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版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点,BE 平分∠ABO 交AO 于E 点,CF ⊥BE 于F 点,交BO 于G 点,连接EG 、OF ,下列四个结论:①CE=CB ;②AE=2OE ;③OF=12CG ,其中正确的结论只有(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2.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下列结论: ①BE =DF ,②∠DAF =15°,③AC ⊥EF ,④BE+DF =EF ,⑤EC =FG ;其中正确结论有( )个A .2B .3C .4D .5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且AB AE =,延长AB 与DE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AC ,CF .下列结论:①ABC EAD ∆∆≌;②ABE ∆是等边三角形;③AD BF =;④BEF ACD S S ∆∆=;⑤CEF ABE S S ∆∆=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ABC ︒∠=,30BAC ︒∠=,分别以直角边AB 、斜边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F 为AC 的中点,DE 与AC 交于点O ,DF 与AB 交于点G .给出如下结论:①四边形ADFE 为菱形;②DF AB ⊥;③14AO AE =;④4CE FG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4=AD ,宽1AB =,点E 在边AD 上,点F 在边BC 上,将四边形ABFE 沿着EF 折叠后,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则EG 等于( )A .3B .23C .178D .546.如图,正方形ABCD (四边相等、四内角相等)中,AD =5,点E 、F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两点,且AE =FC =4,BE =DF =3,则EF 的平方为( )A .2B .125C .3D .47.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3 ,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为( )A 3B .3C .2D .38.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12,点E 在边CD 上,且BG=CG ,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接AG 、CF ,下列结论:①△ABG≌△AFG;②∠EAG=45°;③CE=2DE;④AG∥CF;⑤S△FGC=725.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且BE=1,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的最小值为()A.0.5 B.2.5 C.2D.110.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2,点D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BF=4CF,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 B.3 C.4 D.5二、填空题1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BC边上的高为4 ,AB=5 ,25AC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ABC中,∠BAC=90°,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是直线AB、AC上的动点,∠EDF=90°,M、N分别是EF、AC的中点,连结AM、MN,若AC=6,AB=5,则AM-MN的最大值为________.13.如图,四边形ABCD ,四边形EBFG ,四边形HMPN 均是正方形,点E 、F 、P 、N 分别在边AB 、BC 、CD 、AD 上,点H 、G 、M 在AC 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1S ,2S ,则12:S S 等于__________.14.已知在矩形ABCD 中,3,3,2AB BC ==点P 在直线BC 上,点Q 在直线CD 上,且,AP PQ ⊥当AP PQ =时,AP =________________.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2AB ,∠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DH ⊥AE 于点H ,连接BH 并延长交CD 于点F ,连接DE 交BF 于点O ,下列结论:①∠AED =∠CED ;②OE =OD ;③BH =HF ;④BC ﹣CF =2HE ;⑤AB =HF ,其中正确的有_____.16.如图,四边形纸片ABCD 中,AB BC =, 90ABC ADC ∠=∠=︒.若该纸片的面积为10 cm 2,则对角线BD =______cm .17.菱形O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 (30),∠DOB =60°,点P 是对角线OC 上一个动点,E (0,-1),则EP 十B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8.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ABC=60°,以AB 为腰在菱形外作底角为45°的等腰△ABE ,连结AC ,CE ,则△ACE 的面积为___________.19.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 平分∠BAD 交边 BC 于 E ,DF 平分∠ADC 交边 BC 于 F ,若 AD=11,EF=5,则 AB= ___.20.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点D ,BE AC ⊥,垂足为点E ,M 为AB 边的中点,连结ME 、MD 、ED ,设4AB =,30DAC ∠=︒则EM =______;EDM 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nAB =,E ,F 分别在AB ,BC 上.(1)若1n =,①如图,AF DE ⊥,求证:AE BF =;②如图,点G 为点F 关于AB 的对称点,连结AG ,DE 的延长线交AG 于H ,若AH AD =,猜想AE 、BF 、A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若M 、N 分别为DC 、AD 上的点,则EM FN 的最大值为_____(结果用含n 的式子表示);(3)如图,若E 为AB 的中点,ADE EDF ∠=∠.则CF BF的值为_______(结果用含n 的式子表示).22.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cm =,5BC cm =,60B ∠=, G 是CD 的中点,E 是边AD 上的动点,EG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DF . (1) 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 ①当AE 的长为多少时, 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当AE =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直接写出答案, 不需要说明理由).23.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30C ∠=︒,12AC cm =,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点A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06t <<),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1)试用含t 的式子表示AE 、AD 、DF 的长;(2)如图①,连接EF ,求证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②,连接DE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EBFD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4.在矩形ABCD 中,将矩形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含端点)上,落点记为E ,这时折痕与边BC 或者边CD (含端点)交于点F (如图1和图2),然后展开铺平,连接BE ,EF .(1)操作发现:①在矩形ABCD 中,任意折叠所得的△BEF 是一个 三角形;②当折痕经过点A 时,BE 与AE 的数量关系为 .(2)深入探究:在矩形ABCD 中,AB =3,BC =23.①当△BEF 是等边三角形时,求出BF 的长;②△BEF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E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社团活动课上,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索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图1,90MON ∠=,点A 为边OM 上一定点,点B 为边ON 上一动点,以AB 为一边在∠MON 的内部作正方形ABCD ,过点C 作CF OM ⊥,垂足为点F (在点O 、A 之间),交BD 与点E ,试探究AEF ∆的周长与OA 的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动手操作,归纳发现)(1)通过测量图1、2、3中线段AE 、AF 、EF 和OA 的长,他们猜想AEF ∆的周长是OA 长的_____倍.请你完善这个猜想(推理探索,尝试证明)为了探索这个猜想是否成立,他们作了如下思考,请你完成后续探索过程: (2)如图4,过点C 作CG ON ⊥,垂足为点G则90CGB ∠=90GCB CBG ∴∠+∠= 又四边形ABCD 正方形,AB BC =,90ABC ∠=则90CBG ABO ∠+∠=GCB ABO ∴∠=∠在CBE ∆与ABE ∆中,(类比探究,拓展延伸)(3)如图5,当点F 在线段OA 的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线段AE 、EF 、AF 与OA 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26.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EAF ︒∠= .()1如图1,若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延长线段CB 至G ,使得BG DF =,若3,2BE BG ==,求EF 的长;()2如图2,若点,E F 分别在边CB DC 、延长线上时,求证: .EF DF BE =-()3如图3,如果四边形ABCD 不是正方形,但满足,90,45,AB AD BAD BCD EAF ︒︒=∠=∠=∠=且7, 13,5BC DC CF ===,请你直接写出BE 的长.27.