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配置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型号及指标参数

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型号及指标参数1. CPU(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整体性能。
常见的CPU型号包括Intel的i5、i7、i9系列以及AMD的Ryzen系列。
指标参数包括主频、核心数、线程数、缓存大小等,其中主频越高,性能越强;核心数和线程数越多,处理多任务能力越强;缓存大小越大,加速CPU对数据的访问速度。
2. GPU(图形处理器)GPU主要用于处理图形和影像数据,对游戏、影视剪辑等需求较高的场景有很大作用。
常见的GPU型号包括NVIDIA的GTX系列和RTX系列,AMD的Radeon系列等。
指标参数包括显存大小、核心数量、频率等,显存越大,能够容纳的图形数据越多;核心数量和频率越高,处理图形数据的能力越强。
3.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临时空间,直接影响到计算机运行的流畅性。
常见的内存型号包括R3、R4等,容量通常以GB为单位。
指标参数包括内存频率、时序等,频率越高,数据传输速度越快;时序数值越低,响应速度越快。
4.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存储永久数据的部件,对文件读写速度和存储容量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硬盘型号包括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H)。
指标参数包括读写速度、容量等,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远高于机械硬盘,但容量相对较小。
5. 主板主板是计算机各部件连接的评台,对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主板型号包括各种品牌的ATX、Micro-ATX等。
指标参数包括接口数量、插槽数量、主板芯片组等,接口和插槽越多,可以连接的硬件设备越多;主板芯片组决定了主板的性能和扩展性。
总结回顾:通过对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型号及指标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计算机配置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合理选购合适的CPU、GPU、内存、硬盘和主板,才能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个人观点:在选择计算机配置时,我更注重各部件之间的平衡和匹配,而不是单纯追求某一部件的最高性能。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性能指标

任务五 理解硬盘和光驱的主要性能指标
案例1.2 计算机硬件的 主要性能指标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P
任务六 任务七 实践与拓展
⑴ 硬盘的性能参数
硬盘的性能参数有容量、转速、缓存、平均寻道时间、硬盘
的传输速度等指标。
① 硬盘容量
一般说来,一块硬盘的容量是越大越好,但在容量相同的情
况下,就需要考虑单碟容量了。在硬盘内部用于存储信息的介
第10页/共30页
1.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 了解主板的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
案例1.2 计算机硬件的 主要性能指标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P
任务四 任务五 任务六 任务七 实践与拓展
主板的芯片组主要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两部分。
北桥芯片:该芯片是主板芯片组中最重要的一块芯片。与北 桥芯片相连的都是高速设备,计算机中的CPU、内存、显卡都 是由北桥芯片所控制的。北桥芯片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一块主板的性能水平,因此,该芯片也称“主桥”。北桥芯片 通常在主板上靠近CPU插槽的位置,因北桥芯片发热量大,所 以在其上面一般装有散热片。
⑷ 双核和多核技术 双核是指在一个CPU中集成了两个内核,使单个CPU具有两 个普通CPU的运算能力。 双核性能在同频单核CPU的基础上可提升约20%。多核是在 一个CPU中集成了多个内核。
第7页/共30页
1.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组成
任务二 理解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案例1.2 计算机硬件的 主要性能指标
案例1.2 计算机硬件的 主要性能指标
任务一
任务二 P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任务六 任务七 实践与拓展
⑶ 缓存 CPU的缓存(Cache)是CPU中的一种数据存储器,它主要 用于存储CPU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时所传输的数据,它的存储 速度比内存还快。通常可分为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 存(L2 Cache)和三级缓存(L3 Cache)。 目前主流CPU的二级缓存一般在512KB~4MB之间。三级 缓存的容量更大,制造成本更低。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与系统配置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与系统配置1.主要技术指标:(1)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频率、核心数、缓存容量和架构等。
频率越高、核心数越多、缓存容量越大和架构越先进,处理能力越强。
(2)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地方,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容量越大、数据传输速率越高,计算机的性能越好。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地方,影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和读取速度。
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容量、转速和接口类型等。
容量越大、转速越快和接口类型越先进,硬盘的性能越好。
(4)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用于图形显示的设备,影响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显示质量。
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显存容量、核心频率和接口类型等。
显存容量越大、核心频率越高和接口类型越先进,显卡的性能越好。
(5)网卡:网卡是计算机用于网络通信的设备,影响计算机的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传输速率和接口类型等。
