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教育书简读书笔记

第十六封信美的理想与现实中的美,现实中的美的关于松弛和紧张的相互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去认知美。

美的最高理想(我们一直所探求的)——“在实在和形式的尽可能完善的结合和平衡中去寻找”(P49下)-观念上的,不可能达到的,只可能有唯一的一种平衡。

原因:美同时产生松弛作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都停留在自己的界限之内P50上)和紧张作用(二者都保持自己的力量P50上)。观念上的一致性,松弛和紧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刚毅——“作用是使心灵既从道德上紧张起来,并增加它的反弹力”(P50下)对松弛的需要与柔软——“作用是在道德方面与自然方面使心灵得到松弛”(P51)对紧张的需要。(P51),二者的适度。

对比经验中的美“双重性”(P49下)不断“打破”与“平衡”

理想中的美仅仅由想象来区分,在经验美中依照存在而区分——引出审美教育的任务——认识美“以伦理道德代替举止规矩,以认识代替知识,以内心幸福代替幸福生活”(P50下)对生活美的总结和认知。

第十七封信

现实的舞台

美——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协调“把受到限制的状态再引回到绝对的状态,并使人成为一个在他自身上就是完美无缺的整体。”(P52下)

松弛对于压抑的作用,“感觉”通过“形式”,“法则”通过“质料”(P53下)

(哲学意义上的“质料”——康德认为:当我们被一个对象所刺激时,它在表象能力上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感觉。那种经过感觉与对象相关的直观就叫做经验性的直观。一个经验性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对象叫做现象。而在现象中,那与感觉相应的东西称之为现象的“质料”。

一切现象的质料只是后天被给与的,但其形式却必须是全都在内心中先天地为这些现象准备好的。)

柔软通过两种形式:缓和剂(它将作为宁静的形式,使粗野的生活缓和下来,并开辟从感觉通向思维的道路P53下)与回环针(它将作为活的形象,用感性的力量装备抽象的形式,把概念引回到直观,并把法则引会到感觉P53)第十八封信美便是一种“中间状态”(P54下)

“美是把两种彼此对立的、永远不可能一致的状态相互结合起来。”(P55上)

重视感觉或者知性的哲学家都不能真正找到美,对于自由和规则性他们在认识上具有局限。

第十九封信思想的美,美在思想上的体现。

“无规定性的状态——空虚的无限性”(P57上)

精神便是一种无规定性的自由。

实在通过限制来达成,现实的确定要通过否定或者排除,可规定性要通过扬弃自由(P57中)

思想——“假如不存在某种可以排除的东西,假如不是通过精神的绝对活动把否定同某种肯定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从不确定之中产生对立,那么,从单纯的排除之中永远不会产生实在,从单纯的感官感觉之中永远不会产生表象;这种心灵的活动叫做判断或思维,而这种活动的结果叫做思想。”(P57下)

思想是一种纯粹的绝对活动。

“美为思维提供了动力,使思维力能按照自己的法则来表现自己”。(P58)

意志就是在抑制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力量,意志伴随着感觉和自我的形成而形成。当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都慢慢觉醒,存在之后,人性便建立起来。“这样两种对立的基本冲动

在人身上活动起来,那么这两者就失去了它们的强制,而两种必然性的对立就成了自由的根源。”(P61上)“从感觉的受动状态过渡到思维和意志的主动状态,只能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来实现。”(P70下,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封信自由,从感觉过渡到思维

规定——打破——重塑的轮回

自由本身是自然的作用,人的两种基本冲突建立之后,自由才开始形成。

“审美状态”——可规定性状态(P63上)

感性冲动具有优先权,人们最先开始都是通过感觉来认识社会,生命冲动是一种自然性,而之后理性冲动的力量会伴随着逻辑道德的认知逐渐加强。从感觉过渡到思维首先需要到无序的状态,对以前的规则进行扬弃,“把各种规定相互对立起来”(P62),即首先冲破审美状态。然后心灵上达到一种既不受“自然状态”,又不受“逻辑的状态”和“道德状态”的束缚(P63),即自由的状态,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审美状态。(这里就应征了关于美在现实状态中不断打破和平衡,重组的观点)

第二十一封信双重的可规定性状态和双重的规定性状态(P64)

心灵的两种状态:

当它处于感觉时,它是被规定的,完全仅仅只是受到限制(“内在无限力量的限制”P64中);当它处于思维时,它是从自己的绝对能力出发自己限制自己(“来自内在无限丰富的一种否定”P64中)

现实中的美的双重性,美“排除任何被规定的存在”(P64下),美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是按照人的本性,从自己本身出发来创造他所愿望的东西,是一种自由的皈依,这便是“人性的馈赠”(P65下)。

审美心境是要脱离开感性和理性的束缚,如何达到这样的审美心境,两种冲动的平衡就需要意志的力量。

(心灵的审美境界——1、只要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和确定的作用上,就必须被视为零。2、倘若人们在这种状态下不受任何限制,同一个心灵中共同起作用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就必须认为审美心境是一种最高实在性的状态P66中)

第二十二封信艺术作品的审美

艺术作品是审美的媒介,达到的“是精神上的高度宁静和自由”(P67下)——心灵上的审美境界,而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人性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P67上。

每一种艺术的完美风格表现——“消除这种艺术特有的局限性,而又不把这种艺术独有的长处一起抛弃,并通过聪明地运用这种艺术的特点而使这种艺术具有更为普遍的性质。”(P69上)

艺术家的智慧——正确运用形式和质料,“通过形式消灭质料——内容不论多么高尚和广泛,它对精神随时都起限制作用,而只有从形式中才有希望得到真正的审美自由”(P69上),达到一种整体的和谐,让部分消失在整体之中,从而达到一种审美上的自由。

第二十三封信审美的人

感性的人缺乏思维的自主和自由,感性的人已经被规定了,所以他首先要成为一个审美的人,不仅仅遵从自然,慢慢运用理性、精神自由来实现自然规定,超脱自然。但是同时他又不能仅仅丧失被动的规定,因为那样的话,他同时也丧失了被重塑的可能性,形式总是在质料的基础之上才有实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