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歌舞剧《日出先照》赏析
大型歌舞剧《日B出先照》赏析

综合艺术 , 主 要 由合 唱 、 重唱 、 间奏曲、 舞 蹈 场 面等 组 成 , 有 时 也 用 朗诵 的 方 式介 绍这 座 美丽 的 海 滨城 市一 一日照 。
关键词 : 日照 历 史 创作背景 歌 舞 剧 内容 日照 当地 文化 元 素
一
、
创 作 渊 源
朽的传奇 , 那 澎 湃 的海 浪 声 中 . 咏诵 的是
是 精 彩 的 武术 表 演 . 融 合 了空 手 翻 , 侧 手
翻 及 各种 高难 度 动 作 . 给 观 众 视 觉 上 的 震
物 姜 太 公是 “ 东夷 之 士” 今秦楼街道冯家 沟 村东 南 有 姜 公 台 . 传 说 即 为 太公 钓 鱼 处
太 阳祭 拜 仪 式 开始 . 一 个 象 征太 阳 的
大型歌舞剧《 日出先照》 赏析
■ 禹晓 馨 广 西 艺 术 学 院
摘要 : 大 型歌 舞表 演《日出先 照 》 , 是 中共 日照 市委 宣传 部 、 日照 市文 化 广 电新 闻 出版 局 、 日照 市 艺 术剧 院 2 0 1 0年 共 同 打
造、 重磅 推 出 的全 新 概 念 的 地 标 性 大 型 旅 游 文 化 节 目 , 这部 歌 舞 剧是 将 音 乐、 文学、 历 史、 舞 蹈 以及 杂 技 等 融 合 为 一 体 的
尊为“ 百家宗师” 琴音 铮 铮 . 渔歌悠悠 . 山野 间 . 他曾自 在 游走 , 海 波上 。 他 曾悠 哉 垂 钓 , 他有高山
流水的从容 . 他 有 闲庭 信 步 的 沉 着 . 他 有
f 一) 日照 历史 简 介 日照 市 是 山东 省 鲁 东 南 地 区 的 一 个 沿海城市 , 得名于“ 日 出初 光 先 照 ” , 夏、 商
艺术与市场的“联姻”——演艺文化产业《日出先照》在日照的亮相

分析 法入手来分析 《日出先照 》这个演 艺业项 目,从获得 巨大成功 的
作 为 一个 实景 演 出景 点 的大 型 歌 舞 项 目, 《 日出 先 照 》 主 原 因,存在的 问题 以及 未来的发展方 向来深入剖析 ,以展现 日照市演 要 介 绍 了 日照 从 远 古 时 代 到 近 现 代 的 发展 变 迁 以及 精 神 生 活 风 艺 文 化 产 业 的 良好 发 展 态 势 。 貌 ,把 日照 的文 化底 蕴 、婚 俗 等风 土人 情 、现 代发 展 面貌 用很 短 关键词 : 《日出先照 》;演 艺业 ;艺术 ;市场 ;旅游业 的 时 间 淋 漓尽 致地 展 现 了 出来 。节 目共 分 为 五个 篇 章 ,依 次 是
照 日出
先照》。 《 日出先照 》作 为 融合 曰照地 域特 色 、历 史人 文 和现 代 风 采 的大 型旅 游 演 艺项 目,成 为 了 目照 旅游 文 化 的新地 标 ,是 演
三、 《 日出先照 》成 功的 原 因 1 . 政府 的支 持
次 ;动 观游 赏 时 ,能增 加观 赏 者眼 中的对 景 画面 ,可 以极 大 地拓 沣 水映 园林 ” “ 窗 中列 远轴 ,庭际 俯乔 木 … ‘ 栋里 归 白云 ,窗外 展 园林空 间 ,延 留观赏 者 的脚步 。 落 晖红 ” “ 窗含 西 岭千 秋雪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这 些诗 句 都在 展 江 南 园 林 的柔 美 之情 , 还 通 过 园林 中 的 花 、 木 、 竹 、绿 现 了窗 户和 窗 外景 致律 动 的关 联 ; 由于 门窗 的虚 空 ,人在 房 中就 苔 、弱 柳 、瘦 菊 、幽兰 、残 荷 、 曲梅 、 山水清 流 、溪 涧 、瘦 石 、 能 感受 到万 物 之律 动 ,不 出户 就 能感 受到 自然 的 美 ;天 高地 远 , 天 象澹 阴 、等 景致 的综合 融汇 来 体现 ,它 们 柔而 不 弱 ,形成 园林 通 过 门窗而 移 远就 近 , 四季 更 迭 ,通 过 门窗就 能 体会 到 宇宙 的 盈 之 中另 一 道 不可 或 缺 的 风景 线 。徜 徉 其 问 , 可 以感 受 到岸 芷汀 虚 与节 律 。墙 是 实 的, 窗是虚 的 , 窗 内有 花 纹 ,花 纹是 实 的 。墙 兰 的清 秀 、 云光水 色 的 空灵 、幽 纂 映花墙 的 淡雅 、林泉 稼浪 的静 上 开 窗加花 便 构成 了形成 虚 实对 比使 原本 生 硬僵 直 的墙 壁变 换 的 谧 、 曲岸 绿池 的舒 徐 … …这诸 多 因素 共 同构 成江 南 私家 园林 的柔 有 了生 气 。
探析话剧《日出》舞台美术设计

探析话剧《日出》舞台美术设计话剧《日出》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其深刻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对人性的探索,被誉为20世纪世界戏剧文学的杰作。
