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重结晶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操作-重结晶及萃取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 度,因此可以用有机溶剂将有机化合物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 来。
萃取一般采用“少量多次”原则。
分液漏斗振摇手法
分液漏斗使用注意事项
➢振摇前应密闭上下磨口塞,特别是上口处磨口上的“孔”和 “槽”要错开,以免振摇时液体漏出。 ➢为避免振摇时液体漏出,加入液体前可在活塞处涂抹真空脂。 ➢振摇完毕应把分液漏斗竖直架在铁圈上,静置分层。 ➢将下层液体放出时要使上端通大气,需将上口处磨口上的“孔” 和“槽”对齐。 ➢上层液体需从上口倒出。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重结晶及萃取
目的和要求
➢了解重结晶的原理,及用重结晶法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掌握回流装置、热过滤和减压抽滤的装置安装及其要求。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利用萃取的方法可将 各组分逐一分离。 ➢正确掌握液-液萃取及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掌握蒸馏乙醚装置的安装及其操作。 ➢学会干燥剂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关于咖啡因
咖啡因:
O
H3C N3 4 5
2
6
1
O
N
CH 3
CH 3
N
7 8
9
N
1, 3, 7-三甲基-2, 6-二氧嘌呤
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氯仿(12.5%),水(2%)及乙醇 ( 2% ) 等 。 在 100℃ 时 即 失 去 结 晶 水 , 并 开 始 升 华 , 在 120℃升华显著,178℃升华很快。
➢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用作 中枢神经兴奋药。它也是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药物的组分之一。
➢具成瘾性,长期大剂量摄入会损害肝、肾、胃等内脏器官。
咖啡因的提取原理
重结晶及萃取

重结晶的操作步骤
冷却
将溶液冷却至一定温度,使目 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 而析出。
洗涤
用少量溶剂洗涤晶体表面,以 去除吸附在晶体表面的杂质和 溶剂。
溶解
将待纯化的固体物质溶解于适 当的溶剂中。
过滤
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出来,收集 滤液。
干燥
将洗涤后的晶体干燥,得到纯 化的目标物质。
重结晶的优缺点
优点
选择重结晶或萃取的考虑因素
适用范围
重结晶适用于分离具有较大溶解度差异的物质,而萃取适 用于分离具有较小溶解度差异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分离效果
重结晶通常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但有时需要多次操 作才能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萃取分离效果一般,但操作 简便,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操作条件
重结晶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对温度要求较高;萃取需要在 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对温度要求较低。
03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
萃取的原理
01
02
03
相似相溶原理
物质根据其极性或溶解度 等性质,在两种不混溶液 体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平 衡状态。
溶解度差异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溶剂 中的溶解度差异,使目标 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 一种溶剂中。
化学反应萃取
通过化学反应使目标物质 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再利 用其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 度差异进行分离。
溶剂选择
重结晶通常选择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而萃取可以选择 混合溶剂或单一溶剂。
05
重结晶及萃取的实际应用案例
重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2
分离提纯
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通过溶解度 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提高纯度。
结构研究
重结晶过程中,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可以推 断出分子的结构特征,为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水溶性的提取方法

水溶性的提取方法
水溶性物质的提取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溶解提取法:将被提取物质与适量的溶剂(一般为水)混合,并进行搅拌或加热,使被提取物质溶解在溶剂中。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分离溶液中的固体残渣或悬浮物,得到溶液中的水溶性物质。
2. 重结晶法:将待提取物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冷却或加入沉淀剂等方式降低溶剂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出来。
再通过过滤或溶剂抽取等方式分离结晶物质和溶剂,得到水溶性物质。
3. 蒸馏法:利用溶质和溶剂具有不同沸点的特点,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然后通过冷凝使溶剂冷凝成液体,从而将待提取物质与溶剂分离。
得到水溶性物质的溶液。
4. 洗涤法:将有机溶液与水溶液进行摇匀,使水溶性物质从有机相转移到水相。
再通过分离器、漏斗等工具分离两相,并将水相收集起来得到水溶性物质。
