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课后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第20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看拼音写词语。
lúshānhún zhuóhuái yí。
2.(3分)选字组词。
缘原圆园姻因圈公侧厕则身公原影。
3.(3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柳暗.花明.。
4.(3分)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诗句的意思:(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诗句的意思:。
5.(3分)根据古诗内容回答问题。
(1)“题西林壁”的“题”意思是。
诗人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2)《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这是第句诗所要表达的含义,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6.(3分)默写《题西林壁》。
7.(3分)补充古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1)把诗句补充完整,其中“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2)这首诗描写的是(谁)在(时候)(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
(4)诗中的“山西村”在。
A.今山西省山西村B.今浙江绍兴C.今浙江杭州(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
8.(3分)小练笔。
通过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的学习,你一定明白了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请拿起笔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一写对其中一个哲理的感悟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庐山;浑浊;怀疑;2.缘原;圆;园;侧;厕;则侧;3.弄巧成拙取长补短同甘共苦喜新厌旧;4.因为;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以为,怀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时,(突然发现)柳阴深深,鲜花明艳,一个山村出现在眼前.;5.题写、写上;横、侧、远、近、高、低;三、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6.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hónɡ;zhònɡ;重量;农民;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足够,丰盛.;农家款待客人时的盛;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陷入困境,不应放弃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就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我们要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都是送别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深情厚谊与依依惜别之情。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习题1(1)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1二、比一比,再组词。
凡()孟()告()帆()猛()浩()唯()辞()陵()惟()欲()凌()三、默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四、解释带点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判断,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六、照样子换部首,组新字。
例:汪——旺唯——()辞——()鹤——()陵——()峭——()梯——()七、巧填标点。
从前,有个地方想夸耀自己的财富,过年时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下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有个秀才看了后,偷偷用笔在上下联中各点了一个逗号,意思就完全变了。
笑声惊动了老地主,他出门一看,立刻气得昏了过去。
财主的标点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秀才的标点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参考答案一、hèlínɡcíwéifānmènɡwèiyì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 2、× 3、× 4、×六、惟梓鸡凌悄递七、财主的标点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秀才的标点是: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四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两首》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 古诗两首一、看拼音,写汉字。
líng cíwéi mèng广()()别()见长江()子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①的②到;去2.故人西辞黄鹤楼( ) ①老、旧、过去的②原因3.送元二使安西( ) ①出使②使用4.劝君更尽一杯酒( ) ①更加喝完②再饮完三、我能写出诗句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意思是: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意思是:四、判断。
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叙事诗。
()五、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本课学的两首古诗中要送别的友人是孟浩然,孟浩然要乘船往(方向)去;要送别的友人是元二,元二要出阳关往(方向)去,两个人走的方向刚好相反。
含有这两个方向的一个四字词是。
六、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根据诗歌内容填一填。
,。
,。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表达的情感:七、课内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1.将古诗正确、美观地默写在横线上。
2.从“”一词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
3.“安西”指的是(A.西安B.安西都护府)4.《送元二使安西》是代诗人写的诗。
写的是作者为好友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之情。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两位诗人都是在季送别友人的,从“烟花”和“客舍”这两句诗可以看出来。
八、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唐]高适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④前路无知己⑤,天下谁人⑥不识君?[注释]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
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⑥谁人:哪个人。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
A送别B叙事c抒情
2________________送孟浩然去________,这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行。
而________送元二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
二、我是超级模仿秀。
碧空________花________柳________云
________天________草
三完成下面各题。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清晨。
2“安西”指________(A西安B安西都护府)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练习题,阅读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同步阅读及答案-20.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20古诗两首送别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首诗是送别时写下的。
2这首诗中“使”的意思是,“浥”的意思是,“更尽”的意思是。
3写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意思。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前两行写景,后两行抒情。
()“西辞”是从西走的意思。
()【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得;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
