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再论五腧穴的实际应用
特定穴位之五输穴的应用

五输经脉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相火)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足少阳胆 (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气出入之所,因此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的作用。《灵枢经.顺气一日分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素问.痿论篇》中,岐伯回答黄帝对治痿的方法时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等等。都是古人对五输穴的应用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因为经脉和五输穴各有所属之阴阳五行,我们就可以利用阴阳五行的相关知识,对各种疾病采取不同的选穴、刺法。如肝经实证,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理,可以选行间用泻法。因为肝属木,行间在五输穴中属火,为肝经的子穴,这就是“实则泻其子”的一种应用方法。若肝经虚证,就应该选曲泉用补法,曲泉属水,为肝经之母穴。这就是“虚则补其母”的一种应用方法。各五输穴在临床的应用时,以此类推。
手少阳三焦(相火)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君火)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 (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阴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二)、阳经五输穴
五输经脉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五输穴的补泻应用

五输穴的补泻应用引言五输穴只存在于十二经脉上;包括井、荥(xing)、输、经、合;井、荥、输、经、合,这五个字的是按照经脉之气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所排列的。
大家按照下面我自己画的图理解一下。
中医把经脉用河流来比喻。
井——荥——输——经——合,经脉之气通过逐渐汇聚,越来越大,并且由表浅,逐渐深入,最终注入脏腑。
之前我们都讲述过,大家可以回头翻看。
十二经脉五输穴对应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另一个概念大家要知道,阴井木,阳井金:其中“阴”是阴经经脉(十二经脉中有六个阴经经脉);“井”是五输穴中的井穴;“木”是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木。
就是阴经的五输穴的井穴属于五行的“木”。
阳井金,意思就是阳经所有五输穴中的井穴属于五行的“金”。
这样记忆太绕口。
我叫大家如何记忆。
首先人为的把五行排个朗读的顺序,你每次读五行的时候,都按照木——火——土——金——水顺序来读。
然后记住“阴井木,阳井金”这几个字。
阴经的五输穴与五行对应关系是: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好比记对联一样,上联是:木火土金水;下联是:井荥输经合。
其中井属于木,荥属于火,输属于土、经属于金、合属于水。
阳经的五输穴与五行对应关系是: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
同时要知道五行的相生相克顺序中医讲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五输穴补母泻子的应用1.本经补{!-- PGC_COLUMN --}泻法意思在在病变经脉的五输穴进行补泻。
现代穴位临床:《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现代穴位临床:《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输穴1.命名、含义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
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做比喻,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深入浅,分别用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来说明经气运行过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2.部位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
《难经·六十四难》:'《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
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
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
