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与静态交通设施规划教案

合集下载

交通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及其地理位置、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和交通流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对某一交通枢纽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改善交通枢纽运行效率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交通枢纽在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通过学习交通枢纽相关知识,增强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

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课程以交通枢纽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身边的事物。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交通枢纽相关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枢纽概念与功能- 介绍交通枢纽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现代交通枢纽的概述”2. 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 阐述道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在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枢纽的构成与布局”3. 我国主要交通枢纽介绍- 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现状。

- 教材章节:第四章“我国主要交通枢纽介绍”4. 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与运行效率- 探讨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对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布局。

- 教材章节:第五章“交通枢纽的运行与管理”5. 实践活动:交通枢纽调查研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分析当地交通枢纽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交通设施设计电子教案

交通设施设计电子教案

交通设施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交通设施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设施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交通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了解交通设施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1. 交通设施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2. 交通设施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3. 交通设施的分类和功能介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交通设施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设施设计的作用。

2. 互动:提问学生对交通设施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设施设计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设施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相关案例图片或视频。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二章:交通标志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掌握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和文字设计规范。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交通标志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1. 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和文字设计规范。

3. 交通标志设计的合理性评价。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交通标志设计的原则和要素,引导学生理解交通标志设计的重要性。

2. 互动:提问学生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交通标志设计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标志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相关案例图片或视频。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幅交通标志,包括形状、颜色和文字,并分析其合理性。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第三章:交通信号灯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掌握交通信号灯的形状、颜色和灯光设计规范。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交通信号灯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1. 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交通信号灯的形状、颜色和灯光设计规范。

3. 交通信号灯设计的合理性评价。

交通设施设计电子教案

交通设施设计电子教案

交通设施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交通设施设计概述1.1 交通设施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交通设施的概念强调交通设施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1.2 交通设施的分类列举不同类型的交通设施描述每种交通设施的功能和特点1.3 交通设施设计的意义解释交通设施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优秀交通设施设计对交通安全的贡献第二章:交通标志设计2.1 交通标志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强调交通标志在引导和告知驾驶员及行人中的作用2.2 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标志设计的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原则探讨交通标志设计的字体、颜色、形状等方面的要求2.3 交通标志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标志的设置标准和位置选择强调交通标志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三章:交通标线设计3.1 交通标线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标线强调交通标线在引导和区分不同交通区域中的作用3.2 交通标线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标线设计的清晰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原则探讨交通标线的颜色、宽度、样式等方面的要求3.3 交通标线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标线的设置标准和材料选择强调交通标线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四章:交通信号灯设计4.1 交通信号灯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信号灯强调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控制和指挥中的作用4.2 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信号灯设计的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原则探讨交通信号灯的尺寸、颜色、灯光闪烁等方面的要求4.3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标准和位置选择强调交通信号灯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五章:交通护栏设计5.1 交通护栏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护栏强调交通护栏在保护行人和车辆安全中的作用5.2 交通护栏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护栏设计的稳定性、抗撞性和美观性原则探讨交通护栏的材料、高度、间隔等方面的要求5.3 交通护栏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护栏的设置标准和位置选择强调交通护栏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六章:交通照明设计6.1 交通照明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照明设施强调交通照明在提高夜间行车安全中的作用6.2 交通照明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照明设计的光线充足、均匀分布、节能环保原则探讨交通照明灯具的选择、安装高度、功率等方面的要求6.3 交通照明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照明的设置标准和亮度要求强调交通照明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七章:交通隔离带设计7.1 交通隔离带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隔离带强调交通隔离带在分离行人与机动车流、提高交通安全中的作用7.2 交通隔离带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隔离带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原则探讨交通隔离带的材料、颜色、宽度等方面的要求7.3 交通隔离带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隔离带的设置标准和位置选择强调交通隔离带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八章:交通声音信号设计8.1 交通声音信号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声音信号设施强调交通声音信号在警示和引导驾驶员及行人中的作用8.2 交通声音信号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声音信号设计的声音清晰、音量适中、音质优良原则探讨交通声音信号设备的选型、安装位置、音量调节等方面的要求8.3 交通声音信号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声音信号的设置标准和设备维护方法强调交通声音信号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九章:交通诱导设计9.1 交通诱导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诱导设施强调交通诱导在实时引导驾驶员及行人、提高交通效率中的作用9.2 交通诱导的设计原则阐述交通诱导设计的信息准确、实时更新、易于理解原则探讨交通诱导显示屏、标志、线标等方面的要求9.3 交通诱导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诱导的设置标准和位置选择强调交通诱导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十章:交通安全设施设计10.1 交通安全设施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安全设施强调交通安全设施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作用10.2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原则探讨交通安全设施的材料、尺寸、外观等方面的要求10.3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与维护介绍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标准和位置选择强调交通安全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十一章:智能交通设施设计11.1 智能交通设施的分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智能交通设施强调智能交通设施在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中的作用11.2 智能交通设施的设计原则阐述智能交通设施设计的技术先进性、兼容性和用户友好性原则探讨智能交通设施的技术选型、系统集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11.3 智能交通设施的设置与维护介绍智能交通设施的设置标准和集成应用强调智能交通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重要性第十二章: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12.1 交通设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交通设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强调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在提升城市品质中的重要性12.2 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的原则阐述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的美观性、和谐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探讨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的色彩、材料、形态等方面的要求12.3 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的成功案例强调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和实用性第十四章:交通设施设计的经济效益分析14.1 交通设施设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探讨交通设施设计成本与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经济效益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重要性14.2 交通设施设计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介绍交通设施设计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强调经济效益分析在交通设施设计决策中的作用14.3 交通设施设计经济效益的实践案例分析交通设施设计经济效益的成功案例强调经济效益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和实用性第十五章:交通设施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交通设施设计的技术创新趋势探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技术创新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在提升交通设施性能和安全性中的作用15.2 交通设施设计的环境友好趋势探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环境友好趋势强调环境友好在可持续交通设施设计中的重要性15.3 交通设施设计的个性化趋势探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个性化趋势强调个性化设计在提升交通设施使用体验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各种交通设施的分类与功能设计原则,包括视觉效果、信息传递、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等设置与维护的要求,包括标准、位置选择、材料选择等智能交通设施的设计原则和技术选型交通设施设计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难点:交通设施设计的细节处理,如字体、颜色、形状等交通设施与环境设计的和谐性和可持续性经济效益分析在交通设施设计决策中的应用交通设施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技术创新、环境友好、个性化等。

