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经典题型讲解,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短跑比赛时,计时员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C.光年是长度单位D.声音在空气中向远处传播时,声波的响度不断减小【答案】A【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的,计时员距发令枪较远,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正确的计时应该是看到火光计时,所以发令枪的后面都要放一块黑色的板,就是为了让计时员看清火光的。

B选项中的0dB是指人耳刚好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光年是长度单位,是光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声音的响度不仅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

【考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是在声源出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出减弱。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出减弱噪声。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不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不合题意;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了解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此题的关键。

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此题较易。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计算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计算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计算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某人在长铁管一端猛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求长铁管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2.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看见发令枪冒的白烟就开始计时,如果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是好了还是差了?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比看见白烟开始计时偏差了多少秒?声音在空气中速度记为.3.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为,声音在铁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求铁管长L?人耳只能区分相隔时间大于的两个声音,则甲能听到两次声音时铁管至少得多长?4.夏季雷雨前,经常是闪电雷鸣,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多远?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5.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和______有关.设海水温度为,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计算出海水深度.小明在一直铁棒一端敲击了一次,在另一端的小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两次敲击声间隔2s,求铁棒的长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6.____________长在为7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间隔约为2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为7.明月当空,小婷在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2s后她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声速取,光速取明月和烟花,属于光源的是______。

请解释:人为什么首先看到烟花绽放,然后才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

估算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

8.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人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km?9.晓明对着对面的山头大声喊叫,5秒后听到回音,请问晓明距离山头多远?用回声测距的方法能不能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10.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11.夏天常有雷雨天气,如果闪电过后8s才听到雷声,“隆隆”的雷声持续了7s,则闪电处与观察者的距离是多少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12.学校音乐会上,吉他弹奏声美妙极了,小明想探究弦丝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其长度、直径、材料的关系,他选取了不同规格的弦丝,在松紧程度相同的前提下拨动弦丝发声,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所示:四根弦丝中,发声音调最低的是编号为______ 的弦丝.分别拨动编号为______ 、______ 的弦丝,可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长度的关系.分别拨动编号为3、4的弦丝,可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材料的关系,可见编号为4的弦丝直径是______ mm.分别拨动编号为2、3的弦丝,______ 能不能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直径的关系,理由是______ .1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 能不能;理由:______ .1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用钢琴和提琴同时演奏一首曲,能明显区别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为钢琴与提琴的______ 不同.一轮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出信号,4s后再海面接收到发射回来的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 海水15.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水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为,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约为多大?16.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音叉发出声音,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______ 有关;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 有关.17.吉他是一种通过弦振动发声的乐器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O处,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钮相接,就成了一把简单的自制吉他陈好学习物理知识后知道弦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现他用这把自制的吉来探究琴弦振动发出不同唱名“dou、ruai、mi、fa、”的决定因素通过实验得到:当琴弦长60cm,发出的音为“dou”;当琴弦长45cm,发出的音为“fa”;当琴弦长40cm,发出的音为“sou”此处木盒的作用是为了放大声音的______ ;他上网查得音乐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的频率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可以得到弦发声______18.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______将不同.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号管.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cm的金属管.19.司机朝着山崖以的速度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车速保持不变,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4s后便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是,求: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鸣笛时车离山崖有多远?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有多远?20.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测量海底深度的活动,活动中测量人员测得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本次测量中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此处海底深度是多少?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21.一快艇向山崖方向匀速运动,在离山崖360m处鸣笛,快艇继续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艇上的人刚好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快艇运动的速度空气中声速为22.一辆汽车以的速度行驶到距一悬崖绝壁875m处时按了一声喇叭,声音向前传播,遇到绝壁后又反射回来,问在行驶的汽车里,驾驶员要经过几秒钟才听到喇叭的回声?23.科学家为了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在船上用仪器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仪器收到海底传回的回波信号。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与声音有关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A中图像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30t;B中图表示禁止鸣笛;C中表示注意安全;D中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20km/h.故选B.【考点】物理常识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于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是一道常识题,同时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2.(2分)(2014秋•张掖校级期末)大多数人听到频率为的声音,把频率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答案】20Hz~20000Hz;20000Hz.【解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物理学中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故答案为:20Hz~20000Hz;20000Hz.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瓶中水的高度不同,在敲击时,瓶内空气柱振的快慢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应选D。

【考点】声现象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音调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升高B.音调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答案】A【解析】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瓶中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故应选A。

