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一)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一)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1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

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看懂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新发现提高了我们对血压调控机制的认识。在免疫机制、肠道菌群的作用、血管周 围脂肪和炎症对脉管系统的负面影响、以及肾素-血管进展素-醛固酮系统中少见 的基因变异方面的关键研究,为我们认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来自 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 大学高血压科、医学部以及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对2017 年高血压病发病机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Nephrology 杂志上。 关键进展 1.血清和T 细胞中的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GK1)信号传导,通过一种涉及 到上调Na+/K+/2Cl-转运子 1(NKCC1)和极化T 辅助细胞 17(Th17)表型的机制,会引起盐诱导性血压升高和靶器官损害。 2.高盐饮食改变了人类和小鼠的肠道菌群,导致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Th17 细胞 数量的增多,血压升高。 3.在小鼠中,γδT 细胞参与了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也可能在人类高血压和终末期脏器功能损害中发挥作用。 4.AngⅡ的 1a 型受体(AGTR1A)和骨桥蛋白介导了周围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 到炎症表型的过程,导致了炎症和潜在有助于主动脉瘤形成。 5.包括APLN 基因和RENBP 基因在内的 7 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基因的少见变异与血压的盐敏感性有关。 盐(NaCl)通过提高NKCC1 活性的血清和SGK1 依赖途径从而诱导Th17 细胞活 化。高盐摄入同样也导致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导致Th17 细胞的刺 激。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γδT 细胞,其反过来又刺激免疫其它细胞,包括 Th17 细胞。活化的Th17 细胞和γδT 细胞产生IL-17,这将刺激肾脏钠潴留和血管收 缩,导致血压升高。较少见的RAAS 基因变异可能通过AngⅡ参与机制增加盐的 敏感性。在血管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中,AngⅡ与AngⅡ的 1a 型受体(AGTR1A)结合会导致致炎症的骨桥蛋白产生增加,这些有助于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和进展。

卡维地洛特点与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 高血压患者为6.25mg/次,一日二次;缓慢加量,并且与食物同时服用。患者在服用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剂量必须个体化,需在医师的密切监测下加量。推荐起始剂量6.25mg/次,一日二次口服,如果可耐受,以服药后1小时的立位收缩压作为指导,维持该剂量7~14天,然后根据谷浓度时的血压,在需要的情况下增至12.5mg/次,一日二次。同样,剂量可增至25mg/次,一日二次。一般在7~14天内达到完全的降压作用。总量不得超过50mg/日。卡维地洛片须和食物一起服用,以减慢吸收,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在卡维地洛片的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或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预计可产生累加作用,扩大卡维地洛片的体位性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利尿剂时要注意减量并监测血压尤其是收缩压。 可合用金水宝胶囊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 程远植大夫个人网站> 文章列表> 文章详情 就诊指南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全网发布:2011-10-21 23:18 发表者:程远植2642人已访问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任医师程远植 卡维地洛是第3代非选择性β和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还具有扩张血管、阻滞钙离子通道、直接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卡维地洛特点及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进展予以简介。智慧互联网医院心血管内科程远植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单次口服25mg或50mg,最大药物浓度峰值时间为1~2小时, 肝脏首过清除率较高,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25%, 食物可减慢其吸收, 但吸收量不减少, 也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亲脂性高, 广泛分布于血管外组织,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8%。终末半衰期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三大类;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其中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一直控制。因此,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各种叛逆个意志控制策略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通过直接教学、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元认知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 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根据目前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主张首选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两地平等,其降压疗效确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也是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其优选适应证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妊娠。