余皆仿此。
”由于五输穴又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备注:表里经:阳克阴、阳合阴。
本经:五行相生。
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首载于《灵枢·本输》篇。
但该篇在列举五输穴时,凡属阴经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阳经井穴下皆加一金字,其余阴经或阳经的荥、输、经、合诸穴,均无明确的五行属性。
《难经·六十四难》记述了五输穴的全部五行属性:”《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由此可知,五输穴的五行配属是由阴井木,阳井金开始,按相生规律依次排列的。
既说明五输如水流的连续性,又说明阳经对阴经的五行排列是相克的。
这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观点和阴阳互根道理的。
阴、阳五输的不同五行配属演化的五门十变,进一步密切了阴、阳经五输穴之间多种联系,对五输穴的主治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性能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求、输及经穴适用于与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五输穴的应用

五输穴的应用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
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
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
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五输穴的作用

五输穴的作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一、井穴治疗与肝之病机有关的疾病1、井主心下满"井主心下满〞,阴井属木,内应于肝,肝主疏泻。
肝气郁结,横犯脾胃,可见心下满闷;阳井属金,应于肺,金可制木,肺可调气,故阳井有抑木调气之功。
故肝气郁结于心下满闷、胁肋胀满、急躁易怒、头胀头痛等可取井穴治之。
文献记载如,涌泉:"素问·缪刺论"治无故善怒,气上贲门。
少冲:"备急千金药方"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
商阳:"铜人"治胸中气满。
2、治疗风证井穴在阴属木,内应于肝,肝主风;在阳经属金,内应于肺,肺主皮毛。
故内风、外风之疾如惊风抽搐、癫痫等均可取井穴治疗。
文献记载如:大敦:"甲已经"治小儿痫瘈。
少商:"针灸滋生经"治咽喉肿塞,谷粒不下;"杂病穴法歌"治小儿惊风;关冲:"针灸大成"治喉痹舌卷。
3.治疗出血证肝藏血,假设功能失职可见出血证。
文献记载如:厉兑:"甲已经"主鼻衄。
大敦:"针灸大成" 主妇人血崩不止。
4.治疗急性热病高烧、中暑、肝风内动之惊厥、神志病〔昏迷、癫狂〕,有泻热开窍、镇惊宁神的作用。
但也有用于治疗虚证的情况,如隐白治疗脾虚崩漏〔灸法〕,涌泉治疗肾阴缺乏的咽干喉燥、声音嘶哑。
癫痫:双商阳、关冲、少泽、少冲井穴点刺放血,能调整阴阳,激发经气,醒脑开窍,以平息抽搐,可达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风急性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血流有良性调整作用,可明显改善缺血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降低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阻止脑内不可逆损伤的开展。
脑堵塞后头痛:取健侧肢体井穴少泽,关冲,商阳,至阴,足窍阴,厉兑,点刺放血。
二.荥穴治疗与心之病机有关的疾病1.荥主身热"荥主身热〞,阴荥属火,内应于心,心属火,火为热之甚,故凡心或热病均可取荥穴治之。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疗法中,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在阴经中分别配木、火、土、金、水。
阴经指心、肝、脾、肺、肾、心包经;即井穴属木,荥穴属火……;在阳经中分别配金、水、木、火、土。
阳经指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经;即井穴属金,荥穴属水……如治疗肝虚证,根据“虚则补其母”,肝之母为肾、为水,故取肾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治疗。
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肝之子为心、为火。
故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治疗。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荥”,如果碰到井穴为母穴时,则改针合穴;如果碰到井穴为子穴时,则改针荥穴。
又如:胃经属土,其经穴(解溪)属火,火生土,故解溪为胃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解溪治疗胃经虚证。
