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疗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热疗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肿瘤热疗的机理及临床研究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在与肿瘤的抗争中,医学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肿瘤热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肿瘤热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物理能量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那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从机理上来看,肿瘤热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肿瘤细胞产生影响。
首先,高温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当肿瘤组织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最终使细胞死亡。
而且,肿瘤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往往比正常细胞差,这就使得在相同的高温条件下,肿瘤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
其次,热疗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
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但有些肿瘤细胞会对这些治疗产生耐药性。
而热疗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增加化疗药物的摄取和渗透,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增强化疗的效果。
同时,热疗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 DNA 损伤修复机制,使肿瘤细胞对放疗更加敏感。
此外,热疗还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高温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暴露和释放,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如 T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增强它们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同时,热疗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在临床研究方面,肿瘤热疗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热疗可以单独应用于某些肿瘤的治疗,例如浅表性肿瘤,如皮肤癌、乳腺癌等。
对于一些晚期肿瘤患者,热疗也可以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热疗与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热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例如,在治疗肺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时,热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
热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也能够提高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的副作用。
癌症化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癌症化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癌症化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本文将探讨癌症化疗的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靶向治疗的突破传统的癌症化疗方法通常靠杀灭快速分裂的细胞来抑制癌症的生长,然而这种方法也会对健康细胞产生一定的损害。
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成为了一个新的方向。
靶向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症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从而实现对癌症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并降低对健康细胞的损害。
近年来,一些被批准上市的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和帕尼单抗等,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二、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兴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免疫治疗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抑制和杀死癌细胞。
其中,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巨大潜力的药物。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近年来,一些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如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三、基因治疗的突破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可采用多种策略,如基因替代、基因靶向、基因修饰等。
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修改人体基因。
这种技术的应用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能够通过改变癌细胞内的关键基因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并最终实现治愈。
未来展望:虽然癌症化疗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但是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癌症化疗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病机制和分子特征。
只有深入了解疾病本质,才能研发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临床试验和数据共享,促进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加速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
肿瘤磁致热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原理分析

* 基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2028 )
