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元宵节.教案
幼儿园社会领域元宵节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社会领域元宵节教案(精选12篇)幼儿园社会领域元宵节教案1活动目标活动一:热闹的元宵节(社会)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传统风俗习惯。
2.能够积极发言,在集体面前完整的交流元宵节的由来,分享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已具备过元宵节的生活经验,如:吃汤圆、放礼花。
2.关于元宵节的音乐《团团圆圆元宵节》、元宵节的由来调查表、图片。
花灯、彩绸、锣鼓等表演材料。
活动过程一、直观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实物引出主题(1)播放歌曲《团团圆圆元宵节》,同时出示灯笼、锣鼓、彩绸……设计提问:(2)你在哪见过这些图片?在什么时候见过?(请不同能力的幼儿分别回答问题)(3)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每逢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分外喜庆而热闹。
广场上、大街上有庆祝元宵节的各种民俗文艺表演: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抬花轿、跑旱船等一系列多彩多姿的表演,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
另外每逢十五这一天,人们还有还有赏灯猜谜的习俗,所以人们又称这一天为“灯节”。
2.观看录像回忆讨论(1)幼儿观看录像后自由讨论,说一说元宵节里还有哪些开心的事?(如:和小朋友一起放烟花、鞭炮、猜灯谜……)。
(2)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同时提醒幼儿注意放鞭炮时的安全。
二、大胆表述,提升经验1.问题引领相互交流(1)过元宵节时自己是和谁一起过的?在哪里过的?交流分享全家人吃元宵的情景。
(2)教师参与到幼儿的谈话中,讲解一些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2.启发鼓励大胆表述(1)引导幼儿说出元宵节时的祝福语?(2)提醒幼儿正确使用节日祝福语,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幼儿园社会领域元宵节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1一、活动目标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音乐CD,CD播放机花灯图片,鼓、打棒三、活动重难点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四、活动过程1、暖身活动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2)乐器感应重音拍子:打棒互敲重音:铃鼓(3)幼儿轮换敲奏5、结束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1一、活动目标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音乐CD,CD播放机花灯图片,鼓、打棒三、活动重难点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四、活动过程1、暖身活动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2)乐器感应重音拍子:打棒互敲重音:铃鼓(3)幼儿轮换敲奏5、结束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

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1教学设计背景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醉在节日的欢快中。
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通过这次的教学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快的气氛,一起庆祝节日。
4、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力气。
5、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元宵节的来历教学过程一、老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二、老师叙述故事并提问问题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老师叙述其次遍故事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老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庆祝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欢快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奇,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受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传承宠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2活动预备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老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老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敬重的各位小伴侣们:大家好!今日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吵闹非凡,由于我们立即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兴奋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二、(小伴侣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伴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伴侣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伴侣们真聪慧!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三、小伴侣们看,今日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老师呈现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预备好了这些材料(呈现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伴侣们真聪慧,我们现在就开头做元宵。
大班元宵节活动教案

大班元宵节活动教案大班元宵节活动教案15篇大班元宵节活动教案1教学目标: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
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
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
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
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
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
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
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
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
①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
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
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
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
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奖励:“顶呱呱”奖章。
大班社会领域元宵节活动教案模板(通用5篇)

大班社会领域元宵节活动教案模板(通用5篇)大班社会领域元宵节活动教案模板(通用5篇)1活动目标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传统风俗习惯。
2.能够积极发言,在集体面前完整的交流元宵节的由来, 分享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已具备过元宵节的生活经验,如:吃汤圆、放礼花。
2.关于元宵节的音乐《团团圆圆元宵节》、元宵节的由来调查表、图片。
花灯、彩绸、锣鼓等表演材料。
活动过程一、直观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实物引出主题(1)播放歌曲《团团圆圆元宵节》,同时出示灯笼、锣鼓、彩绸……设计提问:(2)你在哪见过这些图片?在什么时候见过?(请不同能力的幼儿分别回答问题)(3)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每逢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分外喜庆而热闹。
广场上、大街上有庆祝元宵节的各种民俗文艺表演 : 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抬花轿、跑旱船等一系列多彩多姿的表演,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
另外每逢十五这一天,人们还有还有赏灯猜谜的习俗,所以人们又称这一天为“灯节”。
2.观看录像回忆讨论(1)幼儿观看录像后自由讨论,说一说元宵节里还有哪些开心的事?(如:和小朋友一起放烟花、鞭炮、猜灯谜……)。
(2)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同时提醒幼儿注意放鞭炮时的`安全。
二、大胆表述,提升经验1.问题引领相互交流(1)过元宵节时自己是和谁一起过的?在哪里过的?交流分享全家人吃元宵的情景。
(2)教师参与到幼儿的谈话中,讲解一些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2.启发鼓励大胆表述(1)引导幼儿说出元宵节时的祝福语?(2)提醒幼儿正确使用节日祝福语,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大班社会领域元宵节活动教案模板(通用5篇)2活动目标: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活动准备: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

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13篇)大班元宵节社会教案1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导“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
哇!好多灯笼啊!都有些什么灯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看到的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
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
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三、肢体花灯造型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重音时拍地板。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教案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教案1主题说明: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主题目标: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主题活动:活动一:甜甜的元宵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3.做元宵、煮元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活动—元宵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感知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感受节日快乐的氛围和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元宵节的来历”视频;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 、彩泥每个幼儿一份;
4 、《卖汤圆》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啊,有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日,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动画片里说的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元宵节
幼儿观看动画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都看动画片那动画片里讲什么啊?她们过的是什么节?他们是怎样过节的?都有什么活动?
教师请幼儿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猜灯谜
教师依次出示灯谜
(1)“白白胖胖,圆圆溜溜.甜甜五脏,装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黏”提醒幼儿元宵节有的,让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谜底(汤圆)。
教师提示,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2)“什么花天上开?天上开了花,人人笑哈哈。
”(大家来猜猜—烟花)
(3)“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
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
”(打一物——灯笼)
(4)“元宵佳节就有它,谜语往它身上藏。
”(打一物——花灯)
(5)“正月十五,全家聚,圆桌坐来,圆着吃。
”(打一名词团圆饭)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在吃元宵饭,叫什么饭?引导幼儿说出团圆饭,教师解释团圆的意思,让幼儿知道元宵节可以一起开开心心吃团圆饭。
3.做汤圆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彩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不同种类的汤圆。
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感受到做汤圆的乐趣。
4.唱儿歌《卖汤圆》
(1)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儿歌。
(2)根据歌词边唱表演动作。
【结束部分】
教师让幼儿收拾好桌上的东西,放会原处,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