井穴(厉兑)属金,土生金,故厉兑为胃经子穴,“泻井当泻荥”,胃经实证泻荥穴内庭。
本穴:指“五输穴”中与本经的五行相配一致的穴位。
如:胃经属土,其“五输穴”中合穴(足三里)属土,故足三里又称为胃经的本穴。
本穴虚证、实证兼治(另:原穴也是虚实证兼治的穴位)五输穴歌(顺序为:井荥输经合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五输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五腧穴理论及其运用

五腧穴理论及其运用“五腧穴”就是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经脉所属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十六只“五行穴”。
此六十六只腧穴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若能配合恰当,确实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本文拟就古人文献中的记载,将其意义和应用规律提出来和大家商榷。
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有关灵枢福寿夭刚柔篇“病在阴之阴者”四句的探讨灵枢寿夭刚柔篇说:'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臟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又说:“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这二段引文中,前面一段文意即是用阴阳学说的对立统性来分别五臟和六腑、筋骨和皮肤的不同性,后一段就指出了治疗的原则。
这段文字中的“阴阳”二字,查考了甲乙、类经等书均是一样,似无讹误可寻。
但是为了这倒错却使原文上下之意不能相接,历代注家也因不敢擅改,以致所註内容多与内经其他各篇的取穴规律自相矛盾,令人费解,难以适从。
兹举三家的注释如下:(1)明、马元台灵枢注证发微:“病有在阴之阴者,即五藏有病而在于筋骨,当刺阴之荥腧;病有在阳之阳者,即六腑有病而在皮肤,当刺阳之合;病有在阳之阴者,即六腑有病而予筋骨,当刺阴经之经;病有在阴之阳者,即五藏有病而在于皮肤,当刺阳经之络”。
(2)明、张介宾类注:“阴之阴者,阴病在于阴分也,当刺其荥腧,以诸经荥腧气微;阳之阳者,阳病在阳分也,当刺其合穴,盖所入为合,犹在阳分,刺此以防深入;阳之阴者,阳病在阴也,当刺阴之经穴,盖所行为经,其气正盛,即阴中之阳;阴之阳者,阴病在阳也,当刺诸络脉,盖络脉浮浅,皆在阳分”。
3)清、张志聪灵枢集注:“病在阴之阴者,病内之五藏,故当刺荥腧;病在阳之阳者,病在外之皮肤,故当刺阳之合,谓六腑外合于皮肤,故当取腑经之合穴也;病在阳之阴者,病在外之筋骨,故当刺阴之经,谓五藏外合于筋骨,故当取阴之经也;病在朗之阳者,病在内之六腑,故当刺络脉“。
五腧穴应用

五腧穴应用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各为井、荥、输、经、合,并称为“五输”。
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也就是说,“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荣”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终气所出的部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五输穴这种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尚有用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比喻的。
如将“井”穴喻为春天,东方是经气初出和萌发的部位。
同时,为了在五行生克之中的方便应用,五输穴一般和五行相互配合起来,凡属于阴经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阳经井穴下均加一金字,并以此类推出现:“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这种按相生规律依次排列的,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和阴阳互根的道理的。
现将十二经的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于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厥阴心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讲再论五腧穴的实际应用都是以前的内容,做一个复习。
每一个病,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好几种治疗方法,用哪一种方法,哪一个思路都可以,只要靶心准,做到位,灸到位,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这就跟我们从广东去北京一样的,有好多个交道可以选择,飞机,火车,大巴,自驾开车。
摩托车。
骑行族,徒步一样的道理。
用哪一个方法,有个人的习惯和根据自身的体力和经济状况,时间各方面来。