静态交通设施PPT教案

静态交通设施PPT教案
加上到结构构件最低点的安全距离( 不小于0.2 m) 。
第39页/共61页
4. 汽车库建筑布置
(1)单建式地下汽车库
第40页/共61页
(2) 附建式地下汽车库 (3)单建与附建混合式地下汽车库
第41页/共61页
5. 停车场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停车场管理的设备、 仪器等“硬件”,停车收费标准、运营管理模式等“软 件”。停车场管理硬件系统可分为场内管理系统和场外
(3)累积停车数:指典型停放点和区域内 在一定时间(时第段6页/)共61实页 际停放车辆数量。
(4)延停车数:一定时间间隔内, 调查点或区域内累积停放次数(辆 次),除以间隔数量得到调查时段 内停车场的平均停放的车数。
(5)停车周转率:是停车场利用率 指标之一,指一定时段内总停放车 次数与停车泊位数之比。
第21页/共61页
(1)通道
① 形式
综合停车场 位置、出入 口位置、停 车位布置等 考虑。
第22页/共61页
② 通道几何设计 通道宽度:按设计车型、停放方
式查表
第23页/共61页
② 通道几何设计
➢ 数量:保证一组连接的停
车位不超过50个,各组之 车型 直线纵坡(%) 曲线纵坡(%) 最小转弯半(m)
管理系统,场外管理系统主要是停车场导引系 统,如路边的停车场导引电子牌和 车载停车场导引设备;场内管理系统包括路 内停车场的收费电子咪表,手持式 车辆管理系统等;公共停车场和配建 停车场使用的停车场出人口设备(栏 杆机、车牌识别第系42页/共统61页、自动出票检 票机等)、停车场导引系统、停车位
6. 停车场内部安全设施
➢ (2)按停放车辆性 质
1)机动车停车场 • 主要是汽车停车场,可分 为:小汽车停车场、公共 汽车停车场、货运汽车停 车场、出租汽车停车场等。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合理布局和功能的交通港站与枢纽。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 港口、车站的定义与分类- 枢纽的概念及其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 介绍国内外典型港口、车站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现状- 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从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分析案例的优势和不足5. 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优化方案,提高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行效率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第三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第四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第五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教材章节:《地理》选修教材第三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内容列举:1.3.1 港口、车站与枢纽1.3.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1.3.3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1.3.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1.3.5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优化与创新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系统地讲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规划与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静态交通设施设计》课件

