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环菌与天麻的关系

合集下载

杂菌 蜜环菌 多菌灵 与天麻的关系与用法

杂菌 蜜环菌 多菌灵 与天麻的关系与用法

10、严格田间管理
应保持穴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注意温、湿度的调节,尽量创造蜜环菌及天麻生长的最佳条件,抑制杂菌繁衍。要避免天麻池长期积水或干旱,防止高温、高湿,通风不畅。当湿度过大时,应去掉或减薄复盖物,使之通风排湿,或周围挖排水沟;天旱时应浇水。
若节令在即,要赶时间下种,则可用0.15%高锰酸钾对培育料、木棒、树叶消毒、灭菌;高锰酸钾溶液药效消失快,施药半个小时后,药效消失,不会杀死蜜环菌。目前市场上农药种类繁多,务必谨慎选用,选用的原则有三条: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二、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三、巧妙利用时间差,避免损伤蜜环菌、萌发菌及天麻种。
2、选用天麻良种
最好选用当地正规单位驯化、有性繁殖的0代、一代天麻种,这些种子价格虽然贵一点,但适应当地气候,抗病能力强,繁殖系数高,可连续栽4-5年,还是比较划算的。俗话说:“便宜无好货”,若贪图便宜,向资信差的单位或外地陌生单位低价买进第四代、第五代天麻种,由于种麻已经严重退化(肉眼很难鉴别!),会大幅度减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染霉菌的天麻种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2-5分钟后,摊开晾干水份方可下种。远距离串换种麻,发挥天麻栽培的易地优势,以提高其生活力,增强其抗逆性。
7、填充物
要选用干净、无杂菌的林中腐殖质土、山沙、无污染的河沙、荒坡上的红土壤。使用前一个月最好消毒、堆积发酵、晾哂处理,把内部的虫、蛹及杂菌杀死,减少危害;栽培时要填满空隙,并浇透水,使之填实,切不可留有空隙,否则会滋生杂菌。若加碎包谷芯、碎豆杆、阔叶树木屑、甘蔗渣,可按3∶1体积比混合,在粉碎前,要仔细检查,千万不能用发霉的包谷芯、甘蔗渣等,否则会造成大面积的霉菌传播。用隔年将要腐烂的栗树叶做填充料可使天麻增产。

天麻的种植技术

天麻的种植技术

天麻的种植技术天麻种植生态气候条件及增产技术1 生态气候条件1.1 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苗共生,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

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1.2 温度天麻喜凉爽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10—25℃,8℃开始萌动生长,30℃就会停止生长。

超过3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

1.3 湿度天麻喜湿润,它适宜生长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一般腐殖土含水量达50%一60%,天麻生长良好。

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

1.4 光照天麻从种到收,阳光对其影响不大,适宜室内栽培。

院外培育天麻种子,箭麻出土后,太阳光直接辐射会灼伤茎秆,需搭棚遮荫避光防风。

1.5 风氧气对天麻及蜜环菌生长繁育极为重要。

室内及地下室栽培必须留通风口,以保证空气流通,种植天麻的土质要疏松,利于通气渗水。

1.6 土质土壤质地不同对天麻生长影响很大,天麻及蜜环菌适宜在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粘重的土壤排水性差易积水,影响透气,导致块茎死亡,沙性过大的土壤,保水性能差,易引起土壤缺水,同样影响块茎和蜜环菌生长。

土壤pH以5.5—6.0,在微酸性土壤中栽培为宜。

2 增产技术2.1 场地选择太阳直接辐射较差的地方是种植天麻的最佳场地。

室内、室外、地下室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均可进行种植,可人工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有性繁殖的麻种,一穴产的麻种可分栽10—15穴,在山上种植省工、省料。

