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掌跖脓疱病_方平
【名医经验】方平教授辨证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名医经验】方平教授辨证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作者:朱紫嫣,高峰,方平⊙编辑:小余方平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先后任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及丰台医院皮肤科主任,并为张作舟老先生的学术继承人。
2011年,被推选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笔者有幸成为方平教授的学生,得其言传身教,体会学习其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受益匪浅。
方平教授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辨证准确,药简效显,让笔者印象深刻。
现将方平教授临床常用的外洗法及经验方介绍如下。
1 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发斑证,常由风热侵袭,入血发斑,或内热壅盛,迫血发斑而成。
证见斑疹色红、焮肿,自觉痒剧,遇热尤甚,抓后渗液量少。
常伴烦劳胀满,口干口苦,便秘溲赤等症状,舌红苔黄,脉浮或数。
常见于接触性皮炎、湿疹、毛虫皮炎、虫咬皮炎、间擦皮炎等病的急性期而水疱渗液不多者。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药用热毒洗剂:马齿苋30g、蒲公英30g、青蒿30g、赤芍15g、苦参20g、白鲜皮30g,煎汤后去渣晾凉,外洗并湿敷患处,2次/d,20~30min/次。
按:方中马齿苋、蒲公英清热解毒力强,青蒿、赤芍功善清热凉血消斑,苦参、白鲜皮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皮疹鲜红、水肿明显者加生槐花15g、豨签草20g,增其凉血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有水疱及少量渗液者加茵陈15g、黄柏10g燥湿清热;皮损干燥有少量皮屑者加当归15g养血润燥;痒剧者加地肤子15g祛风除湿止痒。
方教授强调此类皮疹宜冷洗、冷湿敷,躯干皮疹面积较大时可略加温以防感冒,忌搓洗,以保护皮损。
临床病例:王某,女,33岁,2012年3月15日来诊。
诉近5年来每至春季面部即起红斑,自抹“尤卓尔”后好转,停药即复发,近1周来红斑又起,瘙痒明显,抹“尤卓尔”后无缓解。
查:双面颊散在数片黄豆大红斑丘疹,略显干燥,有少量糠样皮屑。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中医辨证:风热毒邪、入血发斑。
蚕沙饮加减治疗掌趾脓疱病1例

蚤休清热解毒 热祛 湿
灶。舌淡红苔薄 白, 脉沉 滑。上方去半枝莲、 连翘 , 加川 牛膝
1 5 g , 玄参 1 0 g , 当归 1 0 g 。继服 1 4 剂, 外 洗同前 。 五诊 : 手足症状 皆消 , 原方 2 0剂巩 固疗 效 。随访 1 年 未复
(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9 )
关键词 : 掌趾脓疱病 ; 病案 ; 中医药疗法 ; 蚕 沙饮
中图 分 类 号 : R 2 4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0 7 0 4 ( 2 0 1 3 ) 0 7— 0 0 4 1 — 0 1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3年 7月第 3 5卷第 7期
H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T CM J UL 2 0 1 3. 1 I o 1 . 3 5. No . 1
一
41 一
・
病 案 讨 论
・
蚕 沙 饮 加减 治 疗 掌 趾脓 疱 病 1例
苏战 豹
血活血 ; 五 诊症状全 消 , 原方 2 0 剂巩 固疗效 。在治疗 期间 , 配合
药渣加花椒 、 明矾 、 芒硝外洗患处 以除湿止痒 。
解毒。方选蚕沙饮加减 : 蚕沙 3 0 g , 蚤休 1 0 g , 地肤子 1 5 g , 白鲜皮
3 0 g , 蝉蜕 1 0 g , 丹参 1 5 g , 土 茯苓 3 0 g , 蒲公 英 3 0 g , 赤小 豆 3 0 g , 紫
得满意疗效。临床诊治本例患者, 笔者根据中医望闻问切 , 四诊
合参 , 辨证为湿热毒邪郁结 于血分 , 选 用蚕沙 饮加减获得 满意效
果 。本方配伍特 点以蚕沙 、 地肤子 、 白鲜皮 、 蝉 蜕清热祛 湿止痒 ,
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27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27例临床疗效观察巩颍1(天津中医药大学)张池金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观察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法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27例诊断为掌跖脓疱病的患者内服自拟中药汤剂,随证加减。
结果:临床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
结论:以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法为主,选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掌跖脓疱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法;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局限于掌跖,在红斑基础上反复发生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簇集性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鳞屑。
皮损常对称分布,可单发或同时发生,以掌部的大小鱼际和足的足弓及足跟为多。
脓疱分批出现,慢性经过,周期性发作[1]。
现代医学目前以维甲酸类药物、雷公藤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上述药物治疗有效,但是停药易反复,且副作用较大。
中医药在辨证基础上采用汤剂治疗掌跖脓疱病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7例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性7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47.5岁;27例病人中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3.5年。
(见下表)例数男性(例)女性(例) 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27 7 20 47.5 3.51.2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的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①本病好发年龄为50-60岁,女性比男性多见。
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掌跖部,跖部又比掌部多见,皮损多对称发生。
③典型表现为红斑基础上针尖至粟粒大小的脓疱,最终脓疱干涸、脱屑,留下红色嫩薄的表皮,病变严重时为点状糜烂,渗液较多。
④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多数患者皮损处有烧灼感。
2、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自拟汤剂加减治疗。
基本组方:黄芩15g,赤芍15g,丹皮15g,生地15g,白花蛇舌草20g,鬼箭羽10g,郁金10g,珍珠母20g,土茯苓20g,连翘15g,虎杖10g,地肤子15g,茜草10g,丹参15g,生薏苡仁20g,茵陈20g,车前草10g,甘草10g。
我的亲身经历掌跖脓疱病