在话剧《日出》的演出中,舞台美术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剧情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视觉支持,还对角色的情感、氛围的营造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等多个方面来探析话剧《日出》的舞台美术设计。
一、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舞台美术设计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观众在看戏的时候所看到的舞台空间。
在话剧《日出》的舞台美术设计中,舞台布景通常采用简约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方式,以突出剧情和角色的演绎。
首先是舞台背景的设计,通常采用大面积的简约装饰来展现剧情所处的环境。
在《日出》中,背景常常采用暗淡的色调,并加入一些梦幻和朦胧的因素,来突出作品中的悲剧和绝望情感。
其次是道具和小道具的设计,它们在舞台设计中的摆放和运用必须与剧情和角色的性格相契合,以展现出故事的细节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在话剧《日出》中,道具的运用通常要简练而富有戏剧性,以凸显剧作的情感和冲突。
舞台布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视角,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角色和情节上。
在话剧《日出》的舞台美术设计中,对视听效果的细心处理让观众在感受到精彩的表演的也能享受到贴近生活的情感和故事的真实性。
二、灯光设计灯光设计在话剧《日出》的舞台美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灯光的变化和运用,可以起到强化剧情、烘托气氛和突出人物情感的作用。
在话剧《日出》中,灯光的运用通常围绕着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内心变化来进行。
比如在剧情高潮处,灯光可以适度增亮,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紧张和悬疑;而在柔情处,灯光则可以采用柔和的色调,来表现角色的温柔和浪漫。
灯光的运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和角度来突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通过冷色调的灯光来表现人物的孤独和绝望,通过温暖色调的灯光来表现人物的温情和希望。
这种灯光设计在话剧《日出》中的运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歌剧《日出》中地域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歌剧《日出》中地域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作者:苏冬昕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金湘歌剧《日出》中的下幕曲一《妓女之歌》是一首富有江南小调特色的合唱曲,通过“音程向位”分析法可以发现其主题旋律借鉴了经典江南民歌旋律的写作方法,除此之外,乐曲的旋律、调式等音乐要素的创作也使用了江南小调的音乐素材,其源于民间的循环曲式结构与江南小调的曲式结构同样有着关联,本文将从该合唱曲的创作手法出发,把《妓女之歌》中包含江南小调特征的音乐要素进行挖掘与分析。
[关键词]金湘;《日出》;江南小调;音程向位;循环曲式[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51-04[收稿日期]2017-08-29[作者简介]苏冬昕(1993—),女,广东茂名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州510006)由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歌剧《日出》于2015年6月17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正式上演,该剧是国家大剧院力邀著名作曲家金湘、编剧万方、导演李六乙、舞美设计刘杏林等一流主创团队倾力打造的首部歌剧版本,演出当晚由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与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分别饰演剧中陈白露与诗人一角,并由指挥家吕嘉担任歌剧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共同演出。