高寒区,海拔1000m以上要选择阳坡种植。

海拔500m以上选择半阴半阳坡种植。

500m以下最好选择阴坡种植。

2.2 最佳播期播期原则主要考虑温度,应选在天麻种已进入休眠而蜜环菌可以继续萌发生长的阶段:在商南地区即日平均气温已降到10℃以下,5℃以上为最佳播期。

天麻有性繁殖最佳播期:浅山区(海拔800m以下)在3—4月;高寒山区(海拔800m以上)在4—5月。

无性繁殖最佳播期,浅山区在11月,高寒山区在3月,超过3月底海拔1500m以下地区不能种植。

天麻靠蜜环菌生活

天麻靠蜜环菌生活

天麻靠蜜环菌生活。

蜜环菌生长发育主要靠主要靠分解吸收树木营养,因此,培养好的“菌材”是提高天麻产量的关键。

1、备料。

能生长蜜环菌的树种很多,常用的有北方的柞树、桦树等。

南方的青杠、野樱桃、水像树(经久耐用,维持时间长)、椴树、桤木(易腐烂)等。

选直径7~13厘米的新鲜树干、枝条,锯成70厘米左右的小段,以边备料边培菌为好。

整料后,每一木段必须破口,把树皮砍伤多处,深达木质部3毫米左右,以利蜜环菌接种。

破口的方法有鱼鳞、环形口、条形口等几种。

2、准备菌种。

菌种的来源,一是采集野生菌,二是利用已经栽过天麻的旧菌材,三是室外培养的菌种,四是室内培养的纯菌种,如用野生菌种应切成短节碎块,因蜜环菌索具有从两端断面继续生长的特性,切碎后,增加断面,从而增加接种的机会。

3、培植菌材的时间。

3~8月均可,皮厚、南坚的树种,一般接菌和发菌较慢,应提前培菌;皮薄、质松树种接菌和发菌较快,可迟点培菌,一般以3~4月树木开始生长以前较好,此时树木不易脱皮,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接菌后容易发菌。

6~8月培养菌材,要避免杂菌,8月以后,气温下降,蜜环菌生长缓慢,当年不能使用,不宜进行。

4、菌材的培植方法(1)活动菌材培养:培养的菌材在栽培天麻时,能随用随取的,称活动菌材。

培养方法有堆培、窖培等,其中以窖培为好。

选天麻栽培场地附近较湿润的地方挖窖,深33~50厘米,大小根据地势及菌材数量而定,窖培时,将窖底挖松7~10厘米,放入适量(约占30%)腐殖土,底部松土整平后好可铺放木材。

材间用腐殖土充填缝隙,要求实而不紧,木材上面要露出,放好一层后,洒淋马钤薯汁或清水,湿透材底为止,再放一层菌种,依次无堆4~5层,最后盖上10厘米(可盖腐殖土,再盖原土),再用草覆盖,以防雨水冲刷,保持表土疏松,并可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一般每窖放100~200根菌材为宜。

(2)固定菌材培养:培养的菌材在栽培天麻时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称固定菌材。

培养菌材的窖,由于菌材培好后不移动,菌材上的菌索的生长环境未受到破坏,能更好地为天麻提供营养,促进天麻时期生长。

蜜环菌的特性及其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蜜环菌的特性及其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中国果菜栽培技术天麻(.)属兰科多年生非自养型生物,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以块茎入药,应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高血压等病症[1]。

蜜环菌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真菌的一属,广泛分布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森林地区,是一种药食兼用菌[2]。

天麻与蜜环菌在长期进化中建立了共生关系,蜜环菌是天麻获取营养的桥梁,在天麻整个无性繁殖阶段需要蜜环菌的伴栽。

本文总结了蜜环菌与天麻的关系,并对蜜环菌对天麻质量的影响,以及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和优良菌株的选育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

1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蜜环菌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

菌丝体是蜜环菌的营养体,一般以菌丝和菌索两种形态存在。

单条菌丝肉眼不易观察到,成堆时为白色绒毛状[1]。

菌索是菌丝在不良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人用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菌索顶端有保持细胞不断分裂的分生组织区,再生能力很强[2]。

同时菌索外层还有一层角质外壳包裹,可以对内部的菌丝起到保护作用。

与天麻麻伴栽时,菌索常附于天麻表皮、菌棒表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

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宜选择菌索粗长、分支多、生物最大、健壮度高的菌株,这样的菌株侵染机率高并能长期给予天麻充足的营养[2]。

子实体是真菌在生长发育中完成有性世代产孢的结果,蜜环菌的子实体常于夏末秋初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产生。

与天麻伴栽时,应避免蜜环菌子实体的产生,否则会影响天麻的产量。

在自然界有一种与蜜环菌极为相似的真菌叫亮菌,也称假蜜环菌,二者的菌丝菌索极为相似,不过亮菌不能与天麻结合共生,在栽培天麻时应注意区分[3]。

蜜环菌的特性及其对天麻生长的影响赵香娜1胡亚平2张鹏1李记臣1(1.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邢台054000;2.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河北邢台054000)摘要:蜜环菌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真菌,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天麻是一种非自养型生物,在其整个无性繁殖阶段都需要蜜环菌的伴栽。