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CNM 为矩形,如图1,M 点坐标为(m ,0),C 点坐标为(0,n ),已知m ,n 满足550n m -+-=.(1)求m ,n 的值;(2)①如图1,P ,Q 分别为OM ,MN 上一点,若∠PCQ =45°,求证:PQ =OP+NQ ; ②如图2,S ,G ,R ,H 分别为OC ,OM ,MN ,NC 上一点,SR ,HG 交于点D .若∠SDG =135°,55HG =,则RS =______;(3)如图3,在矩形OABC 中,OA =5,OC =3,点F 在边BC 上且OF =OA ,连接AF ,动点P 在线段OF 是(动点P 与O ,F 不重合),动点Q 在线段OA 的延长线上,且AQ =FP ,连接PQ 交AF 于点N ,作PM ⊥AF 于M .试问:当P ,Q 在移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度;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8.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C 点在x 轴上,A 点在y 轴上,D(0,0),B(3,4),矩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点B 落在AD 边上的G 处,E 、F 分别在BC 、AB 边上且F(1,4).(1)求G 点坐标(2)求直线EF 解析式(3)点N 在坐标轴上,直线EF 上是否存在点M ,使以M 、N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矩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1)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DEBF 是菱形,则需要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AB=8,AD=6,求EF 的长.30.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6,10O AB AC AB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连接PO ,并延长交BC 于点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求BQ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当325t =时,点O 是否在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上?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形对角性质可得∠CEB=∠CBE,CE=CB;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证△ECG≌△BCG,可得2OE;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得OF=12BE=12CG.【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O=∠ACO=∠CBO=45°,AB=BC,OA=OB=OC,BD⊥AC,∵BE平分∠ABO,∴∠OBE=12∠ABO=22.5°,∴∠CBE=∠CBO+∠EBO=67.5°,在△BCE中,∠CEB=180°-∠BCO-∠CBE=180°-45°-67.5°=67.5°,∴∠CEB=∠CBE,∴CE=CB;故①正确;∵OA=OB,AE=BG,∴OE=OG,∵∠AOB=90°,∴△O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OE,∵∠ECG=∠BCG,EC=BC,CG=CG,∴△ECG≌△BCG,∴BG=EG,∴2OE;故②正确;∵∠AOB=90°,EF=BF,∵BE=CG,∴OF=12BE=12CG . 故③正确. 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故选A .【点睛】运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B解析: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证△ABE ≌△A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定①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EC=FC ,就可以得出AC 垂直平分EF ,即可判定③;设EC=FC=x ,由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计算后即可判定④⑤.【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AD ,∠B=∠BCD=∠D=∠BAD=90°.∵△AEF 等边三角形,∴AE=EF=AF ,∠EAF=60°.∴∠BAE+∠DAF=30°.在Rt △ABE 和Rt △ADF 中,AE AF AB AD ⎧⎨⎩== , Rt △ABE ≌Rt △ADF (HL ),∴BE=DF (故①正确).∠BAE=∠DAF ,∴∠DAF+∠DAF=30°,即∠DAF=15°(故②正确),∵BC=CD ,∴BC-BE=CD-DF ,即CE=CF ,∵AE=AF ,∴AC 垂直平分EF .(故③正确).设EC=FC=x ,由勾股定理,得:,EF CG FG x ===, ∴EC ≠FG (⑤错误)在Rt △AEG 中,sin 60sin 602sin 60AG AE EF CG ︒︒︒===⨯=,2AC ∴=,AB ∴=,BE x ∴==,BE DF x ∴+=-≠,(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答本题时运用勾股定理的性质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 ∥BC ,AD=BC ,由AE 平分∠BAD ,可得∠BAE=∠DAE ,可得∠BAE=∠BEA ,得AB=BE ,由AB=AE ,得到△ABE 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则∠ABE=∠EAD=60°,由SAS 证明△ABC ≌△EAD ,①正确;由△FCD 与△ABD 等底(AB=CD )等高(AB 与CD 间的距离相等),得出S △FCD =S △ABD ,由△AEC 与△DEC 同底等高,所以S △AEC =S △DEC ,得出S △ABE =S △CEF ,⑤正确.【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BC ,∴∠EAD=∠AEB ,又∵AE 平分∠BAD ,∴∠BAE=∠DAE ,∴∠BAE=∠BEA ,∴AB=BE ,∵AB=AE ,∴△ABE 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ABE=∠EAD=60°,∵AB=AE ,BC=AD ,在△ABC 和△EAD 中,AB AE ABE EAD BC AD =⎧⎪∠=∠⎨⎪=⎩,∴△ABC ≌△EAD (SAS );①正确;∵△FCD与△ABC等底(AB=CD)等高(AB与CD间的距离相等),∴S△FCD=S△ABC,又∵△AEC与△DEC同底等高,∴S△AEC=S△DEC,∴S△ABE=S△CEF;⑤正确;若AD与AF相等,即∠AFD=∠ADF=∠DEC,即EC=CD=BE,即BC=2CD,题中未限定这一条件,∴③④不一定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复杂,注意将每个问题仔细分析.4.D解析:D【分析】由题意得出条件证明△ABC≌△DAF,根据对应角相等可推出②正确;由F是AB中点根据边长转换可以推出④正确;先推出△ECF≌△DFA得出对应边相等推出ADFE为平行四边形且有组临边不等得出①错误;再由以上全等即可得出④正确.【详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AD=60°,AB=AD,∵∠BAC=30°,知∴∠FAD=∠ABC=90°,AC=2BC,∵F为AC的中点道,∴AC=2AF,∴BC=AF,∴△ABC≌△DAF,∴FD=AC,∴∠ADF=∠BAC=30°,∴DF⊥AB,故②正确,∵EF⊥AC,∠ACB=90°,∴FG∥BC,∵F是AB的中点,∴GF=12 BC,∵BC=12AC ,AC=CE , ∴GF=14CE ,故④说法正确; ∵AE=CE ,CF=AF ,∴∠EFC=90°,∠CEF=30°,∵∠FAD=∠CAB+∠BAD=90°,∴∠EFC=∠DAF ,∵DF ⊥AB ,∴∠ADF=30°,∴∠CEF=∠ADF ,∴△ECF ≌△DFA (AAS ),∴AD=EF ,∵FD=AC ,∴四边形属ADFE 为平行四边形,∵AD≠DF ,∴四边形ADFE 不是菱形;故①说法不正确;∴AO=12AF , ∴AO=12AC , ∵AE=AC ,则AE=4AO ,故③说法正确,故选D .【点睛】本体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根据图形结合知识点进行推导.5.D解析:D【分析】连接BE ,根据折叠的性质证明△ABE ≌△A GE ',得到BE=EG ,根据点G 是AD 的中点,AD=4得到AE=2-EG=2-BE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E 得到EG.【详解】连接BE ,由折叠得:AE A E '=,A A '∠=∠=90°,AB A G '=,∴△ABE ≌△A GE ',∴BE=EG,∵点G 是AD 的中点,AD=4,∴AG=2,即AE+EG=2,∴AE=2-EG=2-BE ,在Rt △ABE 中,222BE AE AB =+,∴ 222(2)1BE BE =-+,∴EG=5BE 4=,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利用折叠证明三角形全等,目的是证得EG=BE ,由此利用勾股定理解题.6.A解析:A【分析】根据AB=5,AE=4,BE=3,可以确定△ABE 为直角三角形,延长BE 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的平方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AD=5,如图,延长BE 交CF 于点G ,∵AB=5,AE=4,BE=3,∴AE 2+BE 2=AB 2,∴△ABE 是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DFC 是直角三角形,∵AE=FC=4,BE=DF=3,AB=CD=5,∴△ABE≌△CDF,∴∠BAE=∠DCF,∵∠ABC=∠AEB=902,∴∠CBG=∠BAE,同理可得,∠BCG=∠CDF=∠ABE,△ABE≌△BCG,∴CG=BE=3,BG=AE=4,∴EG=4-3=1,GF=4-3=1,∴EF2=EG2+GF2=1+1=2故选择:A【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运用,根据已知条件构建直角三角形求值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函数易得BE,AE长,根据翻折和对边平行可得△AEC1和△CEC1为等边三角形,那么就得到EC长,相加即可.解:连接CC1.