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实验14: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探究一些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变化。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和使用实验设备,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知识。

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原子或离子中电子的转移,反应进行时,一个物质的电子数目发生改变,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形态发生变化。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因此,它失去了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因此,它接受了电子。

这些反应都涉及到电子的不平衡转移,因此,氧化还原反应也被称为电子转移反应。

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先准备好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应该包括一个反应容器,以及适宜的酸、碱和氧化剂等试剂。

2. 实验操作接着,可以按照下面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a.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2mL的硫酸铜溶液。

b.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亚硫酸钠溶液。

d. 观察反应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3.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一段时间后,反应容器中的溶液变成了深蓝色。

这表明铜的阳离子被还原成铜的粉末了。

这种反应被称为硫酸铜的氢氧化钠减少,亚硫酸钠的还原反应。

它可以总结为下面的化学反应式: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Cu(OH)2 + Na2SO3 + 2H2O -> Cu + Na2SO4 + 4OH-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1. 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化学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

2. 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可以作为一般的还原剂。

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因此,它失去了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因此,它接受了电子。

结尾:以上便是本次氧化还原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而且也明白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总之,本次实验是一次十分成功和有趣的实验,也为我们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实验是学习和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众多的化学实验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反应类型。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相关实验应用。

I.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有一部分物质失去了电子(被氧化),同时有一部分物质得到了电子(被还原)。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在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的物质,同时也是被还原物质的参与者。

还原剂是指给予电子的物质,同时也是被氧化物质的参与者。

氧化产物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则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后的生成物。

II.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为了观察和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方法:1.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实验中。

通过加入适量的试剂,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滴定过程中试剂体积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方法是通过测量电势变化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实验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解法、电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合成等。

3.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其他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作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分离、提纯和测定的一种实验方法。

III.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步骤下面是一般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试剂、玻璃仪器等实验器材。

2. 准备反应物:按照实验方案,准备好需要参与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混合反应物: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

4. 观察反应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或其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观察反应的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性质,分析反应机理,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

实验中使用了铜、锌、铝、铁等金属与酸、碱等溶液进行反应,观察了产生的气体、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现象,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不同。

一、引言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观察反应的现象和结果,以及分析其背后的反应机理。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获得电子。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几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酸与金属的反应、金属的置换反应等。

三、实验步骤1. 酸与金属的反应:a. 取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稀盐酸。

b. 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c. 记录产生的气体、溶液颜色的变化等观察结果。

2. 金属的置换反应:a.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稀盐酸。

b.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锌片,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铝片。

c. 观察两个试管中反应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酸与金属的反应:根据实验观察,当铜片与稀盐酸反应时,产生了一氧化二氮气体,并有明显的溶液颜色变化。

这表明铜被氧化失去了电子,而酸则被还原获得了电子。

2. 金属的置换反应:在本实验中,当锌片与稀盐酸反应时,观察到了溶液颜色变化和气泡产生。

这表明锌被氧化失去了电子,而酸被还原获得了电子。

当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

这表明金属的氧化还原性质与其化学活性有关。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于酸与金属的反应、金属的置换反应等。

2. 不同金属的氧化还原性质不同,与其化学活性有关。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我注意了观察反应现象的细节,并记录了准确的观察结果。

在结果分析与讨论中,我能够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化学实验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实验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实验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实验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引言】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反应,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化学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并通过具体实验来巩固知识。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操作步骤来观察和记录氧化还原反应;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实验技巧;4. 加深对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意识。

【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玻璃量筒、玻璃棒、烧杯、试管夹等;2. 试剂:硫酸铜溶液、锌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玻璃器材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杂质;b. 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c. 在实验室通风良好的操作台上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a. 使用玻璃量筒量取20ml的硫酸铜溶液,倒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b. 将适量的锌粉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c.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注意记录颜色、气体释放等现象。

3. 结果记录:a. 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包括反应前后产生的气体、颜色的变化等;b. 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清晰展示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及讨论】1. 实验结果:a.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从蓝色变为无色,同时释放出氢气气泡。

2. 实验讨论:a.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锌粉与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b. 锌粉被氧化成锌离子,硫酸铜被还原成铜离子;c.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了化学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实验操作。

这一类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我们理解化学变化和掌握实验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个人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延伸思考】1. 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实验项目?2.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参考文献】暂无。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这种反应通常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还原剂向氧化剂转移。

标准电极电势是一个用于衡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在标准压力和温度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通过比较标准电极电势和反应中各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铜和铁作为反应物,观察它们在硫酸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铜和铁在硫酸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Fe+CuSO4→FeSO4+Cu。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情况。

三、实验用品1.硫酸铜溶液2.硫酸溶液3.铁钉4.铜片5.电解池6.电流计8.恒温水浴9.计时器10.实验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将电解池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稳定。

