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地理支教教案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图的阅读、地理位置的识别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方位判断、地图绘制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轴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坐标轴的识别2. 第二课时:地理位置的判断教学重点:经纬度、方位判断教学难点:经纬度的换算、方位的判断3. 第三课时: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教学重点:地形区的特点、分布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名称、特点4. 第四课时:我国的主要河流教学重点:河流的流经省份、特点教学难点:河流的名称、流经省份5. 第五课时: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气候的类型、特点教学难点: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 运用图片、地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地图绘制: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地球仪等直观教具。
2.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PPT等教学资料。
4.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图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3. 互动环节: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练习巩固:通过地图绘制、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
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

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地理基础知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地球的地理位置和自转、公转2. 第二节:地形和气候地形的分类和特点气候的类型和影响因素3. 第三节: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中国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4. 第四节: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类型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5. 第五节: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力、实践能力等;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地球模型、地图、图片等教具;2. 学生作业本、实践活动记录表;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2. 知识讲解:运用课件和教具,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以及地球的地理位置和自转、公转等知识;3. 实例分享:介绍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如极昼极夜、地壳运动等,让学生感受地理的奇妙;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形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形模型制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
小学地理支教教案模板

年级:三年级教材:《小学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认识家乡的气候特点。
3.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3. 学生分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所在的家乡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位置、形状、周边环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家乡地理位置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
三、气候特点1. 教师展示家乡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家乡气候特点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家乡的气候特点。
四、自然资源1. 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家乡自然资源分布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家乡的自然资源。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地理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考察,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考察成果,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吗?地球有哪些基本特征?(二)新课讲授1. 地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形状:球形(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极半径约6357公里(3)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周期为24小时(4)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周期为365.25天2. 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1)我国的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我国的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3)我国的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个气候带(4)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森林、矿产资源等(三)课堂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

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如地图阅读和方位判断。
教学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范围。
2.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
3. 地球上的大洲和国家。
4. 中国的省份和主要城市。
5. 地图的使用和方位判断。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关于地理的有趣事实,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长的河流等。
教学主体: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河流和山脉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地理要素的特点。
3. 介绍地球上的大洲和国家,通过图片和地图让学生了解不同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并鼓励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实和故事。
4.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省份和主要城市,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各省份的名称和位置。
让学生尝试用地图找出一些主要城市,并了解这些城市的特点和文化。
5. 教授地图的使用和方位判断的基本技能,如如何读取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指示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地图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方位判断的小游戏。
总结:6. 总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继续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
教学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以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如了解更多国家和城市的特点、探索地球上的自然奇观等。
2. 组织地理知识竞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地理学科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地图。
2. 地理知识的练习题和游戏材料。
3.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帮助您设计出一堂趣味地理支教课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地理优质支教教案

小学地理优质支教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地理支教教案】小学课外活动规划表【篇二:西部支教教案_小学趣味地理】趣味地理教学对象:贵州山区小学4至6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人文自然地理常识,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到大山外面的世界。
努力做到既能开拓山区孩子们的眼界,又能增强其对自身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区划图(大)一张;中国地图泡沫拼图3至4个;磁铁2至4个;世界地图(大)一张;各特色地区图片。
教学总课时:12课时教学内容:一.我们的中国。
(总1课时)(1)目标:尽可能以趣味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中国概况,包括其版图轮廓,面积大小,民族构成及历史文化等。
(2)过程:①先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热情。
了解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情况,并且引出上课主题;②展示中国地图,引发同学们对中国版图轮廓的讨论。
③画地图比赛:请若干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并进行评比。
④对中国面积人口进行介绍;⑤对中国历史文化介绍;⑥相关总结。
二.认识行政区(总5课时)(1)目标:使学生了解行政区的概念,并对中国地理区域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中国各省市(数量、位置、省会、特色城市)的情况,普及学生地理方面的基础常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2)过程:①以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中国个省市的认知情况,调动课堂气氛。
②引入行政区的概念③通过行政区划图,了解中国各省市名称,以象形的方式(小游戏)介绍各省轮廓大小。
(连续2课时)④通过泡沫拼图,了解各省市分布。
(1课时)⑤讲授各省重要城市的人文环境以及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比较有特色的东西;并展示相关图片。
(1课时)⑥知识小问答(1课时)三.我们的家乡——贵州(总4课时)(1)目标: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相关人文自然地理知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风俗,特产等),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通过对贵州省自然环境现状的描述,能够启发孩子们的环境意识以及建设家乡的志愿。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

小学支教地理教案小学支教地理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
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
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
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