天麻种植技术

天麻种植技术

天麻种植技术先要接种蜜环菌,种植天麻没蜜环菌是行不通的,因为天麻在生长过程中,主要是靠蜜环菌提供营养,与蜜环菌共生的。

具体接种的方法也是很简单的,先准备好树棒,锯成小段,在每段上还要先割一个鱼鳞口,为蜜环菌提供一个生长环境,再把蜜环菌放进去。

再就是选不好培育的地方,天麻喜凉湿润的沙土壤,温度最出色掌控在20~25度,这就是极易生长的温度,湿度在60%~70%左右接下来就可以放天麻了,将天麻放在培养好的蜜环菌上面,等待一年,天麻就种植好了。

栽种不好了后,可以把天麻挖出了。

挖出来后,先用热水烫一下,在放在一旁晾干,晾干后就可以储存好了,以后要用时候,直接拿出来就可以了。

一、培育种子(一)育种圃培育种子技术1、繁育圃场地的挑选:繁育圃最出色挑选较平缓的沟漕地树荫下,土壤以砂质壤土为宜,并无石块。

2、箭麻的选择:选择好作种箭麻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

应在11月份天麻收获季节,在收获穴内就注意选择箭麻。

严格防止挖伤和其它机械损伤,顶芽应保持完好,饱满、红润,无病虫为害,重量在3两以上者较好。

挖出后小心放入筐中,转运期间严防撞伤。

3、箭麻栽培时期:在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冬季地温不高于0℃左右的自然条件下,在冬季天麻斩获后可以立即栽培。

秦岭以北较寒地区,不必冬柏树,选并作种麻的穴,冬季可以不交,自然越冬,可以改成春收春柏树,或冬柏树后加厚砌土,用稻草全面覆盖做好保暖措施。

东北寒冷地区应当在春季鞭叶后栽种。

4、箭麻栽植方法:箭麻本身贮藏着丰富的养分,完全能满足抽苔开花结果所需要的营养。

据我们试验,箭麻用菌材伴栽和不用菌材伴栽,对抽苔开花后的结果率及种子产量无显著差异。

故栽箭麻时可直接栽植在土壤里,不用菌材伴栽。

方法是作宽二尺的畦(南方作高畦也叫厢)两畦中间留1.5尺宽人行授粉道。

栽箭麻时块茎应平放但顶芽应朝上、向畦内边,两箭麻之间留3-4厘米宽的株距。

如果冬栽,在顶芽旁插一小树枝为标记,以防次年插杆时使箭麻受伤。

高度以高过盖土为宜,复土3-5厘米,春栽者,应边复土边插1.5米以上一根竹杆。

【天麻种植】什么是蜜环菌?

【天麻种植】什么是蜜环菌?

【天麻种植】什么是蜜环菌?蜜环菌有什么特征?蜜环菌对天麻生长起什么作用?蜜环菌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多少度?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蜜环菌特征蜜环菌又称青冈菌,是白蘑科蜜环菌属的一种真菌。

天麻依靠蜜环菌获得营养,天麻栽培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培养的蜜环菌是否生长良好。

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形态如下。

1、菌丝体:菌丝分枝交错形成菌丝体,分菌丝和菌索两种形式。

菌丝纤细,乳白色,直径3~5μm,有分隔。

菌丝集合成束,外有胶质外壳称菌索。

幼嫩的菌索呈棕红色,有光泽,先端生长点为白色,衰老后变为红褐色或黑色,表面失去光泽,老化的菌索成空壳,失去再生能力。

蜜环菌的菌丝和菌索在夜晚或暗处能发荧光,这是识别蜜环菌的重要特征。

2、子实体: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发育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呈伞形,高10~15厘米。

菌盖蜜黄色或土黄色,肉质,半球形,中央稍隆起,表面中部有多数暗褐色毛鳞。

菌柄纤维质,松软呈海绵状,中上部具有一个环或脱落。

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孢子印白色。

二、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天麻无根、无正常叶、无叶绿素,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因此不能自养生活。

其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靠消化侵入块茎的蜜环菌。

没有蜜环菌天麻就不能生长,甚至不能生存。

它们之间是消化与被消化的关系,天麻在正常情况下,依靠消解侵入其体内的蜜环菌菌丝来营养自身,这是天麻依存蜜环菌的方面。

当天麻生理功能和生长势减弱,或者已完成了生命周期,块茎逐渐丧失消解吸收蜜环菌菌丝的代谢能力,细胞中的菌丝体处于优势时,块茎的组织就被菌丝分解吸收,这是蜜环菌摄取天麻营养对天麻的寄生。

