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政策,这两种政策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选择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这两种政策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首先,出口导向是指国家通过鼓励企业出口产品来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带来外汇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并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从而刺激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活动。
此外,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加强国际交往,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进口替代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口来促进发展本土产业。
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保护本土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推动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促进国内就业,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减少国内资本外流,从而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发展。
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选择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内经济状况、国际贸易环境、行业竞争情况、政策出台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
如果国家已经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那么出口导向政策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并获得外汇收入,从而推动国内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但是,如果国家的产业技术并不具备竞争力,那么出口导向政策就可能会导致国内产业被挤出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进口替代政策则更适用于那些产业落后、技术较弱、依赖进口并受到外国竞争压力的国家。
通过限制进口,国家可以刺激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
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进口替代,会导致国家的产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限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都是有效的经济政策,但选择哪种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政策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技术水平、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通过合适的政策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贸易发展战略思考一、两种外贸战略的对比分析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不可能也不应当作为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发展模式,而应当根据世界经济关系的时代特征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各自的战略。
因为两种战略之间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而且每个战略各有优缺点。
(一)两种贸易战略横向对比研究(1)理论基础方面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保护贸易化,而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化。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应利用关税或配额等措施来支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直至他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率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心生产其较有利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相继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
(2)促进就业方面进口替代多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资本与技术要素比较稀缺,而对于进口替代产业来说,往往产生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中,这些设备也往往是从节约劳动力的目的出发而设计的,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往往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难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这个难题。
但出口替代则消除了进口替代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在出口导向初期,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国际环境方面对于进口替代产业,由于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只要其国内市场比较大,它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而最终在逐步放松进口替代政策后能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相互抗衡。
但对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不然,它较多地受限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要求具有宽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对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当其主要产品出口国经济形势看好,无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萎缩、贸易政策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出口导向政策一般说来较易成功,但当其主要出口产品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有通货膨胀造成市场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这时候采取出口导向的战略,则会大受影响,成功的可能性也小。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对这两种 战略理论 的 比较研究 , 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 和教训 , 为广大发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编号 : 0 — 0 32 0 )4 0 - 2 1 5 6 3 (0 6 1- 19 0 0 1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M
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 , 先建立 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 , 内生产的消费品替 代进口品, 当国内生产 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 口商品并 满足 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 入第 二阶段 ; 在第 二个 阶段 , 口替代 由消费 进 品转 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 品的生 产, 如机器 制造 、 油加工、 石 钢
20 年 06
第 l卷 6
第 l 期 4
收稿 日期 : 0 —6 2 2 6 0—9 0
进 口 替 代 战 略 和 出 口导 向 战 略 之 比 较
高怀 民
( 大同大学 , 山西大 同,3 0 8 070 ) 摘 要: 阐述 了进 口替代战略和 出 口导向战略的含义 , 分析 了这两种战略在 帮助发展
中国家经济起飞 中发挥的作用 , 并指 出这 两种战略在经济发展 过程 中存 在的不足 和限
制条件。
关键词 : 贸易战略 ; 口替代战略 ; 进 出口导向战略 ;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7 6 F4 文献标识码 : A
业时 , 发达国家也用各种措 施破坏或打破关 税保护 , 抵制发 展 中国家 的 进 口替 代 , 以进 口替代 战略常常 出现无 能为力的状态 , 实践 中逐 渐 所 在 暴 露出许多缺陷 。一些学者在 研究 中认 为 , 口替代战略 的核心 问题 是 进 它违背 了比较利益原则。2 世纪 6 年代末 7 年代初 , 口替代战略受 O o O 进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区别辨析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区别及优缺点
(一)进口替代:其主要方法是利用高额关税和数量措施来限制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同时利用高估汇率鼓励工业所需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达到扶持本国新兴工业发展的目的,实现基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
(1) 优点:
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
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
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
(2) 缺点:
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
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
(二) 出口导向:其主要特征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
(1) 优点:
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
②引进竞争机制;
③促进出口发展;
④适应国际贸易规范。
(2) 缺点:
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
②对外依赖性较大。
我国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

我国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贸易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我国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采取措施来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出口导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加强外贸结构调整,并且通过外贸逆差来增加国际储备。
然而,出口导向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出口导向使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部需求,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会受到严重冲击。
其次,由于出口导向政策的推行,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给国际收支带来了风险。