CCB的不良反应较少,如踝部水肿等。 具有很强的类效应,拥有最广泛的降压治疗优选适应证,包括高血压及/或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房颤、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有咳嗽、过敏性血管性水肿、肾功能不全加重、高血钾和致畸形。目前主张选用长效ACEI制剂,如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对于经济困难者才使用卡托普利。 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确立了ARB有效的降压药物地位,不仅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降压治疗,还可直接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ARB的禁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中药龙胆草的研究进展

中药龙胆草的研究进展 摘要:龙胆草不仅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是提取多糖甙类,酚性成分,生物碱,甾体,萜类,黄酮及其甙类,内脂,香豆素或其甙类,鞣脂,有机酸,油脂类等化学成分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龙胆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行归纳。 关键词:龙胆草原植物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药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科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龙胆属(Gentiana)植物全世界约有4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北部及新西兰,整个北美,并沿安第斯山脉达合恩角,非洲北部。我国龙胆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247种[1]用种数有34种,分布遍及全国,西南高山尤其丰富[2]。主要生长于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和灌丛中[3]。目前国内外己研究过许多种龙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做了大量的分离鉴定、药理和临床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对于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为评价其药用价值和开发新药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龙胆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有裂环环烯醚萜类和环烯醚萜类、甙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五大类[4],龙胆药用全草,性苦、平,具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尿之功效。用于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痢疾、腹痛等症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中药龙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1 原植物品种 2000版药典收载龙胆品种为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前三种习称“龙胆”, 后一种习称“坚龙胆”。其中条叶龙胆又称东北龙胆 ,龙胆又名为粗糙龙胆。此外尚有红花龙胆[5],管花龙胆,小龙胆,新疆龙胆,天山龙胆,乌奴龙胆,双色龙胆,建德龙胆,亚木龙胆,德钦龙胆[6],提宗龙胆[7]及秦岭龙胆等[8]。 2 种植技术 选择向阳、抗旱保墒、土层深厚、无农药残留、洼中岗地、排水良好 ,较肥沃的沙质土壤。每亩施 1000 - 1500 公斤堆肥或厩肥 ,深翻、耙细 ,作成宽 60 - 90cm 的平畦床 ,畦长因地而宜 ,畦埂宽 20cm 为好。亦可作 70cm的大垄栽培。9 月下旬或 4 - 5 月均可播种。播(量为每平方米 3 - 4 克。方法:将苗床或育苗)盆、箱浇透水 ,待水分渗下后即播种。根据育苗面积计算出用种量 ,然后将种子轻轻放入 40目分样筛内 ,一手扶筛 ,一手不断轻敲筛壁 ,同时移动筛位 ,使种子均匀地散落在床面上。播后用细箩筛过的土覆盖 ,厚约 1mm ,

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年3月第21卷第2期 收稿日期:2009-06-11 作者简介:赖宝林(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新药研究。Email:baolinlai@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389805.html, 。通讯作者:王利胜,博士,教授。Email:wlis68@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389805.html, 。 凝胶是一类含有两组分或两组分以上的包含液体的半固体胶冻和其干燥体系(干胶)的大分子的网络体系的通称。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凝胶中即为凝胶剂,它能较长时间地与作用部位紧密黏附,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制法简单,使用舒适。《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在附录中规定,凝胶剂系指提取物与适量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可从口腔、鼻腔、眼黏膜、消化道黏膜、阴道、直肠、皮肤等多种途径给药。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待开发阶段。现将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凝胶剂基质的选用 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基质既是药物的载 体,又对药物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基质的选择对凝胶剂的制备尤为重要。凝胶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水性凝胶剂基质一般由水、甘油、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 (Carbopol )和海藻酸盐、西黄芪胶、明胶;非纤维素多糖如壳多糖、乙烯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和聚羧乙烯等构成。油性凝胶基质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 胡志方等[1] 选择水溶性凝胶基质卡波姆-940(Car -bopol-94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聚乙烯醇17-88(PVA17-88 )、聚乙二醇(PEG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淀粉等,通过考察其外观、透明性、细腻性、涂展性及体外释药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发现Car -bopol-940所制得的凝胶基质的各项指标均较优于其他类型基质。