蜜环菌是以腐生为主的兼性寄生真菌。

能在600多种树木和草本植物上生活,既能在死的树桩、树根上营腐生生活,又能在活树、草根上营寄生生活。

菌丝体在温度6℃~8℃时开始生长,18℃~25℃生长最快,超过30℃就停止生长。

多生活在含水量40%~70%的基质中,空气相对湿度以70%~90%为宜。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2002212215收稿,2003204223修回。

广西科学Guangxi Sciences 2003,10(4):315~316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The Medical Func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of Armillaria mellea易有金 谭周进 肖启明 Yi Youjin Tan Zhoujin Xiao Qiming(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gricultuar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China )摘要 蜜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

蜜环菌菌丝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含有40多种化合物。

蜜环菌的菌丝及发酵液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 蜜环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中图法分类号 Q 949132Abstract A r m illaria m ellea ,a basidiomycotina fungus ,is a mutualism fungus of Gastrodia elata 1It’s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very complicated ,and more than forty kinds were reported 1The hypha and fermentation of A r m illaria m ellea are similar to Gastrod ia elata in pharmacolog functions 1Key words A r m illaria m ellea ,chemical composition ,medical function 蜜环菌[A r m illaria m ellea (Vahl ex Fr 1)Qu él 1]为担子菌亚门真菌,属于白蘑科(T richolo m ataceea ),其菌丝体或菌丝索能在暗处发荧光[1],是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 ia elata Blum é)的共生菌,它们二者形成菌根[2]。

天麻规范化的栽培技术

天麻规范化的栽培技术

天麻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天麻又名定风草,为兰科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以块茎入药,有益气镇痉、平肝息风、定惊祛湿的作用。

可治头昏目眩、肢体麻木、癫痫、小儿惊风、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

天麻主产贵州,云南、四川、广西亦产。

广东粤北、粤西北尚有试种。

一、生态特性1、天麻生长与蜜环菌的关系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奇特植物,其块茎常年潜入土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由于本身没有直接接收土壤营养和制造营养的器官,它主要依靠一种叫做“蜜环菌”的野生真菌来供给营养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

故培养蜜环菌是栽培天麻的首要工作。

2、蜜环菌的生长特性蜜环菌是白磨科蜜环菌属的一种腐生真菌。

在高山树林里,初腐朽的树桩、树根和倒土树干与枝桠上,常有野生蜜环菌生长,尤其在溪沟两旁湿润处最多,所以凡有野生天麻生长的地方都有野生蜜环菌。

蜜环菌最喜欢生长在ph5?5―6的微酸性土壤地带。

蜜环菌的发育阶段可分为菌丝体及子实体两部分。

3、天麻的生长环境野生天麻多生长在夏季冷凉,海拔1000―1800米,年降雨量在1400―16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湿度50%―70%,气温不超过25℃的凉爽环境。

生产实践证明,人工栽种天麻,一般在海拔800―1800米的地区均可进行,但以海拔1100―1600米的地带较合适。

如果能做到人工控制土壤温度与湿度,在海拔较低的平坝地区及室内同样可栽种天麻,在地下室和防空洞内也可栽培。

天麻喜生长在疏松、腐殖质较多、透气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

在粘土(如湿黄泥地)中生长不良。

二、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根据天麻性喜凉爽的特性,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一般温度低、湿度大,宜选用无荫蔽的阳山坡;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一般温度较高而干燥,尤其在夏秋季常出现连续高温干旱现象,宜选阴坡或半阴坡林间;在海拔1100―1600米间的地区,其温湿度常介于高山区与低山区之间,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宜选半阴半阳的疏林山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环菌与天麻的关系
密环菌是一种寄生真菌,在自然界,能在600多种树木或草本植物上生存。

它不仅在活树、草根上寄生,而且能在死树的根和茎干上繁衍,靠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密环菌。

同时,密环菌可将这些物质变为腐殖质,增加森林土壤的营养,又断绝了一些森林害虫孪生和越冬的场所,起到了森林“清道夫”的作用,为林地清理出有利于再生长的空间。

天麻由于自身没有制造养料的能力,必须依靠密环菌作为营养来源生长。

天麻--密环菌--树木(绿色植物)之间构成了一个“食物链”。

密环菌就是其中的“营养桥梁”,树木是它们之间的物质基础。

树林是天麻共生真菌的“营养仓库”,栽培天麻需要用树干培养菌材,故必须选择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天麻。