我的亲身经历掌跖脓疱病
我的亲身经历掌跖脓疱病121.29.38.*
1楼
到现在我得这个病大概6年了,看了很多的大夫,试了很多的办法.在三年前网上看一方子:黄连10克,黄芩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厚朴10克,茵陈15克,白茅根20克,紫参15克,土茯苓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连吃带泡,每天一吃付,泡的可以几天一付.用了一个星期有好转,大概用一个月就好了,后来怀孕了有的时候还是起很少的一些小泡但没有再用药.今年9月份又长的很多(我怀疑是吃辣椒吃的)又用了三个星期的药,好了,到现在偶尔还长只是比较少.我觉着用这个药管用但不能去根.希望对和我一样痛苦病友有帮助.顶
3举报|
2008-12-20 08:52
回复。
掌跖脓疱病的治疗方法

掌跖脓疱病的治疗方法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好发于掌跖,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无菌性小脓疱,伴角化、脱屑。
治疗时积极寻找诱因并去除。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掌跖脓疱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一、中医中药治疗㈠、中医内治法掌跖脓疱病中医辨证属于脾虚湿毒证。
临床表现:掌跖对称性红斑,红斑上成批出现针头至粟粒大小的黄白色脓疱,疱壁厚而不易破裂,脓疱干枯后形成黄褐色点状结痂、脱皮,痂皮下又可出现新脓疱,指趾甲增厚混浊变形,甲周红肿,身体其他部位可见散在的红斑鳞屑性损害,伴食欲不振,口粘乏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分析:脾主四肢,脾湿内蕴,复感风热毒邪,内外搏结,毒热外发于四肢末端。
血热外发则为红斑,热毒炽盛则化腐成脓。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芪术萆薢汤加减。
组成:黄芪、苍术、白术、萆薢、黄柏、茯苓、厚朴、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重楼、苦参、土茯苓、生地黄、丹皮。
加减:皮损基底红斑明显,加紫草、板蓝根、赤芍等凉血解毒之品;皮损反复发作,颜色暗红,加丹参、莪术、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之品。
㈡、中成药治疗1、雷公藤类雷公藤类药物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包括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片等。
雷公藤多甙是从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极性较大的脂溶性成分混合物,既保留了雷公藤生药的免疫抑制等作用,又去除了许多毒性成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甾体类免疫抑制剂。
雷公藤多甙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炎、抗菌、抗肿瘤及免疫抑制等,其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与糖皮质激素相似,而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口服雷公藤多甙20mg,每日3次,疗程8周。
昆明山海棠片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对炎症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水肿有明显抵制作用,可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疗程8周。
火把花根片具有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抗炎和镇痛作用。
娄卫海:从寒湿论治掌跖脓疱病

娄卫海:从寒湿论治掌跖脓疱病讲者介绍:娄卫海,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张志礼名家研究室负责人。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皮科常见病、疑难病,尤其对于掌跖脓疱病、银屑病、脱发等疾病的研究更为深入。
从寒湿论治掌跖脓疱病今天我从个人的一些经验谈一谈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可能是相对小众的一个病,皮肤科大夫可能会相对了解一些,如果其他科的大夫可能对它了解的相对比较少。
这里谈谈我对这个病的一些认识、个人的体会。
掌跖脓疱病是发生在掌跖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的无菌性脓疱性的皮肤病,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的反复发生无菌性的小脓疱。
病因说是不明,但也有一些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也包括胃肠道的感染或者外伤等等,但最知名的原因是认为对金属过敏,所以新的形势下,新的年代,有种牙、戴假牙包括外伤,身体里有钢钉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朵荷花绽放整个夏天掌跖脓疱病的历史沿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跟大家聊一下掌跖脓疱病,或者从寒湿的角度聊一下掌跖脓疱病。
我先谈一谈掌跖脓疱病大概的历史沿革和之前对掌跖脓疱病的一些认识。
掌跖脓疱病从中医学来讲,目前比较公认的一个结论,认为它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瘑疮。
理由有如下两点:一是瘑疮属于痈疽的范畴,在《诸病源候论》里已经有瘑疮的一个记载,它的描述谈到了“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拆烈,时瘥时剧,多着手足间。
”同时还细分成了燥瘑疮、湿瘑疮、久瘑疮,但是这里的汁只是说黄汁,黄汁我们通常可以说它是水、也可以是脓,所以《中医大辞典》里就把瘑疮解释为发于手足的湿疹类疾病,目前看这个论述值得商榷。
当然我个人认为它是不对的,只是说典型的掌跖脓疱病是脓疱,湿疹是水疱。
掌跖脓疱病有时候疱可能不明显的时候或者皮疹水肿比较明显、中性粒细胞聚集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它可能也是表现的像水疱,但我们就说典型的这两个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掌趾脓胞病的治疗方法

