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地理支教教案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名称:中国地图上的家乡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区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
2. 我国的主要地理区域。
教学难点:1. 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2. 如何根据地图判断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1. 地图教具: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方地图。
2.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地理知识图片。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符号。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都有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图形,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二、讲授新课1. 认识中国地图-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讲解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地图,尝试识别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
- 教师提问:中国地图上有哪些地理区域?它们分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地图上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地理区域。
2. 了解家乡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家乡在哪里?它在哪个地理区域?-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相应的地方地图,帮助学生确认家乡的位置。
- 教师提问:你家乡的气候、地形、文化等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国家和省份。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2. 收集家乡的地图,并制作成小册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地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和我国的主要地理区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

支教教案一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们对地理更加了解配合地图等图片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明白知识之间是有联系性相关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教学内容1.内容概述: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加以概述包括中国的版图构成以及每个省市的特色之处世界地理的版图构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2.主要内容:①介绍中国版图构造通过一个中国版图的拼图来逐一介绍每个省份的位置特点并嵌入中国的十大名校以激励学生 [例如:上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着名景点东方明珠塔世博园是长江入海口拥有复旦大学全国排名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学全国排名第五位等高等学府 ]介绍完每个省份之后会让学生回忆所了解到的知识让每名同学根据拼图背面的提示将拼图放到指定位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预计时间安排20分钟}②自然中国与人文中国中国国土面积巨大世界第三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的简单概况并在地图上指认位置配有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加刻的印象以及将中国的长江黄河走向在地图上描绘出来并将重要的铁路路线表现在地图上[预计时间安排7分钟]③世界版图介绍从中国走向世界在世界地图上向学生指明介绍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着名的山脉河流风光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预计时间安排5分钟]④异域风情世界各国之旅将七大洲每个大洲中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介绍给同学六个国家以及南极洲介绍完毕之后会拿出卡片(小卡片:图片正面是这个国家标志性的图片背面是有关国家的介绍)给同学猜是哪一个国家猜对的同学会得到小卡片作为奖励。
[预计时间安排8分钟]六个国家:美国迪斯尼乐园;日本动漫柯南;德国汽车;南非钻石普天同庆足球;澳大利亚袋鼠考拉;巴西桑巴舞牛排;南极洲企鹅⑤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授课中主线内容为地理知识同时也隐含着生活常识出行交通异域文化等说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要注意并且不能忽视任何科目知识点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会有作用的板书书写一:中国概况1.中国版图介绍 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3个省2自然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黄土内蒙古云贵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四大盆地: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四川3人文中国铁路线纵列:京沪京广京九横列:京包兰新沪杭二:世界概况1世界版图介绍七大洲:亚欧非南美北美大洋南极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山脉河流2.异域风情世界之旅:美国日本德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南极洲。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图的阅读、地理位置的识别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方位判断、地图绘制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轴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坐标轴的识别2. 第二课时:地理位置的判断教学重点:经纬度、方位判断教学难点:经纬度的换算、方位的判断3. 第三课时: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教学重点:地形区的特点、分布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名称、特点4. 第四课时:我国的主要河流教学重点:河流的流经省份、特点教学难点:河流的名称、流经省份5. 第五课时: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气候的类型、特点教学难点: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 运用图片、地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地图绘制: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地球仪等直观教具。
2.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PPT等教学资料。
4.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图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3. 互动环节: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练习巩固:通过地图绘制、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构造和地理位置等;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构造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构造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构造2. 第二课时:地理位置教学重点:经纬网、地球上重要纬线和经线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应用3. 第三课时:我国的地理位置教学重点:我国的位置、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4. 第四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重点:家乡的位置、家乡的地理特点教学难点: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势5. 第五课时:地图的识别和使用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地图的识别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地理知识;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地理图像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4.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地球形状和构造的图片、视频;2. 经纬网模型和地球仪;3. 我国和家乡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4. 地图样本和地图制作材料;5.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构造,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教授新课:讲解地球的形状和构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的特点。
3. 案例分析:以我国和家乡的地理位置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

年级:三年级教材:《小学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认识家乡的气候特点。
3.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3. 学生分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所在的家乡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位置、形状、周边环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家乡地理位置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
三、气候特点1. 教师展示家乡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家乡气候特点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家乡的气候特点。
四、自然资源1. 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家乡自然资源分布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家乡的自然资源。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地理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考察,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考察成果,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吗?地球有哪些基本特征?(二)新课讲授1. 地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形状:球形(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极半径约6357公里(3)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周期为24小时(4)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周期为365.25天2. 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1)我国的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我国的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3)我国的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个气候带(4)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森林、矿产资源等(三)课堂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小学地理优质支教教案