在Rt△ABE中,∠BAE=30°,AB3∴BE=AB×tan30°=1,AE=2,∠AEB1=∠AEB=60°,∵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1AE=∠AEB=60°,∴△AEC1为等边三角形,同理△CC1E也为等边三角形,∴EC=EC1=AE=2,∴BC=BE+EC=3,故选B.8.D解析:D【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证Rt△ABG≌Rt△AFG;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得∠GAF=45°;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证CE=2DE;通过证明∠AGB=∠AGF=∠GFC=∠GCF,由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G∥CF;求出S△ECG,由S△FCG=35GCE S即可得出结论.【详解】①正确.理由:∵AB=AD=AF,AG=AG,∠B=∠AFG=90°,∴Rt△ABG≌Rt△AFG(HL);②正确.理由:∵∠BAG=∠FAG,∠DAE=∠FAE.又∵∠BAD=90°,∴∠EAG=45°;③正确.理由:设DE=x,则EF=x,EC=12-x.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12﹣x)2+62=(x+6)2,解得:x=4,∴DE=x=4,CE=12-x=8,∴CE=2DE;④正确.理由:∵CG=BG,BG=GF,∴CG=GF,∴∠GFC=∠GCF.又∵Rt△ABG≌Rt△AFG,∴∠AGB=∠AGF,∠AGB+∠AGF=2∠AGB=∠GFC+∠GCF=2∠GFC=2∠GCF,∴∠AGB=∠AGF=∠GFC=∠GCF,∴AG∥CF;⑤正确.理由:∵S△ECG=12GC•CE=12×6×8=24.∵S△FCG=35GCES∆=3245⨯=72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9.B解析:B【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点F为主动点,G为从动点,所以以点E为旋转中心构造全等关系,得到点G的运动轨迹,之后通过垂线段最短构造直角三角形获得CG最小值.【详解】由题意可知,点F是主动点,点G是从动点,点F在线段上运动,点G也一定在直线轨迹上运动,如图,将ΔEFB绕点E旋转60°,使EF与EG重合,得到ΔEFB≅ΔEHG,从而可知ΔEBH为等边三角形,点G在垂直于HE的直线HN上,如图,作CM⊥HN,则CM即为CG的最小值,作EP⊥CM,可知四边形HEPM为矩形,则1351=2.5222CM MP CP HE EC=+=+=+=.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极值问题,构造图形计算,是极值问题中比较典型的类型.分清主动点和从动点,通过旋转构造全等,从而判断出点G的运动轨迹,是解本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想办法证明S阴=S△ADE+S△DEC=S△AEC,再由EF∥AC,可得S△AEC=S△ACF解决问题.【详解】连接AF、EC.∵BC=4CF,S△ABC=12,∴S△ACF=13×12=4,∵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E∥CF,EF∥AC,∴S△DEB=S△DEC,∴S阴=S△ADE+S△DEC=S△AEC,∵EF∥AC,∴S△AEC=S△ACF=4,∴S阴=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模型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11.12或2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画出图形,BC边上的高在平行四边形的内部和外部,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详解】解:情况一:当BC边上的高在平行四边形的内部时,如图1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5,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CE AC AE,(25)42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BE AB AE543=-=-=,∴BC=BE+CE=3+2=5,此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等于2×(AB+BC)=2×(5+5)=20;情况二:当BC边上的高在平行四边形的外部时,如图2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边上的高为AE=4,AB=5,AC=25在Rt △ACE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25)42CE AC A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2BE AB AE 543=-=-=,∴BC=BE-CE=3-2=1,∴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AB+BC)=2×(5+1)=12,综上所述,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等于12或20.故答案为:12或2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分高在平行四边形内部还是外部讨论是解题关键.12.52【分析】连接DM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得AM=D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到AM MN DN -≤,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连接DM ,如下图所示,∵90BAC EDF ∠=∠=︒又∵M 为EF 中点∴AM=DM=12EF ∴AM MN DM MN DN -=-≤(当D 、M 、N 共线时,等号成立)∵D 、N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即DN 是△ABC 的中位线∴DN=12AB=52∴AM MN -的最大值为52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确定AM MN -的取值范围.13.4:9【分析】设DP =DN =m ,则PN m ,PC =2m ,AD =CD =3m ,再求出FG=CF=12BC=32m ,分别求出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详解】根据图形的特点设DP =DN =m ,则PN m ,∴m=MC ,,∴BC =CD =PC+DP=3m ,∵四边形HMPN 是正方形,∴GF ⊥BC∵∠ACB =45︒,∴△F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G=CF=12BC=32m , ∴S 1=12DN×DP=12m 2,S 2=12FG×CF=98m 2, ∴12:S S =12m 2: 98m 2=4:9, 故答案为4:9.【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分析】 根据点P 在直线BC 上,点Q 在直线CD 上,分两种情况:1.P 、Q 点位于线段上;2.P 、Q 点位于线段的延长上,再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相应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即可求解.【详解】解:当P 点位于线段BC 上,Q 点位于线段CD 上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AP PQ ⊥∴∠BAP=∠CPQ ,∠APB=∠PQC∵AP PQ =∴ABP PCQ ≅∴PC=AB=32,BP=BC-PC=3-32=32∴当P 点位于线段BC 的延长线上,Q 点位于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AP PQ ⊥∴∠BAP=∠CPQ ,∠APB=∠PQC∵AP PQ =∴ABP PCQ ≅∴PC=AB=32,BP=BC+PC=3+32=92∴223922+()()31023223102【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熟练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①②③④【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E =∠DAE =45°,可得出△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 2=,从而得到AE =AD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E 和△AH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 =DH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DE =∠AED =67.5°,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CED =67.5°,从而判断出①正确; ②求出∠AHB =67.5°,∠DHO =∠ODH =22.5°,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 =OD =OH ,判断出②正确;③求出∠EBH =∠OHD =22.5°,∠AEB =∠HDF =45°,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EH 和△HD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H =HF ,判断出③正确;④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 =HE ,然后根据HE =AE ﹣AH =BC ﹣CD ,BC ﹣CF =BC ﹣(CD ﹣DF )=2HE ,判断出④正确;⑤判断出△ABH 不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B ≠BH ,即AB ≠HF ,得到⑤错误.【详解】∵在矩形ABCD 中,AE 平分∠BAD ,∴∠BAE =∠DAE =45°,∴△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 ∵AD =,∴AE =AD .在△ABE 和△AHD 中,∵90BAE DAE ABE AHD AE AD ∠=∠⎧⎪∠=∠=︒⎨⎪=⎩,∴△ABE ≌△AHD (AAS ),∴BE =DH ,∴AB =BE =AH =HD ,∴∠ADE =∠AED 12=(180°﹣45°)=67.5°,∴∠CED =180°﹣45°﹣67.5°=67.5°,∴∠AED =∠CED ,故①正确;∵∠AHB 12=(180°﹣45°)=67.5°,∠OHE =∠AHB (对顶角相等),∴∠OHE =∠AED ,∴OE =OH .∵∠DOH =90°﹣67.5°=22.5°,∠ODH =67.5°﹣45°=22.5°,∴∠DOH =∠ODH ,∴OH =OD ,∴OE =OD =OH ,故②正确;∵∠EBH =90°﹣67.5°=22.5°,∴∠EBH =∠OHD .在△BEH 和△HDF 中,∵EBH OHD BE DH AEB HDF ∠=∠⎧⎪=⎨⎪∠=∠⎩,∴△BEH ≌△HDF (ASA ),∴BH =HF ,HE =DF ,故③正确;由上述①、②、③可得CD =BE 、DF =EH =CE ,CF =CD ﹣DF ,∴BC ﹣CF =(CD +HE )﹣(CD ﹣HE )=2HE ,所以④正确;∵AB =AH ,∠BAE =45°,∴△ABH 不是等边三角形,∴AB ≠BH ,∴即AB ≠HF ,故⑤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仔细分析题目条件,根据相等的度数求出相等的角,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或判断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6.