2.向电解池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将铜片放入电解池的一极,铁钉放入另一极。

3.将电流计和电压计与电解池连接,记录初始电流和电压。

4.开启计时器,开始记录实验数据。

每间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5.持续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直到反应完成。

6.结束后关闭电源,将电解池取出,清洗并整理实验用品。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包括各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电流、电压等参数。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各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方向和程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硫酸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硫酸亚铁,铜离子获得电子被还原成铜单质。

通过比较各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电势降低,说明铁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领域中,氧化还原反应(简称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

它涉及到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从而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并观察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转变。

2. 实验材料- 试管:用于进行反应的容器,需要清洗干净并干燥。

- 不同物质:选择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物质,如铁、铜、锌等金属,以及氢氧化钠、盐酸等溶液。

- 水槽:用于放置试管并调节反应的温度。

3. 实验步骤步骤1:取一根金属试管钳,用金属试管钳将试管固定在试管架上。

步骤2:将试管中的不同物质加入至一半试管容量。

注意,添加溶液时需要小心,以避免溅出。

步骤3:倒入适量的水,使试管中的物质完全浸泡,并确保所有试管的液面相等。

步骤4:将封闭的橡胶塞插入试管口,确保密封。

步骤5:将试管浸入水槽中,控制水槽的温度以促进反应进行。

步骤6:观察试管中气体的释放情况,以及试管外是否有任何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可能的结果和分析:- 当铁与盐酸反应时,释放出氢气,并伴随着铁离子的生成,表明铁发生了氧化反应。

- 当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产生了深蓝色的铜氢氧化物,同时伴随着氢气的释放,表明铜发生了氧化反应。

- 当锌与盐酸反应时,也会释放出氢气,并同时生成锌离子,表明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5. 结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行为。

- 氧化还原反应时,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了可观察的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实验课题。

化学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常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氧化。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氢氧化钠溶液(NaOH)2. 硝酸银溶液(AgNO3)3. 氯化铜溶液(CuCl2)4. 锌片(Zn)5. 银电极(Ag)6. 铜电极(Cu)7. 锌电极(Zn)8. 电源9. 导线10. 试管11. 烧杯12. 酒精灯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银电极、铜电极和锌电极用酒精灯烧热,使其表面干燥。

b. 准备好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并标明浓度。

2. 实验操作:a. 将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

b. 将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c. 将铜电极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并将试管放置在实验台上。

d. 将锌片插入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将锌片与银电极连接。

e. 将电源的正极与银电极连接,负极与铜电极连接,并打开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1. 在含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中,铜电极逐渐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由蓝色变为无色。

2. 在含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银电极逐渐变黑,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白色。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氯化铜溶液中,铜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铜离子被还原为铜金属,而氯离子则接受了电子,被氧化为氯气。

Cu2+(aq) + 2e- → Cu(s)2Cl-(aq) → Cl2(g) + 2e-2. 在硝酸银溶液中,银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银离子被还原为银金属,而硝酸根离子则接受了电子,被氧化为氧气。

2Ag+(aq) + 2e- → 2Ag(s)2NO3-(aq) → O2(g) + 2e-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性质。

3、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为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导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够接受电子,使自身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能够提供电子,使自身的化合价升高。

常见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₄)、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等,常见的还原剂如亚硫酸钠(Na₂SO₃)、碘化钾(KI)等。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托盘天平2、药品: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01mol/L 硫酸亚铁溶液01mol/L 碘化钾溶液3mol/L 硫酸溶液淀粉溶液新制氯水四、实验步骤1、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的反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01mol/L 硫酸亚铁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 2 滴 3mol/L 硫酸溶液,然后再滴加 2 滴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向另一支试管中先滴加 2 滴 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滴加 2 滴 3mol/L 硫酸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氯水与碘化钾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 2mL 01mol/L 碘化钾溶液。

向试管中滴加 2 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再向试管中滴加 2 滴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的反应先滴加硫酸再滴加高锰酸钾的试管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黄色。

这是因为硫酸亚铁中的二价铁离子(Fe²⁺)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中的高锰酸根离子(MnO₄⁻)具有氧化性。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Mn²⁺),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³⁺),溶液颜色由浅绿色(Fe²⁺)变为黄色(Fe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五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会装配原电池;2、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3、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实验重点1、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关系;2、介质、反应物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3、原电池的原理;4、电解、电化腐蚀的基本知识。

