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儿化现象
名词解释儿化

名词解释儿化名词解释儿化:儿化是指在朗读时,按照字音的构成把声母和韵母变换一下位置。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声调不变,而声母变了,韵母也相应发生变化。
儿化:儿化是把句子的某些音节变成“轻声”,也就是说只保留韵母,把声母变成“儿”。
在书面语言里,读得轻而短,表示尊敬和亲热。
例如:“小明是我们班上最聪明的男孩。
”(王老师轻声地读了这句话。
)主要有“ o”和“ e”两种。
因为汉语拼音里韵母“ e”的发音比较接近于英语字母“ e”,因此在平常教学中一般都写成“ e”,在书面语言里就改写成“ o”。
如:“欢迎、好、毛泽东、好多、多好”,书面语言里就写成“欢迎、欢迎、好、好、多好”。
“ aabb”,在书面语言里写成“大桥、牛奶、抱抱”。
注意:“ e”一定要改写成“ o”,“ a”一定要写成“ u”。
这是由于汉语拼音中的“ e”和英语的“ e”发音部位是相同的,所以当它们并排连写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
“ oo”与“ e”比较难区分,所以书面语言里写成“ o”。
例如:“我做完作业啦!”(“做”要改成“作”,“完”要改成“业”。
)“哗哗哗……”,这里的“哗”应该改写成“哗啦”。
“屁股( gog(屁股)”,书面语言里写成“毛猴、屁股”。
“不要不要、马上马上”,这里的“不要”应该改写成“别”,“马上”应该改写成“玛格玛”。
这个方法还可以在以后的文章中使用。
阅读教学中的儿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出现多个“ o”,可以出现三种改法。
第一种:先看“ o”和“ e”能否互换位置;若不能,可改成“ o”,也可改成“ e”;若能,再按规律改成“ a”或“ u”;若不能,只改成“ o”。
如“我会说”这一题目的三个“ o”,就可以分别改成“我”“会”和“说”。
(2)出现两个“ o”,可以出现四种改法。
第一种:先看“ o”和“ e”能否互换位置;若不能,可改成“ o”,也可改成“ e”;若能,再按规律改成“ a”或“ u”;若不能,只改成“ o”。
汉语拼音r的发音怎么读

汉语拼音r的发音怎么读“汉语拼音r的发音怎么读”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方案,用于标识汉字的发音。
其中,字母“r”是一个特殊的音素,它在汉语中有独特的发音方式。
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正确掌握“r”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拼音r”的发音方法。
汉语拼音中的字母“r”一共有四种发音方式,分别是儿化音、轻声音、浊舌音和清舌音。
1. 儿化音:在很多地方方言中,字母“r”常常发生儿化现象。
例如,“妈妈”读作“māma”,而在某些方言中会读作“mārma”。
在儿化音中,“r”音不发出声音,只起到一个音变的作用。
2. 轻声音:字母“r”在拼音中,如果作为一个音节独立存在,没有声母和其他韵母相配合,那么它就发出轻声音。
例如,“北京”中的“北”音为“běir”,这里的“r”就是轻声音。
3. 浊舌音:在拼音中,如果“r”位于韵母之前,那么它就发出浊舌音。
浊舌音是指舌尖轻触上腭,“r”音像轻轻地颤动一样。
例如,“红”读作“hóng”、“人”读作“rén”。
4. 清舌音:在拼音中,如果“r”位于韵母之后,那么它就发出清舌音。
清舌音是指舌尖离开上腭,舌尖与龈垫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发出清脆的声音。
例如,“喜欢”读作“xǐhuān”、“中国”读作“zhōnggu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汉语拼音中的“r”音与英语中的“r”音是不同的。
英语中的“r”音是一个卷舌音,而汉语拼音的“r”音则是一个轻颤音或者清音。
在学习“汉语拼音r”的发音时,可以通过练习口型和舌位来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请跟随以下步骤:1. 儿化音:在发儿化音时,不发出声音,只做音变处理。
2. 轻声音:单独发“r”的音节需要练习轻声音。
先发“r”的清音,然后不发声音,只轻轻震动一下舌尖。
3. 浊舌音:发浊舌音时,舌尖轻触上腭,然后发出轻轻颤动的声音。
4. 清舌音:发清舌音时,要使舌尖离开上腭,与龈垫形成一个空腔,发出清脆的声音。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仿,可以逐渐准确地掌握“汉语拼音r”的发音方式。
儿化韵的作用

儿化韵的作用
儿化韵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音韵现象,是在词尾加上“儿”音,使音节变得更加流畅和韵律感更强的一种处理方式。
其作用包括:
1. 改善语音流畅度:儿化韵可以让音节之间更加流畅,尤其是对于一些拼音相近而有一定区分的字。
例如,“光”和“广”字在普通话中读音相近,但当“广”字加上儿化韵变成“广儿”时,与“光”字的音韵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2. 增强韵律感:汉语诗歌中的韵律处理往往涉及到儿化韵。
通过儿化处理,可以增加詩句韵律的多样性和变化。
3. 辅助语言学习:对于学习普通话的人来说,儿化韵的存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普通话中的音韵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言。