《静态交通设施设计》课件
通过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提高了道路通行 的安全性和效率。
ABCD
上海外滩隧道
立体交叉路口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快速交通流的 高效分流。
成都天府立交桥
集成了立体交叉路口和交通信号灯等多种道路通 行设施,提高了区域交通的通行能力。
05
人行交通设施设计
人行交通设施分类
步行道
为行人提供安全、便捷的 通道,包括人行道、步行 桥等。
利用空间分层理念,提供高效 停车服务。
03
停车设施设计
停车场分类
公共停车场
为公众提供停车服务的 场所,包括商业区、公 共建筑、交通枢纽等。
配建停车场
与建筑物配套建设的停 车设施,主要为满足建 筑物内人员停车需求。
路内停车场
在道路沿线设置的停车 设施,一般占用道路划
线范围内空间。
立体停车场
利用立体空间设置的停 车设施,包括机械式停 车库和升降横移式停车
静态交通设施的定义与分类
静态交通设施是指用于停放车辆的基础设施,包括停车场、车位、车库 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静态交通设施分为多种类型。
03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在静态交通设施设计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存在差异,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课程目标
掌握静态交通设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静态交通设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静 态交通设施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提高交通效率
合理的静态交通设施设计可以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停留时间,提高道 路的通行效率。
缓解城市拥堵
通过优化停车设施和其他静态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问题。
提升城市形象
优秀的静态交通设施设计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亮点,展现城市的现代 化水平和独特魅力。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掌握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供给分析和交通拥堵缓解等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基本的交通规划分析,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交通规划概述: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交通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2.交通需求分析:讲解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四阶段法、增长率法等。

3.交通供给分析:介绍交通供给的组成部分,道路网络分析,交通流量分配等。

4.交通拥堵缓解:讲解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缓解措施,包括交通信号控制、道路扩建、公共交通优化等。

5.交通规划软件操作:学习使用主流的交通规划软件,进行交通模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交通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利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交通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交通规划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4.实验设备:配置交通规划软件和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
①港口不淤塞,停泊、筑港的自然条件好
②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空间条件
③在北方港口中拥有广大的经济腹地
④靠近天津市这一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
A.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课题:交通运输布局(第2课时)
主备人:赵国光审核人:朱立卓授课人:时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学会分析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
3.了解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的特征和功能,以便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4.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结合分析本地的交通网,模拟设计更为合理的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方案。
(1)站点固定且设施完备的是。站内设备较简单的是。
(2)技术和安全要求高,占地面积广,设备齐全的是。
(3)与铁路、公路、管道等相连接,且与海洋、内河相通的是。
3.交通枢纽
『探究活动二』
阅读教材P98“中国主要交通运输枢纽”图,填充完成下列城市名称。
(1)京沪线和陇海线的枢纽是。
(2)京九线和陇海线的枢纽是。
【问题】:
1.为什么要建造香港国际机场,取代原先的香港启德机场?
2.说说香港国际机场选址在大屿山岛的主要依据。请归纳航空港选址的主要区位原则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一、交通运输点
1.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站点(火车站和汽车站)
2.航空运输的站点(航空港)
『探究活动一』
阅读教材P96~97,思考总结各主要交通运输点的类型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枢纽与静态交通设施规划课程教案目录第一章枢纽概述 (1)一、交通枢纽基础理论 (1)二、运输枢纽基本概念及分类 (3)三、客运枢纽的基本功能 (4)四、国外交通枢纽建设 (5)五、我国交通枢纽建设 (7)第二章公路运输枢纽规划 (8)一、公路运输枢纽及站场的概念和分类 (8)二、公路运输枢纽规划概论 (10)三、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13)四、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站场布局 (16)第三章汽车客运站设计 (19)一、选址与建设要求 (19)二、工艺组织 (23)三、工艺计算 (25)四、客运站平面设计 (27)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28)一、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基本概念 (28)二、公共交通枢纽影响范围分析 (29)三、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客流需求预测 (31)四、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模确定 (32)第五章常规公交换乘枢纽设计 (38)一、路外常规公交枢纽布局形式研究 (38)二、路内常规公交枢纽站布局 (42)三、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详细交通设计 (45)四、出租车停车设计 (50)五、社会车辆停车场设计 (52)六、枢纽站信息服务设计 (53)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设计 (55)一、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概述 (55)二、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56)三、换乘设施设计 (59)四、疏解道路的交通组织与设计 (65)五、枢纽处交通信息标志设计 (70)第七章铁路及航空客运枢纽站设计 (73)一、铁路客运枢纽站站前广场设计 (73)二、铁路客运枢纽站与轨道车站的衔接 (76)三、航空客运枢纽与轨道车站的衔接设计 (79)第一章停车问题概述 (81)一、停车基本概念 (81)二、停车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83)三、国内外停车研究 (84)四、停车场规划的基本内容 (86)第二章停车调查 (88)一、停车调查内容 (88)二、停车设施供应调查 (88)三、停车实况调查 (88)四、停车设施需求调查 (92)五、停车行为调查 (92)六、其他停车调查内容 (94)第三章停车需求预测 (96)一、停车需求预测综述 (96)二、停车需求影响因素 (97)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97)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02)第四章停车场规划 (103)一、停车场规划综述 (103)二、配建停车场规划 (104)三、路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规划 (105)四、停车换乘设施选址规划 (109)五、路内停车场规划 (110)第五章停车设施设计 (119)一、停车设施设计与空间规划的基本参数 (119)二、停车场内的交通组织 (122)三、停车设施建造型式 (123)第六章停车诱导系统设计 (127)一、停车诱导系统概述 (127)二、国外发展状况 (127)三、停车诱导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组成 (128)四、停车诱导设施规划步骤 (130)五、停车区域划分 (130)六、停车场选择 (131)七、停车诱导标的布局 (132)八、停车诱导标志的设计 (134)第七章停车设施运营管理政策 (138)一、停车设施发展策略 (138)二、停车政策 (138)三、停车场管理措施 (139)四、停车场建设经营管理体制 (140)五、停车收费政策及定价 (140)六、先进的停车管理技术 (141)七、国内外各城市停车管理政策 (142)第一章枢纽概述首先大概介绍目前国内外交通枢纽发展趋势,然后推荐与交通枢纽相关的书籍和城市交通网站。