歌剧《日出》是金湘先生继《原野》后又一部以曹禺话剧为原型进行改编的力作,该剧以20世纪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华丽客厅和翠喜所在的三等妓院为具体地点,展示了“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的揭露。
歌剧《日出》的下幕曲一《妓女之歌》是作曲家为了表达妓院的场景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该曲在歌剧中表现的是打手“黑三”们到妓院中搜寻藏匿起来的小东西的戏剧情节,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底层社会——妓院的场景,与所谓的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场景形成反差。
责任与信仰——金湘谈歌剧《日出》

当然 最后必
。
个
然 没 有 音 乐 歌剧 的 位 置 而 成为 没 有 音 乐 的歌剧
”
总 体 的 思 维 要 感 动 别 人 首先 就 要 感 动
。
自
己 按照 这 样的 标
。 。
编剧 如 果 没 有 歌 剧 思 维 创 作 出 来 的 剧 本 谱 成 歌 剧 必 然 是 冗 长 乏 味 我 在 歌剧 创 作 中 也 遇 到 这样 的 问 题 但 我还 是 坚
》
国
戍剧 大 师 曹 禺 的
,
“
原 野
三部 曲
中
,
《
原
是生活场景了
问
中 占
, :
。
《
原 野 》里 也 有 类 似 的 角 色
“
(
白
傻子
自
)
有点情调
。
出
的 歌剧都 是
由
您创 作的
而《 原 野 》 更 可 谓 中 国 原 创 歌 剧
一 ,
您早 已运用
纯 五 度 复 合和 声
”
手 法到
,
己
的 歌剧 作 品
:
线 性 的 复 调 比 如 妓 女 的 板 块 黑 社会 的 板 块
“ ” 。
问
《 曰
:
您 过去 常 说 在 歌 剧 创 作 中 应 该 有 歌 剧 思 维
“ ”
那 么
,
在
立 矛 盾 的 冲突
、 。
它 适合 歌 剧 的 情 节 发 展 和 音 乐 发 展 这 就 剧 中 您 是 如 何体 现 您 的 歌 剧 思 维
i
ve d b ec
t
s
wor d of
谜底在谜面之前——观王延松导演版《日出》

谜底在谜面之前——观王延松导演版《日出》作者:李志娟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4期李志娟今日再观王延松导演的《日出》(总政话剧团2008年版),感到该剧不仅以多种表现形式对曹禺的经典文本做出了更具现代性意义的阐释,更为导演对人类的“终极归属”问题做出了某种尝试性的应答。
当舞台的幕布徐徐拉开、上空的一束幽光渐亮后,躺在沙发上的主角陈白露的存在形式并非传统演绎中的血肉之躯,而为脱离肉身的亡魂之状,她向观众道来的,亦是盘根错节的生前因缘世事……“陈白露已死”成为王延松版《日出》的开篇意象,原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皆在亡魂的憧憧梦境中铺陈、萌发,“一出梦剧”就此拉开帷幕。
较之曹禺的经典原著文本,王导于该版本中做出了较多改动。
将陈白露之死置于演出伊始是诸多改动中最为显著的一例,在塑造陈白露的角色方面,导演让陈白露成为叙述者,并引导着观众进入戏剧情境。
演出过程中,陈白露流动的意识串联了原著中“方达生求婚失败”“小东西自杀”“潘月亭破产”等多个剧情段落,并佐以独白、剖白、插叙、间离等戏剧手段的运用,从陈白露的视角出发完成了一次对《日出》的重新叙述。
毋庸讳言,观众在观看此版《日出》时,从“二元心理”与陈白露的视角交叠,被她的喜怒哀乐强烈地触动。
陈白露的叙述者身份同样使得其与剧中其他角色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她在演出中时常跳出既定的戏剧情境,对其他人物的行动加以评判。
例如当顾八奶奶登场后,陈白露对她的外形、动作、性格都加以鞭辟入里的剖析,使前者染上一抹讽刺喜剧的色彩。
观众自然不易被动陷入陈白露被胡四玩弄的悲剧剧情,而始终对这一角色洞若观火。
导演一面对剧中其他人物使用了间离效果,同时又不断强化着陈白露的内心情绪,从而使陈白露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情感动作在反复的比较和强调中达到了最大化的效果。
导演看似无情地将戏剧角色的命运于戏剧伊始曝光之举同样值得思索。
若说生命的最大的悬念为人类死后魂归何方,那么某处戏剧的悬念及与之相系的谜底,即为在既定时间内情节的落幕和戏剧人物的命运归宿。
日出舞台剧观后感

日出舞台剧观后感刚开场,舞台的布置就像一把钩子,一下子就把我给钩住了。
那场景搭得特别有老上海的味儿,昏黄的灯光打在那些古旧的建筑模型上,感觉就像穿越回了那个纸醉金迷又透着股子悲凉的时代。
演员们一亮相,嚯,那可真是绝了。