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楚山孤:孤零零的楚山。
冰心:像冰一样的莹洁的心。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鉴赏感悟《别董大》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练习提升1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知已:君:无:曛:2说说诗句的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3填一填。
《别董大》是一首()诗,前两行(),烘托离别之情;后两行翻出新意,直言相劝,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4《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心情下送别友人:课内阅读湿润再饮完 3你再喝一杯,出关后就没有朋友陪你如此开怀畅饮了。
√课外阅读指董大。
没有。
日光昏暗。
2不要担心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 3送别写景 4夜晚芙蓉楼依依不舍。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20课_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 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________hún zhuó________huái yí________。
2. 选字组词。
缘原圆园姻________因________圈公________侧厕则身________ 公________ 原________影。
3. 照样子写词语。
例:柳暗花明________。
4. 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
5. 根据古诗内容回答问题。
(1)“题西林壁”的“题”意思是________。
诗人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2)《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这是第________句诗所要表达的含义,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
6. 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补充古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把诗句补充完整,其中“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
A.今山西省山西村B.今浙江绍兴C.今浙江杭州(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古诗两首》练习和答案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题()腊()提()借()挥())浑()寞()庐()酒()炉()洒()2.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西林壁( )①书写,题写②题目③姓(2)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因由,原因②沿,顺着③边④因为(3)山重水复疑.无路( )①不信,因不信而猜度②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③似;好像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如果……就……虽然……但是……即使……也……(1)( )天下着雨,( )他还是准时到达了。
(2)( )我们不抓紧时间,( )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3)( )给你一双翅膀,你( )飞不上蓝天。
(4)王老师( )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还担任我们的班主任。
4.我会连词成句。
(1)有草地一片青青的小区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开开心心人街上买东西都在的地5.我会选。
(1)我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①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②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我从《游山西村》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①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不论道路多么艰险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的境界。
①有多走多行,才能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色。
②别人的热情款待,我们要永远心存感激。
课内阅读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本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景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向往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7.用自己的话解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免费】四年级语文上第20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人教版

20古诗两首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1)早晨,我背上书包,迎着朝.(zhāo cháo)阳,朝.(zhāo cháo)学校走去。
(2)毕业了,大家依依不舍.(shě shè)地离开了宿舍.(shě shè)。
(3)劝君更.(gēng gèng)尽.(jǐn jìn)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让生字走进语境。
诗人李白在黄鹤楼边cí bié( )了老朋友mèng hào 了án( ),看着朋友只身前往guǎng líng( ),消失在天际,李白的内心非常失落。
3.品读古诗,比较异同。
【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甲诗中,诗人送别的友人是________,友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乙诗中,诗人送别的友人是________,友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2)甲诗与乙诗中送别的季节都是________,用“_____”画出古诗中与季节相关的诗句。
(3)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千古传诵的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______之情。
(4)两首诗的不同点:①作者不同,甲诗的作者是______,乙诗的作者是______;②表达手法不同,甲诗是______,乙诗是______。
(A.先叙事后写景 B.先写景后叙事)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读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烟花三月,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多,诗人却说是“孤帆”,是因为____________。
③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慢慢消失,心里会想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代诗人 所写,“黄鹤楼”在湖
北 ,“之”字的意思是 ,题目的意思是
2.《送元二使安西》是 代诗人 写的诗。
“使”的意思是 。
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的“阳关”是指 。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 诗。
A 送别
B 叙事
C 抒情
4.“安西”指 (A 西安 B 安西都护府)
5. 送孟浩然去 ,这是自 向 行。
而 送元二是自 向 去 。
6.从“ ”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王维)送别友人的时间是清晨。
二、给多音字组词。
舍sh é( ) 尽 j ǐn( ) 朝ch áo( ) sh è( ) j ìn( ) zh āo( )
三、形近字组词。
陵( ) 烟( ) 渭( )故( )孟( )唯( ) 凌( ) 咽( ) 谓( ) 敌( )猛( )惟( )
四、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孤: 尽: 唯:
句意: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
五、照样子,写词语。
碧空花柳云
草天叶
六、分别写一首李白、王维的诗。
赠汪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王维)
七、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2.“孟”: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3.“君”: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
4.李白是唐朝诗人。
()
5.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
6.“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
7.《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