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采取措施来限制本国的进口,以鼓励本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过去,中国曾经实施过进口替代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国内就业率。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限制进口可能会削弱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产品价格。
其次,进口限制可能会引起贸易争端,损害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另外,进口替代也可能降低国内消费者的选择权,限制市场多样性和产品品质。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的双重选择面对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变化,中国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政策的双重选择。
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可以相互补充,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果。
首先,中国可以通过出口导向政策促进本国产业升级和升级。
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贸易结构等措施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此外,通过扩大出口市场,中国还可以增加国际收支和储备。
其次,中国政府需要优化进口替代政策,使其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针对不同的产业和产品,可以选择性地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然而,政府也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权益,避免过度限制进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一、引言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应用领域和效果。
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采取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这种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保护本国产业: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方式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
2. 解决就业问题:进口替代政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内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促进经济发展。
3. 促进技术创新: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实力。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1. 高成本: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负担。
2. 低效率:国内产业可能无法达到进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竞争力不足。
3. 依赖问题: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如果仅通过进口替代政策,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对外依赖程度增加,造成经济风险。
三、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指国家鼓励本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有:1. 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导向政策可以扩大本国产业的市场,增加出口量,带动经济发展。
2. 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本国产业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3. 获得外汇收入: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其他领域的发展。
然而,出口导向政策也存在以下问题和限制:1. 对内需的忽视:过度追求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对内需的发展形成阻碍。
2. 外部风险: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可能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经济风险。
3. 不平衡发展: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加剧经济结构不平衡,过度依赖外贸可能导致其他产业的衰退。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典型案例:韩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改变了单一的畸形经济结构和对发达国家的严重经济依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于60年代初完成了重化工业的调整。然而新的问题也凹现出来: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这促使韩国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行出口导向性发展战略。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论文摘要:经济基础很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如果想发展本国经济的话,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实行适当措施(进口替代政策,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代替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保护和引导其发展,等到本国经济根基牢固了,便是这个国家可以放心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外向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用精细加工制成品代替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政策。)的情况下,放飞本国经济,让其在国际贸易的国际经济之中翱翔之时。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型经济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型经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贸易中,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策略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进口替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限制进口商品,鼓励本国生产和消费本土商品。
这种策略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并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进口替代的理论基础是保护主义,即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采取进口替代策略的国家会实施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然而,进口替代策略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限制进口会导致本国市场上商品的供应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
其次,进口替代可能导致本国产业缺乏竞争力。
当本国产业受到保护时,它们可能缺乏动力进行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这可能会导致本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相比之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策略注重发展本国的出口产业。
这种策略鼓励本国企业出口产品,以获取外汇收入并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即不同国家在生产某些商品上具有不同的相对成本优势。
采取出口导向策略的国家通常会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出口企业提供便利。
出口导向策略有许多优势。
首先,通过出口,国家可以获得外汇收入,这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
外汇收入可以用于购买进口商品、支付外债、投资国内基础设施等。
其次,出口导向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创新。
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这将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和提高。
然而,出口导向策略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依赖出口可能使国家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更加敏感。
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时,出口企业可能面临订单减少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其次,出口导向可能导致国内市场的忽视。
为了追求出口,国家可能忽视国内市场的需求,导致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综上所述,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一些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些贸易战略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战略的依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进口替代战略理论和出口导向战略理论,这两种战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运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因此,通过对这两种战略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1.1进口替代战略的提出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这一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2出口导向战略的含义及内容出口导向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后采取的战略,这些国家的经济一般具有的经济特征是二元经济,即一部分是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而另一部分却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特征。
它们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的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此后,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着手建立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等高科技产业,力图在高科技产业产品的世界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出口导向战略的效应分析1.积极效应①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确立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
通过培育出口企业,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从零星的出口贸易,逐渐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出口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曾经在“亚洲四小龙”身上所表现的强劲增长势头,日益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表现出来。