演陈白露的女演员简直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她一出场,那举手投足之间,既有交际花的风情万种,又隐隐透着一种无奈和疲惫。
她的眼神啊,就像会说话似的。
在和那些达官贵人周旋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的是那种逢场作戏的机灵劲儿;可当她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那眼里的落寞和绝望,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能把人给吸进去。
我感觉她不是在演,她就是陈白露本人,从那个旧时代的故事里走出来,站在舞台上给我们讲述她的悲欢离合。
还有演潘月亭的那个男演员,把那种资本家的贪婪和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舞台上趾高气昂地走着,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对金钱和权势的狂热。
他和陈白露的对手戏特别精彩,两个人你来我往,就像两只互相试探的狐狸。
一个在拼命地用美貌和智慧从对方那里获取生存的资本,另一个则在权衡利弊,想着怎么在这个女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
整个舞台剧的节奏把握得也特别好。
就像一首起起伏伏的交响曲,有热闹喧嚣的段落,像那些在舞会上众人狂欢的场景,音乐欢快,演员们的舞蹈动作充满活力,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灯红酒绿的舞会现场,感受到那种表面的繁华。
但也有低沉压抑的部分,比如翠喜出场的时候。
翠喜的命运真的是太悲惨了,演员把她的那种穷苦、无奈和对生活的挣扎演得特别真实。
她的身体总是佝偻着,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可眼睛里却藏着无尽的悲哀。
看到她的戏份,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让我喘不过气来。
而且啊,这个舞台剧在一些小细节上也特别用心。
像那些道具,小到一个酒杯,大到一个沙发,都特别符合那个年代的风格。
演员们的服装也很精致,每一套衣服都像是从那个时代直接扒下来的一样,特别能帮助演员们进入角色,也让我们观众更容易沉浸在故事里。
看完这场舞台剧,我就像跟着剧中的人物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的人生。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

《日出》中陈白露艺术形象及表演探析我们都知道,著名影片《日出》是由著名导演和编剧张艺谋执导的。
这部影片曾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可以说是张艺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日出》中有一位出演者特别突出,就是陈白露。
她演绎了一位舞蹈家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们被震撼到声嘶力竭。
本文将从艺术形象和表演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和探究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艺术形象及表演,从而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更深层的内容。
首先,在艺术形象方面,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令人形象深刻。
首先,她佩戴着红色背心和白色热裤,这给她带来了一种自然、大胆、性感和浪漫的形象,使她看起来更加时尚和优雅,此外,她非常擅长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轻柔而优雅的动作让人看得恍惚不已,使观众被她深深地吸引。
接下来我们谈谈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表演。
陈白露在《日出》中展示了她在舞台表演技巧上非常出色的表现。
首先,她巧妙地运用芭蕾舞的技术,将它们与现代舞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轻松跳过非常复杂的动作,使她的舞蹈更加优美、流畅、优雅。
此外,她在舞台上的表演也非常生动有趣,将芭蕾舞表演融入自然、真实的情感,使她的表演更加丰富和精彩,让观众看到的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舞蹈表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陈白露在《日出》中的艺术形象和表演都非常出色。
