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学科,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流变指数、红细胞聚集度等参数,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血液的流动性能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度等指标,从而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较差,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血液病。
血液病是一类由于血液成分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病。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血液病,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输血、药物治疗等。
血流变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如肿瘤、糖尿病等,血液流动性能的改变可以反映出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是否有改善,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诊断和治疗血液病、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血流变学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流动性能力来评估血液流动性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对于血液黏度和流动性的影响,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
1. 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黏度和低流动性的血液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程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 指导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这些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包括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诊断炎症和感染炎症和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现象。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评估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和转运,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5. 指导营养干预营养不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营养不良会导致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Fb)正常值:2.4~3.7(g/L)临床意义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2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男:10~13 女:9~13临床意义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3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男:27~95 女:49~119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4血小板电泳正常值:19~22.6s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表面带电情况及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5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值:男:3.9~5.0 女:3.0~4.2临床意义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6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值:15~17.4s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7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值:低切男:7.5~10.0 女:5.8~8.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8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男:5.6~6.7 女:4.7~6.0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的特性及其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学科。
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性等。
这些参数对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血液粘度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
通过研究血液粘度的改变,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不同的粘度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其次,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肺炎等会引起血液粘度的改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和微循环灌注异常。
通过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及早诊断和干预这些疾病,提高疗效和预后。
此外,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还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肿瘤是血液流变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参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参数,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并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最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如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会导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变。
通过研究这些改变,可以早期诊断和干预血液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的来说,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及早诊断和干预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和血液病等,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疾病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为发展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 浓、粘、聚、凝” 的一项重要指标。
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
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 b )和血浆粘度(η p )测定。
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
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
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
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经验方法运用气囊助产术后经短暂时间观察,如先露顺利下降则可判定经阴道分娩,如先露迟迟不下降并发生胎心不规律改变,则可当机判断为因脐绕颈致有效脐带过短而改行剖宫产术。
所以气囊助产给了一次脐绕颈者判定正确分娩方式的鉴别机会。
7 通过促进宫颈成熟,为妊高征、延期及过期妊娠等高危妊娠找到尽早经阴道分娩新途径通过促进宫颈成熟———运用气囊助产———顺产或必要时行产钳助产结束分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为延期及过期妊娠尽早经阴道分娩找到了佳径。
8 更方便于术者调整胎头位置,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经气囊扩张后软产道变得松软扩大,非常易于术者手入产道调整胎头为止,给头位难产带来了一次试产机会,使以往需剖宫产结束分娩的绝大多数头位难产找到了转化为顺产的新途径,这也是运用气囊助产术后的意外收获与最新经验。
如遇胎头重度水肿或原发性宫缩乏力者旋转十分困难,应该行剖宫产术。
9 使正常体重之臀位安全顺利快捷经阴道分娩,明显降低臀位剖宫产率气囊助产术对臀位经阴道分娩的主要临床价值是保证宫口确实开全并提前克服了先露下降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阻力。
实践证明:正常体重的单臀获全臀、骨盆正常、无前置胎盘者之臀位经阴道分娩,不仅顺利、安全,而且快捷,比处理头位难产,甚至比头位顺产还要顺利得多,这是原来所没有预料到的,非常明显地降低了臀位剖宫产率。
10 由于产妇分娩顺利、体力充沛,保证母乳喂养由于产程明显缩短,分娩过程平安顺利,产妇体力消耗减少,食欲正常,故产后精力充沛,体力恢复迅速,内分泌活动协调,精神愉快,初乳分泌早且乳量充足,保障了母乳喂养,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其他由于软产道扩张时间缩短,肌纤维受损减少,分娩以后性生活和谐。
由于母婴并发症明显减少,避免了常出现的各种医疗纠纷。
总之,气囊助产仪的问世及随之诞生的气囊助产术是值得推广的助产新技术,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促进了自然分娩,显示了新技术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郭庆云1 邱卫华1 杨翠珍2【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3-0145-02【摘要】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年龄、职业、遗传、体质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流变学检测诊断学试验诊断全血黏度测定(1)原理: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法:相同的体积的血液、血浆或血清,通过一定长度和内径的玻璃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需时间的比值分别称为血液、血浆或血清的比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法:在两个共轴双圆筒、圆锥-平板或圆锥-圆锥等测量体的间隙中放入一定量的被检全血,其中一个测量体静悬,另一个则以某种速度旋转。