5. 萃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对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提取的特点,将混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并摇匀,然后通过分离器或漏斗等器具分离两相,并将有机相或水相收集起来,得到水溶性物质。
这些提取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条件根据待提取物质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蒸馏、结晶、萃取”的操作注意事项

“蒸馏、结晶、萃取”的操作注意事项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胡海鹏 226534“蒸馏、结晶、萃取”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将他们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为了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们,本人将这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列出如下:1.蒸馏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蒸气又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把液体中所夹带的杂质除去而提纯液体。
蒸馏亦可看成是根据物质沸点不同,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蒸馏的方法可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和分馏几种。
在蒸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蒸馏烧瓶所盛液体,不得超过烧瓶容积的32,不得少于烧瓶容积的31。
② 蒸馏时不得将液体全部蒸干。
③ 测量蒸馏物沸点的温度计,其感温部位(如图: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口部。
④ 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下口进、上口出(如图),水流速度不必太快,只要能使蒸气在通过冷凝管后全部转化成液体即可。
⑤ 为防止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暴沸,需向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⑥ 如溜出物的沸点小于100℃,一般可用水浴加热。
⑦ 如果一次蒸馏要得到两种以上的液体,就叫分馏。
分馏的产品成分由温度计所示的不同温度来控制。
当盛接一种液体时,发现温度有明显的变化(无论热源给热多少,只要蒸馏出是同一种物质,温度计就不会有明显变化),说明第二种分馏物开始排出,于是盛接馏分的容器就要更换。
2.结晶:结晶是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提纯、分离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
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 2CO 3·10H 2O)、芒硝(Na 2SO 4·10H 2O)等物质就从盐湖里析出来。
结晶的注意点:① 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
重结晶

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一)重结晶的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将含有杂质的固体物质溶解在热的溶剂中,形成热饱和溶液,趁热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于低温处放置,使主要成分在低温时析出结晶,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母液中,产品纯度相对提高。
如果固体有机物中所含杂质较多或要求更高的纯度,可多次重复此操作,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纯度,此法称之为多次重结晶。
一般重结晶只能纯化杂质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物,如果杂质含量过高,往往需先经过其他方法初步提纯,如萃取、水蒸汽蒸馏、减压蒸馏、柱层析等,然后再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二)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进行重结晶时,选择理想的溶剂是一个关键,按“相似相溶”的原理,对于已知化合物可先从手册中查出在各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最后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使用哪种溶剂。
(1)所选溶剂必须具备的条件:a.不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温度高时能溶解较多量的被提纯物,低温时只能溶解很少量,c.对杂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或非常大或非常小,d.沸点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易挥发除去,e.能给出好的结晶,f.毒性小,价格便宜,易得。
(2)选择溶剂的方法:a.单一溶剂:取0.1g固体粉末于一小试管中,加入1ml溶剂,震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冷时或温热时能全溶解,则不能用,溶解度太大。
取0.1g固体粉末加入1ml溶剂中,不溶,如加热还不溶,逐步加大溶剂量至4ml,加热至沸,仍不溶,则不能用,溶解度太小。
取0.1g固体粉末,能溶在1-4ml沸腾的溶剂中,冷却时结晶能自行析出或经摩擦或加入晶种能析出相当多的量,则此溶剂可以使用。
b.混合溶剂:某些有机化合物在许多溶剂中不是溶解度太大就是太小,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溶剂时,可考虑使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两者必须能混溶,如乙醇-水、丙酮-水、乙酸-水、乙醚-甲醇、乙醚-石油醚、苯-石油醚等。
样品易溶于其中一种溶剂,难溶于另一种溶剂,往往使用混合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萃取和重结晶课件

萃取和重结晶
2、每振摇几次后,就要将漏斗尾部向上倾斜(朝无人处)打开活塞 放气,以解除漏斗中的压力。如此重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 振摇2~3min,静置,待两相完全分开后。