实验难点物质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的理解;低压电源的使用和盐桥的制作方法。

三、实验用品:仪器:离心试管,烧杯,伏特计(或酸度计),表面皿,U 型管 固体试剂:锌粒,铅粒,铜片,琼脂,氟化铵 液体试剂:略材料:电极,导线,砂纸,红色石蕊试纸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六、课的类型:实验课 七、基本操作:(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三)、酸度和浓度对氧化还原产物的影响 (四)、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氧化数居中的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八、实验原理 :1、电极电势ϕ代数值越大,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弱;反之,ϕ代数值越小,其氧化还原能力越弱,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2、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对应电极电势ϕ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当氧化剂所对应电对的电极电势与还原剂所对应的电极电势的差值E = 负正ϕϕ-:(1)E >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2)E = 0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E < 0时,反应不能进行。

3、通常用标准电极电势θϕ进行比较,当E θ差值< 0.2时,则考虑反应物浓度,介质酸碱性的影响,用能斯特方程计算:ϕ(氧化型/还原型)= θϕ(氧化型/还原型)+ ban ][][lg 059.0还原型氧化型 4、原电池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给出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电子通过导线由负极流向正极E = 负正ϕϕ- 测定某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可用待测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进行测定,常用的参比电极是甘汞电极,由Hg, Hg 2Cl 2(s)及KCl 溶液组成,其电极电位主要取决于Cl - 的浓度,当KCl 为饱和溶液时,称为饱和甘汞电极25℃时 H g Cl H g /22ϕ= 0.2415V温度为t ℃ 时:ϕ= 0.2415 -0.00065(t -25)如:Θ+Zn Zn /2ϕ的测定和Cu —Zn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Θ+ZnZn /2ϕ的测定Θ+ZnZn/2ϕ=H g Cl H g /22ϕ- E = 0.2415 -1.002 = -0.76Cu —Zn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测得 E = 1.075VCuCu/2+ϕ =Zn Zn /2+ϕ + E = -0.761+ 1.075 = 0.314V5、电解:利用电能使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过程。

[实验要点提示:∙ 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氧化还原能力通常根据电对的电极电势的高低来判定。

∙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程度, 可以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对应的电对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来判定。

∙ 氧化还原反应总是优先在电极电势差值最大的两个电对所对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进行。

∙ 电极电势差值较小的两个电对所对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应考虑浓度的影响。

∙ 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与其它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或形成络合物,从而大大改变了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此时,电对的电极电势有较大的变化,应通过奈斯特方程式计算或查表确定其电极电势,再判定氧化还原的反应进行的方向。

∙ 对于有H +, 或OH -参加电极反应的电对,介质的pH 值将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九、教学内容:(请同学们注意:本次实验报告要写方程式!)(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1)2Fe 3+ + 2I -= I 2 + 2Fe 2+ (注意:0.5mL=10滴,不必用其它量具量取!) 生成的I 2可用淀粉(1%)检验或者用CCl 4萃取,CCl 4层呈紫红色(I 2在CCl 4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2)Fe 3+ + 2Br - → 无反应(3)2Fe 2+ + Br 2 = 2Fe 3+ +2Br - Fe 2+ + I 2 → 无反应(可用CCl 4萃取检验出I 2存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Fe 3+、Br 2、I 2中Br 2是最强的氧化剂;而Fe 2+、Br -、I -中I -是最强的还原剂。

Θ-BrBr/2ϕ(1.06) > Θ++23/Fe Fe ϕ(0.77) > Θ-I I /2ϕ(0.53) (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1)(-) Zn | Zn 2+(1mol·L -1) || Cu 2+(1mol·L -1) | Cu (+) E = 负正ϕϕ-= (ΘΘ++-ZnZn CuCu //22ϕϕ) + ][][lg 2059.022++Cu Zn 【标准电极电势】:理论值=0.76-(-0.34)=1.1V ,由于有R ,实际值可能只有0.7V 左右。

接错电极没关系,只不过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棉花分别蘸取ZnSO 4和CuSO 4溶液后塞进琼脂里面,排尽气泡,倒插入溶液中。