那我们治病当然就是根据当事人气血状况来选择方法。
今天不说别的,就谈谈五俞穴的运用。
学习期间一样的,请大家不要打断。
最近新手朋友比较多,如果你听不懂也没有关系。
最起码的你先准备一套新手艾灸必备的工具。
先开始做,要不然你不开始,永远都不懂大家在说什么,艾灸中的各种经历和变化,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关于艾条和艾灸工具方面,我一直是一样的态度,七年来未曾变过,你有信任你在哪里买都可以。
如果你没有,你可以拿我家的作个参考,要不然好多朋友灸了很久没有反应,甚至有的朋友灸出问题了,再来找我,我没有办法帮你,因为要帮你,第一就要把你用的不陈的甚至假的艾条换掉,如此而已,艾条是我们艾灸效果的第一道屏障,,请不要打断,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这五俞(或腧或输)穴,就是指十二正经中,古代中医对四肢肘膝以下每条经络中按穴位的特性各取其五个穴位归类,成井\荥\输\经\合,五俞穴各有其特性,一条经包括五行的特性,象我们提到的阴经的五俞穴,井荥输经合这五穴分别属性为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俞穴分别属于金水木火土.这五行的特性主要应用就在于我们利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根据不同的病症,根据母实泄其子,子虚补其母,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的基本法则来配穴。
五行的相生:金-水-木-火-土。
依次相生。
五行的相克:金-木-土-水-火。
依次相克如果你学会了,最终的身体不管大病小病,都会回归到五行,因为五行对应我们的五脏,身体有问题,就是五脏之间的不平衡,我们要治病要调体质,就要回归到平衡。
用的方法,就是这个五行。
这是大五行的内容。
还有一个小五行的内容,是跟我们的六腑联系起来的。
这是黄帝内经的精华总结。
不管你用哪一个,怎么用,终归都是在恢复平衡。
就像天秤一样的,不管是哪一头有问题,都会导致不平衡,反应我们人体来就是各种的不舒服和不同的疾病。
举个例子来说明刚才的应用一个人外感风寒后咳嗽,刚开始的咳嗽,一般属于实症,那实刚泄其子和母能令子虚都可以用,泄其子,因为金生水,而肾属水,肾的本穴是阴谷,膀胱经的本穴是通谷,所以可以泄阴谷和足通谷,别外其本经,即肺经上的尺泽也属于水,所以还可以泄尺泽,这就是泄其子的取穴原则那母能令子虚呢,土可以生金,脾胃属土,所以可以补脾的本穴太白和胃的本穴足三里,以及肺经本身的母穴太渊,就是说,当我们采用五俞穴的原理来取穴,一个肺实症,至少可以取阴谷,足通谷,尺泽,太白,足三里和太渊来治疗。
另外还有一个治疗法则,就是治未病的取穴法则,即取病经的所克之经来做。
比如我们说的肝病,知肝传脾要先实脾,这里说的肺实之症,那肺所克为肝和胆,也就是可以实肝胆的本穴,即补肝的本穴大敦和补胆的本穴足临泣。
怎么辨别是实还是虚呢?简单的判断,初病为实,久病为虚,拒按为实,喜按为虚,痛热为实,酸麻为虚,多为实,少为虚这是常规判断,也有假热假实之症,比如本虚标实,比如我们说的肾结石。
讲了肺实的取穴,那肺虚取穴就也有原则了,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那补其母,就可以补脾经上的太白,胃经上的足三里,肺经上的太渊,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怎么肺实和肺虚都可以补太白和足三里?对这个母能令子虚,就是补母之正,即可补虚也可去实.也就是比如一个有肝有病,不管你是肝硬化的实症还是肝气虚肝阴不足的虚症,都可以通过补肾来治疗。
对于肺虚症,因为火克金,心属于火,所以当肺虚的时候,可以取泄心火的的一个取穴原则,也就是抑强扶弱,即还可以取泄心经的本穴少府,心包经的本穴劳宫来做(夏至到冬至期间)这里就提到使用心包经的本穴了,必须在夏至到冬至劳宫穴才是心包经的本穴。
刚才举的例子,说明的是我们知道五俞穴的一个重要取穴意义,这只是应用之一。
另外这五俞穴的另一个应用意义在于穴位的主要特性: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寒热咳喘,合主逆气而泄.1、井主心下满,就是当我们五脏六腑引起的心下(包括心胸胃脘处的胀满之症)可以取井穴,比如今天心胸处闷痛,那可以取心及心包经和胃经的井穴少冲,中冲和厉兑刺血,如果是生气引起的郁闷胁胀,那可以取肝经的井穴大敦胆经的井穴足窍阴刺血。
甚至便秘引起的脘腹胀满,也可以取大肠经的商阳穴和脾经的井穴隐白来用。
2、荥主身热,就是荥穴可以治疗热症,比如因阳明经热引起的牙痛,我们可以取大肠经的荥穴二间,胃经的荥穴内庭。
如果一个人肝火上炎引起头痛,眼红肿痛,那就可以取肝经的荥穴行间,胆经的荥穴侠溪,依此类推。
3、输主体重节痛,就是输穴可以用来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并能帮助健脾祛湿,也就是可以治疗些关节不利之症,比如手指肿痛不能屈伸,可以用三间透后溪,这两个穴一个是大肠经的输穴,一个是小肠经的输穴经主寒热咳喘,就是不管因为寒症还是热症引起的咳喘可以取其经穴来治,因为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所以相关脏腑引起的咳喘之症可以取其经穴来治,比如肺肾阴虚引起的咳嗽,那除了取太渊补肺也取肾的经穴复溜来治。
4、合主逆气而泄,也称邪在腑取其合,就是合主要治疗因逆气引起各种病症及各腑之病,如果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痛,咳嗽可以取肺经的合穴尺泽,大肠经的曲池,胃经上的合穴足三里。