丹皮酚为脂溶性成分,Carbopol 凝胶具有生物亲和性,而皮肤为磷脂双分子层。徐银祥等[2]研制的丹皮酚凝胶剂中的丹皮酚有良好的经皮渗透性,丹皮酚 在24h 内能稳定持续的溶出,透过百分率约46.73%。宁玉明等[3]以白头翁素为指标成分考察了不同浓度HPMC 对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白头翁素经皮渗透速率为1%HPMC >3%HPMC >5%HPMC 。沈岚等[4]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试验,HPLC 测定水溶性成分丹参素的累积释放量,比较了不同浓度的各基质(HPMC 、Carbopol 、PVA )对丹参素释放的影响,发现3种药用高分子材料释药速度以Carbopol 最慢,而PVA 与HPMC 释药速度相近,同种材料释药速度为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说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黏度增大,则对亲水性药物扩散溶出的阻碍就越大,使释药速度减慢。徐月红等[5]考察了不同基质对全缘千里光碱凝胶剂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稳态透皮速率为HPMC>CMC-Na>Carbopol 。实验结果表明全缘千里光碱不宜选择弱酸性Carbopol 作为凝胶基质,可能因为在弱酸性的Carbopol 基质中,部分全缘千里光碱以离子形式存在,不利于药物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另洪求兵等[6]用虎杖、黄柏、冰片与壳聚糖制成的凝胶剂黏附力强,对皮肤无刺激性,易涂展,无油腻感。 基质可以单独使用,亦能配合使用。王薇等[7]以壳聚糖、CMC-Na 为凝胶材料制备复方苦参壳聚糖凝胶剂,经临床试用观察具有涂展性好,黏附力强,形成膜状不易脱落,易清洗等优点。马树人等[8]以Carbopol 、HPMC 和PVP 为基质制备了丹参酮亲水凝胶,发现凝胶剂中加入适量PVP 既可增加凝胶的黏结力,又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释药率。 2促进渗透剂的选用 药物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吸收而发挥疗效,须具备分子量小、极性低等特点,但大多数药物不具备这些特性,因此常加入渗透促进剂以改善药物的吸收。对于凝 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赖宝林,王利胜,张升,田 瑶(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广州510006) 摘要:中药凝胶剂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药物制剂。本文阐述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用、渗透促进剂的选用、释 药性能、质量控制、现代制药技术在凝胶剂中的应用等研究概况,建议从中药凝胶基质引进与优选、中药提取、质量控制等方面深入研究,以促进中药凝胶剂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关键词:中药凝胶剂;基质;渗透促进剂;释药性能中图分类号:R2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83(2010)02-0211-03 ·211·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 1.1 利尿剂(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减少原发性心跳停搏的危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

(完整word版)中药滴丸制剂工艺

中药滴丸剂工艺质量及发展现状 中药滴丸剂以其基本能符合现代制剂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 “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的发展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并在医药及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述 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滴丸剂的制备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无粉尘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辅料等许多优点;其质量稳定,均一一致;含量准确;溶出快,高效速效;生物利用度高,局部给药有长效作用;可减少药物的挥发,增加药物稳定性;便于携带,贮存,服用。 滴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有用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凝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地锑钾滴丸[1],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了中药滴丸的序幕[2]。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滴丸剂是采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过程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体制成滴丸。上海医药工研院等单位对苏和香丸进行研究,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与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系,药物主要呈胶体、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使药物总表面积增大,从而溶出速率加快,吸收完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因剂量小,起效快,可发挥高效、速效作用。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药物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又因滴丸剂既可口服给药又可舌下含服,这就克服了一些同类口服剂型,如片剂、冲剂、胶囊等起效慢,肝首过效应和胃肠反应等缺点,也避免了注射剂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急性中毒反应、过敏反应,使其成为稳定性好、易于储藏携带、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高效、速效为一体的现代新制剂。 中药滴丸可用于全身用药也可用于局部治疗。可分为两种:一是油性成分分散于基质中,滴制法制备,如芸香滴丸;一是将不溶于水,溶出速度慢,吸收不好的中药成分或有效部位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速效滴丸,后者一直是研究热点。