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

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系统地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从而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加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四单元化学式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与意义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活动1定律?学方程式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引入课题任何学科都有专用的语言、符号、化学学科也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如:元素——元素符号物质-—化学式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呢?活动一:用化学式表示物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镁条+氧气氧化镁Mg + O2MgO活动二:指导学生讨论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学生书写学生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讨论以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产生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会主动学习,根据信息,找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反馈练习(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学生动手、动脑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进板书设计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乌市第xx中学:xx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及表达的信息。

2、会从宏观、微观、质量三个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过程与方法】1、通过范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通过学生讨论交流、随堂训练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及会进行质量比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读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吗?生: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点燃板书:氢气+氧气---------水点燃 点燃 师:上节课我们刚学过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生:符合。

师:那么这个文字表达式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吗?生:不能。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一个能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示方法,在学之前,我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生: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质量、种类都不变。

师:那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演示一下这个微观过程吧。

每个女同学代表一个氢原子,每个男同学代表一个氧原子,现在我们两个女生和两个男生上讲台来。

生:配合上台。

师:指挥学生演示氢气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

(两个男生在一起代表氧分子,两个女生在一起代表氢分子,现在给他们条件点燃,分子破裂,男生和女生分开,变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水分子还剩一个氧原子。

)板书:H 2+O 2------H2O 为什么会有一个氧原子剩下,符合我们的客观事实吗?怎么解决?生:再来一个氢分子参加反应。

师:很好,再指挥学生演示。

(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破裂成两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两个水分子。

)板书:2H 2+O 2=====2H2O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这个式子来表示氢气燃烧这个反应吗?生:可以。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第2课时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难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砝码、纸张等;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小明把一块蜡烛放在天平的左托盘上,并加上一块和蜡烛重量相等的铁块放在右托盘上,天平平衡。

小明点燃了蜡烛,问天平是否会失去平衡?为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天平不会失去平衡。

原因是:燃烧蜡烛时,蜡烛物质发生变化,释放出的气体会与空气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但整个物质系统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2.通过实验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验问题。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按照分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五、展示和分析(2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

2.教师从理论角度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解答疑惑(15分钟)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

【巩固拓展】1.原子核能反应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之一,请就此进行讲解。

2.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从化学方程式中了解有关反应的信息;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书写原则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在化学上应该如何表示木炭燃烧的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讲解】文字表达式有很多的缺点:书写麻烦不简洁,不能在国际上通用,不利于交流,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为此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讲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表示为C + O2 点燃CO2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讲解】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意义: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明了反应中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粒子数之比)意义: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意义: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提问】从化学方程式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师生总结】1、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2、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3、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讲解】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即化学反应的“质”,质的含义:是什么?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和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的“量”,“量“的含义:有多少?【总结】化学方程式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解】比较几种描述化学反应的方法。

师:在上面几种描述中只有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是用“”连接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这两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4NH3+5O2==4NO+6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是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质的方面:
2、量的方面:
3、微观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后反思
批阅教案人
批阅时间
A.2CO + O2点燃2CO2B.S + O2点燃SO2
C.C2H5OH + 3O2点燃2CO2+ 3H2O D.CH4+ 2O2点燃CO2+ 2H2O
3、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①反应条件 ②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③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原则。
细巷中学九年级化学教案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知识目标: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会读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模拟分子和原子,表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微观的模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并初步形成定量思维。

奠定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过程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蕴涵的含义,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质”的含义和“量”的含义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探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神州十一好点火发射视频,提出问题:在神州十一号发射中所携带的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是多少?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

3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5比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二探究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问题导学:1用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左边表示的是,右边表示的是,“+”读作,“==”读作。

3 H2+O2H2O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吗?4.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O2CO2表示、和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个数比。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的计量数的乘积之比)5.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⑴质: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⑵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6有以下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3Fe+2O2Fe3O42H2O2H2↑+O2↑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你能告诉我们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提供了哪些信息?☆互动探究:学生阅读课本96面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系统地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从而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加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四单元化学式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与意义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活动1定律?学方程式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

引入课题任何学科都有专用的语言、符号、化学学科也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如:元素——元素符号物质——化学式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呢?活动一:用化学式表示物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镁条+氧气氧化镁Mg + O2MgO活动二:指导学生讨论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学生书写学生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讨论以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产生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会主动学习,根据信息,找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反馈练习(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学生动手、动脑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进板书设计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将文字转化为符号,逐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掌握一个渐近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的燃烧
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习化学,常常需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更简便的表达化学反应呢?
二、新课学习
视频:化学方程式
我们已经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式表示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
其中碳和氧气为反应物,二氧化碳为生成物,+表示和,点燃表示反应条件,箭头表示生成。

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书写起来很麻烦,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C+O2CO2
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C+O2CO2
12 32 44
可以有三个含义:
在宏观上:表示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在微观上: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在质量关系上: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下列反应能提供哪些信息?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S+O2SO2
[宏观: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微观: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质量: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宏观: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微观:一个铁原子和一个硫酸铜分子生成一个硫酸亚铁分子和一个铜原子,质量:每56份质量的铁和160份质量的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
3.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视频
2CuO+H22Cu+H2O 其中△表示加热
[宏观: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微观:两个氧化铜分子和一个氢分子加热生成两个铜原子和一个水分子,质量:每160份质量的氧化铜和2份质量的氢气加热生成128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下面尝试写出我们学习过的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磷和氧气的反应
[4P+5O2P2O5]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氯酸钾受热制氧气
[2KClO32KCl+3O2↑]
电解水
[2H2O2H2↑+O2↑]
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2H2+O22H2O]
大家在课下应将我们学习过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熟记。

课堂练习:
1.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C )
A.碳和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与氧气混合后可生成二氧化碳
C.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在点燃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16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下列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表达中,不正确的是(D )
A.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
B.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C.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
D.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B )
A.C+O2C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本节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作业布置】
1.完成P98练习与应用中1,2题。

2.熟记我们学习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课的内容设计得比较简单,练习也安排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

课堂探究气氛浓厚,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较强。

这点也达到我设计这节课的重要目的。

觉得我在今后备课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外,还应该多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