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口腔溃疡好吗

合集下载

口腔溃疡,针刺一个穴位就不疼了

口腔溃疡,针刺一个穴位就不疼了

口腔溃疡,针刺一个穴位就不疼了在给一口腔溃疡患者针灸治疗的时候,偶然发现患者的光明穴特别痛,于是就在该穴针刺,针下患“哟”了一声。

我说怎样?患者说:特别的胀。

我问患者口腔怎样了?患者说:“呵,口腔不疼了,好了。

患者用舌头在口腔搅动一下,说是原来溃烂的也不觉得疼了。

之后,我在治疗口腔溃疡时,故意就针光明穴,用有五例。

都能达到针入痛止,针出病愈的效果。

我本来是要针筑宾的,在碰到患者这穴也痛,就针了,效果神奇。

第二天询问患者,说是回来后吃东西就不觉得痛了。

可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请教各位!同时分享与大家。

网友甲:我的猜测,你的这些案例应该是实症。

不是虚症,不在肾脾阴虚上。

在心上,心与胆子午相冲,脏腑别通(为什么是光明?光明,胆之络穴。

)。

且溃疡点不在舌面,在腔壁上。

如有不对,请指出。

(这给了我一个思考,对于我这等扎针小白而言,不一定要死守五输穴,可在特定穴上找最痛点(或肘膝以下找啊是穴)。

根据这个想法,我去对应的经络果然找到最痛穴,左右一样,在大约相同位置,合土附近,但还没扎,不知是否对。

扎针小白,扎时心中总有犹豫。

)网友乙:前面判断为实症,不一定对,也可能为虚症。

心阴虚。

且为血虚,血虚而痛。

与心相关的脏腑别通经络为胆,反应穴位上在光明,光明为胆络肝穴,与血相关的经络,心主血,肝藏血。

血虚,故反应在光明上。

再如加八会穴膈俞,血会隔俞,效果也许会更好。

这是理论推理,猜测而已,供参考。

与血相关的经络还有脾胃肺,脾胃肺为气血生化之源泉。

在此案例中与脾胃无关。

(本人曾口腔溃疡,以归脾丸治愈)网友丙:如果口腔溃疡病机在脾上,症状在舌体,是否反应穴在大肠络偏历穴上?网友丁:在另外的案例中见到扎筑宾,合谷,三次而愈(亦为症在腔壁上,脉象为心寒)。

网友戊:感觉八会穴是个大穴。

在案例中多见中脘,效果显著。

其它八会穴不多见。

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证外,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针经指南》说:“络穴正在两经中间……,若刺络穴,表里皆活” 。

一个奇妙的穴位治疗口腔溃疡、牙痛嘴干效果卓越!

一个奇妙的穴位治疗口腔溃疡、牙痛嘴干效果卓越!

一个奇妙的穴位治疗口腔溃疡、牙痛嘴干效果卓越!口腔溃炎、牙痛、嘴巴发苦发干……这样的上火症状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今天在这里,我们为您推荐一个奇妙的穴位,这就是位于我们无名指指尖处的关冲穴。

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

中医针灸理论认为,我们人体有十二个井穴,而且都处于肢体的末端。

井穴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去火。

中医认为,井穴为经络水气涌出之处,因此最善于清热去火。

作为手少阳三焦经井穴的关冲穴,临床上认为其最善于清上焦之热。

在这里,我们特别想提示您的是,关冲穴对于口腔溃疡有卓越的治疗效果。

我们知道,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心火上炎、肝火上炎都有一定关系。

而我们的关冲穴,恰恰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交汇之处。

由于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都属于厥阴经,同气相求,因而刺激关冲穴,可以清肝火、灭心火,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关冲穴所属的三焦经,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条经脉之一。

什么是三焦?简单地说,三焦就是古人想象中的一个腔,而且是一个将所有脏腑都包括在内的一个大腔,其主要作用在于疏导和调节。

这一点,和现代医学所说的内分泌十分相似。

因此,调节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

如果身体邪气从三焦经排出体外,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刺激关冲穴,滋补三焦经真阴,可以有效清五脏六腑之火,改善气血运行状态,进而对口腔溃疡、舌头疼痛、牙痛、嘴干、口苦等问题,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冲穴乃是人体去火的要穴。

如何刺激三焦经呢?我们可以每天用指甲掐按此穴3分钟,每侧都要掐按,症状严重者可以一天内多次掐按。

只要长期坚持,必然会减少上火症状。

喜欢小编的读者可以关注小编一下,小编的文章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指正,也可以尽情吐槽!。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疾病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体系中,针灸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应对口腔疾病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口腔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牙痛、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腔干燥等,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而针灸疗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首先,我们来谈谈牙痛。

牙痛可以说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一种疼痛,中医认为牙痛主要与胃火、风火、肾虚等因素有关。