她凭借出色的表演技巧,将技术和情感结合,让舞蹈跳跃出来了更多的情感。
此外,她的表演还能够吸引观众的情感,令观众赞叹不已,感受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心灵感受。
因此,这说明陈白露在《日出》表演中的形象和表演都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堪称一代宗师的表现。
综上所述,可以说,从艺术形象及表演两个方面,陈白露在《日出》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她凭借出色的表演技巧,将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令人难以置信的心灵感受。
可以说,在《日出》中,陈白露是一位具有可望之典范的表演家,并且拥有艺术上的高度造诣和完美的表演,堪称一代宗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歌舞剧《日出先照》赏析作者:禹哓馨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5期摘要:大型歌舞表演《日出先照》,是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艺术剧院2010年共同打造、重磅推出的全新概念的地标性大型旅游文化节目,这部歌舞剧是将音乐、文学、历史、舞蹈以及杂技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主要由合唱、重唱、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朗诵的方式介绍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
关键词:日照历史创作背景歌舞剧内容日照当地文化元素一、创作渊源(一)日照历史简介日照市是山东省鲁东南地区的一个沿海城市,得名于“日出初光先照”,夏、商(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称东夷,周、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时为莒国,文化底蕴深厚,日照拥有灿烂的文化,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
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养之地。
名人志士辈出,日照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夏、商时期,日照属东夷。
《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
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
《史记》亦说他是东海上人。
《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
西周到战国前期,日照地属于莒国。
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姜尚,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评论家、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等,故乡都是日照。
(二)创作用意《日出先照》这部歌舞剧可以说是填补了日照本土大型旅游文化节目的空白,这部歌舞剧总时长为一小时左右,却涵盖了日照五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日照经济飞速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日照,热爱日照,也为了更好的发展,提高日照当地知名度美誉度及人文内涵。
因此,创作了《日出先照》这部充分展现日照本土丰满多彩的以文化风俗为主的大型歌舞剧。
二、歌舞剧情介绍(一)第一幕——文明曙光这是被太阳恩宠的土地,这是被大海眷顾的土地,阳光与碧海演绎着,亘古不朽的传奇,那澎湃的海浪声中,咏诵的是怎样雄壮灿烂的史诗,那粲然出照的第一缕曙光里,铺陈开来的是怎样浓墨重彩的文明史卷。
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太阳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都有太阳崇拜的习俗,自远古时代起,与大海相依为命的日照人就意识到是太阳赋予万物光明,生机与希望,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