掌趾脓胞病的治疗方法掌趾脓疱病,虽然它的发病率不是太高,但是这种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得这种病的人,都对这种病特别的痛恨,认为得这种病,对自己的生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也对身体的健康构成的威胁,所以很多人想了解一下,这种病的治疗方法,为了你能尽快的治愈就来看看下面介绍。
掌趾浓泡症这是一个对大众而言比较生僻的词汇,它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一旦患病将难以治愈,现代都把此类病归结为“银屑病”,一般患病后反复发作,痛苦不堪。
此种疾病经细菌培养后,未成功,证明此种病并非细菌引起。
经过抗生素治疗无任何疗效。
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无任何疗效。
经过皮脂腺激素治疗后,能够见效,但是停药后复发,复发迅速,且复发结果较治疗前重,证明皮脂腺激素对此病无任何疗效,病人将承担服用激素所产生的后果。
经过中医药治疗后,能够见效,痊愈停药后一个月至三个月复发,复发结果较治疗前发病轻,再次服药后,症状消失,间歇性服药,病情再无发展,也无发作,证明中医药对此类病有疗效,但需不间断间歇性服药,由中医药产生的副作用较轻,病人痛苦少。
【病理机理】该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无果,对发病原因不能解释。
西医归结此类疾病为基因或遗传因素,或与人体机能有关,或与过敏反应有关。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为湿浊不化,瘀积成病所至,皮肤发病只是一种表象。
此种疾病被医生定为“第二癌症”个人认为:此种疾病,病在手脚,实在肠道。
此种疾病患病者,大多有胃肠道疾病,并且,胃肠道疾病发病早于手脚发病。
如:便秘,痔疮,肠息肉,肠水肿,长期腹泻,肠癌,便汤,便血等等。
患此病的人,前二年左右(机体差异),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或有抑郁,或有心理方面的的问题,这是患病的诱因,也是患病的机理。
患此病的人,身体素质不是太好,性格较内向,情绪较平淡,中医认为是由情绪郁结所至。
患此病的人,在发病中或发病后,乃至于治疗结束都伴有“大便”异常,或不正常。
【治疗】利用西医对患处进行浸泡或处理,能够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但是却不能起到任何有助于病情发展的作用,属于治标的办法。
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1 . 3 疗 效 判 定标 准
参考《 中药新 药临 床研究 指 导原则 》 疗效 判定 标准 : 脓 疱完全消退 、 结痂脱 落为临床治愈 , 皮损消退 7 0 %以上为显效 ,
皮 损消退 3 0 % ~6 9 % 为有效 , 皮损 消退 不足 3 0 %或 不 断有新 的 脓疱 出 现 为 无 效 。
2 结 果
为脓疱 , 脓疱为无菌性 , 常伴 有 角化 、 鳞屑 , 并 呈慢 性周期 性发 作, 缠绵难 愈 , 最常见发病部位 在掌跖 , 跖部 又 比掌 部多见 。掌 部好发于大鱼 际 , 其次是 小 鱼际 、 掌 中央和 掌远 端。足底 好发
6 2例 患者 中有效 5 1 例, 好转 2例 , 无效 7例 , 脱落 2例 , 脱
选择 2 0 1 2— 0 3~ 2 0 1 4— 4 间就诊 于黑龙 江 中医药大学 附 0 属第一 医院门诊 的 6 2例 患者 , 病程在 4个月 ~1 0年 。其 中男 2 8例 , 女3 4例 ; 年龄 1 7~5 5岁 。所 有患者 均有典 型 的临床 表 现, 符 合掌跖脓疱病 的临床诊 断标 准… 。 诊断标准 : 指、 趾 部外 伤 后发 病 ; 反 复 出现水 疱 、 脓疱 、 糜 烂, 有灼 痛 、 灼热 、 轻 度瘙痒 ; 一 般侵犯 指 、 趾、 手背 、 足背 , 有 时 可侵犯全身 ; 可有粘膜损害 ; 慢性经过 , 对 治疗抵 抗 。
1 临 床 资 料
1 . 1 病 例 资 料
西 医学对掌 跖脓 疱病的病因 尚未完全明 了, 部分患者 在其 他部位有银 屑病 的皮 损 , 或有个 人或 家族有 银屑 病史 , 表 明两 病之间有密切关 系 , 但部分患者无上述表现 。本病 通常无 明显 促发 因素 , 可能与金属致 敏或感 染有关 系 , 另外 一些研 究显 示 吸烟可能是诱发 因素 。本病 多发 生于 中年女 性。西 医主要 是 去除感染病 灶 、 采 用维 A酸类 药物 、 抗 生素 、 激素 、 紫外线疗 法 等可缓解病情 , 但副作用大 , 且易复发 。 中医治疗本病有独 特 的优 势 , 认 为本病乃 禀赋 不足 , 肝 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