【考点】声音的要素5.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答案】音调;响度;响度.【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响度.故答案为:音调;响度;响度.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6.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选D.【考点】声与信息.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7.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中学的初二物理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音叉接触水盆里的水,发现溅起水花.实验二、用细线系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放置在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声音比原来小多了.实验三、把钢尺的一端压紧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改变伸出的长度,再次使它振动.仔细听两次的声音.以上三个实验,实验表明声音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和.【答案】一;实验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三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的关系.【解析】解:实验一、使正在发声音叉接触水盆里的水,发现溅起水花,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实验二、用细线系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放置在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声音比原来小多了,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三、把钢尺的一端压紧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改变伸出的长度,再次使它振动.仔细听两次的声音,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的有关;故答案为:一;实验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三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的关系.【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BD【解析】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该选项叙述正确;B.“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该选项叙述正确;C.清洗精细的机械,超声波可以引起机械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精细机械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该选项叙述错误;D.隔音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该选项叙述正确.故选:ABD.【考点】声音传播、响度、声音的作用、控制噪声途径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声波具有能量,所以医院可以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A对;真空不能传声,B错;“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错;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比如超声波、次声波,或者没有传声的介质时,我们都听不到声音,D错。

【考点】声现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使用的是电磁波),选项A错误。

声源振动的频率,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改变振动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选项B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B错误。

隔音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C错误。

B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故选项D正确。

【考点】声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C错误;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噪声的防治。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对声音特征的辨别,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4.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通过牙齿的传递可以听到声音,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频率及音调的关系.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调、防治噪声途径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答案】C【解析】A、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一般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所以A说法正确B、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所以B说法正确。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 含答案 ) 含分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 .“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响彻云霄的喝彩声,这里的“响彻云霄”形容的是声音()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好D. 流传快【答案】 A【分析】【解答】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余选项内容没关,故答案为: A.【剖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A 切合题意.2.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流传速度同样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C. 电磁波能够传达信息,声波不可以传达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815℃空气中的3×10m/s ,声波在流传速度为 340m/s ,故 A 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其实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流传,故 B 错误;C、电磁波能够传达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能够传达信息,如人经过说话沟通,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达信息,人用说话时发作声波,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3.常常概括总结知识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以下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好正确的一组是()A.声音特征影响因素响度振幅音调频次音色材质描绘举例响鼓需要重锤敲、响彻云霄不敢大声语、低声细语闻其声知其人、口技B.串连电路并联电路电流I=I1=I2I=I1+I2电压U=U1+U2U=U1=U2电阻R=R1+R2R=R1=R2 C.电荷种类正、负互相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应用避雷针磁极南、北同名磁极互相排挤,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指南针D.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电路故障有示数无示数灯泡短路无示数有示数灯泡开路无示数无示数变阻器开路【答案】 D【分析】【解答】解:A、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应了声音的质量与特点.响鼓需要重锤敲、响彻云霄、不敢大声语、低声细语指的是响度;故 A 错误;B、在串连电路中,各处电流是同样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头电压相等;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电阻倒数之和,故 B 错误;C、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自然界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利用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制成了验电器;避雷针是利用导体的性质来工作的;同名磁极互相排挤,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指南针能指示必定的方向就是因为遇到了磁力的作用,故 C 错误;D、灯泡短路,无电流经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相当于与导线并联无示数;电路有较大电流经过,电流表有示数.假如灯泡开路,无电流经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串连在电路中丈量电源电压有示数;电流表几乎无电流经过无示数.假如变阻器开路,整个电路处于开路状态,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故D正确.应选: D.【剖析】( 1 )依据声音的三个特点剖析;乐音的三个特点是:响度、音调、音色.(2)依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剖析;(3)依据电荷、磁极间的互相作用规律剖析;( 4)电路故障有两种,短路和断路.依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剖析故障原由.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抵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洁净又舒畅 . 对于电子牙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可以在空气中流传B. 超声波能传达能量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答案】B【分析】【解答】 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流传, A 不合题意;B、超声波能够传达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B 切合题意;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不合题意;D、超声波的频次高于20000Hz,频次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 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B .【剖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能够在空气中流传;超声波既可传达信息,也可传达能量;频次高于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次范围为20~20000Hz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能够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推行,可逐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往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C【分析】【解答】 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 A 不切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行,减少了燃料焚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切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 C 切合题意为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 正确;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B 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 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vt.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像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u<2f
v >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20.下列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 C 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 D 错误.
故选 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解析:A选项: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只是靠空气传播,所以A错误。

B选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耳听到声音还需要满足其他条件,如有介质传播、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0Hz 20000Hz)等,所以B错误。

C选项:回声是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C正确。

D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快,所以D错误。

答案:C2.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 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 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 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 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解析:用手按在自行车铃铛上,敲打时铃铛受手的阻碍,不能正常振动,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不会清脆。

A选项,声音能传出,只是不正常;B选项,铃振动了,只是受阻碍;D选项,周围有空气介质。

答案:C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 人唱歌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A选项: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条件缺失时说法不准确,A错误。

B选项:人是靠音色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而不是音调,B错误。

C选项:人唱歌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C正确。

D选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D错误。

答案:C4.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瓶中水的高度不同,在敲击时,瓶内空气柱振的快慢不同,则发声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应选D。

【考点】声现象2.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答案】A【解析】(1)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速度比这个速度要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因此不能用回声测距测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音色以及声音的传播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C【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4.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