【分析】作BE ⊥AD 于E ,BF ⊥CD 于F ,则四边形BEDF 是矩形,证明△ABE ≌△CBF (AAS ),得出BE=BF ,△ABE 的面积=△CBF 的面积,则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正方形BEDF 的面积,求出,即可求得BD 的长.【详解】解:作BE ⊥AD 交DA 延长线于E ,BF ⊥CD 于F ,如图所示:则∠BEA=∠BFC=90°,∵∠ADC=90°,∴四边形BEDF 是矩形,∴∠EBF=90°,∵∠ABC=90°,∴∠EBF=∠ABC=90°,∴∠ABE=∠CBF ,在△ABE 和△CBF 中,BEA BFC ABE CBF AB CB ∠=∠⎧⎪∠=∠⎨⎪=⎩,∴△ABE ≌△CBF (AAS ),∴BE=BF ,△ABE 的面积=△CBF 的面积,∴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正方形BEDF 的面积,∴BE=DE ,BE 2=10 cm 2,∴10(cm),∴2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719【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OC 垂直平分BD ,从而可得=DP BP ,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EP BP +的最小值为DE ,然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出点D 的坐标,最后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详解】如图,连接BP 、DP 、EP 、DE 、BD ,过点D 作DA OB ⊥于点A , (23,0)B ,23OB ∴=四边形ABCD 是菱形,OC ∴垂直平分BD ,23OB OD ==, 点P 是对角线OC 上的点,DP BP ∴=,EP BP EP DP ∴+=+,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EP DP +的最小值为DE ,即EP BP +的最小值为DE , ,60OB OD DOB =∠=︒,BOD ∴是等边三角形,DA OB ⊥,132OA OB ∴==,2222(23)(3)3AD OD OA =-=-=, (3,3)D ∴,又(0,1)E -,22(30)(31)19DE ∴=-++=,即EP BP +的最小值为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EP BP +的最小值为DE 是解题关键.18.9或31).【分析】分两种情况画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矩形计算即可.【详解】解:①如图1,延长EA 交DC 于点F ,∵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AB=BC=6,∵∠ABC=60°,∴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60°,当EA ⊥BA 时,△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B=AC=6,∠EAC=90°+60°=150°,∴∠FAC=30°,∵∠ACD=60°,∴∠AFC=90°,∴CF=12AC=3,则△ACE的面积为:12AE×CF=12×6×3=9;②如图2,过点A作AF⊥EC于点F,由①可知:∠EBC=∠EBA+∠ABC=90°+60°=150°,∵AB=BE=BC=6,∴∠BEC=∠BCE=15°,∴∠AEF=45°-15°=30°,∠ACE=60°-15°=45°,∴AF=12AE,AF=CF=22AC=32∵AB=BE=6,∴AE=2∴2236AE AF-=∴EC=EF+FC=3632则△ACE的面积为:12EC×AF=1(3632)329(31)2⨯⨯=.故答案为:9或31).【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性质.19.8或3【分析】根据AE和DF是否相交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当AE和DF相交时,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11,EF=5,∴BC=AD=11,AD∥BC,AB=CD∴∠DAE=∠BEA,∠ADF=∠CFD∵AE 平分∠BAD,DF 平分∠ADC∴∠DAE=∠BAE,∠ADF=∠CDF∴∠BEA=∠BAE,∠CFD=∠CDF∴BE=AB,CF=CD∴BE=AB= CD= CF∵BE+CF=BC+EF∴2AB=11+5解得:AB=8;②当AE和DF不相交时,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11,EF=5,∴BC=AD=11,AD∥BC,AB=CD∴∠DAE=∠BEA,∠ADF=∠CFD∵AE 平分∠BAD,DF 平分∠ADC∴∠DAE=∠BAE,∠ADF=∠CDF∴∠BEA=∠BAE,∠CFD=∠CDF∴BE=AB,CF=CD∴BE=AB= CD= CF∵BE+CF+EF =BC∴2AB+5=11解得:AB=3综上所述:AB=8或3故答案为:8或3.【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角对等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23【分析】根据EM 是Rt ABE △斜边上的中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EM 的长;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DME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2,进一步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D BC ⊥,M 为AB 边的中点,4AB =∴在Rt ABD △中,114222DM AM AB ===⨯= 同理,在Rt ABE △中,114222EM AM AB ===⨯= ∴MDA MAD ∠=∠,MEA MAE ∠=∠∵2BME MEA MAE MAE ∠=∠+∠=∠,2BMD MDA MAD MAD ∠=∠+∠=∠ ∴DME BME BMD ∠=∠-∠ 22MAE MAD =∠-∠()2MAE MAD =∠-∠2DAC =∠60=︒∵=DM EM∴DME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2∴122EDM S =⨯=故答案是:2【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角的和差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进行推理论证的前提.三、解答题21.(1)①见解析;②AG FB AE =+,证明见解析;(2;(3)241n -【分析】(1)①证明△ADE ≌△BAF (ASA )可得结论.②结论:AG=BF+AE .如图2中,过点A 作AK ⊥HD 交BC 于点K ,证明AE=BK ,AG=GK ,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3中,设AB=a ,AD=na ,求出ME 的最大值,NF 的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4中,延长DE 交CB 的延长线于H .设AB=2k ,则AD=BC=2kn ,求出CF ,BF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证明: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n=1,∴AD=AB,∴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B=∠B=90°,∵AF⊥DE,∴∠ADE+∠DAF=90°,∠DAF+∠BAF=90°,∴∠ADE=∠BAF,∴△ADE≌△BAF(ASA),∴AE=BF;②结论:AG=BF+AE.理由:如图2中,过点A作AK⊥HD交BC于点K,由(1)可知AE=BK,∵AH=AD,AK⊥HD,∴∠HAK=∠DAK,∵AD∥BC,∴∠DAK=∠AKG,∴∠HAK=∠AKG,∴AG=GK,∵GK=GB+BK=BF+AE,∴AG=BF+AE;(2)如图3中,设AB=a,AD=na,当ME 的值最大时,NF 的值最小时,ME NF 的值最大, 当ME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时,ME 的值最大,最大值=()222na 1a n +=+•a ,当NF ⊥AD 时,NF 的值最小,最小值=a ,∴ME NF 的最大值=21a n +⋅=21n +, 故答案为:21n +;(3)如图4中,延长DE 交CB 的延长线于H .设AB=2k ,则AD=BC=2kn ,∵AD ∥BH ,∴∠ADE=∠H ,∵AE=EB=k ,∠AED=∠BEH ,∴△AED ≌△BEH (ASA ),∴AD=BH=2kn ,∴CH=4kn ,∵∠ADE=∠EDF ,∠ADE=∠H ,∴∠H=∠EDF ,∴FD=FH ,设DF=FH=x ,在Rt △DCF 中,∵CD 2+CF 2=DF 2,∴(2k)2+(4kn-x)2=x 2,∴2142n x k n+=⋅,∴221441422n n CF kn k k n n +-=-⋅=⋅,241222n k BF kn k n n-=-⋅=, ∴22412412n k CF n n k BFn-⋅==-, 故答案为:241n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22.(1)证明见解析;(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2【分析】(1)证明△FCG ≌△EDG (ASA ),得到FG=EG 即可得到结论;(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过A 作AM ⊥BC 于M ,求出BM=1.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A=∠B=60°,DC=AB=3,BC=AD=5,求出DE=1.5=BM ,证明△MBA ≌△EDC(SAS),得到∠CED=∠AMB=90°,推出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根据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得到CD ⊥EF ,DG=CG=1212CD=1.5,求出∠DEG=30°,得到DE=2DG=3,即可求出AE=AD-DE=5-3=2.