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合集下载

《陋室铭》全文赏析

《陋室铭》全文赏析

《陋室铭》全文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注释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斯是二句:这座简陋的房子,也正是由于我具有美德而散发出芳香。

斯、是,都是代词,这。

惟,只。

馨(xīn欣),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痕二句:点点青苔滋生上了台阶,台阶因而呈现着绿色;草色映入帘帷,室内也显得一片青翠。

痕,斑迹。

谈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

鸿儒,大儒。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

调素琴:即弹琴。

调,抚弄乐器。

素琴,朴素无华的琴。

阅金经:读佛经。

金经,古代用混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二句:是说悠闲地调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潜心静默地读经,用不着处理官府事务那样劳神。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案牍(d读),官府公文。

形,指身体。

南阳二句: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子云亭也是简陋的,但都因主人而闻名。

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们相比。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在我们上学期间,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赏析《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铭》原文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鉴赏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集》)
【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就会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龙就会显出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在乎它的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经卷。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欢迎阅读!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上学期间,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才是名山。

水不在于有多么的深,有了龙才会有灵气。

这个屋子虽然很简陋,但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我的品德好所以就不会感觉到简陋。

碧绿的苔痕已经长到了台上,看着青色匆匆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在这里与人谈笑的多事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也没有知识浅薄的。

可以去弹不加任何装饰的素琴,也可以阅读经文。

没有什么奏乐杂乱的声音来搅乱我的耳朵,也没有什么官府的公文让我感觉到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这首<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可以说运用了多种技巧,像是对比、白描、用典、借代等等,之通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是非常强的。

而既然为<陋室铭>,其中的铭是指刻在金石上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来歌颂自己活着是警戒自己的。

因此,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对自己居住的简陋所描写,但其实是对于自己的品质所赞誉,更多的是表现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一种情趣。

文中上半段其实也是为下半段的歌颂所进行铺垫,一方面是对于势利小人的鞭挞,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气节。

因此,这一篇更像是对于现实不屈的一种宣言。

海棠苏轼〔宋代〕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是这首铭文作为经典流传至今,不仅因其思想内容积极乐观,境界高远,其语言上的特色上的独特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注释(1)陋室: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词。

(3)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灵(líng):神奇;灵异。

(5)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反虚实 写法
呼 应
呼 应
反面虚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 有噪音扰耳、俗务缠身。二者都表现了室主人 清雅安适的情感。
课文分析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 室主品德高尚?
课文分析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解释: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 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 •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课文分析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 水具体比喻什么? 设喻引题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重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 志的写法。
返回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 商汤盘铭: 苟日新, 又日新,日日新。
作者作品
•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 禹锡(772—842),字梦得, 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 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 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 实,忧虑国计民生。
• 因参加当时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权贵,被贬至安徽 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 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 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 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 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 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 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 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 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 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 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 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辨析多音字:
重点词语
调素琴( tiáo ) / 调动( diào )
3.辨析字形: nɡ)罄竹难书 馨(xīn )德馨 / 罄(qì 牍( dú )案牍/ 读( dú )读书 儒( rú)鸿儒 / 濡( rú )相濡以沫
解释下列字词
鸿儒: 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课文分析
名: 有名望。 惟吾德馨: 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这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对偶
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和我结交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
课文分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在室里弹奏不加装饰的琴,也可以吟诵珍藏的佛 经。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件 来劳累(我的)身体。
课文分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表达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配乐欣赏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业政 的治 伟上 大建 抱功 负立
远大抱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课文分析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隐含以“君子”之意, 说明“有德之人居之, 则陋室不陋”,与本文 开头的“惟吾德馨”一 句遥相呼应。
古贤自喻,反诘点题,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山 水 喻 陋室
仙 龙 喻 德馨
主旨句:惟吾德馨
陋室的环境是怎样呢?
课文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 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对偶
苔痕—草色 阶绿—帘青 上—入 动词 名词 名词
苔藓一片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门帘里。
课文分析
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 1.辨音识字: 点 xīn 德馨( ) 苔( tái )痕 字 案牍( dú ) 鸿儒 ( hónɡ rú ) 西蜀( shǔ ) 何陋( lòu ) 词
草庐、玄亭比陋室
用 意
暗含志向
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
法? 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
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 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还隐含着
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
陪 衬
交往高雅(友)
情趣脱俗(趣)
惟吾德馨
课文分析
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 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 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课文分析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 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 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 书写的佛经。 丝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 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 指官府的文书。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课文分析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解释:山不一定要高, 有了仙人(居住)就著 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