针灸治疗牙痛时,通常会选取合谷、颊车、下关等穴位。

合谷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手背,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刺激合谷穴可以起到疏风解表、通络镇痛的作用,对于风火牙痛和胃火牙痛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 1 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穴则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这两个穴位对于局部气血的疏通和疼痛的缓解有着直接的作用。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并结合适当的补泻手法,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减轻牙痛的症状。

口腔溃疡也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等引起。

在针灸治疗中,常选取廉泉、地仓、承浆等穴位。

廉泉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地仓穴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承浆穴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这些穴位的刺激有助于清热泻火、滋阴降火,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牙周炎在中医范畴内被认为与胃火上炎、肾阴亏虚等有关。

针灸治疗牙周炎时,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穴位,还可能会选取肾俞、太溪等穴位来滋补肾阴,选取内庭穴来清泻胃火。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通过对这些穴位的针灸调理,可以改善牙周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口腔干燥这一症状,中医认为多由阴虚津亏或燥热伤津所致。

董氏奇穴治疗口腔部疾患——溃疡、口疾、咽炎等经验分享

董氏奇穴治疗口腔部疾患——溃疡、口疾、咽炎等经验分享

董氏奇穴治疗口腔部疾患——溃疡、口疾、咽炎等经验分享口腔部疾患——溃疡、口疾、咽炎(1)口腔溃疡:四花门金止涎两次而愈。

(2)扎三其穴,扎上有一刻钟左右感觉嘴里很清新很舒服,嘴里没有异味. 三其还治肛门.(3)脾胃引起的口臭:四花、门金、下三皇、分枝上下放血(4)舌头像火烧一样,扎了火菊、火连、火散,还扎了木斗、木留,第一次扎了有一点效果,第二天我又扎了效果很好。

(5)嘴角烂:在小腿脾经段找突出的静脉刺血,立即见效。

因为脾湿热,故嘴角烂。

放血之,即起效。

嘴唇大的人忠厚老实。

(6)口腔内溃疡,口腔里下面挨着牙龈处,和下嘴唇部上火引起的唇部口疮,制污血、四花、门金、下三皇、灵骨大白。

(7)舌底囊肿,仅扎中脘即愈。

(8)口腔溃疡:四花门金止涎两次而愈。

(9)刘伊莎:女,上牙龈溃疡。

1)吴锡勤:制污放血,针刺三齿,加火主、门金上下、四花上中下。

病机:阳明湿热。

2)瞿飚:上牙龈属脾3)宋建:灵骨、侧下,再加吴师的方(10)女52岁,口腔溃疡好几年,经常性的好了坏了的,很折磨人,今天来时大面积的溃疡只剩舌头边一点。

首先舌青筋点刺出血,阴陵泉到血海处放血,再针止涎穴、四花、门金穴,效果相当好。

(11)柳絮:舌根两边麻、涩的患者。

林师:木斗木留、三重,天、地、人三宗。

(12)李拥政:男,65岁,口腔肿物20年,未手术,针喉灵、灵大魁、下三皇、三重、木斗木留、四花双侧,至今针半月,肿物已明显缩小,患者诉感觉舌头已经够不到了,嘴里宽敞了。

(13)吴锡勤:舌下囊肿在二院和附二院确诊,都要手术切除,但我没有立即手术,后有吴师针灸15天见效,30天完全康复,未吃任何中西医。

病人,60岁,见舌下囊肿,经苏州两大医院确诊,并要住院手术方可解决,因病人相信针灸来我处要求针灸治疗,用穴:心灵,通关,通天,上下三皇,火主,半月见效,一月痊愈。

(14)田越:囊肿。

1)宋建:这种病很简单,火针点刺出血温水漱口半小时后,点刺制污点出恶血即可,刺出来的血很恶臭,三天一次。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烂疮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烂疮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烂疮口腔烂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在中医领域,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和治疗口腔烂疮具有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口腔烂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从内因来看,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者是饮食不节、脾胃积热,也可能是素体阴虚、虚火上炎。

外因方面,可能是外感风热之邪,引动内火。

此外,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等导致的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发口腔烂疮。

针灸治疗口腔烂疮,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清热解毒、滋阴降火、通络止痛的目的。

在选穴方面,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足三里、内庭、太冲等。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能清热解表、调和气血。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

内庭穴是胃经的荥穴,善于清泻胃火。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可疏肝理气、清热泻火。

针灸的手法也有多种,如毫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等。

毫针刺法是最常见的,一般采用直刺或斜刺,得气后根据病情留针15 30 分钟。

对于实证,如胃火亢盛、心火上炎等,针刺手法多采用泻法,以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对于虚证,如阴虚火旺等,针刺手法多采用补法,以滋阴降火。

艾灸法通常用于虚寒型的口腔烂疮,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拔罐法可以在大椎、肺俞等穴位进行,以疏通经络、祛除邪气。