【详解】(1)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F ∥ED ,∴ ∠FCG =∠EDG ,∵ G 是CD 的中点,∴ CG =DG ,在△FCG 和△EDG 中,FCG EDG CG DG CGF DGE ∠=∠⎧⎪=⎨⎪∠=∠⎩,∴ △FCG ≌△EDG (ASA ),∴ FG =EG ,∵ CG =DG ,∴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解: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理由是:过A 作AM ⊥BC 于M ,∵∠B=60°,∴∠BAM=30°,∵AB=3,∴BM=1.5,∵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A=∠B=60°,DC=AB=3,BC=AD=5,∵AE=3.5,∴DE=1.5=BM ,在△MBA 和△EDC 中,BM DE B CDE AB CD =⎧⎪∠=∠⎨⎪=⎩,∴△MBA ≌△EDC(SAS),∴∠CED=∠AMB=90°,∵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CD ⊥EF ,DG=CG=1212CD=1.5,∵∠CDE=∠B=60∘∠B=60∘,∴∠DEG=30°,∴DE=2DG=3,∴AE=AD-DE=5-3=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定理,熟练掌握各定理并运用解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3.(1)AE t =;122AD t =-;DF t =;(2)证明见解析;(3)3t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用含t 的式子表示AE 、CD ,结合图形表示出A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DF ;(2)根据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3)根据矩形的定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E t =,2CD t =,则122AD AC CD t =-=-,∵DF BC ⊥,30C ∠=︒,∴12DF CD t == (2)∵90ABC ∠=︒,DF BC ⊥,∴AB DF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卷Ⅰ(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共42分.1~10小题各3分,11~16小题各2分.)1.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A .1x ≥-B .1x ≥-且3x ≠C .1x >-D .1x ≠-且3x ≠2.球的体积是V ,球的半径为R ,则343V R π=,其中变量和常量分别是()A .变量是V ,R ;常量是43,πB .变量是R ,π;常量是43C .变量是V ,R ,π;常量是43D .变量是V ,3R ;常量是π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BCD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F .若3AB =,4AD =,则EF 的长是()A .2B .1C .3D .3.54.已知点(,)k b 在第二象限内,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5.点1(,)A a y ,2(2,)B a y +都在一次函数3y x =-+图象上,则1y ,2y 的大小关系是()A .12y y =B .12y y >C .12y y <D .不确定6.甲、乙、丙、丁四个人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按平均速度计算,走得最快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5y x =-+与直线4y kx =-相交于点(3,)P n ,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5,4y x y kx =-+⎧⎨=-⎩的解为()A .3,1x y =⎧⎨=⎩B .3,0x y =⎧⎨=⎩C .3,2x y =⎧⎨=⎩D .4,1x y =⎧⎨=⎩8.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 (km )与行驶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选项是()①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②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 ;③汽车共行驶了240km ;④汽车出发4h 离出发地40km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如图,在菱形ABCD 中,2AD =,120ABC ∠=︒,E 是BC 的中点,P 为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 PB +的最小值为()A B .2C .1D .510.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若25b a -=,则矩形A BCD 的周长为()图1图2A .20B .18C .16D .2411.若0a <的结果是()A .-B .-C .D .12.如图,在ABC △中,90C ∠=︒,30B ∠=︒.按下列步骤作图:以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MN 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60ADC ∠=︒B .AD BD=C .2BD CD =D .4AB CD=13.如图,P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在AB 同侧作正方形APCD ,PBEF .若28CBE ∠=︒,则AFP ∠的度数为()A .56︒B .62︒C .73︒D .76︒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2,5)A ,(1,3)B ,(3,1)C ,(2,3)D --,其中不在同一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是()A .点AB .点BC .点CD .点D15.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 )31832433033634234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声速B .空气温度越高,声速越快C .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速为342m/sD .当空气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加8m/s6.如图,购买一种苹果,所付款金额y (元)与购买量x (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OA 和射线AB 组成,则一次购买6千克这种苹果比分六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的金额为()A .5元B .6元C .7元D .8元卷Ⅱ(非选择题,共78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其中18小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1分;19小题每空1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6y x =-沿y 轴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经过点(1,2)A ,则m 的值为________.18.如图9,在ABC △中,90ACB ∠=︒,AC =BC =(1)AB 的长为________;(2)已知D 是AB 上一点,连接CD ,当CD 的长度最短时,AD 的长为________.19.如图,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C 是OA 上的一点.(1)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ABO △的面积为________;(2)若将ABC △沿BC 翻折,点A 恰好落在y 轴上的点A '处,则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有7个小题,共6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0.(本小题满分9分)先化简,再求值:263193a a a a +⎛⎫÷+ ⎪--⎝⎭,其中3a =-.21.(本小题满分9分)已知y 关于x 的函数(24)2y m x m =++-.(1)若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求m 的值;(2)若点(1,5)在函数图象上,求m 的值.22.(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一次函数1:22l 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D ,一次函数2:l y kx b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且经过点(3,1)B ,两函数图象交于点(,2)C m .(1)求m 的值和一次函数2:l y kx b =+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22kx b x +<-的解集.23.(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边上(不与点A ,C 重合),连接BD ,BD AB =.(1)当50C ∠=︒时,求ABD ∠的度数;(2)若5AB =,6BC =,求AD 的长.24.(本小题满分10分)学校准备购进一批甲、乙两种办公桌若干张,若学校购进20张甲种办公桌和15张乙种办公桌共花费24000元;购买10张甲种办公桌比购买5张乙种办公桌多花费2000元.(1)求甲、乙两种办公桌每张各多少元?(2)若学校购买甲、乙两种办公桌共40张,且甲种办公桌数量不多于乙种办公桌数量的3倍,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少的方案.25.(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所示为某一深50cm ,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的容器,底部放入一小长方体铁块,现在以均匀的速度往容器中注水,图2是容器内水面高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容器内小长方体铁块的高为________cm ;(2)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3)该容器注满水需多少分钟?图1图226.(本小题满分12分)在矩形ABCD 中,3AB =,4BC =,点E 是线段BC 上一个动点,连接AE 并延长交线段DC 的延长线于点F ,将ABE △沿AE 翻折到AB E '△,延长AB '与线段CD 相交于点M .(1)如图1,若点E 在线段BC 上,求证:AM MF =;(2)如图2,当点E 是边BC 的中点时,求CM 的长;(3)当2CF =时,求CM 的长.图1图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 第二次 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

2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8cm,AD=16cm,BC=22cm,∠ABC=90°.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时,四边形ABQP成为矩形?