传输速率越高和接口类型越先进,网卡的性能越好。
2.系统配置:(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界面。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和Linux等。
(2)程序软件:程序软件是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应用程序。
常见的程序软件有办公软件、图形设计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等。
(3)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是用于连接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程序,负责使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4)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网卡以及相关的外设设备。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预算,可以选择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硬件设备。
(5)网络配置:网络配置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连接设备和网络协议等。
常见的网络配置包括局域网、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等。
总结起来,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系统配置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本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本系统主要性能指标1.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完成用户请求所需的时间。
对于用户来说,快速的响应时间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响应时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服务器的性能、网络带宽、数据库查询效率等。
系统需要做到尽可能地降低响应时间,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系统可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量。
对于高并发的系统来说,吞吐量非常重要,可以体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水平。
提高吞吐量需要优化数据库查询、减少资源竞争、增加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等。
3.并发数量:并发数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量。
并发数量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硬件配置。
系统应该能够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保持高性能和稳定性,避免因为并发请求而导致系统故障或性能下降。
4.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对于在线系统来说,可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系统应该做到高可用性,即使在部分节点或组件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可用性,系统需要进行监控和预警、故障切换和容灾等措施。
5.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面对业务增长或用户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
系统需要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
可扩展性的实现依赖于系统的设计和架构,如拆分微服务、使用负载均衡等。
除了以上性能指标,还可以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容错性等方面的指标。
安全性指标包括系统的防护能力、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稳定性指标包括系统的崩溃频率和故障恢复时间;容错性指标包括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恢复能力和数据保护措施。
总之,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评估系统优劣和性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于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非常关键。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提升这些性能指标,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
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

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1.带宽:带宽是指路由器可以处理的数据量的最大速率。
高带宽意味着路由器可以更快地传输数据,提供更快的互联网连接速度。
2.路由表容量:路由表容量指的是路由器可以存储的路由表项的数量。
路由表是路由器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质转发到目标地质的关键组件。
高路由表容量能够支持更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
3.转发性能:转发性能是指路由器可以处理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它表示路由器能够处理和转发的数据包数量。
高转发性能保证了高速网络传输和低延迟。
4.存储器容量:存储器容量指的是路由器可以存储的数据和配置文件的数量。
它包括RAM和Flash存储器。
足够的存储器容量可以支持更多的网络设备和配置文件。
5.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是指路由器提供的网络安全功能和防护能力。
它包括防火墙、VPN、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
高安全性能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外部威胁和攻击。
6.QoS支持:QoS(Quality of Service)支持是指路由器可以根据流量的优先级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配。
它可以保证关键业务的带宽和传输优先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7.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路由器在长时间运行和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和容错能力等。