3、打开上面的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下口放出,有 时在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同时放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 的上口倒出。
萃取和重结晶
萃取和重结晶
分液漏斗的使用
1、使用前应先检查下口活塞和上口塞子是否有漏液现象。 分液漏斗中盛少量水,检查它的活塞和顶塞及磨口是否匹配
检漏 将被萃取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少量萃取剂。塞紧顶塞, 先用右手食指末节将漏斗上端玻塞顶住,再用大拇指及食指和中指握住 漏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的柄上。然后将漏斗平放,前后 摇动或作圆周运动,使液体振动起来,两相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效率
讲授内容:
❖ 萃取的原理 ❖液-液 萃取操作 ❖ 液-固萃取操作 ❖ 重结晶的原理 ❖ 重结晶操作
萃取和重结晶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
萃取和重结晶
实验原理
萃取是物质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的操作过程。它是有 机化学实验中用来分离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操作之一。 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 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前者通常称为“萃取” (或“抽提”),后者称为“洗涤”。所以洗涤实际上也 是一种萃取。 根据被提取物质状态的不同,萃取分为两种:
萃取和重结晶
一般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物时,选择合适萃取溶剂的 原则是:
①萃取的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或几乎不溶; ②被萃取物在溶剂中要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③溶剂与水和被萃取物都不反应; ④萃取后溶剂易于和溶质分离开,最好用低沸点溶剂, 萃取后溶剂可用常压蒸馏回收。 ⑤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毒性小、不易着火也应考虑。
“蒸馏、结晶、萃取”的操作注意事项

“蒸馏、结晶、萃取”的操作注意事项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胡海鹏 226534“蒸馏、结晶、萃取”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将他们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为了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们,本人将这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列出如下:1.蒸馏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蒸气又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把液体中所夹带的杂质除去而提纯液体。
蒸馏亦可看成是根据物质沸点不同,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蒸馏的方法可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和分馏几种。
在蒸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蒸馏烧瓶所盛液体,不得超过烧瓶容积的32,不得少于烧瓶容积的31。
② 蒸馏时不得将液体全部蒸干。
③ 测量蒸馏物沸点的温度计,其感温部位(如图: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口部。
④ 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下口进、上口出(如图),水流速度不必太快,只要能使蒸气在通过冷凝管后全部转化成液体即可。
⑤ 为防止蒸馏烧瓶中的液体暴沸,需向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⑥ 如溜出物的沸点小于100℃,一般可用水浴加热。
⑦ 如果一次蒸馏要得到两种以上的液体,就叫分馏。
分馏的产品成分由温度计所示的不同温度来控制。
当盛接一种液体时,发现温度有明显的变化(无论热源给热多少,只要蒸馏出是同一种物质,温度计就不会有明显变化),说明第二种分馏物开始排出,于是盛接馏分的容器就要更换。
2.结晶:结晶是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提纯、分离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
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 2CO 3·10H 2O)、芒硝(Na 2SO 4·10H 2O)等物质就从盐湖里析出来。
结晶的注意点:① 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一般分离方法

主观题 10分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在实际 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主观题 10分 实验室简单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主观题 10分 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但是一般情况下重结晶溶剂的选择,与“相似相溶” 有点背道而驰,大极性的物质,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 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 合的。
了解上面的知识我们再根据杂质的物理性质确定合适 的溶剂。
• 物质的类别 •烃 • 卤代烃 • 腈酮 • 酚酰胺 • 羧酸磺酸盐
溶解度大的溶剂 烃、醚、卤代烃 醚, 胺,酯,酯硝基化合物 醇、二氧六烷 醇、水醇 水
可进行两相溶剂萃取的组合
必须是水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之间才可进行两相溶剂萃取
强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醚、氯仿):强亲脂性成分 氯仿-乙醇 :中等极性成分中较小极性 醋酸乙酯:中等极性成分中极性居中
正丁醇:中等极性成分中极性较大 丙酮、乙醇、甲醇:亲水性成分 水:强亲水性成分
成果:会选择合适的萃取液