除了上述穴位和方法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穴位的加减和调整。

比如,如果患者伴有口臭、便秘等症状,可加刺支沟、天枢等穴位;如果患者心烦失眠,可加刺神门、内关等穴位。

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生活调理。

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口腔烂疮虽然效果显著,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黏膜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黏膜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口腔黏膜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针灸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有关。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脏腑的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口腔黏膜疾病时,常用的穴位有很多。

比如,合谷穴是一个常用的穴位,它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刺激合谷穴可以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对于缓解口腔黏膜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足三里穴也是常用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此外,内庭穴、地仓穴、颊车穴等穴位在治疗口腔黏膜疾病时也经常被选用。

针灸的手法和刺激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毫针刺法、艾灸、电针等。

毫针刺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具和针刺深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电针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接上电针仪,通过电流的刺激来增强针刺的效果。

以口腔溃疡为例,针灸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选取上述提到的穴位,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穴。

比如,如果患者伴有口臭、便秘等胃火亢盛的症状,可能会加上内庭穴来清泻胃火;如果患者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可能会加上关元穴、气海穴等来补益元气。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针灸治疗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口腔白斑,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代谢。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生疮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生疮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口腔生疮在日常生活中,口腔生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口腔生疮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其中针灸疗法备受关注。

口腔生疮,在中医范畴中多被认为与体内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热毒蕴结等因素有关。

从中医理论来看,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因此口腔生疮的发生往往与心、脾等脏腑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针灸治疗口腔生疮,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内庭穴、足三里穴等。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刺激合谷穴可以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对于口腔生疮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

对于胃火炽盛导致的口腔生疮,针刺或按摩内庭穴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此穴为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

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从而有助于改善口腔生疮的症状。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

常见的针灸方法有针刺、艾灸和拔罐等。

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毫针,准确地刺入选定的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酸胀、麻痛等感觉,这是正常的针感反应。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对于一些虚寒型的口腔生疮患者,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条灸、艾炷灸等。

拔罐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祛瘀消肿的作用。

除了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外,针灸治疗的时机和疗程也非常重要。

针灸能否治疗牙痛和口腔溃疡

针灸能否治疗牙痛和口腔溃疡

针灸能否治疗牙痛和口腔溃疡牙痛和口腔溃疡是生活中常见的困扰,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痛苦。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很多人会寻求各种治疗方法,其中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针灸到底能否治疗牙痛和口腔溃疡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牙痛。

牙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牙痛可能与胃火上炎、风火上攻、肾阴不足等有关。

针灸治疗牙痛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例如,针刺合谷穴被认为对牙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医认为,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当牙痛发作时,刺激合谷穴可以疏散风热、清泻阳明之火,从而缓解疼痛。

除了合谷穴,下关穴、颊车穴等也常用于治疗牙痛。

下关穴位于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 1 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这些穴位通过调节面部局部的气血运行,有助于减轻牙痛症状。

然而,针灸治疗牙痛并非对所有类型的牙痛都能立竿见影。

对于一些严重的龋齿、牙髓炎等,可能需要结合口腔科的专业治疗,如补牙、根管治疗等。

针灸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缓解疼痛,促进病情的恢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常常会引起疼痛,影响进食和说话。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口腔创伤、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等有关。

针灸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口腔溃疡的症状。

例如,涌泉穴是常用的穴位之一。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刺激涌泉穴可以引火下行,清热滋阴,对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口腔溃疡有一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口腔溃疡好吗
口腔溃疡问题可以说是困扰很多人, 有些人好不容易痊愈
之后,没过几天又长了,面对这种现象,那么大家就应该注意,掌握最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了,而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针灸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方法介绍之后,都能够注意这些科学的治疗。

利用六神丸抗炎、止痛、生肌、收口、抗病毒等功效,外涂治疗口腔溃疡效果良好。

其方法: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入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为稀糊液备用。

用药时先清洁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0~15分钟用药为佳,每日3次,睡前加用1次。

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达到止痛效果,进餐无疼痛,增进食欲。

小溃疡1~2天可痊愈;多发性溃疡用药3天痊愈。

此法对白血病、中毒性休克、口腔外伤、高热、脑梗塞、哈弗他口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口腔溃疡炎
[处方] 地仓颊车内庭合谷
[操作] 地仓透颊车,其余各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日1次。

[治验] 陈××,男,32岁,1985年5月5日就诊。

口腔溃疡10余天,半年前口腔溃疡时发时作,反复发作,服药物无效。

查体:口腔上面、左右共有四处溃疡面,每处大小不同,三处溃疡面呈绿豆大小,另1处呈黄豆大,便秘,没黄,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溃疡性口腔炎。

依上方上法治疗15次而愈。

上面就是利用针灸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介绍,通过这些内容介绍,就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注重这些问题,因为口腔溃疡也是比较折磨人的一件事情,所以说我们当然应该注意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快帮助自己,解决这种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