收到稿件日期: 2007-05-25 通讯作者: 郝瑞参 作者简介:郝瑞参(1981 -) ,女,河北柏乡人,在读博士,师承李德才教授,主要研究磁性液体理论及应用。
1978
功
能
材
料
2007 年增刊(38)卷
在生物医药方面才刚刚开始起步。马明等研究了 Fe3 O4 纳米粒子与癌细胞相互作用。该研究为利用Fe3O 4 纳米 粒子的磁过滤热疗法治疗肿瘤提供了细胞层次的实验 和理论基础。 张阳德等进行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 研制,把Fe3 O4 纳米粉应用于靶向药物治疗。北京交通 大学李德才教授带领其研究室人员也在进行磁性液体 热疗方面的研究。总之,磁性纳米粉具有磁性稳定、靶 向性强、药物包含率高、释药速度可以控制的特点,为 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载药工具。 2005 年,Xuman Wang等人对交变磁场下的磁性液 体热疗作用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验证实了磁性颗粒可以 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加热肿瘤组织,实现热疗作 用
[10] [ 8] [6] [5]
— — 微波、射频、 超声波、电磁场加热、 红外线等。重 点论述了用磁性液体进行热疗的原理,并根据 Rosensweig 理论对其电磁场产热率等进行了理论计算 及分析, 最后对肿瘤磁致热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肿瘤热疗; 优点; 磁性液体;方法;原理; 产热;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R454.1 文章编号: 1001-9731(2007) 增刊-1977-04
郝瑞参 等:肿瘤磁致热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原理分析
1977
肿瘤磁致热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原理分析 *
郝瑞参,李德才
(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 摘 要: 介绍了肿瘤热疗的研究现状以及热疗的方法 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在肿瘤细胞内部的富集程度远大 于正常人体细胞。这样就可以初步实现治疗的靶向性, 即可以通过选择表面修饰的分子实现在肿瘤部位升温 到 43℃ 以上杀死癌细胞的同时,邻近的健康组织却不 受到明显影响[3] 。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 Shinkai小组也在进行磁过热治 疗的研究。 他们利用一种10nm 的 Fe 3O 4 阳离子脂质体 文献标识码:A (MCL) 作为磁过热的热介质, 并进行了动物的体内实 验。 在F344鼠的皮下长上神经胶质组织 ,注入 MCL进 行磁过热治疗,总的肿瘤抑制率大约是 90%,而且还产 生了对T-9神经胶质瘤的抗肿瘤免疫性。 1998 年初法国等就开始对磁性液体在生物医学上 的应用进行研究。 1999 年, 罗马尼亚 F.Sala 研究了水基磁性液体对植 物体的作用, 以及磁性液体的浓度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控 [4] 制等 。 A.Pavel 等人研究了生物兼容的磁性液体对染色 体等的影响 。 2001 年, Mariana Sincai等人研究了Co-Fe 基磁性液体在对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狗的实验测 出了磁性液体对血液的各项指标的影响 。 同时 1999年,巴西cava等对老鼠体内注入磁 性液体,观察其体内血细胞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析[7]。 德国Andreas Jordan 等人对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磁性液体 颗粒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对癌症的磁性液体热疗问题 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 美国 FeRx公司就其微细磁性材料在肿瘤治疗方面 的应用已开发出一些产品,包括一些治疗设备,除在美 国申请专利外,也在日本、瑞士等国申请了专利,并且 目前在我国有关地区已经申请进行临床实验。 2001 年,M.H. Sousa等人对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磁性 液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研究, 利用磁性颗粒表面可以 化学吸附冬氨酸和谷氨酸, 从而使被修饰过的纳米颗粒 与基载液形成一种p H值在5~ 8内的胶体溶液[9 ]。 2002 年 ,希腊 P.A.Voltairas 等研究了磁性液体用于 靶向药物的动力学分析 。 2004 年 , 韩 国 SangIm Park 等 通 过 沉 淀 法 得 到 了 Fe3O 4铁磁性颗粒,用光敏剂包裹铁磁性颗粒用于治疗 人体内的肿瘤, 研究了这种被包裹的磁性液体的热稳定 性[11]。 目前,国内刚刚兴起磁性液体技术的研究,尤其是
晚期胃癌化疗的现状和进展

晚期胃癌化疗的现状和进展一、概述胃癌 (Gastric carcinoma) 全球每年新确诊病例约 93.4 万人,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2 位;死亡 70 万人,而死亡率位列所有肿瘤的第 4 位 ( 占 10.4 % ) 。
胃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尤其是东亚三国(日本、韩国和中国)为高发区,约占全球总数的 2/3 ;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辽宁省及福建省等沿江沿海地区为胃癌高发区,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沿海的地理环境和海产食物受致癌物污染有关。
胃癌有家庭性聚集的倾向。
以往的研究提示,环境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但遗传和免疫在胃癌形成中起着一定作用。
目前认为,环境因素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肠型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而遗传物质或基因异常变化在弥漫型胃癌的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归纳起来,我国的胃癌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三大发病因素:(1)HP感染;(2)吸烟;(3)高盐摄入。
其次,是三高:(1) 发病率高, 30 ~ 70/10 万 , 其中男∶女约 3∶1, 年龄高峰为 50 ~60 岁;(2)转移率高, >50% ;(3)死亡率高, >30/10 万。
还有三低,即(1)早诊断率低, <10% ;(1)根治切除率低, <50% ;(1) 5 年生存率低,≤50% 。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我国胃癌的发病年龄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过去以 40~60 岁年龄组居多,现在则以 35~55 岁年龄组为多; 19~35 岁的青年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占到胃癌总数的 6 %~11 %。
手术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除日本外,大多数国家由于没有实施筛查,早期诊断率较低,超过 50%的病例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一经诊断,常常已表现为局部晚期或发生侵犯腹膜、包围大血管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手术;而肿瘤局限者也有接近 50% 无法根治性切除,因此根治手术率仍然较低。