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 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二氧六环、石油醚等。 此外四氯化碳、苯、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 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溶剂的选择思路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了解欲纯化的化学物质的结构,因 为溶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相似相溶” 原理。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溶剂。
酸提(溶)碱沉法: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漏 将被萃取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少量萃取剂。塞紧顶塞, 先用右手食指末节将漏斗上端玻塞顶住,再用大拇指及食指和中指握住 漏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的柄上。然后将漏斗平放,前后 摇动或作圆周运动,使液体振动起来,两相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效率
手握分液漏斗的姿势
2、每振摇几次后,就要将漏斗尾部向上倾斜(朝无人处)打开活塞 放气,以解除漏斗中的压力。如此重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 振摇2~3min,静臵,待两相完全分开后。 3、打开上面的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下口放出,有 时在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同时放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 的上口倒出。
②2滴浓缩液+1滴浓盐酸+少许镁粉,观察现象。
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止血药,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物。 芦丁存在于槐花米和荞麦叶中,槐花米是槐系豆科槐属植物的花蕾,含 芦丁量高达12%~16%,荞麦叶中含8%,芦丁是黄酮类植物的一种成分,黄 酮类植物成分是存在于植物界并具有以下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就黄色色 素而言,它们的分子中都有一个酮羰基,且显黄色,所以称为黄酮。 黄酮的中草药成分几乎都带有一个以上羟基,还可能有甲氧基、烃基、 烃氧基等其它取代基,3、5、7、3、4、几个位臵上有羟基或甲氧基的机 会最多,6、8、1、2、等位臵上有取代基的成分比较少见。由于黄酮类 化合物结构中的羟基较多,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元苷,也有二元苷。芦丁是 黄酮苷,其结构如下:
(1)
(2)
(3)
在锥形瓶中结晶,若热过滤时没有结晶析出,可放臵,令结晶自然 析出。若经长时间放臵仍没有结晶析出,可用玻璃棒上下摩擦瓶内壁或加 入晶种,诱发结晶。 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尽量把母液抽干。用冷溶剂洗涤晶体二次。 洗时,应停止抽气,用玻棒轻轻把晶体翻松,滴上冷溶剂把晶体湿润,抽 干。再重复一次,把晶体压紧,抽到无液滴为止,把晶体放在培养皿或表 面皿中。
实验步骤
查阅相关手册中的溶解度及相似者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溶剂。 将待重结晶的固体放人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比需要量稍少的溶 剂,加热至沸腾(使用沸点在80℃以下的溶剂,加热时必须用水浴),若 未全溶可逐滴加入溶剂至刚好完全溶解,记下所用溶剂的量,然后再多加 20-30%的溶剂。
1.溶解
2.脱色和热过滤
Soxhlt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加热回流及虹吸原理,脂肪提取器与烧瓶、 冷凝管等仪器组成萃取装臵,使固体物质每一次都能为纯的溶剂所萃取, 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烧瓶中,然后用适当方法将萃取物质从溶液中分离 出来。此法效率较高并节约溶剂,但对受热易分解或变色的物质不宜采用 3
2
1
液-固萃取装置 1、烧瓶 2、索氏提取器 3、冷凝管
3.结晶的析出:
4.结晶的分离:
1)自然凉干,需一周左右时间才能彻底干燥。 2)红外灯下或用烘箱进行干燥,但注意不要使温度过高,以免烤化。 3)用减压加热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这一般用于易吸水样品的干燥或 制备标准样品。
5.结晶的干燥:
实验要求
2g乙酰苯胺重结晶
物理数据:
溶解性能 化合物名称 乙酰苯胺 分子量 135.17 状态 熔点/℃ 沸点/℃ 304 密度 1.2105 水 溶 醇 醚
比重
熔点 /℃
沸点 /℃
产品性状、外观、物理常数:(与文献值对照) 黄色粉末
重结晶的原 理及操作
实验原理
晶物质中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提纯待重结晶物质的过 程。 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择合 适的溶剂,在较高温度(接近溶剂的沸点)下,制成被提纯物质的热饱和 溶液,趁热滤去不溶性杂质后,滤液于低温处放臵,使主要成分在低温时 析出结晶,可溶性杂质则大部分保留在母液中,从而使产品的纯度相对提 高。如果固体有机物中所含杂质较多或要求更高的纯度,可多次重复此操 作,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纯度,此法称之为多次重结晶。
b.混合溶剂: 某些固体物质在许多溶剂中不是溶解度太大就是太小,找不到一个合 适的溶剂时,可考虑使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两者必须能混溶,如乙醇-水、 丙酮-水、乙酸-水、乙醚-甲醇、乙醚-石油醚、苯-石油醚等。样品易溶于 其中一种溶剂,难溶于另一种溶剂,往往使用混合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使用混合溶剂时,应先将样品溶于沸腾的易溶的溶剂中,滤去不溶性 杂质后,再趁热滴入难溶的溶剂至溶液混浊,然后再加热使之变澄清,放 臵冷却,使结晶析出。
由于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因而可以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将有机物从水溶液中萃取 出来。为了节省溶剂并提高萃取效率,根据分配定律,用一 定量的溶剂一次加入溶液中萃取,则不如将同量的溶剂分成 几份作多次萃取效率高。可用下式来说明。 设:V为被萃取溶液的体积(mL) W为被萃取溶液中有机物(X)的总量(g) Wn为萃取n次后有机物(X)剩余量(g) S为萃取溶荆的体积(mL) 经n次提取后有机物(X)剩余量可用下式计算: n KV Wn W KV S