(2)如图2,将原问题中的正方形 和正方形 换成菱形 和菱形 ,且 ,探究 与 的位置关系及 的值,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当 时,菱形 和菱形 的顶点都按逆时针排列,且 .若点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则 ________;若点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则 ________.
24.在矩形ABCD中,将矩形折叠,使点B落在边AD(含端点)上,落点记为E,这时折痕与边BC或者边CD(含端点)交于点F(如图1和图2),然后展开铺平,连接BE,EF.
15.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将△AB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CD于G,接CF,AG.下列结论:①AE∥FC;②∠EAG45°,且BEDGEG;③ ;④AD3DG,正确是_______(填序号).
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6 ,点E在AC上,以AD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EDF中,EF最小的值是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点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且EC=2AE,Rt△FEG的两条直角边EF、EG分别交BC、DC于M、N两点,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四边形EMCN的面积()
A. a2B. a2C. a2D. a2
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的一点,且AB=AE,过点A作AF⊥BE,垂足为F,交BD于点G,点H在AD上,且EH∥AF.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下列结论:①OE=OG;②EH=BE;③AH= ,其中正确的有()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 学年广西南宁四十九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36分)1.已知是二次根式,则 a 的值可以是()A.﹣ 2 B.﹣ 1 C. 2D.﹣ 72.以下四组木棒中,哪一组的三条可以恰好做成直角三角形的木架()A. 7 厘米, 12 厘米, 15 厘米B. 7 厘米, 12 厘米, 13 厘米C. 8 厘米, 15 厘米, 16 厘米D. 3 厘米, 4 厘米, 5 厘米3.正方形拥有,而菱形不用然拥有的性质是()A.四条边都相等 B .对角线垂直且相互均分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均分一组对角4.已知 m=+1,n=,则 m和 n 的大小关系为()A. m=n B. mn=1 C. m=﹣ n D. mn=﹣ 15.在一块平川上,张大爷家屋前9 米远处有一颗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课大树从离地面6 米处折断倒下,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 米,大树倒下时能砸到张大爷的房屋吗?()A.必定不会 B .可能会C.必定会D.以上答案都不对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B=110°,延伸 AD至 F,延伸 CD至 E,连结 EF,则∠ E+∠F=()A.110°B.30° C .50° D .70°7.若=﹣ a 建立,则知足的条件是()A. a> 0 B. a< 0 C . a≥ 0 D . a≤ 08.预计×+的运算结果是()A. 3 到 4 之间B. 4 到 5 之间C. 5 到 6 之间D. 6 到 7 之间9.如图,已知暗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4,∠ B=45°,此正方形的面积()A. 16B. 8C. 4D. 210.如图,由四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长为的线段()A. 4 条B. 6 条C. 7 条D. 8 条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0, 0), A(1, 1),B(3, 0)为极点,结构平行四边形,以下各点中不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极点坐标的是()A.(﹣ 3, 1)B.( 4, 1) C.(﹣ 2, 1)D.( 2,﹣ 1)12.如图,分别以直角△ ABC的斜边 AB,直角边 AC为边向△ ABC外作等边△ ABD和等边△ ACE,F 为 AB的中点, DE与 AB 交于点 G, EF 与 AC交于点 H,∠ ACB=90°,∠ BAC=30°.给出以下结论:①EF⊥ AC;②四边形 ADFE为菱形;③ AD=4AG;④ FH=BD;此中正确结论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此题共 6 小题,每题 3 分,共21 分)13.二次根式是一个整数,那么正整数 a 最小值是.14.一个四边形的边长挨次为a、b、c、d,且 a2+b2+c2+d2﹣2ac﹣ 2bd=0,则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是.1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和,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度数为.16.在?ABCD中,∠ABC和∠ BCD的均分线分别交AD于点 E 和点 F,AB=3cm,EF=1cm,则?ABCD 的边 AD的长是.17.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2dm.A 和 B 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点 A 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 B 处去吃爽口的食品,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 B 的最短行程为dm.18.如图,正方形 OABC的边长为 6,点 A、 C 分别在 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2, 0)在 OA上, P 是 OB上一动点,则 PA+PD的最小值为.三、(此题共 1 小题,共10 分)19.计算:①( 4﹣ 6)÷ 2②﹣(﹣ 2)0+.四、(此题共1 小题,共14 分)20.已知: x=+,y=﹣,求代数式x2﹣ y2+5xy 的值.五、(此题共2 小题,共14 分)2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O=BO=CO=DO.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2.如图,在Rt △ ABC中,∠ ACB=90°,点D,E 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伸BC到点 F,使CF= BC.若 AB=12,求 EF的长.六、(此题共1 小题,共7 分)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 CD, AB=12,BC=17, CD=20, AD=15.(1)请你在图中增添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BCD分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七、(此题共1 小题,共8 分)24.如图,北部湾海面上,一艘解放军军舰在基地 A 的正东方向且距 A 地 60 海里的 B 处训练,忽然接到基地命令,要该舰前去 C 岛,接送一名病危的渔民到基地医院救治.已知C岛在 A 的北偏东30°方向,且在 B 的北偏西60°方向,军舰从 B 处出发,均匀每小时行驶30 海里,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生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精准到小时,≈ )八、(此题共2 小题,共10 分)25.以以以下图,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M是 AB延伸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 D,且直角极点 E在 AB边上滑动(点 E 不与点 A、B 重合),另向来角边与∠ CBM的均分线 BF 订交于点 F.(1)如图 1,当点 E 在 AB 边得中点地点时:①经过丈量DE、 EF的长度,猜想DE与 EF 知足的数目关系是.②连结点 E 与 AD边的中点N,猜想 NE与 BF 知足的数目关系是,请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 2,当点 E 在 AB边上的随意地点时,猜想此时DE与 EF有如何的数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6.如图, BD是菱形 ABCD的对角线,点 E,F 分别在边CD,DA上,且 CE=AF.求证: DE=DF.2015-2016 学年广西南宁四十九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此题共12 小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已知是二次根式,则 a 的值可以是()A.﹣ 2 B.﹣ 1 C. 2D.﹣ 7【考点】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依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解答】解:是二次根式,则 a 的值可以是2,故 C 吻合题意;应选: C.2.以下四组木棒中,哪一组的三条可以恰好做成直角三角形的木架()A. 7 厘米, 12 厘米, 15 厘米B. 7厘米, 12 厘米, 13 厘米C. 8 厘米, 15 厘米, 16 厘米D. 3厘米, 4 厘米, 5 厘米【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需考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222B、 72+122≠ 13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222C、 8 +15 =16 ,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222D、 3 +4 =5 ,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应选 D.3.正方形拥有,而菱形不用然拥有的性质是()A.四条边都相等 B .