4. 提高语言美感:在某些情况下,儿化韵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优美、流畅,提高其美感。
总之,儿化韵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音韵现象,在汉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语言的流畅度和美感,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言。
儿化音的注音规则

儿化音的注音规则一、儿化音的定义儿化音是指在普通话中,当字母“r”跟在某些字母后面时,发生音变的现象。
儿化音的出现使得普通话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二、儿化音的注音规则1. “er”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n”,“l”,“z”,“c”,“s”,“zh”,“ch”,“sh”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nǚ”变为“nǚr”,“lǐ”变为“lǐr”。
2. “i”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j”,“q”,“x”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ji”变为“jiǔr”,“qīng”变为“qīngr”。
3. “u”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w”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wǔ”变为“wǔr”。
4. “ü”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yu”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yú”变为“yúr”。
5. “a”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l”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lǎo”变为“lǎor”。
6. “o”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h”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hǎo”变为“hǎor”。
7. “e”儿化音:当字母“r”跟在声母“m”之后时,发生儿化音变。
例如,“měi”变为“měir”。
三、儿化音的应用儿化音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出现在普通话的各个方面。
在口语交流中,儿化音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和自然。
同时,在诗词歌赋中,儿化音也被广泛使用,使得作品更加优美动听。
四、儿化音的注意事项1. 儿化音的发音要轻松自然,不能过分夸张或模糊。
2. 儿化音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场合来决定,不能滥用或误用。
3. 儿化音的学习要结合实际应用,多进行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五、儿化音的意义和作用儿化音作为普通话的独特特色之一,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多样性和韵味。
儿化音的应用使得普通话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地域特色。
同时,儿化音也是普通话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儿化音的规则和技巧对于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都有积极的影响。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三、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 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声调的影响, 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 。 普通话的变调的基本类型:
(一)上声变调
(二)“一”、“不”变调
(三)去声变调
(四)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为什么汉语会出现变调? 首先是语音的美学要求,语音美是语言的 客观要求。另一个原因是语言常常要表达一 定的人类感情,而人的感情是有程度和发展 变化趋势的不同的,也就是说,句子要经常 有感情语气的变化。 与“变声”的辨析——
关于儿化韵