比如《枢纽与港站》、《公路运输枢纽规划与设计》、《城市一体化交通研究》等。

在整个讲授内容基础上,还将引入承德客运枢纽规划和虹桥机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作为实例。

一、交通枢纽基础理论1、枢纽网络概念从词义上讲,“枢”本义为门上的转轴,可引申为重要或者中心的部分;“纽”为器物上可以抓住而提起的部分,可引申为有关全局的关键。

枢纽概念源自图论和网络几何学。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kelly教授从网络结构角度给予枢纽更加理论化的解释,他认为枢纽是“使地区间联系更加方便、能在一系列出发(Origination)一到达(Destination)点对间产生规模经济,使网络流输送成本得以降低的节点”。

网络设计理论研究将枢纽所存在的网络中的节点划分为一般节点和枢纽节点两种,其中占少数的枢纽节点之间相互连通,而占多数的一般节点之间不相互连通,一般节点只能与接。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大量的枢纽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航空及零担货运网络中,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反映出更多关于枢纽网络设计的理论方法应用于这些领域。

网络结构理论认为枢纽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中心性和中间性。

枢纽可达性表示网络到达枢纽的便捷程度;枢纽中心性指枢纽是空间经济和几何联系的中心;枢纽中间性指通过枢纽可以实现网络连接地方、地区、国家甚至国际。

(1)可达性(Accessibility):可达性是综合交通枢纽最基本的特性,是枢纽发挥到发集散和中转换乘功能的基础。

保证枢纽与国际、区域及地方范围内其它枢纽之间和区域交通系统之间的可达性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在性能上必须协调。

(2)中心性(Centrality):综合交通枢纽的服务对象是人口或工业活动的集中区域,亦是交通集结的中心,应设于空间经济和几何联系的中心,以提高枢纽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可达性,增加枢纽的到发集散能力。

(3)中间性(Intermediacy):由于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和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其它地区之间客货运输的中转点,因此应加强不同交通网络之间的衔接以提高枢纽的中转换乘能力。