重结晶溶液若带有颜色,可加入适量活性炭(一般为固体化合物的 1-5%)进行脱色,煮沸5-10分钟,然后趁热过滤。 方法一:用热水漏斗趁热过滤,见下图(预先加热漏斗,叠菊花滤纸 ) 方法二:可把布氏漏斗预先烘热,然后便可趁热过滤,避免晶体析出 而损失。
热过滤及减压过滤装臵 (1)常压过滤 (2)热水漏斗 (3)布氏漏斗和抽滤瓶
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培训专题讲座
萃取和重结晶
南华 大学
讲授内容:
萃取的原理 液-液 萃取操作 液-固萃取操作
重结晶的原理
重结晶操作
萃取的原理 及操作
实验原理
萃取是物质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的操作过程。它是有 机化学实验中用来分离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操作之一。 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 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前者通常称为“萃取” (或“抽提”),后者称为“洗涤”。所以洗涤实际上也 是一种萃取。
经常使用的溶剂有: 乙醚、苯、四氯化碳、氯仿、石油醚、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正丁 醇、醋酸酯等。—般水溶性较小的物质可用石油醚萃取;水溶性较大的 可用苯或乙醚;水溶性极大的用乙酸乙酯。
一般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物时,选择合适萃取溶剂的 原则是: ①萃取的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或几乎不溶; ②被萃取物在溶剂中要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③溶剂与水和被萃取物都不反应; ④萃取后溶剂易于和溶质分离开,最好用低沸点溶剂, 萃取后溶剂可用常压蒸馏回收。 ⑤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毒性小、不易着火也应考虑。
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即将溶剂分 成数份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的效果好。但是,萃取 的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溶剂总量不变时,萃取次数n增加,S就要 减小。当n>5时,n和S两个因素的影响就几乎相互抵消了,n再增加Wn /(Wn+1)的变化很小,所以一般同体积溶剂分为3~5次萃取即可。
固体物质还可用热溶剂萃取,特别是有的物质冷时难溶,热时易溶, 则必须用热溶剂萃取。一般采用回流装臵进行热提取,固体混合物在一 段时间内被沸腾的溶剂浸润溶解,从而将所需的有机物提取出来。
实验要求:(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称取2.5g槐花米,研磨细后,放入滤纸套筒,再将滤纸筒放入脂肪提 取器中,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70%乙醇和两粒沸石,与冷凝管组装 成液固提取装臵,用电热套加热连续回流提取,待虹吸2~3次,即可撤 去热源。稍冷却,改为常压蒸馏装臵,蒸至圆底烧瓶内液体只剩下小体 积(2~3mL),得到浓缩液,回收蒸出的乙醇。 芦丁的性质检验: ①2滴浓缩液+1滴FeCl3溶液,观察现象。
重结晶是纯化固体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有效方法。它是利用待重结
重结晶只适用于提纯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物,如果杂质含量 过高,需先经过其他如萃取、水蒸气蒸馏、柱层析等方法初步提纯,然后 再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进行重结晶时,选择理想的溶剂是一个关键,按 “相似相溶”的原理,对于已知化合物可先从手册中查出在各种不同溶剂 中的溶解度,最后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使用哪种溶剂。 1)所选溶剂必须具备的条件:a.不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 温度高时能溶解较多量的被提纯物,低温时只能溶解很少量;c.对杂质的 溶解度在低温时或非常大或非常小;d.沸点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易挥 发除去;e.能给出好的结晶;f.毒性小,价格便宜。 2)选择溶剂的方法: a.单一溶剂: 取0.1g固体粉末于一小试管中,加入1mL溶剂,震荡,观察溶解情况, 如冷时或温热时能全溶解,则不能用,溶解度太大。 取0.1g固体粉末加入1mL溶剂中,不溶,如加热还不溶,逐步加大溶剂 量至4mL,加热至沸,仍不溶则不能用,溶解度太小。 取0.1g固体粉末,能溶在1-4mL沸腾的溶剂中,冷却时结晶能自行析出 或经摩擦或加入晶种能析出相当多的量,则此溶剂可以溶
a.溶剂量:根据已知溶解度计算。 乙酰苯胺在水中,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为:
t/℃ g/100mL 20 0.45 25 0.56 50 0.84 80 3.45 100 5.5
根据被提取物质状态的不同,萃取分为两种: 液-液萃取:用溶剂从液体混合物中提取所需物质
液-固萃取:用溶剂从固体混合物中提取所需物质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 另一种溶剂中。分配定律是液-液萃取的主要理论依据。在 两种互不相溶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物质时,它能以 不同的溶解度分别溶解于此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 温度下,若该物质的分子在此两种溶剂中不发生分解、电离、 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则此物质在两液相中浓度之比是一个 常数,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用公式表示即: CA K CB CA、CB表示一种物质在A、B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物 质的量浓度。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它可以近 似地看作是物质在两溶剂中溶解度之比。
8 7 6 5 1 2' 2 3 6' 5'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