自1984年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率显著超过了GDP增长率,并且一直保持了同期两倍于GDP 增长率的势头。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仅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出口贸易增长率就达到了30%以上的平均值。
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对外资开放制造业以来,外资在经济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投资总量增加的同时,不断向产业的纵深方向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深入,导致我国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口总额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产业升级进度因此得到推动。
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和国际分工重新调整的基础上,我国的工业出口商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修正和改进。
这有利于我国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逐步调整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能够顺利承接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契机,借助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吸收与引进,同时培育我国本身产业结构的完整与档次提升。
④.加速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通过鼓励出口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
人口总规模大、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大量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和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了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并由此促进了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⑤实现规模经济贸易范围与市场的扩大,在集约资源与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演变成一种规模经济。
如同克鲁格曼所说,在规模报酬递增情况下,出口贸易的增加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尤其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趋势下,多种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商品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
⑥扩大就业人数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就业量与就业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尤其是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经济转变后,庞大的失业人口与我国的新增就业人口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压力。
尽管进口增加会冲击国内部分相关企业,导致失业人数增加,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出口贸易快速增加所创造的就业人员远远超过这个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出口产业直接吸纳的从业人员愈1亿,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也是1亿多。
依照我国经济发展和出口行业的增长势头,出口贸易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多。
另外,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2)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2.消极效应①贸易摩擦频繁从我国的贸易摩擦现状和表现形式,可以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一些特点:贸易摩擦涉及面广、贸易摩擦频繁、贸易摩擦加剧。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中的新趋势、新情况也层出不穷。
商务部官员分析道,中国贸易摩擦领域从货物贸易服务领域扩大,贸易摩擦对象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在摩擦的表现形式上,除了过去的“两反一保”,还将朝着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方面扩散。
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量取胜的出口导向贸易模式恶化了中国的市场供求状况,造成中国能源、原材料的供应紧张。
而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中国实质上己成为国际卖家的提款机。
传统的出口导向贸易模式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了世界前5名。
在资源和能源需求上,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和资源需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如果还继续采用粗放为主的贸易增长方式,资源和环境问题必然会更加突出。
③低价恶性竞争我国人口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又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价格难免出现低估的情况,对于国际因素考虑的不够。
由于出口产品的价格较低,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容易出现出口贫困增长的情况。
企业在出口产品定价时,应当综合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区分不同的贸易对象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同时出口贸易中应当努力避免过分压低价格来换取市场份额,尤其要避免本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④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本国经济对外依赖性高,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受制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决定了即使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行了全面的对外开放,其水平和层次也不会很高,这必然会降低其在开放中所能获取的比较利益。
三.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分析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伴随着贸易保护政策的落实,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升值本币,即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根据上述分析,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口替代战略将有助于刺激国内需求。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是借助某种程度的国家干预和保护,利用本国资源从事在国内具有较大需求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
一旦实施该战略,就意味大规模的国内生产和投资行为的开始,这将对国内的投资需求产生极大的刺激作用,如果实现了成功的替代,就意味着将实现由过去对国外市场同类产品的大量需求向对国内市场大规模需求的转变,这对于开拓国内市场并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进口替代战略将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既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渐促进国内工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某些产品的自给自足,又能在摆脱对同类产品过度进口的同时,减少外汇支出,积累国内建设资金,可以进一步发展国内的战略产业,并转而出口创汇。
最后,进口替代战略将有助于提高一国的对外贸易水平。
通过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开拓,降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
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企业提供稳固的国内保障,并且,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一国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条件,提高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四.结语通过对这两种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我们可以认为,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家的经济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今后,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键取决于选择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贸易战略,并根据国际环境和世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
而对于我国来说,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更是必要的。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个人收入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这就扩大了社会总需求。
如果只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商品来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市场的需要,显然是行不通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其次,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需要我们更致力于进口替代战略,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出口导向的作用。
如果没有出口导向,不扩大出口,进口替代工业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发展进口替代经济的同时,应因时、因势在部分地区、部分产业领域、部分企业实行出口导向建立出口导向的经济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条件,通过发展出口取得外汇,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替代进口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国内市场而忽视庞大的国际市场是不合时宜的。
综合我国国情、我国的经济体制、国际环境以及经济战略的内在因素考虑,我国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将是科学的长期的选择,并在实施过程不断的根据信息反馈,及时对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应的经济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创新,以应变新的形势发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