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8.管理和配置:管理和配置是指路由器提供的管理接口和配置选项。
它包括命令行界面(CLI)、图形用户界面(GUI)和远程管理等。
易于管理和配置的路由器可以减少管理员的工作负荷和配置错误。
9.扩展性:扩展性指的是路由器支持的接口和插槽数量。
它决定了路由器可以连接的其他设备数量和类型。
高扩展性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
10.能耗:能耗是指路由器在运行时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路由器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并对环境友好。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文件:1.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测试报告.pdf2.路由器规格表.xlsx3.路由器用户手册.docx法律名词及注释:1.带宽:指网络传输速率,通常以每秒钟传输的数据量计算。
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

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一、带宽速度⑴上行速度:路由器传输数据至互联网的速度。
⑵下行速度:互联网传输数据至路由器的速度。
二、覆盖范围⑴无线信号覆盖范围:路由器无线信号的有效覆盖面积。
⑵信号强度稳定性:路由器在不同位置和距离下信号强度的稳定性。
三、稳定性和可靠性⑴连接稳定性:路由器连接设备的稳定性和断线频率。
⑵无线网络延迟: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延迟时间。
⑶故障率:路由器发生故障的概率。
四、安全性⑴密码安全性:路由器登录密码的复杂度和安全性。
⑵防火墙功能:路由器提供的防火墙功能,保护网络安全。
⑶漏洞修复更新:路由器厂家及时发布漏洞修复的更新。
五、多设备连接⑴最大连接数:路由器支持连接的最大设备数量。
⑵设备管理功能:路由器提供的设备管理功能,方便用户管理连接的设备。
六、网络管理⑴路由器配置界面:路由器提供的用户界面,用于配置网络设置。
⑵远程管理功能:路由器支持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的功能。
七、QoS(服务质量)⑴带宽分配:路由器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带宽分配,确保每个设备获得稳定的网络连接。
⑵数据传输优先级:路由器提供的根据应用程序或设备优先级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
八、网络扩展⑴ Mesh网络支持:路由器支持Mesh网络,增强无线信号覆盖范围。
⑵扩展功能支持:路由器提供的扩展功能,如USB接口用于共享打印机或存储设备。
九、易用性⑴安装和设置:路由器的安装和初始设置过程的简便性。
⑵用户界面友好性:路由器管理界面的友好性和操作便捷性。
十、节能环保⑴功耗:路由器正常工作时的功耗水平。
⑵节能模式:路由器提供的节能模式,降低功耗。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带宽:网络传输速度的度量单位,通常用Mbps表示。
⒉无线信号覆盖范围:路由器无线信号的有效传输范围。
⒊信号强度:无线信号传输的强度,通常以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表示。
⒋延迟:网络传输数据的时间延迟,通常以毫秒(ms)表示。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指用于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系列参数,主要包括CPU、内存、硬盘容量和速度、显卡性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从而判断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适用场景。
首先,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水平。
CPU的主要参数包括主频、缓存大小和核心数。
主频表示CPU每秒钟执行指令的次数,主频越高,表示CPU执行指令的速度越快。
缓存大小决定了CPU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缓存越大,CPU能够更快地获取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而核心数表示CPU的并行处理能力,核心数越多,CPU能够同时处理的任务越多,提高计算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其次,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空间,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内存的主要参数包括容量和速度。
容量决定了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容量越大,计算机能够同时加载更多的程序和数据,提高计算效率。
而速度表示内存读写数据的能力,速度越高,计算机能够更快地读取和写入数据,提高计算机的响应速度。
此外,硬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永久空间,也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盘的主要参数包括容量和速度。
容量决定了计算机能够存储的数据量,容量越大,计算机能够存储更多的文件和数据。
而速度表示硬盘读写数据的能力,速度越高,计算机能够更快地读取和写入数据,提高计算机的文件传输速度。
最后,显卡是计算机用于处理图像和视频的重要组件,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显示效果。
显卡的主要参数包括显存容量和显卡性能。
显存容量决定了显卡能够同时处理的图像数据量,容量越大,显卡能够处理更大的画面和图像数据,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
而显卡性能表示显卡处理图像的能力,性能越高,显卡能够更快地进行图像渲染和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图像显示质量和流畅度。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CPU的主频、缓存大小和核心数,内存的容量和速度,硬盘的容量和速度,以及显卡的显存容量和性能。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

电脑各硬件的性能指标电脑, 性能指标, 硬件这个有点多.但觉的不错.转过来分享下电脑硬件的基础了解大家要用电脑,起码得会买电脑吧,既然买电脑,大家也应该对硬件由一个基础的了解吧。
大家跟我来吧,对硬件有个了基础解吧。
申明:我说的只是主要的。
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不能完全代表它的性能。
新手注意::1.购买电脑时特别注意:品牌(好的品牌返修率一般都低)+包修时间(好的品牌维修时间长+售后服务。
2.注意是散装还是盒装。
买前要问清楚。