目前普通话儿化韵的地位其实并不很明确, 《汉 语拼音方案》中的39个韵母也不包括儿化韵,儿化韵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反映,呈现着一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状态。 但是儿化韵又是北京语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甚 至它在广大的北方话区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音、词 汇现象,尽管儿化词条并不完全一样。儿化韵本身所 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 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 有可能扩大使用面。 因此,重视对儿化韵运用的研究,确定普通话吸 收儿化词的比较明确的范围,十分必要。
普通话中多数轻声词语,同词汇、语法有密 切联系,并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约。 常见应读轻声的情况有: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如:“我的、勇敢地、喝得(好)” ②时态助词“着、了、过” 如:“忙着、来了、看过” ③语气助词“吗、呢、吧” 如:“是吗、他呢、走吧” ④名词后缀“子、头” 。 如:“桌子、木头” ⑤用在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面、 边” 。 如:“墙上、地下、屋里、正面、南边”
儿化的作用(二)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5.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十二、多音节词语之儿化

词语练习,109页。
(3)韵母i、ü因舌位靠前,开口度小,不便于 卷舌,儿化时在i、 ü之后加央元音[ə] (《 汉语拼音方案》就写e),同时加卷舌 动作。如: 小米儿xiǎomǐr 读作xiǎomiěr 米粒儿mǐlì r 读作mǐlièr 小鸡儿xiǎojīr 读作xiǎojiēr 眼皮儿yǎnpí r 读作yǎnpiér 金鱼儿jīnyúr 读作jīnyuér 有趣儿yŏuqùr 读作yŏuquèr 小雨儿xiǎoyúr 读作xiǎoyuér
二、儿化的作用 儿化韵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词汇、语 法、修辞都有关系。它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和 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 (脑袋) 头儿(领头的)
笑话 (耻笑) 笑话儿(可笑的故事)
半天 (很久的时间) 半天儿(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信 (书信) 信儿(口信、消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区分同音词 开伙 (办伙食) 开火儿(交战) (3)区别词性 亮 (形容词) 亮儿(名词) 画 (动词、名词) 画儿(名词) 盖 (动词) 盖儿(名词) 堆 (动词) 一堆儿(量词) 拉练(野营训练) 拉链(拉锁)
(4)表示某些附加意义 A表细小、轻微 细丝儿 门缝儿 针尖儿 眼儿 碴儿 针鼻儿 心眼儿 核儿
B表亲切或喜爱 小孩儿 金鱼儿 鲜花儿 小马儿
办事儿
小狗儿 大婶儿 苹果脸儿 说说话儿 来玩儿
C表轻蔑和鄙视 小偷儿 芝麻官儿 光杆儿 红眼儿病
瘪三儿 冒牌儿
光棍儿 找茬儿
邪门儿
三、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儿化韵”是普通话语音的一个特点,方言 区的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发音的障碍在于有 些韵母或韵母的韵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 们的读音变化规律(书写形式不改)。 (1)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e、u的, 就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一个卷舌动作,如: 那儿 nàr 鲜花儿 xiānhuār 山坡儿 shānpōr 干活儿 gànhuór 这儿 zhèr 秧歌儿 yānggēr 台阶儿 táijiēr 叶儿 yèr 水珠儿 shuǐzhūr 小狗儿 xiǎogŏur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dì(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xx、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 ”,如“花儿”写成huār。
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儿化音变是普通话和一些北方方言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它发生在韵母的发音过程中,通过卷舌动作来实现。
以下是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1. 儿化音变主要发生在韵母中,除了ê、er 之外,其他的韵母都可以进行儿化。
2. 在儿化时,舌头上翘,即进行卷舌动作。
这会导致舌位升高和前移,使得一些韵母的发音发生变化。
3. 在儿化过程中,舌位较高的韵母如 -i、-n 在卷舌时发不成,会丢失这些音素。
4. 同时,韵腹元音也会受到影响,变得较为中央化,即所谓的“央化”现象。
5. 对于后鼻音韵尾–ng,儿化时会丢失,使得韵腹元音变得带有鼻音色彩。
6. 在儿化过程中,有些音节会发生韵尾丢失、韵腹变化或增音的现象。
7. 儿化音变还伴随着一些其他音变现象,如脱落、增音、更换和同化等。