小学地理优质支教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地理支教教案】小学课外活动规划表【篇二:西部支教教案_小学趣味地理】趣味地理教学对象:贵州山区小学4至6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人文自然地理常识,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到大山外面的世界。
努力做到既能开拓山区孩子们的眼界,又能增强其对自身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区划图(大)一张;中国地图泡沫拼图3至4个;磁铁2至4个;世界地图(大)一张;各特色地区图片。
教学总课时:12课时教学内容:一.我们的中国。
(总1课时)(1)目标:尽可能以趣味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中国概况,包括其版图轮廓,面积大小,民族构成及历史文化等。
(2)过程:①先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热情。
了解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情况,并且引出上课主题;②展示中国地图,引发同学们对中国版图轮廓的讨论。
③画地图比赛:请若干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并进行评比。
④对中国面积人口进行介绍;⑤对中国历史文化介绍;⑥相关总结。
二.认识行政区(总5课时)(1)目标:使学生了解行政区的概念,并对中国地理区域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中国各省市(数量、位置、省会、特色城市)的情况,普及学生地理方面的基础常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2)过程:①以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中国个省市的认知情况,调动课堂气氛。
②引入行政区的概念③通过行政区划图,了解中国各省市名称,以象形的方式(小游戏)介绍各省轮廓大小。
(连续2课时)④通过泡沫拼图,了解各省市分布。
(1课时)⑤讲授各省重要城市的人文环境以及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比较有特色的东西;并展示相关图片。
(1课时)⑥知识小问答(1课时)三.我们的家乡——贵州(总4课时)(1)目标: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相关人文自然地理知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风俗,特产等),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通过对贵州省自然环境现状的描述,能够启发孩子们的环境意识以及建设家乡的志愿。
支教地理教案一

第一课:地球家园教学主题:地球家园授课对象:3-4年级授课老师:肖鸿溪教学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2.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学重点:对身边科学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让同学把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教学器材: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把水桶装半桶水,玻璃杯装满水,准备好A4纸及硬币授课过程:1、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肖鸿溪(转身在黑板上写名字)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哥哥或者老师,只要不叫叔叔都是好孩子!接下来几天你们的地理课就由我来讲授。
(2分钟)2、课程引入:接下来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对我们生活得环境有什么认识呢?(互动环节,提问几个学生)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大型球体上的,我们称她为“地球”(板书)。
那么,同学们对于地球又了解多少呢?(互动环节)简述人类对于地球知识的认识历程——天圆地方、大地是弧形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假象——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地球是圆形的。
(8分钟)3、基础理论:(拿出地球仪)同学们看,这就是地球仪——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模型。
a.借助地球仪介绍陆地海洋,指出中国的位置。
b.地球基本知识(赤道半径:6378km/赤道周长:40075.7km/表面积5.101*10^8km)c.介绍七大洲四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d.世界地理之最(最高峰珠穆拉玛峰,8844.43米;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71千米)(15分钟)4、引入理论:刚刚了解了世界地理之最,那么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和最深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吗?(互动)a.引入板块运动理论(有条件使用投影仪,没有的话用两张纸片模拟)b.详细直观的解释板块运动理论,c.简述地球演变史——一整个板块,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变形成如今的七大洲四大洋。
d.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教教案一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们对地理更加了解配合地图等图片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明白知识之间是有联系性相关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概述: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加以概述包括中国的版图构成以及每个省市的特色之处世界地理的版图构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2 主要内容:①介绍中国版图构造通过一个中国版图的拼图来逐一介绍每个省份的位置特点并嵌入中国的十大名校以激励学生 [例如:上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著名景点东方明珠塔世博园是长江入海口拥有复旦大学全国排名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学全国排名第五位等高等学府 ]介绍完每个省份之后会让学生回忆所了解到的知识让每名同学根据拼图背面的提示将拼图放到指定位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预计时间安排20分钟}
②自然中国与人文中国中国国土面积巨大世界第三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的简单概况并在地图上指认位置配有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加刻的印象以及将中国的长江黄河走向在地图上描绘出来并将重要的铁路路线表现在地图上[预计时间安排7分钟]
③世界版图介绍从中国走向世界在世界地图上向学生指明介绍七大洲四大洋以及著名的山脉河流风光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预计时间安排5分钟]
④异域风情世界各国之旅将七大洲每个大洲中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介绍给同学六个国家以及南极洲介绍完毕之后会拿出卡片(小卡片:图片正面是这个国家标志性的图片背面是有关国家的介绍)给同学猜是哪一个国家猜对的同学会得到小卡片作为奖励。
[预计时间安排8分钟]
六个国家:美国迪斯尼乐园;日本动漫柯南;德国汽车;南非钻石普天同庆足球;澳大利亚袋鼠考拉;巴西桑巴舞牛排;南极洲企鹅
⑤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授课中主线内容为地理知识同时也隐含着生活常识出行交通异域文化等说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要注意并且不能忽视任何科目知识点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会有作用的
板书书写
一:中国概况
1 中国版图介绍2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3个省
2自然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黄土内蒙古云贵
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
四大盆地: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四川3人文中国铁路线纵列:京沪京广京九
横列:京包兰新沪杭
二:世界概况
1世界版图介绍七大洲:亚欧非南美北美大洋
南极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
冰洋
山脉河流
2 异域风情世界之旅:美国日本德国南非澳大利
亚巴西南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