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发现率有所提高,积极改进和规范手术方法以及应用综合治疗,但大多数报道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20% ~30% 。
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刘宝瑞1钱晓萍综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南京210008)摘要:系统介绍肿瘤热化疗的原理和化疗药物与热疗的协同效应,以及恶性肿瘤热化疗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肿瘤;热疗;化疗中图分类号:1.概述热疗(hyperthermia)是通过加热使肿瘤组织的温度达到40~44ºC,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受阻与死亡的一种治疗方式。
热疗通常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发挥协同效应。
热疗的临床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热疗单独或与放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
最近十余年来,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应用于肿瘤治疗,显著提高了内科肿瘤治疗效果。
同时不断有研究发现,有些化疗药物与热疗联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在我国,从事热疗的人员以放疗工作者居多。
近年来,随着大型设备的国产化,一些从事化疗的医师开始涉足热疗领域,热化疗的联合应用成了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方式。
本文对国外热化疗的基础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予以系统介绍。
2 热化疗的基本原理2.1热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2.1.1肿瘤的血管与血流:肿瘤血管与血流有以下特点[1]:(1)形态异常,血管扭曲杂乱,血流阻力大,随着肿瘤的增大,血管受压,容易形成血栓和闭塞。
(2)肿瘤组织的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缺乏弹性基膜的外膜组成,在高热、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脆弱易破裂。
(3)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大,部分由肿瘤细胞衬覆,细胞增生向管腔内突起引起阻塞。
(4) 肿瘤毛细血管具有很多窦状隙,在常温下就处于开放状态,温度升高后血流并没有明显增加。
(5)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血管对温度感受性差。
由于以上特点,热疗时虽然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温度均有升高,但是正常组织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同时热可以使正常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且能从分散热,温度升高不显著;而肿瘤组织由于血流缓慢,甚至出现血管闭塞,散热困难,热量积聚。
有研究证实肿瘤组织的温度可以高于正常组织5-10ºC。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 5 P E Y M , RAY , 2 ]E P RL W B JA KRAGE , ta.nrtah a. R S e 1Itarc e 1
4 ℃ ) 产 生 的 温 热 效 应 在 分 子 水 平 上 可 使 细 胞 膜 上 蛋 白质 变 5 , 性 , 起 癌 细 胞 自稳 性 下 降 ; 细 胞 水 平 上 , 使 S期 和 M 期 引 在 促 细 胞 凋 亡 ; 组 织 水 平 上 , 使 组 织 内形 成 微 血 栓 , 成 组 织 在 可 造 缺 氧 、 中 毒 、 养 缺 乏 , 速 肿 瘤 细胞 的变 性 和 坏 死 。 般 认 酸 营 加 一 为 , 热 治 癌 的 最 佳 温 度 为 4 . ~ 4 ℃ , 于 4 ℃无 明 显 疗 温 25 5 低 1 效 , 于 4 ℃可 能 导 致 正 常 组 织 的 不 可 逆 损 伤 。 腔 内灌 注 化 高 5 腹 疗 药物 可在腹 腔 内达到 较 高 的药物浓 度 , 强对癌 细胞 的直 增
1 . 47
[2 2 ]古庆 家 , 刘亚峰 , 裴嘉 红, 等.鼻 咽癌放疗后 并发鼻 窦炎的 治疗 及 相关 因素探讨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0 5 1 ( 1 :8 —9 . J. 2 0 ,9 1 ) 4 84 0
[3 2 ]GARD M OR S W ROS NTHAL D I e 1 EN A S, RION H, E , ta.
中图分 类号 : 7 O 5 ; 3 . 8R4 4 5 R 3 . 3R7 0 5 ; 5 .
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

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
夏群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0(32)9
【摘要】@@ 肿瘤热疗主要是指利用非电离辐射物理因子的生物热效应,使生物组织加热升温(通常为40~44℃)杀灭肿瘤组织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1985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肿瘤的第五大手段.
【总页数】2页(P1140-1141)
【作者】夏群
【作者单位】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J], 杨喜恩
2.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J], 邵彬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J], 吴君
4.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杨春娇
5.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作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

·专题讲座·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李安民闫润民赵明梁超张嘉靖傅相平张志文薛菁晖常津【关键词】脑肿瘤;神经胶质瘤;电磁物;高温,诱发;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综述文献DOI:10.3969/j.issn.1672-6731.2009.06.006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在技术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发展,磁性微粒负载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化疗系统,在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将携载的化疗药物定向聚集于靶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有效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提高化疗药物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正常组织和代谢器官的毒性作用。