当地有一个民俗节日叫“太阳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农民们会把新收割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万物生长,让农民获得了收获,所以对太阳心存敬畏、崇拜并奉之为神明,进行隆重而挚诚的祭拜,来祈祷它的庇佑。
太阳祭拜仪式开始,一个象征太阳的人出现在金灿灿的灯光下,周围的族人吹起巨大的号角,各种动物模型被族人们举到台上来。
接着舞台上升起一个高高的台子,上面有一轮红日,在太阳的普照下族人跳起了太阳鸟神舞。
然后是族人欢庆舞,演员们穿的都是类似树叶材质的布做成的衣服,很有韵味,先是跪地向太阳神跪拜,接着跳起欢快的舞蹈,把对太阳的喜爱和崇拜表现的淋漓尽致。
日出先照的第一缕曙光,打开了浓墨重彩的人类文明,大幕拉开巨幅长卷,他告诉人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是太阳给予他们的是幸福的阳光,不求回报乐此不疲的奉献,所以人们对太阳有着虔诚的崇拜。
(二)第二幕——东海子牙这一幕是讲的百世传奇人物——姜子牙,又名姜太公。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他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在人们眼中他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而且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并被尊为“百家宗师”。
琴音铮铮,渔歌悠悠,山野间,他曾自在游走,海波上,他曾悠哉垂钓,他有高山流水的从容,他有闲庭信步的沉着,他有无与伦比的才学,他有熠熠不灭的智慧,一位渔夫划着船在舞台上游走,嘴里唱着“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各直并泰山隆,声各直并泰山隆。
”姜子牙则坐在一块礁石上,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武王伐纣身着红色铠甲的勇士,手拿长矛上场了,城墙后有人拿着火把,来回攒动,接着是精彩的武术表演,融合了空手翻,侧手翻及各种高难度动作,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
其中最精彩的是使用了威亚,让演员们悬空表演也是一大亮点,飞到城墙上与他们厮杀,还有一部分用飞檐走壁的功夫冲上城墙,接着在舞台的前方又出现了一批勇士,其中还使用了钢炮来轰炸城门,很是威风。
盾戈庆功舞在姜子牙的谋划下,周武王讨伐商纣大获全胜,这拉开了强大的周王朝的帷幕,同时,奠定了姜子牙韬略鼻祖千古武圣的历史地位,史载,姜子牙公元前1135年生,乃东海上人,即今天的日照人,他是日照的骄傲,他令这片土地更为沉厚耀眼。
就是他,百家宗师姜子牙,稳坐历史的钓台,运筹帷幄钓起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兴盛,钓起了与太阳同辉的卓绝鼓瑟齐颂,盾戈同庆,庆贺一个强大王朝的横空出世,颂扬一位圣贤之人的千古英名。
(三)第三幕——鲁莒会盟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阳光也是这样的明亮,自银杏叶间点点洒落在鲁莒会盟礼上,此后,莒国凭借其大义与诚信,在诸侯林立的动荡时期,神奇地国泰民安了六百余年,这庇佑源自从古到今,日照人民如太阳般诚信,善良和自强不息的明亮品质。
从观众席走向舞台,给人们更加真实的感觉,亲近演员和观众,两人见面后,共拜,接着互换礼物,敬天敬地喝酒,两人登上观看台,欣赏歌舞表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编钟乐舞,舞台两边各有两人演绎着一排编钟,随着低沉悠扬的编钟敲响,姑娘们翩翩起舞,精心编排的舞蹈,别出心裁的服饰和头饰,给观众们极大的视觉享受。
长袖舞这个舞蹈首先融入了杂技,演员在一个高台上,把带蜡烛的灯台分别顶到头上、手上、脚上,还能自由转身,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接着身着红色长袖的姑娘和身着蓝色长袖的小伙子上场了,长长的袖子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着甩起来,舞台上顿时光鲜亮丽,光芒四射,更加美轮美奂,真是精彩绝伦的演出。
歌舞表演结束后,他们起身握手,以示友好。
枯荣兴衰,弹指一挥,青史之上,葳蕤过的这片盎然春绿在莒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中,在心底定然会闪烁永恒的光彩。