对角线垂直且相互均分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均分一组对角【考点】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举出正方形拥有而菱形不用然拥有的全部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正方形拥有而菱形不用然拥有的性质是:①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而菱形不用然对角线相等,②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而菱形的四个角不用然是直角,应选 C.4.已知 m= +1,n=,则m和n的大小关系为()A. m=n B. mn=1 C. m=﹣ n D. mn=﹣ 1【考点】分母有理化.【分析】第一依据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把n=分母有理化,此后再把它和m比较大小,判断出 m和 n 的大小关系;最后求出mn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由于n==,m=+1,因此 m=n;又由于 mn==4因此 mn≠ 1, mn≠﹣ 1,因此选项B、 D 错误.应选: A.5.在一块平川上,张大爷家屋前9 米远处有一颗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课大树从离地面6 米处折断倒下,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 米,大树倒下时能砸到张大爷的房屋吗?()A.必定不会 B .可能会C.必定会D.以上答案都不对【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由题意知树折断的两部分与地面形成向来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以以以下图,AB=10米, AC=6米,依据勾股定理得,BC===8 米< 9 米.应选: A.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B=110°,延伸 AD至 F,延伸 CD至 E,连结 EF,则∠ E+∠F=()A.110°B.30° C .50° D .7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要求∠ E+∠ F,只需求∠ ADE,而∠ ADE=∠ A 与∠ B 互补,因此可以求出∠ A,从而求解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ADE=180°﹣∠ B=70°∵∠ E+∠ F=∠ ADE∴∠ E+∠F=70°应选 D.7.若=﹣ a 建立,则知足的条件是()A. a> 0 B. a< 0 C . a≥ 0 D . a≤ 0【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依据=,进行选择即可.【解答】解:∵=﹣ a,∴a≤ 0,应选 D.8.预计×+ 的运算结果是()A. 3 到 4 之间B. 4 到 5 之间C. 5 到 6 之间D. 6 到 7 之间【考点】预计无理数的大小.【分析】先预计的范围,即可解答.【解答】解:原式 =,∵,∴,应选: B.9.如图,已知暗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4,∠ B=45°,此正方形的面积()A. 16B. 8C. 4D. 2【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分析】依据特别角的三角函数求得 AC的长,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进一步求得面积即可.【解答】解:∵ AB=4,∠ B=45°,∴A C=AB?sin∠ B=4×=2 ,∴此正方形的面积为2×2=8.应选: B.10.如图,由四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长为的线段()A. 4 条B. 6 条C. 7 条D. 8 条【考点】勾股定理.【分析】联合图形,获得1, 2,是一组勾股数,以以以下图,找出长度为的线段即可.【解答】解:依据勾股定理得:=,即 1, 2,是一组勾股数,以以以下图,在这个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8 条长度为的线段.应选 D.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0, 0), A(1, 1),B(3, 0)为极点,结构平行四边形,以下各点中不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极点坐标的是()A.(﹣ 3, 1)B.( 4, 1) C.(﹣ 2, 1)D.( 2,﹣ 1)【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所给点的纵坐标与 A 的纵坐标相等,说明这两点所在的直线平行于x 轴,这两点的距离为: 1﹣(﹣ 3)=4;点 O和点 B 的纵坐标相等,这两点所在的直线平行于x 轴,这两点的距离为: 3﹣ 0,相对的边平行,但不相等,因此 A 选项的点不可以能是行四边形极点坐标.【解答】解:由于经过三点可结构三个平行四边形,即?AOBC1、 ?ABOC2、?AOC3B.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B、C、D正好是C1、C2、C3的坐标,应选 A.12.如图,分别以直角△ ABC的斜边 AB,直角边 AC为边向△ ABC外作等边△ ABD和等边△ ACE,F 为 AB的中点, DE与 AB 交于点 G, EF 与 AC交于点 H,∠ ACB=90°,∠ BAC=30°.给出以下结论:①EF⊥ AC;②四边形 ADFE为菱形;③ AD=4AG;④ FH=BD;此中正确结论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菱形的判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依据已知先判断△ ABC≌△ EFA,则∠ AEF=∠ BAC,得出 EF⊥ AC,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BDF=30°,从而证得△ DBF≌△ EFA,则 AE=DF,再由 FE=AB,得出四边形 ADFE为平行四边形而不是菱形,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4AG,从而获得答案.【解答】解:∵△ ACE是等边三角形,∴∠ EAC=60°, AE=AC,∵∠ BAC=30°,∴∠ FAE=∠ACB=90°, AB=2BC,∵F 为 AB的中点,∴AB=2AF,∴BC=AF,∴△ ABC≌△ EFA,∴FE=AB,∴∠ AEF=∠BAC=30°,∴EF⊥ AC,故①正确,∵EF⊥ AC,∠ ACB=90°,∴HF∥ BC,∵F 是 AB的中点,∴HF=BC,∵BC=AB, AB=BD,∴HF=BD,故④说法正确;∵AD=BD, BF=AF,∴∠ DFB=90°,∠ BDF=30°,∵∠ FAE=∠BAC+∠CAE=90°,∴∠ DFB=∠EAF,∵EF⊥ AC,∴∠ AEF=30°,∴∠ BDF=∠AEF,∴△ DBF≌△ EFA( AAS),∴AE=DF,∵FE=AB,∴四边形ADFE为平行四边形,∵AE≠ EF,∴四边形ADFE不是菱形;故②说法不正确;∴AG=AF,∴AG=AB,∵A D=AB,则AD=4AG,故③说法正确,应选: C.二、填空题(此题共 6 小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13.二次根式是一个整数,那么正整数 a 最小值是2.【考点】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依据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得答案.【解答】解:由二次根式是一个整数,那么正整数 a 最小值是 2,故答案为: 2.14.一个四边形的边长挨次为a、b、c、d,且 a2+b2+c2+d2﹣2ac﹣ 2bd=0,则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分析】由 a2+b2+c2+d2﹣ 2ac﹣ 2bd=0,可整理为( a﹣ c)2+( b﹣ d)2 =0,即 a=c,b=d,进一步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2222【解答】解:∵ a +b +c +d ﹣ 2ac﹣ 2bd=0,∴a=c, b=d,∴这个四边形必定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1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和,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度数为90°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答案.【解答】解:∵()2+()2=()2,∴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度数为90°,故答案为: 90°16.在?ABCD中,∠ABC和∠ BCD的均分线分别交AD于点 E 和点 F,AB=3cm,EF=1cm,则?ABCD 的边 AD的长是5cm或 7cm.【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第一依据题意画出图形,由在?ABCD中,∠ ABC和∠ BCD的均分线分别交A D于点 E 和点 F,易证得△ ABE与△ CDF是等腰三角形,既而求得AE=DF=3cm,此后分别从图(1)与(2)两种状况去分析,既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3cm, AD∥ BC,∴∠ AEB=∠EBC,∵BE 均分∠ ABC,∴∠ABE=∠CBE,∴∠ABE=∠AEB,∴AE=AB=3cm,同理: DF=CD=3cm,如图(1),AD=AE+DF﹣EF=3+3﹣1=5(cm);如图( 2),AD=AE+EF+DF=3+1+3=7( cm),∴?ABCD的边 AD的长是: 5cm或 7cm.故答案为: 5cm 或 7cm.17.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2dm.A 和 B 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点 A 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 B 处去吃爽口的食品,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 B 的最短行程为 25 dm.【考点】平面张开 - 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将图形平面张开,再用勾股定理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解答】解:三级台阶平面张开图为长方形,长为 20dm,宽为( 2+3)× 3dm,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 B 点最短行程是此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可设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 B 点最短行程为xdm,由勾股定理得:x2=202+[ ( 2+3)× 3] 2=252,解得 x=25.故答案为25.18.