8. 儿化音变主要表现在韵尾和韵腹的变化上,对韵头声母没有影响。
9. 在实际发音中,可以通过略微放松口腔肌肉,在发出韵腹的同时,顺势将舌尖部分向上卷起。
对于容易卷舌的音节可以直接卷舌,对于不容易卷舌的音节可以略微下降舌位后再尝试卷舌。
10. 对于不同类型的韵母,儿化的发音规律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韵母末尾是 a、o、e、u 的音节,可以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r;对于韵母是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儿化音
普通话的儿化现象主要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
我们把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儿化韵起着修饰语言色彩作用。
儿化韵不是在音节之后加一个单独的er音节,而是在音节末尾最后一个音素上附加个卷舌动作,使韵母起了变化。
普通话的韵母除er以外,都可以“儿化”。
“儿化”了的韵母叫作“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的韵母可以叫作“平舌韵”。
普通话39个韵母,除本身已是卷舌韵母的er外,理论上都可以儿化,但口语中韵母ê、o(bo、po、mo、fo后的o实际是uo拼写上的省略,可与uo合并)未见儿化词,实际只是36个韵母可以儿化。
1.1.1儿化韵音变规则
儿化韵的音变规则是:
儿化音变的基本性质是使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r是儿化韵的形容性符号,不把它作为一个音素看待)。
儿化韵的音变条件取决于韵腹元音是否便于发生卷舌动作。
1)儿化音变是使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发生变化,对声母和韵头i-、ü-没有影响。
2)儿化时应丢掉韵尾-i、-n、-ng。
3)在主要元音上(i、ü除外)加卷舌动作。
这些主要元音大多数变为带有卷舌色彩的央元音ɑr和er。
4)在主要元音i和ü后面加上er[ər],包括原形韵母5个:i、in、ing、ü、ün。
5)舌尖元音-i[ɿ]和-i[ʅ]以及舌面前音ê在儿化时要先丢掉-i或ê,然后加上一个er,实际读音是用er[ər]替换了原来的韵母。
6)后鼻尾音韵母-ng儿化时,除丢掉韵尾-ng外,往往使主要元音鼻化。
儿化音的规律
注:拼写儿化音时,只要在音节末尾加“r”即可,语音上的实际变化不必在拼写上表示出来。
1.1.2儿化韵的作用
儿化不只是一种纯粹的语音现象,它跟词义、语法及修辞、感情色彩都有密切关系。
1儿化能区别词义
xìn xìnr tóu tóur
信(信件)→信儿(消息) 头(脑袋)→头儿(首领)
yǎn yǎn r
眼(眼睛)→眼儿(小窟窿)
2儿化能改变词性、词义
gài gàir jiān jiān r
盖(动词)→盖儿(名词,盖东西的器具)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针尖儿)
zuò zuòr huà huàr
坐(动词)→座儿(名词,供人坐的地方) 画(动词)→画儿(名词,一张画儿)
3儿化还表示细、小、轻、微的意思
yīdiǎnr
一点儿(指数量极小)
4儿化使语言带有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xiǎoqǔr xiǎoháir gēr xiānhuār liǎndànr xiǎo jīr
小曲儿小孩儿歌儿鲜花儿脸蛋儿小鸡儿
1.1.3儿化韵发音举例
下面列出每个原形韵母和所对应的儿化韵,用符号>表示由哪个原形韵母变为儿化韵。
描写儿化韵中的“:”表示“:”之前的是主要元音(韵腹),不是介音(韵头)。
注意:此处是借助汉语拼音描写儿化音节的实际发音,并非拼写规则。
拼写儿化音节时要符合拼写规则。
儿化韵和儿化词的发音举例:
a>ar 那儿哪儿把儿碴儿价码儿话把儿刀把儿
ai>ar 小孩儿女孩儿男孩儿盖儿鞋带儿
an>ar 老伴儿门槛儿坎儿脸蛋儿白干儿(白酒)腰板儿
快板儿光杆儿
ang>ar 药方儿帮忙儿
ia>iar 豆芽儿纸匣儿
ian>iar 一点儿有点儿差点儿片儿心眼儿沿儿聊天儿
小辫儿燕儿前儿牛角尖儿
iang>iar 好样儿(的)象样儿娘儿(俩)鼻梁儿看样儿
ua>uar 大褂儿
uai>uar 一块儿
uan>uar 好玩儿撒欢儿猪倌儿
uang>uar 像框儿蛋黄儿
üan>üar 烟卷儿杂院儿绕远儿韵缘儿
ei>er 倍儿(棒)椅子儿背儿
en>er 大婶儿嗓门儿纳闷儿压根儿小人儿(书)
调门儿串门儿
eng>er 八成儿板凳儿麻绳儿
ie>ier 小街儿一些儿半截儿
üe>üer 木橛儿
uei>uer 一会儿这会儿会儿洋味儿那会儿跑腿儿
多会儿烟嘴儿
uen>uer 光棍儿三轮儿打盹儿准儿屁股墩儿
i>i:er 玩意儿几儿妮儿没好气儿
in>i:er 一个劲儿今儿一股劲儿卖劲儿
ing>i:er 明儿零儿打鸣儿
ǖ>ǖ:er 蛐蛐儿小曲儿金鱼儿
ǖn>ǖ:er 花裙儿
-i前)>er 花子儿石头子儿毛刺儿
-i(后)>er 侄儿年三十儿没事儿
e>er 这儿个儿自个儿嗝儿哥儿们下巴颏儿模特儿
u>ur 煤核儿纹路儿身子骨儿指头肚儿主儿
ong>or 空儿萤火虫儿
iong>ior 小熊儿
ao>aor 好好儿着儿(招儿)早早儿小道儿一股脑儿半道儿走道儿符号儿iao>oaor 面条儿豆角儿小鸟儿
ou>our 兜儿年头儿纽扣儿头头儿炕头儿两口儿两头儿个头儿高手儿猴儿
iou>iour 一溜儿打球儿蜗牛儿
uo(o)>uor 大伙儿未儿大家伙儿朵儿蝈蝈儿心窝儿酒窝儿饭桌儿坐儿土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