如孙载明等[3]将黄芪夹竹桃仁提得的混合物制备成强心灵滴丸;王海波等[4]以PEG4000,硬脂酸,石蜡为基质,将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制备成肠溶滴丸,可减少胃肠刺激。口服和用于舌下者较多见,耳用滴丸是90年代发表的新剂型,它与液体制剂相比有局部浓度高,便于携带,作用持久等特点,如乔艳等用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制成的复方黄芩耳用滴丸[5]。此外,滴丸用于眼部和牙科的报道也有。 2. 发展现状 近年来已上市和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品种中,多数为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各种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 滴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有用聚乙二醇(PEG)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凝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地锑钾滴丸,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了中药滴丸的序幕。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中药滴丸剂系中药经过加工提取后,与固体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剂中,由于界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制成的制剂。由于滴丸载药量小,因此,中药要制备成滴丸必须要经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因而滴丸成分明确,质量易于控制。 中药滴丸剂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生产方面,工艺设备简单,生产方便,成本低,易于控制质量,而且有利于清洁卫生及劳动保护等;(2)在剂型方面,能够将某些液体药物制成固体滴丸,也可通过选用肠溶性基质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等,同时某些难溶性药物通过制成滴丸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3)适用于中药急症制剂,达到高效、速效的目的;(4)适用于耳、鼻、口腔等局部用药,可具有长效作用;(5)适用于缓释制剂,具有延效作用等。 近年来在已上市和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品种中,多数为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各种痛症等方面的用药。已上市的中药滴丸剂有20多种,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剂有十余种。 1、滴丸剂的基质和冷凝剂 滴丸中除主药以外的其他辅料统称为基质。而用于冷却滴出的液滴,使之冷凝成为固体药丸的液体,则称为冷凝剂。 种类 滴丸的基质和冷凝剂均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常用的脂溶性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蜂蜡、石蜡、氢化油及植物油等,其相应的冷凝剂则为水、乙醇或两者的混合等。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PEG、硬脂酸钠、甘油明胶、水等;其相应的冷凝剂为脂溶性的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煤油以及它们的混合液等。 基质 1.2.1聚乙二醇(PEG) 当PEG的分子量大于1000时,呈固态;PEG4000与PEG6000的熔点分别为48~53℃和55~60℃;其本身无生理作用,化学稳定性好,易溶于水,可用以从中释放水溶性或油性药物,对药物有助溶作用,同时还能吸附部分液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类水溶性基质。PEG6000是常用的水溶性固态基质,因其熔点,极易与药物熔融成固体分散体,故适于药物的溶解、熔融、滴制和成形。PEG6000还可使整个工艺简化,产品质量和药效得以优化。有人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吲哚美辛PEG滴丸,药物溶解度比原药增大1倍多,产品符合药典标准。魏玉平等通过实验发现:(1)当复合基质(PEG4000和PEG6000)中二者比例为1:1时,其耐热性最差,不利于药品运输和储藏;(2)对于含大量挥发油的中药提取物,当用PEG4000作基质时,若滴丸硬度不够、流动性差、耐热性差时,可用PEG6000来替换部分PEG4000;(3)当采用PEG6000作基质时,若料液的黏度高、滴制温度高、滴丸的光泽度差、易拖针状尾时,可用PEG4000来替换部分PEG6000。 1.2.2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 由聚乙二醇类基质酯化而成,是一种具表面活性的水溶性基质(熔点为46~51℃),S-40改变了聚乙二醇类本身不具有亲酯结构和表面活性的性质。S-40作为灰黄霉素、甲磺丁脲与呋苯胺酸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此外,也有报道S-40虽然能够改善某些PEG6000中难溶药物的溶解度,但其引湿性教PEG6000强,故成品应注意密封保存。 1.2.3聚醚(poloxamer) 是乙烯氧化物和丙烯氧化物的镶嵌聚合物,平均分子量为8350,是一种优良的非离子型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水溶性,毒性很小,价格较低,能与许多药物形成固液体。poloxamer作为新型载体,曾用于熔解法制备保泰松固体分散体,也有人用poloxamer作基质制备了吡哌酸聚醚滴丸。以poloxamer作为基质的滴丸制备工艺较为简单,制图时的温度控制亦比PEG基质简单,不象以PEG 混合物作为基质时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温湿度条件进行调整。 以poloxamer作基质时制备的滴丸其药物的溶出及透皮释放均比PEG作基质时慢;但家免口服两种基质的滴丸,其药动学参数无显着差异。 冷凝剂 在滴丸的冷凝剂中,水溶性基质最为常用的冷凝剂是液体石蜡。但由于液体石蜡的表面张力较大,加之其黏度较小,有些滴丸在液体石蜡中成形不好或不圆整,特别是以S-40及poloxamer作为基质的滴丸在液体石蜡中成形不好。有人使用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凝剂改进了苏冰滴丸的成形。二甲基硅油是无色、无臭、无味的非极性液体,不溶于水和乙醇,具脂溶性。二甲基硅油表面张力小于液体石蜡,比重为~,与药液的比重差小,可减少黏滞力,有利于滴丸的成形;黏度较大,可显着地改善滴丸的圆整度。近年来,有的学者应用玉米油作为冷凝剂,玉米油的表面张力近似于二甲硅油,但其黏度较小,故作为冷凝剂时常与二甲基硅油合用。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 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CCB CCB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

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