3.产品的性能除了跟以下的参数有关,还得加上是什么牌子的。
以下为产品简单参数(性能指标).主板:1.支持CPU等的类型与频率范围。
CPU插座类型的不同是区分主板类型的主要标志之一2.主板还是要买好点。
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低端的。
系统就不稳定。
cpu:1.主频:越大越好。
现在一般都配2.0GHZ以上了。
2.制造工艺:越小越好。
现在一般为65纳米3. 位宽。
位宽是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处理的数据量越大4.核心数:现在一般用双核5.L1、L2缓存:对于AMD L2的大小对性能提升小。
对于Inter的CPU来说,L2的大小对于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
显示器:推荐液晶吧(保护眼睛,对身体的伤害小些)。
买自己喜欢的牌子。
硬盘:1.转速:越大越好。
并且数据传输率会提高。
现在一般7200转2..缓存:越大越好。
读写磁盘的时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可以适当的提高性能.但是不明显. .最主要的是可以保护硬盘.降低硬盘的读写次数.喜欢玩BT的同志们最好是选择8M或16M缓存的硬盘.3.注意发热量和噪音内存:1.容量:越大越好。
现在一般是2G了(跑vista,1G内存,跑起来很费劲的。
)2.速度:内存速度一般用于存取一次数据所需的时间(单位一般都 ns)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显卡:(分独立和集成)1.显存容量:越大越好。
现在一般是128M、256M、512M了2. 刷新频率: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人眼对影像的闪烁才不易查觉3.速度:常见的显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2.2ns、1.1ns等,越小表示速度越快\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pu的性能指标(1)主频即CPU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一般说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越快。
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
(2)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3)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VESA或PCI总线接口卡的工作速度。
(4)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早期CPU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随着CPU主频的提高,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5)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 MB的物理空间。
(6)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7)内置协处理器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8)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Pentium级以上CPU均具有超标量结构;而486以下的CPU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CPU内执行一条指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9)L1高速缓存即一级高速缓存。
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L1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因。
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0)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较快。
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2.显卡的性能指标1)GPU(类似于主板的CPU)全称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译为“图形处理器”。
NVIDIA公司在发布GeForce 256图形处理芯片时首先提出的概念。
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
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几何转换和光照处理)、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
GPU的生产主要由nVidia与ATI两家厂商生产。
2)显存(类似于主板的内存)显示内存的简称。
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就是暂时将储存显示芯片要处理的数据和处理完毕的数据。
图形核心的性能愈强,需要的显存也就越多。
以前的显存主要是SDR的,容量也不大。
市面上的显卡大部分采用的是GDDR3显存,现在最新的显卡则采用了性能更为出色的GDDR4或GDDR5显存。
显存主要由传统的内存制造商提供,比如三星、现代、Kingston等。
3)显卡bios(类似于主板的bios)显卡BIOS 主要用于存放显示芯片与驱动程序之间的控制程序,另外还存有显示卡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及出厂时间等信息。
打开计算机时,通过显示BIOS 内的一段控制程序,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屏幕上。
早期显示BIOS 是固化在ROM 中的,不可以修改,而多数显示卡则采用了大容量的EPROM,即所谓的Flash BIOS,可以通过专用的程序进行改写或升级。
4)显卡PCB板(类似于主板的PCB板)就是显卡的电路板,它把显卡上的其它部件连接起来。
功能类似主板。
3.主板的性能指标1 CPU插座:安装CPU的插座。
2 总线扩展槽:用来扩展电脑功能的插槽,一般用来插显卡,声卡,网卡等。
3 内存插槽:用来安装内存的插槽。
4 芯片组:协助CPU完成各种功能的重要芯片。
5 BIOS芯片:电脑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记录电脑的最基本信息。
6 软硬盘接口:主要有IDE接口,和FDD接口,光驱接口与硬盘接口相同。
7 外设接口: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口,USB口,并口,串口,PS/2口。
8 电源接口:主要用于给主板供电。
9 CMOS电池:用来给BIOS芯片供电,使基中的信息不丢失。
10 控制指示接口:用来连接机箱前面板的各个指示灯,开关等。
CPU插座:是主板上最显眼的插座,其颜色一般为白色,上面布满了一个个的“针孔”或“触脚”,而且边上还有一个拉杆,对应CPU的接口方式。
内存插槽:一般位于CPU特座的旁边,它是板上必不可少的插槽,前且每块主板都有两到三个内存插槽。
目前的主流内存有3种,而这3种内存条的引脚,工作电压,性能都不相同。
因此与之配套的内存插槽也不尽相同。