选择林中栽培天麻,也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方式。

可以用来伴栽天麻、猪苓等!
天麻为名贵中药材,临床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有数十种中成药用天麻作原药材,社会需求量较大。

天麻是高度进化的兰科植物,应用密环菌(活性微生物)科学生态栽培,节能高效,提高生物利用率。

密环菌是天麻生长的基本营养来源,没有密环菌,天麻就不能生长;但与密环菌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它们之间存在着消化与被消化的营养关系。

表现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随着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树木”是密环菌与天麻生长的营养基础:密环菌
是一种寄生真菌,在自然界,能在600多种树木或草本植物上生存。

它不仅在活树、草根上寄生,而且能在死树的根和茎干上繁衍,靠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获得营养。

同时,密环菌可将这些物质变为腐殖质,增加森林土壤的营养,又断绝了一些森林害虫孪生和越冬的场所,起到了森林“清道夫”的作用,为林地清理出有利于再生长的空间。

天麻由于自身没有制造养料的能力,必须依靠密环菌作为营养来源生长。

天麻——密环菌——树木(绿色植物)之间构成了一个“食物链”。

密环菌就是其中的“营养桥梁”,树木是它们之间的物质基础。

树林是天麻共生真菌的“营养仓库”,栽培天麻需要用树干培养菌材,故必须选择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天麻。

选择林中栽培天麻,需要用树干培养菌材,故必须选择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发展天麻。

选择林中栽培天麻,也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方式。

密环菌侵入天麻块茎的条件:幼嫩。

当正在生长的密环菌菌索触及天麻后,菌索分枝尖端的生长点侵入天麻原球茎或快茎,天麻与密环菌的共生结合从此开始。

当密环菌菌索生长点穿透天麻体表皮,束状的菌丝体进入皮层,开始以分散菌丝的方式通过细胞间隙扩展或细胞壁纹孔进入细胞
内部,使细胞核发生变化,先变大后分解,细胞器及多糖颗粒等消失,营养物质被菌丝体吸收。

通常将这个过程称为密环菌摄取天麻的营养时期。

密环菌侵入天麻块茎的条件是,天麻块茎处在休眠或萌发阶段,密环菌菌
索呈黄白色或棕红色,密环菌处于幼嫩期。

黑褐色的衰老菌索不能侵入天麻块茎,另外处于生长盛期的天麻块茎或新生块茎是不会被密环菌侵入的。

天麻有同化消解密环菌菌丝体的能力:消化在天麻地下块茎接近中柱部位的组织中,有数列体型较大、生活力较强的细胞,具有溶菌作用,有同化消解密环菌菌丝体的功能,称为消化层。

当密环菌菌丝体逐渐进入皮层深处的细胞内部时,就会被原生质包围,扭结成团,并逐渐膨胀而被天麻细胞分解,其后消化层细胞显著变大,原生质浓稠,入侵的菌丝体被消解同化,成为天麻生长的营养物质,而未结合密环菌的天麻则呈“”,长不大甚至枯萎消亡。

随着天麻的生长发育,在箭麻抽茎开花或种麻生出子麻后,原麻体(种麻)逐渐衰老,失去溶解密环菌的能力,这时密环菌居于优势,便在天麻体内大量繁殖,吸取其营养,原麻体就变成了密环菌的营养源,最后块茎中空腐烂。

这一阶段表现为密环菌对天麻的寄生。

天麻与密环菌的代谢产物对天麻与密环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天麻腐烂,影响产量与质量。

故种过天麻的土壤或填充物,不宜反复使用。

密环菌与天麻共生的适宜温湿度:平衡块茎在地温12℃~14℃左右时开始萌动,20℃~25℃下生长旺盛,30℃生长受到抑制。

密环菌是一种适温菌,在6℃~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以25℃为其最适生长温度,超
过30℃菌丝就停止生长。

由于夏季伏天地温持续超过30℃时,密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受到抑制,加速了天麻种性退化的进程,产生“乌头状”的箭麻。

因此,高温季节,天麻应防暑降温,搭棚或覆草遮阳,度过炎夏。

天麻适宜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65%~80%左右,天麻不同生长季节对水分要求不同,多雨潮湿气候条件最适宜天麻生长。

密环菌适宜生长的湿度是50%~70%,湿度低于30%生长受阻,大于70%时影响透气,不利于密环菌生长。

在生产技术中主要采取科学调节晚秋土壤湿度,使密环菌与天麻关系得到平衡,确保天麻优质丰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