■Zn 片和Cu 片需栓紧导线。

(2)(-) Zn | Zn 2+(1mol·L -1) || Cu(NH 3)42+(1mol·L -1) | Cu (+)Cu 2+ + 2e Cu ① ΘΘ+-=∆CuCu F G /122ϕ Cu 2+ + 4NH 3Cu(NH 3)42+ ② ΘΘ+-=∆243)(2ln NH Cu K RT G Cu(NH 3)42+ + 2eCu + 4NH 3 ③ ΘΘ+-=∆CuNH Cu F G /)(32432ϕ ① - ② = ③ ΘΘΘ∆-∆=∆213G G G ∴ ΘΘΘ+++-=2432243)(//)(lg 2059.0NH Cu CuCu CuNHCuK ϕϕ E = 负正ϕϕ-= ΘΘ++-ZnZn CuNH Cu //)(2243ϕϕ+])([]][[lg 2059.0243432++NH Cu NH Zn CuSO 4 → 铜氨溶液 E = 0.932V(3)(-) Zn | Zn(NH 3)2+(1mol·L -1) || Cu(NH 3)42+(1mol·L -1) | Cu (+)按(2)的方法可知 ΘΘΘ+++-=2432243)(//)(lg 2059.0NH Zn ZnZnu ZnNHZnK ϕϕ ∴ E = 负正ϕϕ-= ΘΘ++-ZnNH Zn CuNH Cu /)(/)(243243ϕϕ+])([])([lg 2059.0243243++NH Cu NH ZnZnSO 4 → 锌氨溶液 E = 1.099V[ 现象:伏特表指针偏到E=0.80处解释:(-):Zn 2++2e -=Zn (+):Cu 2++2e -=CuCuSO 4溶液中加浓NH 3.H 2O 到沉淀溶解为止,形成深蓝色溶液;Cu 2+ + 4NH 3 = [Cu(NH 3)4]2+ [Cu 2+]下降, E 变小,E=0.45VZnSO 4溶液中加浓NH 3.H 2O 至沉淀溶解为止;Zn 2+ + 4NH 3 = [Zn(NH 3)4]2+ [Zn 2+]下降, E 变大,E=0.76V 最后达到平衡, E=0.8V 接近初起值.] (4)自行设计:浓差电池(-) Cu | Cu 2+(0.01mol·L -1) || Cu 2+(1mol·L -1) | Cu (+) (-) : Cu - 2eCu 2+ (氧化反应)12/]l g [2059.02+Θ-+=+Cu CuCu ϕϕ (+): Cu 2+ + 2eCu (还原反应)22/]l g [2059.02+Θ++=+Cu CuCu ϕϕ 浓差电池电动势:E = 负正ϕϕ-= {22/]lg[2059.02+Θ++Cu CuCu ϕ}-{12/]lg[2059.02+Θ++Cu CuCu ϕ} = 1222][[][lg 20592.0++Cu Cu 电解Na 2SO 4溶液: 阴极: 2H + + 2eH 2↑ 附近H +浓度减小,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促使H 2O 进一步电离,从而使得阴极附近[OH -] > [H +],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

阳极:4OH - - 4e2H 2O + O 2↑【浓差电池:指针偏转不明显,有电流产生,但不大,只要偏转就行!有电势差形成,但不一定能放H 2】(三)、酸度和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酸度的影响(1)不同介质对KMnO 4还原产物的影响H 2SO 4(酸性介质):紫红色褪去2KMnO 4 + 5Na 2SO 3 + 3H 2SO 4 == K 2SO 4 + 2MnSO 4 + 5Na 2SO 4 + 3H 2O H 2O (中性介质):出现棕黑色沉淀2KMnO 4 + 3Na 2SO 3 + H 2SO 4 == K 2SO 4 + 2MnO 2 + 3Na 2SO 4 + H 2O NaOH (碱性介质):绿色2KMnO 4 + 2NaOH + Na 2SO 3 == 2Na 2MnO 4 + K 2SO 4 + H 2O(2)不同介质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I 2 + 2e2I - 2/][1lg 2059.02-Θ+=-I I I ϕϕ IO 3- + 6H + + 5e21I 2 + 3H 2O 63/]][lg[5059.023+-Θ+=-H IO I IO ϕϕ ① KI + KIO 3 + 淀粉 → 无变化 ② KI + KIO 3 + 淀粉 + H 2SO 4 → 变蓝5KI + KIO 3 + 3H 2SO 4 = 3K 2SO 4 + 3I 2 + 3H 2O ③ KI + KIO 3 + 淀粉 + H 2SO 4 + NaOH → 蓝色褪去 3I 2 + 6NaOH == 5NaI + NaIO 3 + 3H 2O 如:(酸度大) AsO 43- + 2I - + 2H + → AsO 33- + I 2 + H 2O (碱性强) AsO 43- + 2I - + 2H + ← AsO 33- + I 2 + H 2O 2、浓度的影响 I 2 + 2e2I - 2/][1lg 2059.02-Θ+=-I I I ϕϕ Fe 3++ eFe 2+][][lg059.023/23++Θ+=++Fe Fe Fe Fe ϕϕ 2Fe 3+ + 2I -2Fe 2+ + I 2(1)H 2O + CCl 4 + Fe 3+ + I - → CCl 4层呈紫红色 (2)CCl 4 + Fe 2+ + Fe 3+ + I - → CCl 4层颜色变浅由于增大了电对Fe 3+/Fe 2+中还原型Fe 2+的浓度,使得电对的电极电势降低,即氧化能力减弱,与I -反应生成的I 2量减小,故CCl 4层颜色变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