉他们,好吗? 2、上次我们用纸折了自己的家,请你也来和明明家和红红家一样作个标记,有几口人就贴几个小圆点,贴在屋顶上。 3、幼儿操作并验证。 四、统计。 1、老师出示5个大纸房子,先和幼儿一起认识房子上的。数字。 2、请小朋友把自己有圆点的小纸房子送到相应的有数字的大纸房子中,并相互验证。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 (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 (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3、探究算理 (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

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 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12×12=14; 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 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 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自学指导(二) 再看图3说说图3 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自学指导(三)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学指导(四) 再看图4说说图4 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自学指导(五)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教案是以系统办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知识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办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办法: 在探究计算办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练习,感触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添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理解并控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3 考点分析: 利用整数的乘法原理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算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能力,高效快捷的计算小数的乘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我们按照原那么能不能计算一下下面的题目。 1、复习旧知: 师:按照15 × 12 = 18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5 × 1.2=? 1.5 × 12 =? 生: 15 × 1=18 1.5 × 10=18 师: 则大家知道:1.5x1.2=? 2、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下列图中是一个课桌,我们能看图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按照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知识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课桌的面积有多大?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生提问题。 3、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6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6篇) 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

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 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50<100,100>50)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 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