盐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盐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牟建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西安 710061) 通讯作者:牟建军 Email:mujjun@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389805.html,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盐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黄帝内经》中就有“咸者,脉弦也”的论断。近百年来人们围绕盐与血压关系进行的研究,基本上确定了盐是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但在人群内个体间对盐负荷或限盐却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即存在盐敏感性问题。盐敏感性已被美国高血压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ASH )2005年高血压新定义确立为高血压早期损害标志。1 盐与血压 20世纪60年代,Dahl 成功培养了盐敏感大鼠族,当给以高盐饮食后大鼠血压急剧增高,成为高血压大鼠,首次从动物实验证实了盐与高血压的关系。近百年来,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为盐与血压的关系提供了充分证据,处于低盐环境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低,如非洲博茨瓦那Kung Bushman 土著人;几乎绝大多食盐量较高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其人群血压均值水平也较高,如日本北部的北海道人、印度洋巴哈群岛黑人。此外,对大多数移民的研究发现,那些生活在低钠、低血压环境的人,当他们移居到高盐生活环境后,随着其钠盐摄入增加,动脉血压也随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也增高。国际上著名的Intersalt 研究包括了全球范围32个国家的52个中心的20~79岁男女,共10 079名观察对象。经年龄、性别、体重、饮酒量等标准化后,统计分析表明:①在52个中心之间,平均24小时排钠量与血压随年龄上升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研究人群各中心内,个体排钠量与血压正相关,至少在部分 中心内此联系独立于体重指数及饮酒量的影响;②在排钠量极低的4组研究人群,其血压中位数及高血压患病率也较低,但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或仅轻度增加[1]。有学者在对24项观察研究的分析中,估算每日钠摄入量计算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回归坡度是:从20~59岁年龄段每100 mmol 钠4.9 mm Hg 和1.8 mm Hg ,到60~69岁年龄段每l00 mmol 钠10.3 mm Hg 和2.9 mm Hg 。 近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限盐防治高血压的效果与措施[1-2]。早先人们进行了一系列高度限盐试验,将每日钠摄入量限至20 mmol 下,几乎所有试验均证明降低血压是有效的、肯定的。然而,高度限盐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依从性较低等因素常使受试者难以接受。20世纪70年代全球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度限盐试验,将每日钠摄入量限制到70~100 mmol 。结果表明,中度限盐也能降低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目前认为,长期限盐干预有助于降低血压正常人群的血压和减少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用量;长期限盐干预有助于预防或减缓血压随年龄上升,从而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的发病与死亡。为此,世界各国、各组织推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将限盐作为高血压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当然,长期严格限盐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的质疑,尤其是限盐产生的矛盾性病理生理作用,如刺激RAS 活性、交感神经激活、对血脂代谢的不利影响以及导致其他营养成分的失衡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院-系:理学院 专业:化学 年级: 09 级 学生姓名:李爱民 学号: 200902050239 上课教师:易平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爱民(200902050239) (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红河云南 661100)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其中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引起了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抗高血压药物 Abstract:Angiocardiopathy is the number-one kill er of t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and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the major threaten to people’s health,which causes the dyazide market develop rapidly. Keywords: hypertension;heart blood vessel;antihypertensive 高血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它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并跃居第一。高血压病的特点是一次得病,终身用药。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数专家估计,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按照WHO 最新指南标准,超过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增长[1]。目前全球高血压病患者约有6亿人,至2010年可能超过6.5亿人,且至少有1/3的成年病人未获得确诊。同时,已确诊的病人中,约有半数未进行治疗或未获得正确治疗。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性功能不全、肾衰竭等。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延缓因血压经常升高而引发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过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目前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血压的调节。为了科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