由于血液摩擦力的作用,带动静悬测量体旋转一个角度,根据这一个角度的变化可计算出全血的粘度。
由于全血是非牛顿液体,不同切变率下,粘度不同,因此,通常选择高、中、低个切变率进行测定。
(2)参考范围:应建立本试验室的参考值旋。
(3)临床意义:血液粘度增高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脑血栓形成、深静脉栓塞、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烧伤等。
血液粘度减低见于贫血、重度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
血浆黏度测定(1)原理:一定体积的受检血浆流经一定半径和一定长度的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与该管两端压力差计算血液黏度(2)参考范围:应建立本试验室的参考值旋。
(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浆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影响检测指标的因素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1、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占血细胞的95%以上,白细胞只占1/600,血小板只占1/800。
所以,红细胞数量与全血粘度成正相关性。
2、红细胞变形性在适当的切变率下,即使红细胞比积达到95-99%,血液仍能保持流动。
而与红细胞大小相同的刚性颗粒悬浮液,当其浓度仅为65%时,就成为混凝土般的稠度,不能流动。
这是由于红细胞是一种内粘度很低,具有很大流动性的物质。
当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粘度增加。
3、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聚集性是指红细胞之间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的能力。
当红细胞聚集后,血液流动减慢,粘度增高,阻力增加,容易堵塞小血管。
血流变检测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
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1、高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细胞的变形性,也就是说某患者高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说明该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减低(不容易变形)。
2、低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也就是说某患者低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说明该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容易聚集)。
血液流变学检查已作为一个基础性项目,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病的管理中。
正常范围:
1、血沉方程K值:男:0~80 女:0~80;
2、红细胞聚集指数:男:3.79~6.04 女:3.19~5.33;
3、红细胞刚性指数:男:2.29~6.72 女:2.16~6.93;
4、红细胞变形指数:0.53~1.11;
5、血浆粘度测定:1.26~1.70;
6、全血粘度测定:
1(l/s)男:17.83~21.35 女:13.79~17.91;
5(l/s)男:8.31~9.95 女:6.81~8.53;
30(l/s)男:5.18~5.94 女:4.29~5.45;
200(l/s)男:3.53~4.65 女:3.36~4.32。
需要了解详细的信息请查阅兰卫临床项目指南,以上项目为部分检测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一 次 检 查 空 腹 血 糖 8.25mmol/L
( 148mg/dl),糖化血红蛋白7.9%,血清 TC 240mg/dl , TG 150mg/dl 。血液流变 学检查如下: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 ---------------------------------------------------------------------------------------------------------------检测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全血表观粘度 200 s-1 4.43 3.51-4.67 30 s-1 6.38 4.67-6.03 5 s-1 12.37 8.36-9.72 1 s-1 31.24 18.25-21.81 血浆粘度 100 s-1 1.62 1.14-1.38 红细胞比积 0.44 0.40-0.49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7.80 5.12-9.18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68.73 35.20-52.03 红细胞刚性指数 3.94 3.14-7.75 红细胞聚集指数 7.05 3.91-6.21 全血高切相对粘度 2.73 2.54-4.10 全血低切相对粘度 19.28 13.22-19.13 红细胞变形指数( TK ) 0.75 0.64-1.08 ---------------------------------------------------------------------------------------------------------------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血液论坛
参考值的建立原因
1 目前对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缺乏全
行业统一的标准化指标
2 各个生产厂家的仪器不同(设计原理,
检测过程,参数规定)
——血液论坛
参考值的建立原因
3 血液流变学操作尚无统一的标准,难
于制备质控品或标准品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 如果实际测量值和计算值之间不符合,那
麽问题很可能出现在数学公式本身的问题 上,应当以实际测量值为准。这种情况是 很常见的,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注意。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 这里举个实际例子:
患者男性, 60岁,患 II型糖尿病 3年。最
发生的疾病有一定或何种关系。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3、由于目前血液流变学仪器在设计和
生产上还缺乏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质量 规范,所以仪器本身的性能相差较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质量保 证措施,如定期校正其切变率,使用统一 的质控物进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度增高,特别是在同一切变率下的还原粘 度也增高,那麽计算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和红细胞电泳指数也应当增高,这才能表 明该患者存在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问题, 应当分析其产生的病理机制和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2)如果一位患者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
度增高,特别是在同一切变率下的还原粘 度也增高,那麽计算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 和红细胞刚性指数也应当增高,这才能表 明该患者存在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问题, 应当分析其产生的病理机制和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血液论坛
建立参考值的条件
在选择高切变率时,应当是红细胞变
形性得到最大的表达。根据基础研究表明, 当切变率在 180s-1 以上时红细胞开始出现 被拉破的现象,当切变率上升到200 s-1时, 红细胞被拉破明显增多。因此,高切定在 150 s-1为宜。
——血液论坛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必须说明任何一项指标都是综
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是那些通过计算
推导出的结果更容易受到数学公式设计本 身的缺点而显得不真实。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2、一些标的意义在于表明检查者血
液流动或粘度稠度处于何种状态,与可能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4、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如果仪器的性
能好,操作中质量保证措施到位,那麽它 的实际测定值的结果应当和仪器自身计算 出来的结果相一致。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 通过实验室直接测量的参数有:
(1)粘度 (2)红细胞比积 (3)血沉
——血液论坛
建立参考值的条件
• 切变率的选择 在选择低切变率时,最好设定在 1s-1 。 因为,只有在这个条件下,红细胞聚集性 才得到完全又真实地表现。这时的表观粘 度最高,并且,这个低切条件要能够稳定 一个较长的时间,则对保证检测的重复性 达到允许水平(也就是变异系数 CV<5%) 极为重要。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 在这基础上,血液流变仪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出来 的参数有: (1)全血还原粘度 (2)血沉方程K值 (3)红细胞聚集指数 (4)红细胞电泳指数 (5)红细胞变形指数 (6)红细胞刚性指数
——血液论坛
结果分析
(1)如果一位患者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
4 多种因素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如年龄,性别,地区,而又缺乏大规模人
群参考值调查
——血液论坛
建立参考值的条件
本地区50岁以上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人
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 血液病,慢性支气管炎等重要慢性疾病史, 血脂,血糖,血沉,红血球比积,肝肾功 能以及血清蛋白电泳均应正常,体重也应 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血液流变学报告单中的参数
全血粘度:低切 全血粘度:中切 全血粘度:高切 血浆粘度 红细胞比积 血沉 血沉方程K值
——血液论坛
血液流变学报告单中的参数
全血还原粘度:低切 全血还原粘度:中切 全血还原粘度:高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电泳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