从外观上来看主要是长度,隔断有很大的区别,其中SDRAM与DDR SDRAM的插槽长度一样,但SDRAM 有两个隔断,而DDR只有一个隔断。
至于RDRAM插槽,其隔断也有两个,但两个都位于插槽中央,左右是对称的。
(提示:DDR-2是由JEDEC,电子元件工业联合会制定的内存标准。
工业标准的内战通常指的是符合JEDEC标准的一组内存。
JEDEC定义的全新的下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在INTEL的BTX规格的代号ALDERWOOD的I915P芯片组和代号GRANTSDALE的I925芯片组中被完全支持。
)总线扩展槽:在主板上占用面积最大的部件就是总线扩展槽。
用于扩展电脑功能的插槽通常称为I/O插槽,大部分主板都有1~8个扩展槽。
扩展槽是总线的延伸,也是总线的物理体现。
在它上面可以插入任意的标准元件,如显卡,声卡,网卡,多功能卡等。
BIOS芯片:中文意思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BIOS实际上是电脑中最底层的一种程序,它一般固化在一块ROM芯片中。
这块芯片包含了系统启动程序,基本的硬件接口设备驱动程序。
BIOS为电脑提供最低级的。
最直接的硬件控制,电脑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中的程序来完成的。
当系统启动时,BIOS进行通电自检,检查系统基本部件,然后系统启动程序将系统的配置参数写入CMOS中。
芯片组:主流芯片组主要分支持INTEL分司CPU芯片组和支持AMD公司CPU的芯片组两种。
芯片组的功能:主板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与核心,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
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控制运行中心,而主板芯片组的作用不仅要支持CPU的工作而业要控制的协调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软硬盘接口:IDE接口:硬盘的接口技术非常多,最多的是IDE接口。
一般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有些主板的IDE2为白色,IDE1为另外一种颜色,以方便用户识别。
当我们在IDE接口上分别接一个硬盘时,接在IDE1接口上的硬盘即为主盘,接在IDE2接口上的硬盘为从盘。
假设两个硬盘以前都安装有操作系统,这时如果启动电脑,电脑将从主盘寻找系统启动,即从接在IDE1接口上的硬盘启动操作系统。
每个IDE接口都可以接两个IDE设备,如果在一个IDE接口上接两个硬盘,必须用硬盘跳线设置一个硬盘为主盘,一个为从盘,不然将无法启动;SCSI接口:它是一种与IDE完全不同的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而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
每个SCSI总线上可以连接包括SCSI近两年卡在内的8个SCSI设备。
SCSI的优势在一塌胡涂它支持多种设备,独立的总线使得它对CPU 的占用率很低,传输速率比ATA接口快得多,但同时价格也很高,因此也决定了其普及程度远不如IDE,只能在高档的电脑设备中出现;串行ATA接口:它一改以往ATA标准的并行数据传输方式,而是以边疆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
这样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目,用4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相比ATA接口标准的80芯数据线来说,其数据线显得更加趋于标准化; FIBRE CHANNEL接口:它是一种跟SCSI或IDE有很大不同的接口,以前,它是专为网络设计的,常见于高档交换机或者网卡中,但后来随着存储器对高带宽的需求,慢移植到现在的存储系统上来;USB接口:即串行总线,它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设备接口,不仅应用于硬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信,数码相机等设备现在几乎也普遍采用USB接口。
4.硬盘的性能指标1、主轴转速: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
2、寻道时间: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3、硬盘表面温度: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
4、道至道时间:该指标表示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5、高速缓存:该指标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
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SCSI硬盘的更大。
购买时应尽量选取缓存为2MB的硬盘。
6、全程访问时间:该指标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
7、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
它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
8、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该指标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
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时以上。
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9、外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
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
目前主流的硬盘已经全部采用UDMA/ 100技术,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100MB/s。
5.显示器的性能指标1)CRT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A。
分辨率;B。
扫描频率;C。
带宽;D。
TCO认证。
2)LCD显示器主要性能指标:A。
响应时间;B。
可视角度;C。
点距;D。
分辨率;E。
刷新率;F。
亮度;G。
对比度。
6.光驱的性能指标1、倍速该指标指的是光驱传输数据的速度大小,根据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的规定,把150KB/s的数据传输率定为单倍速光驱,300KB/s的数据传输率也就是双倍速,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依次有4倍速、8倍速、24倍速等。
倍速越高的光驱,它的传输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当然它的价格也是越来越昂贵的。
就目前而言,光驱的倍速可能成为用户选购光驱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该指标决定了文件拷贝、数据传输等操作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