(四)第四幕——海曲风情海曲,是日照的古称,象征着日照发展的曲折历程。
舞台上灯光一打,有两个舞蹈演员用长长的丝带在旋转中运用自身的力量飞到了舞台中间的上方。
秀美的九仙山上,万亩红杜鹃开的如火如荼,如歌如画,锦绣无边,请来日照看花吧,在最清澈的阳光里,入歌入画。
接着灯光暗了下来,这是一个完美的舞台,舞蹈演员在空中旋转并不断的变化姿态,甚至可以把自己水平悬浮在空中,这真是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啊。
观花舞花仙子们一个个从雾气中出来,灯光照的他们像个小精灵一般,竹笛优雅的旋律随之响起,后面还有移动的花朵和布景,她们在花海里翩翩起舞,羡煞旁人。
采茶舞(原创)舞台前方下起了水帘雨,采茶姑娘们来了.采茶女唱起:日照青山绿茶新哎呦呦呦青山绿茶新春来茶香人也勤哎呦呦呦茶香人也勤种下千年常青树造福万代后来人儿哎嗨哟采啊,造福万代后来人茶香悠远绕古村疑是江北碧螺春捧出新茶迎远客香入肺腑甜入心哎嗨哟采啊,香入肺腑甜入心采茶女们一唱一和,采用轮唱重唱的方式,融入了竹笛和古筝的陪衬,是一种完美的听觉享受。
接着现场沏上了日照绿茶,茶仙子端下台请观众们品尝,这是一大特色,更是亮点,体现出日照人们的好客之情,达到了演员亲近观众的互动。
渔家情怀岚山号子台上的渔民再现着撒网捕鱼的动作。
岚山号子是岚山渔民在长期撒网捕鱼过程中形成的统一的劳动号子,它体现了日照沿海劳动人民在捕鱼劳作时不屈不挠、乐观豪迈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渔的汉子,追逐着太阳,在茫茫大海上辛勤劳作,渔家女日复一日站在海边,望眼欲穿,苦苦期盼男人归航,她们一生的喜怒哀乐,全部取决于出海的男人,因为有男人才是家,才能生活,才有幸福的希望,她们等啊等啊,就像等着自己的太阳。
接海舞渔家女一听到接海了接海了就高兴地跳起舞来,船一到,她们就欢呼雀跃的非一般箭速跑过去,接到渔夫的心情不言而喻,幸福都写在她们的脸上。
日照民俗“开脸”是日照婚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姑娘出嫁头一天,请来的开脸婆娘用两根线一松一紧来回松动,拧成一线把新娘脸上的汗毛夹住拔出,即为开脸。
开完脸再剪齐前额头发,一个大闺女转眼就变成了新媳妇。
(五)第五幕——相约大海蓝色的射灯打下的光,照在一个水运之都的高台上,有两个杂技演员在高台上面演绎着高难度的动作。
这是日出先照的地方,这是风华正茂的蔚蓝新城,迅速崛起的蓝色海洋经济,同眷秀美的自然风光,谱成一曲隽永壮丽的乐章,像腾飞的海鸥,翱翔舒展于海天之上,请带您的家人与朋友徜徉其间吧,你们会是最美的音符。
日照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诞生成长起来的新兴沿海港口,是国家“六五”期间开始重点规划建设的沿海主要枢纽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随着蓝色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日照要按照“港城”一体,港带一体,港桥一体和海陆一体的思路,大力发展物流业和临港产业,建成区域性的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一片漆黑的舞台上,演员用自己手中的荧光棒,拼成日照两个大字,灯光一闪,大家才发现是一群身穿日照港工作服的小伙子在表演,接着一群女员工也带着安全帽穿着她们的工作服手中挥舞着旗子。
那蓝天碧海间有鸥鸟欢唱,这就是阳光海岸水运之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小帆船一艘艘从台上划过,几个小女孩头带草帽,来回循环,接着每人都玩起了掷帽子表演,引出了一大群在海滩上游玩的人们,她们都穿着泳装玩着沙滩排球,还有一部分带着游泳圈,准备下海游玩的,展现了她们的青春活力,后面还有两个吉祥物一直陪伴着她们,接着一群身着蓝色紧身衣的舞蹈演员们上场了~只不过上场方式很特别,他们都穿了轮滑鞋,抖开两旁的蓝布,像海鸥一样飞翔。
翟默,航海家,艺术家,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驾驶无动力航船“日照号”,从中国日照启航,横跨中国四大洋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被评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后面扮演海鸥的演员,利用威亚让自己飞起来。
同时唱出:我向往你的蔚蓝我渴望你的壮观我忘情的扑到你的身旁一颗心也融进了你的波澜……这便是生态日照,魅力日照,新时代城市——日照。
三、融入日照当地文化元素日照之名,始于元佑。
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故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