小学趣味地理支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和地理知识。
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形状:球体2. 地球的地理特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3. 地图的识别:地图的种类和用途4. 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5. 地理知识趣闻:地理之最、地理谜语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地球仪、地图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为例,讲解地理特征和地理知识。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 采用趣味教学法,通过地理谜语、地理之最等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特征。
2. 讲解地图:介绍地图的种类和用途,教授如何读图、识图。
3. 学习我国地理特征: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地理特征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5. 趣味知识:分享地理谜语、地理之最等趣味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我国地形分布图。
2. 编写一则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简报。
3. 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组织一次课堂问答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我国地理特征和地图知识的了解。
七、教学资源: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 地图:包括世界地图和我国地图,用于教授地图知识和地理特征。
3. 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地理知识。
4. 趣味知识材料:包括地理谜语、地理之最等,用于激发学生兴趣。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们对地理更加了解配合地图等图片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明白知识之间是有联系性相关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概述: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加以概述包括中国的版图构成以及每个省市的特色之处世界地理的版图构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2 主要内容:①介绍中国版图构造通过一个中国版图的拼图来逐一介绍每个省份的位置特点并嵌入中国的十大名校以激励学生 [例如:上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著名景点东方明珠塔世博园是长江入海口拥有复旦大学全国排名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学全国排名第五位等高等学府 ]介绍完每个省份之后会让学生回忆所了解到的知识让每名同学根据拼图背面的提示将拼图放到指定位置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预计时间安排20分钟}
②自然中国与人文中国中国国土面积巨大世界第三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的简单概况并在地图上指认位置配有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加刻的印象以及将中国的长江黄河走向在地图上描绘出来并将重要的铁路路线表现在地图上[预计时间安排7分钟]
③世界版图介绍从中国走向世界在世界地图上向学生指明介绍七大洲四大洋以及著名的山脉河流风光让学生
对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预计时间安排5分钟]
④异域风情世界各国之旅将七大洲每个大洲中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介绍给同学六个国家以及南极洲介绍完毕之后会拿出卡片(小卡片:图片正面是这个国家标志性的图片背面是有关国家的介绍)给同学猜是哪一个国家猜对的同学会得到小卡片作为奖励。
[预计时间安排8分钟]
六个国家:美国迪斯尼乐园;日本动漫柯南;德国汽车;南非钻石普天同庆足球;澳大利亚袋鼠考拉;巴西桑巴舞牛排;南极洲企鹅
⑤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授课中主线内容为地理知识同时也隐含着生活常识出行交通异域文化等说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要注意并且不能忽视任何科目知识点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会有作用的
板书书写
一:中国概况
1 中国版图介绍2个特别行政区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3个省
2自然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黄土内蒙古云贵
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
四大盆地: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四川3人文中国铁路线纵列:京沪京广京九
横列:京包兰新沪杭
二:世界概况
1世界版图介绍七大洲:亚欧非南美北美大洋
南极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
冰洋
山脉河流
2 异域风情世界之旅:美国日本德国南非澳大利
亚巴西南极洲
从句
从句按其在复合句中的作用,分为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
语从句等。
(参见以下各条)
3、各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用法:
(1) 表语从句:在句子中作连系动词的表语的从句,它位于主句中的系动词之后。
例如:That is why 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 It is because you are so clever.
(2) 宾语从句:在句子中作及物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①基本形式:(主句+)连词+从句主语+从句谓语+...
②关于宾语从句连词的选择:
若从句来源于一个陈述句,那么,连词用that,在口语中that可以省略;
若从句来源于一个一般疑问句,连词则用if 或whether;
若从句来源于一个特殊疑问句,则连词就是疑问词(如
what,who,where,when等) 例如:They believe that the computer will finally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eings.(他们相信计算机终将代替人类。
) (从句本来就是陈述句)/
I wonder whether I should say something for him to the
headmaster. (我不知道是不是该为他在校长跟前说点什么。
) (从句来源于
一般问句Shall I say something for him to the headmaster?)/ He
asked me where he could get such medicine. (他问我在哪儿能搞到那
样的药。
) (从句来源于特殊问句Where can he get such medicine? )
③宾语从句的时态问题:如果主句是现在时,从句则用现在某一时态,甚至可以
用过去时;
如主句是过去时,从句则相应地使用过去某一时态,遇到客观真理时仍然用
现在时。
如:I think I will do better in English this term. (我想本学期
我的英语会学得好点。
)/ The teacher asked the boy if the earth is
round. (老师问那个男孩地球是不是圆的。
)
④下列结构后面的从句一般也作为宾语从句看待:
be sorry / afraid / sure / glad +that从句,如:I’m sorry I’m late. (对
不起,我迟到了。
) / I’m afraid he isn’t in at the moment. (恐
怕他此刻不在家。
)
(3) 状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状语,其位置可以在主句前或主句后。
状语从句可以分
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比较、让步、条件等几种。
状语从句
由从属连接词引导。
时间状语从句通常由when ,as ,while, after, before, since, as soon as ,since, t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