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具备良好的生物膜通透性,既可有效协助化疗药物进入组织和细胞,亦可利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实现药物缓释,这些特性有望显著提高胶质瘤药物化疗效果。
将磁性纳米微粒靶向定位于瘤区,在外置交变磁场的作用下行肿瘤热疗可以克服传统加热技术的缺点。
磁靶向热疗具有良好的磁控性、温控性、精确的瘤区微血管栓塞和微创性的优点,有望丰富胶质瘤治疗新方法的实验研究。
一、胶质瘤治疗现状基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及手术中对脑组织保护的要求,使得外科手术无法达到生物学切除的程度。
肿瘤细胞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动力学研究显示,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内的亚临床区肿瘤细胞最具增殖能力[1];而且,由于胶质瘤细胞对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具有耐受性,以及损伤后肿瘤细胞可迅速自身修复,使得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方法不能完全杀灭或抑制残留的肿瘤细胞,尤其是亚临床区残留的肿瘤细胞和处于休眠期的肿瘤细胞可迅速进入增殖期,导致临床复发。
目前,采用免疫和基因技术治疗胶质瘤尚处于实验研究效果良好,而临床应用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从事胶质瘤治疗基础研究学者的热情,这也是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十年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
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主要辅助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平均生存期[2],尽管如此,目前仍难以完全明确手术后辅以药物化疗的有效性;而且,尽管药物化疗后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但由于临床研究样本量小,缺乏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疗的临床应用
直肠癌 [Ohno S… Surgery 2002;131(1S)S 121-7] 作者分析了热疗+常规治疗(化疗、放疗)的相关 文献,得出以下结论:
★术前热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 ★术前热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术中、术后热疗者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无法切除的局部复发者,可以使病灶缩小、 疼痛减轻
热疗与化疗的协同——药物
健择
★热疗与健择同时应用:降低杀瘤效果 ★健择应用24小时后热疗 *增加杀瘤效果 *DNA修复受到抑制
阿霉素
丝裂霉素
喜树碱
热疗与化疗的协同——药物
氟尿嘧啶
足叶乙甙
特别说明:
★热疗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机理无关 ★热疗效果在不同细胞株之间有差异
热疗的临床应用
个体化
★结论:热疗+常规治疗:great
promise
热疗的临床应用
胰腺癌 [Kouloulias VE… Int J Hyperthermia 2002;18(3):233-52] 胰腺癌IV期:
★ 27例患者只接受化疗-改道手术-化疗+ 放疗模式 ★ 1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术中病灶区域热疗43-45 ℃ 1小时 ★结果:热疗者生存期显著延长,KPS评分、疼痛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CEA、CA199 明显降低
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 高鹏
目录
热疗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热化疗的临床应用
热疗的若干注意事项
热疗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概念
★肿瘤组织的温度40~43℃ ★通常与放、化疗联合应用
机理 ★肿瘤组织PH偏低,有助于热疗诱发凋亡、干 扰细胞周期 ★肿瘤血管与血流的特点,有助于热积聚、抑制血管 生成 ★肿瘤细胞膜性结构的损害: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 ★ DNA、RNA合成障碍,细胞凋亡 ★尚待探索的机理
热疗的临床应用
软组织肉瘤
[Wendtner C… Eur J Cancer 2001;37(13)1587-9] [Issels RD… Eur J Cancer 2001;37(13)1599-608]
59例进展期软组织肉瘤治疗模式:先给予四周期 EIA方案化疗+热疗,随后进行手术切除, 术后行辅助治疗。结果:经过82个月随访, 发现热化疗有效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 0.01) 54例进展期患者治疗模式: EIA+热疗 手术 EIA+热疗。结果:经过4年的随访发 现术后热化疗有助于控制局部复(p=0.027)
热疗的临床应用
胃癌
[Kim JY… Gastric CancLeabharlann r 2001;4(1):27-33]
胃癌侵犯浆膜或有腹腔内种植者,采用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o-chemoperfusion,IHCP),丝裂霉素10ug/ml溶于1.5%腹 膜透析液中,44 ℃温度 结论:该疗法可预防、治疗腹腔内转移
国内有报道 腹盆腔热灌注化疗:国外文献报道 国内有报道
乳腺癌
国内有报道
顺铂
Loss of viability
0.8 0.6 0.4 0.2 0 100 10 1 CDDP(μ g/ml) 0 CDDP CDDP+HT
方案
生存率(%)
热化疗生存率(%)
70%预估生存率 (%)
HT 43℃ 30min
67.54
DDP 10μg/ml
58.42
27.38 *
27.62
DDP 1μg/ml
79.23
37.24 *
37.46
DDP 0.1μg/ml
96.75
60.61
45.74
患者A治疗前
患者A治疗后
患者B治疗前
患者B治疗后2月
患者C治疗前
患者C治疗3周期后
热疗注意事项
单独应用的价值:“临床受益” 宜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掌握好用药时间、热疗温度与时间 病人心肺功能状况
热疗的临床应用
肝癌
[刘嘉林…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29(2):144-6]
微创高温治疗:射频消融、激光、微波
无创高温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脏隔离热灌注化疗:
43 ℃
高频透热+化疗:RR25.58% ,AFP35%下降
热疗的临床应用
食管癌
[Kuwano H… Tumori 1995 81(1):18-22] [ Nozoe T… Surgery 2002 131(1S):S35-8]
热疗与化疗的协同——机理
热疗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细胞
热疗促进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 热疗肿瘤组织中心部位、化疗对周边部
位更具优势
热疗与化疗的协同——药物
顺铂
★细胞内药物积聚增加 ★与DNA交联增多 ★ DNA修复抑制
草酸铂 紫杉醇
与DNA交联增加 热疗可提高紫杉醇细胞毒性 5~100倍(体外、肺癌)
热疗+化疗+放疗: 136例患者术前治疗结果:病理CR65.4% 5年生存率22.3% 化疗+放疗: 107例患者术前治疗结果: 病理CR50.5% 5年生存率13.7% 特别说明:
★III、IV期患者采用热疗方案者,生存期延长十分显著 ★热疗不显著增加副作用
热疗的临床应用
肺癌
卵巢癌 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