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必备)

最新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2)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考试必备)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李仕才(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惊物候新偏: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铁骑: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胜: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洁白的样子【解析】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该B.日日花前常病酒..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C.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美好的时光D.细雨梦回..鸡塞远梦回:梦里回到【解析】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75302078】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咏怀古迹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有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利关系。

但是科学家们对传统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就是最常见的共生。

但是很多生物学家却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着一种生物化学关系,分享或产生酶、蛋白质、气体等其它化合物,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

按照传统理论,共生还分为内共生生物和外共生生物。

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的称为内共生。

外共生生物是指其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

除此以外,科学家还把共生分为偏利共生与寄生。

偏利共生是说,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没有损失。

寄生是说,一方获益,另一方却在获益中受害。

我们可以将生物共生关系形象地看作是进化的工具箱。

比如,树木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为此它们可以不断进化,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

但是,这种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土壤中的真菌本身具有从土壤深处汲取养分的能力,于是树木与真菌结合,双方形成共生关系,进化成为共生生物。

这将比树木的单独进化要快的多,所以共生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人类也是一种共生生物。

人的消化道里有无数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

这些细菌可以分解消化道内物质,因为人类的消化系统本身是不能单独分解食物的。

人类肠道的细菌将进入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各种酸性物质,然后经过肠道的蠕动把一些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

在人类的共生关系中,人通过细菌消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消化道(肠道)的细菌则通过人类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

在进一步对人类的共生现象研究中,科学家甚至还发现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这种消化道共生细菌,可以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

所以科学家们在试图通过对这些共生细菌的研究找到减肥良药。

相关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共生细菌的帮助,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D、惊涛拍岸【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A、瑞脑销金兽B、东篱把酒黄昏后C、帘卷西风D、人比黄花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李白的《将进酒》中“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

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

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杜甫诗三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这组诗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9年端午小假“迷醉”食色江南,江苏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以长三角为主的短程自驾游客不绝如缕。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个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不但富于变化,而且使我们似乎昕到了诗人在席上频频的劝酒声。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据外媒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下月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画作,估计拍卖价将高达1500万。

D、昨日,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物价局经过调查作出决定,责令救援单位退还700元不合理收费项目。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草木凋落衰败。

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块陆地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这首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

D、这首词运用象征手法,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对白居易《望月有感》的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
素养。
苏东坡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本专题问题设
1.杜甫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投影设备
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杜甫的作品,一篇是《兵车行》,另
外是词二首《旅夜书怀》和《咏怀古迹五首》。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
通过杜甫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
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
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其人其
教学评价 (列举本 专 题 中 要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评 价 的 学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习 要 素 和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所 使 用 的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评价工具 或方法)
1.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主题单元
2.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来自何处? 问题设计
3.杜甫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专题一:杜甫其人其作
( 2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名家眼中的杜甫
( 1 课时)
专题三:我眼中的杜甫
( 1 课时)

专题一 杜甫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4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
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

C项“蓟”读jì,“伫”读zhù。

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导读: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1,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师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专题教学目标.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建议:(1)《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句法和用韵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2)对《旅夜书怀》一诗,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之上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观看《唐之韵》第九集:千秋史圣(上)(视频)和第十集:千秋诗圣(下)(视频)(4)重点讲《兵车行》,归纳律诗的解读方法.(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2,教学建议"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唐的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其风格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本专题选取了这一时期的六首诗歌.教师在进行单篇作品的鉴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来把握.(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这种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来对诗歌进行恰当的解读.(2)中唐诗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他们不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在改革中遭贬诗歌的创新求变:平易(白居易),奇怪(韩愈)可以设立一个小专题:贬谪诗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练习题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 韶光(sháo) 不稂不莠(liáng)B、崔嵬(wéi) 运筹帷幄(wù) 秉承(bǐng) 草木菁菁(jīng)C、巢穴(xué) 独当一面(dāng) 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jiān)D、起讫(qì) 嗟来之食(jiē) 镌刻(juàn) 泥古不化(n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草木凋落衰败。

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块陆地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各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横线词相同的一项( )例句:引石泉兮阴松柏A、猨啾啾兮狖夜鸣B、左骖殪兮右刃伤C、窈窕淑女,钟鼓乐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璀灿杜撰蓬荜生辉空闻虎旅传霄柝B、斑澜伶俐金壁辉煌间关莺语花底滑C、嫡亲寒喧甜言蜜语巫山巫峡气萧森D、放诞遐想自鸣得意环珮空归夜月魂【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咏怀古迹》这首诗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______,同时也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悲叹。

【答案】:【解析】:第8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

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A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B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答案】:【解析】:第9题【默写】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解析】:第10题【默写】默写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答案】:【解析】:第11题【默写】江晚正愁余,______。

(辛弃疾《菩萨蛮》)【答案】:【解析】:第12题【默写】谁怕?______。

(苏轼《定风波》)【答案】:【解析】:第13题【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4题【诗歌鉴赏】阅读《旅夜书怀》,完成后面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所寓含的深刻情感?""【答案】:【解析】:第15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最新教育资料精选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