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VTE预防-guildline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药物预防的具体使用方法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手术前12小时内不再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12-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出后2-4小时)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术后4-6小时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恢复至常规剂量。
2)磺达肝癸钠2.5mg,皮下注射,术后6-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出后2-4小时)开始应用。
3)利伐沙班10mg,口服,术后6-10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出后6-10小时)开始使用。
4)术前或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监测用药剂量,维持INR在2.0-2.5,勿超过3.0。
不建议单独应用低剂量普通肝素、阿司匹林、右旋糖酐,也不建议常规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过滤器预防肺栓塞。
有高出血风险的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建议采取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物理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可采用药物联合预防。
2.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伤后12小时内开始手术者:术后12-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出后2-4小时)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术后4-6小时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恢复至常规剂量;磺达肝癸钠2.5mg,术后6-24小时皮下注射;术前或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监测用药剂量,维持INR在2.0-2.5,勿超过3.0。
2)延迟手术:自入院之日开始综合预防。
术前12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半衰期长,不建议术前使用。
若术前已用药物抗凝,手术应尽量避免硬膜外麻醉,术后预防用药同伤后12小时内开始手术者。
3)利伐沙班:暂无适应症。
4)对有高出血风险的髋部周围骨折患者,推荐单独采取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物理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再采用与药物联合预防。
3.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开始时间和时限。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小时内,所以预防应尽早进行。
但术后越早进行药物预防,发生出血的风险也越高,因此,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预防开始时间应当慎重权衡风险与收益。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VTE的概述 •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的重要性 •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 • 临床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VTE的概述
VTE的定义
01
VTE即静脉血栓栓塞,是指血液 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 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 障碍性疾病。
总结词:部分预防
详细描述: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接受了抗凝药物治疗,但因个体差异和手术复杂程度,未能完全预 防VTE的发生,部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案例三:脊柱手术后的VTE预防
总结词:预防失败
详细描述:尽管脊柱手术后采取了抗凝药物治疗和物理预防措施,仍有部分患者出现VTE,分析原因可能与手术时间较长、创 伤较大有关。
术中预防措施
手术操作规范
药物预防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减少手术创 伤和出血。
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或低分子量肝素等预防血栓形成。
止血带使用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使用止血带,避 免过度使用。
术后康复与随访
早期活动
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鼓励 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功能锻炼
。
定期随访
术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 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VTE
延长住院时间
VTE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 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 费用和影响康复进程。
影响生活质量
VTE可能导致患者疼痛、 肿胀等症状,影响生活质 量,降低康复效果。
预防VTE的意义
降低死亡率
有效的VTE预防措施可以 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提高生存率。
减少并发症
预防VTE有助于减少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 成功率。
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DVT 的主要原因
血流缓慢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 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
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
血管壁损伤
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含有大量的肝素、 蛋白质C、前列腺素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的 物质。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
2015 年 5 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 2009 版《中国 骨科大手术 VTE 预防指南》(以下简称 2009 版指南) 为基础,参考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 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 9 版(ACCP9)和美国骨科医师学 会(AAOS)相关指南,经过国内各地区多学科专家的 讨论研究,最终形成现有版本,2016 年版《中国骨科大 手术 VTE 预防指南》。
(3)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radionuclide venography,RDV):
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 加,通过扫描而显象,是对 DVT 诊断有价值的 无创检查。
(4)螺旋 CT 静脉造影 (computed tomovenography,CTV): 是近年出现的新的 DVT 诊断方法,可同时检 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 痛(Homans 征和Neuhof 征阳性):
Homans 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 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 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 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静脉血栓预防指南(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静脉血栓预防指南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骨科大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是围手术期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各种方法预防VTE不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如方法得当也是安全的。
为提高中国骨科VTE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本指南中提到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 VTE)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包括两种临床类型,即DVT 和 PTE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多见,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以上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2-4],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骨科大手术后VTE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患者容易发生VTE[1](表1)。
我国等亚洲国家的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经静脉造影证实)也很高,在一项亚洲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的407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骨折手术AIDA研究[6]表明,在完成静脉造影的278例患者中,发生DVT 120例,占%。
邱贵兴等[7]报告,关节置换术后 DVT 的发生率增高,未预防组为 %(16/52),预防组为 %(8/68)(P<)。
余楠生等[8]报道,2001至2005年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发生率为 %(83 / 402),膝关节置的术后为%(109 / 187)。
骨科的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本预防指南旨在为骨科医生提供关于 如何预防大手术后VTE的指导,以减 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指南的主要内容
风险评估
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以确定哪些患者 需要接受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使用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穿弹力袜、抬高下 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骨科大手术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要点一
风险因素
要点二
高危人群
骨科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制动等都增加了患者发 生VTE的风险。
年龄较大、肥胖、既往有VTE病史、长期卧床等患者更容 易发生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
预防是关键,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基本预防包括术后早期活 动、抬高下肢等;物理预防包括梯度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药物预防 包括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骨科的大手术静脉血 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
读
目录
•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概述 •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 •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目录
•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的实施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 症预防指南概述
预防指南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 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为了降 低VTE的发生率,制定预防指南是必 要的。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指南中详细介绍了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措施 ,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等方面
。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在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群体中可能 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1.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治疗窗窄,使用时应高度重视以下
问题:(1)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2)监测血小板计 数,预防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出血;(3)长期应用肝素可能会导致骨质 疏松。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1)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皮下注射,使用方便;(2)严重出 血并发症较少,较安全;(3)一般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 3.Ⅹ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血液监测,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1)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皮下注射,较依诺肝素能更好地降低骨科 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似。 (2)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应用方便,口服1次/日,与药物及食物相互 作用少。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能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基于其最有利的疗效/安全性特点,建议使用磺达肝癸钠 (I-A) – 依诺肝素的疗效/安全性低于磺达肝癸钠,仅当出血风险较低时才应
该考虑使用 (IIa-B) – LMWH (除依诺肝素外) 或 UFH 相对于磺达肝癸钠的疗效/安全性尚不明
确,故建议这些抗凝药不能优先于磺达肝癸钠使用 (IIa-B)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0)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 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 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16年第2期)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16年第2期)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xx-02-25 中华骨科杂志血栓在线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xx年第2期指南背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自2004年3月开始组织50位骨科专家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等16个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xx年7月组织多位骨科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后邀请心内科.血管外科等相关专业专家对争议点进行讨论,将多专业观点与骨科特殊专业性相结合。
xx年11月于北京召开指南发布会暨学术报告会,xx年1月发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
自xx年专家建议发表后,经过3年的临床实践并结合国际研究进展于xx年1月发布指南草案。
草案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经多次总结.讨论后于xx年6月发布了xx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xx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xx 版指南为基础,经过华南.华北.华东等地多次会议,邀请国内各地区多位骨科知名专家及心内科.血管外科.血液科专家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形成现有版本。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抗凝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VTE的发生率.死亡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1,2]。
xx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推广应用以来,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0.6%~47.1%[3,4,5]降低至2.4%~6.49%[6,7],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30.8%~58.2%[3,4,5]降低至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