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19-2020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三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2019-2020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三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2019-2020湘教版⾼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新课标湘教版⾼中地理必修⼀⾄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适⽤于学业⽔平复习地理必修I第⼀天任务: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星各⾏其道,使地球处于⽐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地距离适中(1.5亿千⽶)——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经长期演化—适于⽣物呼吸的⼤⽓地球内部⽔汽逸出形成⽔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核聚变成氦原⼦核,并放出⼤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运动、⽔循环和⽣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类⽣产和⽣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太阳辐射能到达⼤⽓层上界的能量指标,⼤⼩为8.24焦/cm 2.分。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结构,从⾥到外分为光球、⾊球和⽇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层)太阳活动影响外⽇冕太阳风磁暴、极光⾊球耀斑⼲扰⽆线电短波通信⽇珥光球太阳⿊⼦对地球上⽓候的影响第⼆天任务: 1.3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和⾃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个太阳⽇(24h )。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时:因经度不同⽽产⽣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平运动的物体运动⽅向发⽣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道上不偏。

(北半球⽤右⼿、南半球⽤左⼿判读)三、地球⾃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交⾓:⾚道平⾯和黄道平⾯的交⾓。

⽬前约为23.5o。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重难点第一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约140亿光年)。

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地球地球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及原因: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4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释放大量的能量,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50亿年。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①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地球提供能量: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是地球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②光球层:黑子——对中高纬地区的乔木年轮的影响;对两极地区永久冰层影响; 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体现对气候的影响色球层:耀斑——对电离层的影响(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日冕层: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周期:自转一周为1恒星日,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是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

1太阳日, 以太阳为参照物,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周期,制约着人类的作息。

新高考普通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四节地球的演化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第二节风成地貌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第三节热力环流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三节海洋与人类第五章地球上的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三节人口容量第二章城镇与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三节天气系统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洋流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其他
气体和悬浮 物,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 要组成部分,厚度 2000-3000千米
海洋水、陆 地水、大气 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 水、生物水、 运动中 土壤水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生物是系 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 的因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



•特殊圈层
莫霍面 岩石圈
✓说出软流层的位置
软流层:上地幔顶部 (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之间) ,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900千米
地幔
✓试比较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
古登堡面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
硬的岩石组成岩石圈平
均厚度约100千米
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之下,正好是岩石圈的下界。
(二)、地幔
17千米 速度(千米/秒)
03 6 9 深度
12 15
900千米 (千米)
1000
横波
纵波
2000
(s) (p)
2900千米 3000
4000
5000 6000
下地幔 地幔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主要有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幔
软流层 上地幔
(一)、地震
•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将烈度相同的点 连成封闭的曲线。
地震构造示意图
等震线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 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中
从震中到震


源垂直距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2精选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2精选PPT课件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提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答案: 1.大气圈 水圈 D 2.(2)整体 (3)其他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答案: (1)Ⅰ—① Ⅱ—④ Ⅲ—② Ⅳ—③(2)D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提示:会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活动实践教材P71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活动思考教材P73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教材P75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教材P75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谢谢观看!。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三知识点总结保你满意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三知识点总结保你满意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三知识点总结保你满意(总5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I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1.宇宙的基本知识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地位: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中心天体:太阳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①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②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注: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5.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6.地球自传的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二地方时产生(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7.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即自西向东)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第1黄赤交角的大小:23°26〃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参考答案: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太阳公转轨道面之间的斜交存在夹角,如果黄赤交角为0的影响:也就意味太阳徘徊在赤道,全球毫无温度带而言,四季的变化是反映在温度黄赤交角变大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 附答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 附答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附答案)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1)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2)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1-3题。

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2.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合肥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读下表,回答4-5题。

4.表中X为()A.103天B.111天C.113天D.117天5.引起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的公转轨道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D.地球是形状不规则的球体6.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北回归线上B.北极圈上C.南回归线上D.南极圈上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回答7-8题。

7.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D.清明(4月5日)8.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到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10.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必修一至三
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