2、枢纽网络的运输特性无论是枢纽辐射式航线网络、公共交通网络还是物流运输网络,交通汇集点是机场、公交枢纽站还是仓库,其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网络中少量的节点和运输线路对原本可以直接到达的客流或者是货流,通过改变其运输路径,实现交通流空间上的汇集、重新组织和分配,目的均是为了在保证用户成本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实现运输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1)运输特性分析实例在图1(a )所示的点对式网络中,假设任意两点之间的交通需求均为30/h ,在交通工具容量为30的情况下,任意两条线路间的发车频率为1/h ,那么从乘客角度出发,任意两点之间乘客的平均等候时间为30min ,而且满足两组节点之间的沟通需要9条线路;而在图(b )所示的网络中,在两组节点之间设置交通枢纽,交通需求首先到达交通枢纽处,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换乘和重组最终到达目的地,在该网络中,假设枢纽点换乘时间为t T ,任意两点之间的交通需求均为30/h ,交通工具容量为30,由于将三条不同线路上的交通需求进行重组再通过同一条线路进行运输,因此任意线路上的发车频率增加到3/h ,任意两点之间旅客的平均等候时间降至10min +t T ,其中枢纽点换乘时间可以通过枢纽选址和网络设计合理优化。

从运营商角度出发,枢纽辐射式网络满足两组节点之间的完全沟通只需要6条线路;由于将大量的乘客集中在仅有的几条线路上,同一条线路上车辆的满载率提高,运营公司的单位运输成本降低;同时若AD 、AE 和AF 之间的需求量分别为5/h 、15/h 和30/h ,AD 之间的需求过小,开设直达线路运输成本过高,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的低频率措施会导致乘客的等待时间增加,但若将AD 、AE 和AF 之间的需求集中在同一条线路,总的需求量为50/h ,既能满足运营商的低成本需要,又能满足乘客出行的高频率要求。

(a )点对式 (b )枢纽辐射式图1 枢纽辐射式交通网络运输示例(2)运输特性解析枢纽辐射式交通网络中,单位乘客总的出行成本可以表示为:出行总乘客=bP aT C + (1.1)式中:乘客C — 乘客总的出行成本;总T — 乘客总的出行时间,由两部分组成:线路运行时间和换乘等待时间;出行P — 一次出行总费用;b a ,— 待标定参数。

运营商单位运输成本可以表示为:装卸运行固定运营商=eP dP cP C ++ (1.2)式中:运营商C — 运营商单位运输成本;固定P — 包括机场建设与使用费用、飞机养护修理费用和机组人员费用等;运行P — 运行成本,主要包括飞机的燃油成本;装卸P — 起迄点和换乘节点的装卸费用;e d c ,,— 待标定参数。

图2枢纽辐射式交通网络运输特性在点对式到枢纽辐射式网络的变化过程中,以上所示变量的变化情况可用图2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运营商和乘客费用组成的变化,可以实现枢纽辐射式交通网络中不同运输主体的共赢。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枢纽辐射式交通网络相对于点对式交通网络有着明显的运营优势。

在交通需求点增加和交通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交通网络的功能不仅要能够提供两点之间的沟通,同时要满足运营商以及乘客出行的需要。

当两点之间的需求不足以开辟新的运输线路时,为了在乘客和运营商之间达到一种共赢的目的,以枢纽为核心的交通网络既能保证运营商的成本控制,同时又能为乘客提供连接和更高频率服务。

二、运输枢纽基本概念及分类 1.运输枢纽前苏联的斯卡洛夫在《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中这样定义:运输枢纽是国家统一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路网相邻路径的运输特点,是由若干种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构造物)和活动设备(载运工具、装卸机械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

2.交通枢纽交通枢纽指乘客和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集结的终点、疏散的起点,相同交通模式不同线路间客货流的中转点,或不同交通模式间客货流的转换点。

交通枢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二是具有运输组织、中转和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六大基本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3.交通枢纽分类服务于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称单式交通枢纽,例如铁路枢纽、水运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等;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称为综合交通枢纽。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交通枢纽的内涵:(1)宏观—运输枢纽:基于国家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航、铁、公、水等大交通)的层面,把城市看作是交通网络一个节点,主要考虑哪些城市结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备枢纽地位,而通常不考虑其设施实体——枢纽场站的具体位置。

(2)微观—城市交通枢纽:指城市内不同交通系统之间以及相同交通系统不同线路间的衔接转换处,是具有完备的出行换乘、接驳、集散功能和齐全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完成客货流方式与方向转换的场所。

城市交通枢纽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和城市内部交通换乘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枢纽范畴中,以城市对外客货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到发集散和中转换乘(联运)的大、中型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内部、市内交通系统内部以及对外与市内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节点和转换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