这里的合穴,和我们常说的六腑下合穴略又不同,如胃合于跟着一里,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妥中,胆合于阳陵泉,这六合就我们专门用来治疗相对应的腑病,比如胃不好我们取足三里,大肠不好取上巨虚等。
五俞穴还有一个应用在于四时四季的应用,比如春取荥,夏取俞,长夏取经,秋取合,冬取井,甚至一天当中的早中下晚和凌晨取穴都有所不同.这五俞穴,也代表气血在经络运行和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远到近的一种比喻.难经上所说,经气所出为井,井就象水的源头,穴多在四肢爪甲旁边,除涌泉例外,所溜为荥,所注为经,所行为经,所盛为合,分别代表各穴气血的的一种状态。
这两个表分别是阴经和阳经五俞穴的穴位名称这个就是五俞穴的介绍,如果要详细讲,那还得再讲半天因为这只是一个基础应用原则,具体到临床应用,需要灵活运用,搭配使用展开的说。
打个比方,阴经的井穴属于木,而肝主木,所以理论上讲所有阴经的井穴均有疏泄肝气的作用。
阳经的井穴属金,肺属金,金克木,肺也主气,所以阳经的井穴也能起到疏泄肝气并通络理气之用,因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如心下闷,胁胸满,头胀头痛,急躁,易怒等均可取井穴治疗。
再扩展开来,因为阴井属木,阳井属金,金克木,而肝木主风主血,所以井穴还能用来治疗内外邪之风,或很多血症,比如少商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咽喉肿痛,少商也可治疗因肺热引起的鼻衄,大敦和隐白可以用来治疗象崩漏,月经过多等血症。
这些都是中医取穴的原则,就是当你碰上一个病症,你能马上反应出来一个大致的取穴思路。
比方说我们胃痛,那治疗胃痛的穴位大部分要反应出来,比如尺泽,内关,足三里,中脘,梁丘,公孙等等。
那比如手麻最好的井穴是哪个?治疗手麻,比如可以取支沟透间使,合谷透后溪,也可以加井穴刺血,哪个手指麻取哪个,五个均麻,取六个井穴。
实际应用的时候,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取穴到困难取穴,先主后辅的原则,一般一到三个,如果有需要再增加,有效果就可以不用再取了。
你的手上就六个井穴,五指全麻,当然全部取,要么是气血虚到一定程度,要么是瘀滞到一定程度了才会出现麻。
昨天讲了下五俞穴的一些基本情况,今天想再扩展一下,以增加大家对五俞穴的一个应用上的认识,常在五俞穴上应用的,要细细的看看这个内容,我觉得对于我们取穴配穴很重要。
昨天说到五俞穴的阴经井穴是属于木的,阳金属金,金克木,所以使用井穴可以治疗与肝木有关疾病,比如风症,血症、肝气郁结引起的胀满病症以及治疗急性的热病,具体的应用如:少商治疗咽喉肿痛,少儿惊风,鼻衄,大敦治疗疝气,阴挺,少泽治疗眼红痛,涌泉治疗颠顶痛,厉兑治疗心胸胀闷,隐白治疗血崩不止,等等,另外大家熟悉的高烧中暑引起的急性昏。
荥穴,因为阴经的荥穴是属火,阳经的荥穴属水,水克火,心属于火,所以荥穴主身热,可以治疗心病或各种热症,比如热伤心包,引起心悸心烦,躁闷,可以取劳宫和内庭,热如伤到肺会引起发热,咽喉肿痛,可以用二间,鱼际和足通谷,肝火上炎则会引起面红眼红口苦咽干,可用行间,侠溪和前谷,热伤阳明可以导致牙痛,口干舌燥,干咳无痰,尿少,便秘,可以用二间,内庭,鱼际,心火下移到小肠,又能引起小便发黄,尿道涩痛,甚至尿血,及黄带赤带,可以取前谷,劳宫,足通谷等。
因为荥穴主火主心,心主神明,心主血脉,所以荥穴还可以用于治疗因热伤及神明和血脉的病症,比如劳宫可治喜笑不休,也可治大便便血,小便黄赤,液门可去惊悸妄言,内庭可治鼻衄不止等,这些都是荥穴的扩展应用。
输穴,阴经输穴属土,阳经输穴属木,木克土,脾胃主四肢,主肌肉,所以输可以用于因脾湿内盛引起的体重,阳经的输穴木,肝主筋,所以也可治疗因筋失所养引起的关节疼痛。
具体的应用,比如后溪可以治疗颈腰疼痛,三间透后溪可治手指曲伸不利,太白穴可以治疗身重肉酸,神门可以治疗手肩臂寒痛。
因为阴经输穴属于土,阳经输穴属木,所以输穴可以治疗脾胃疾病,也可治疗因肝木太旺导致的肝气犯脾或肝气犯胃之症。
举例说明,陷谷可以治疗肠鸣腹泄,太白治疗腹胀食物不能化,呕吐,泄泻等,太冲可以治疗女子月经过多崩漏,太渊可以治疗咳血哎血,太白治疗大便下脓血等。
经穴,阴经的经穴属金,阳经的经穴属火,火克金,肺属于金,肺主皮毛司呼吸,所以经主肺受寒热引起的各种咳喘之症,举例说明:经渠可治疗咳逆,伤寒,商丘可治疗寒热呕逆,支沟可以面红热且咳症,复溜可治肾阴虚引起的咳嗽。
合穴,阴经合穴属水,阳经合穴属土,肾属水,脾属土,所以合穴应用于因脾气虚弱导致土不能克水,引起的水泄之症。
举例说明,阴陵泉主要用于水肿腹胀,及因此引起的喘逆不得卧,遗精,大家知道阴陵泉是三皇穴中的天皇,阴陵泉配合地机和三阴交治疗一切脾虚水症,尺泽可治疗因气逆引起的咳嗽,胃痛,呕吐等症。
讲到五俞穴的应用中,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子能令母穴,母能令子虚,这里的所补与所泄之穴为:一是本经上的本穴和子穴母穴,,二是所胜之经与所不胜之经上的本穴。
还拿肺实之症说明,肺实要泄其子,其子经为肾经及膀胱经,肾经的本穴为阴谷,膀胱经的本穴为足通谷,本穴的意思就是该穴的属性和该经的属性相同,如肾经属水,阴谷穴也属水,膀胱经属水,足通谷也属水,即为本穴,所以可泄阴谷和足通谷,另肺经本经上的尺泽穴属水,所以尺泽穴也可以用,母能令子虚,因肺之母为脾胃之土,脾经的本穴是太白,胃经的本穴是足三里,所以肺实之症可取太白和足三里,这就是取穴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