如图,正方形 OABC的边长为 6,点 A、 C 分别在 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2, 0)在 OA上, P 是 OB上一动点,则 PA+PD的最小值为 2.【考点】轴对称 - 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过 D 点作对于OB的对称点D′,连结 D′A交 OB于点 P,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D′A即为 PA+PD的最小值,由正方形的性质可求出D′点的坐标,再依据OA=6可求出 A 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D′A的值.【解答】解:过 D 点作对于OB的对称点 D′,连结 D′A交 OB于点 P,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D′A即为 PA+PD的最小值,∵D( 2, 0),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D′点的坐标为(0, 2), A 点坐标为( 6, 0),∴D′A==2,即PA+PD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三、(此题共 1 小题,共10 分)19.计算:①( 4﹣ 6)÷ 2②﹣(﹣ 2)0+.【考点】二次根式的混淆运算;零指数幂.【分析】( 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此后归并;(2)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等运算,此后归并.【解答】解:( 1)原式 =2﹣3;(2)原式 =3﹣1+=4﹣ 1.四、(此题共1 小题,共14 分)20.已知: x=+,y=﹣,求代数式x2﹣ y2+5xy 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第一把代数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再进一步代入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 x=+,y=﹣,∴x2﹣ y2+5xy=( x+y )( x﹣ y) +5xy=2× 2+5(+)(﹣)=4+5.五、(此题共2 小题,共14 分)2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O=BO=CO=DO.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考点】矩形的判断.【分析】第一依据AO=BO=CO=DO判断平行四边形,此后依据其对角线相等判断矩形即可.【解答】证明:∵ AO=C0=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0=BO=DO,∴AC=DB,∴四边形ABCD是矩形.22.如图,在Rt △ ABC中,∠ ACB=90°,点D,E 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伸BC到点 F,使CF= BC.若 AB=12,求 EF的长.【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 BC,DC= AB,从而得出四边形 DE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结DC,∵点 D, 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DE BC, DC= AB,∵C F= BC,∴DE FC,∴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 C=EF,∴E F= AB=6.六、(此题共1 小题,共7 分)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 CD, AB=12,BC=17, CD=20, AD=15.(1)请你在图中增添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BCD分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2)求四边形 ABCD的面积?【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 1)第一过点 B 作 BE∥ AD,交 CD于点 E,可得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2)由四边形 ABED是平行四边形,可求得 CE, BE的长,此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得△BCE是直角三角形,既而求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过点B作BE∥AD,交CD于点E,∵在四边形 ABCD中, AB∥ CD,∴四边形 ABED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 ABED是平行四边形,∴D E=AB=12, BE=AD=15,∴C E=CD﹣ DE=20﹣ 12=8,∵B C=17,222∴BE +CE=BC,∴S= ( AB+CD)?BE=×( 12+20)× 15=240 .四边形 ABCD七、(此题共1 小题,共8 分)24.如图,北部湾海面上,一艘解放军军舰在基地 A 的正东方向且距 A 地 60 海里的 B 处训练,忽然接到基地命令,要该舰前去 C 岛,接送一名病危的渔民到基地医院救治.已知C 岛在 A 的北偏东30°方向,且在 B 的北偏西60°方向,军舰从 B 处出发,均匀每小时行驶30 海里,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生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精准到小时,≈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方向角.【分析】依据题意知应求( BC+AC)的长,△ ABC为斜三角形,因此需作高转变为直角三角形求解.【解答】解:依据题意,得∠ A=60°,∠ B=30°作CD⊥ AB于 D,设CD=x,∵=tan60 °∴AD=x∵=tan30 °∴B D= x∵A B=60,∴x+x=60,解得: x=15 海里,∴AC=x=30 海里,BC=2x=30海里,∴A C=2x∴= +1≈ 2.7 小时,答:需要大概 2.7 小时才能把生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八、(此题共2 小题,共10 分)25.以以以下图,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M是 AB延伸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 D,且直角极点 E在 AB边上滑动(点 E 不与点 A、B 重合),另向来角边与∠ CBM的均分线 BF 订交于点 F.(1)如图 1,当点 E 在 AB 边得中点地点时:①经过丈量DE、 EF的长度,猜想DE与 EF 知足的数目关系是DE=EF .②连结点 E 与 AD边的中点N,猜想 NE与 BF知足的数目关系是NE=BF ,请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 2,当点 E 在 AB边上的随意地点时,猜想此时DE与 EF有如何的数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 1)①依据图形可以获得DE=EF,NE=BF,②要证明这两个关系,只需证明△DNE≌△E BF即可.(2) DE=EF,连结 NE,在 DA边上截取 DN=EB,证出△ DNE≌△ EB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 1)① DE=EF;②NE=BF;原因以下:∵四边形 ABCD为正方形,∴AD=AB,∠ DAB=∠ABC=90°,∵N,E 分别为 AD, AB中点,∴AN=DN= AD, AE=EB= AB,∴DN=BE, AN=AE,∵∠ DEF=90°,∴∠ AED+∠FEB=90°,又∵∠ ADE+∠AED=90°,∴∠ FEB=∠ADE,又∵ AN=AE,∴∠ ANE=∠AEN,又∵∠ A=90°,∴∠ ANE=45°,∴∠ DNE=180°﹣∠ ANE=135°,又∵∠ CBM=90°, BF均分∠ CBM,∴∠ CBF=45°,∠ EBF=135°,在△ DNE和△ EBF中,∴△ DNE≌△ EBF( ASA),∴D E=EF, NE=BF.(2) DE=EF,原因以下:连结 NE,在 DA边上截取 DN=EB,∵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DN=EB,∴AN=AE,∴△AE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NE=45°,∴∠ DNE=180°﹣ 45°=135°,∵BF 均分∠ CBM, AN=AE,∴∠ EBF=90° +45°=135°,∴∠ DNE=∠EBF,∵∠ NDE+∠DEA=90°,∠BEF+∠DEA=90°,∴∠ NDE=∠BEF,在△ DNE和△ EBF中,∴△ DNE≌△ EBF( ASA),∴D E=EF.26.如图, BD是菱形 ABCD的对角线,点E,F 分别在边CD,DA上,且 CE=AF.求证: DE=DF.【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分析】依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D=C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CE=AF,∴DE=D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初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请你填一填。
(每题3分,共30分) 1.计算4133m m m -+++= . 2.计算y —y ÷x= 。
3.反比例函数x ky =的图象过点P (3,7),那么k 的值是 .4.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5.如图,一架云梯长10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顶端离地面6米,要使梯子顶端离地面8 米,则梯子的底部在水平面方向要向左滑动_______________米.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PB=1,则PP′=__________________.7.你吃过兰州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у(cm )是面条粗细(横截面积)x (cm 2)的反比例函数,假设其图象如图所示,则у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 _ .8.某射击运动员五次射击成绩分别为9环,5环,8环,8环,10环,则他这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为 ,众数为 . 9. 我县某天的最高温度是32℃,最低温度是21℃,则气温的极差为 _______℃ 10.某商店选用每千克28元的A 型糖3千克,每千克20元的B 型糖2千克,每千克12元的C 型糖5千克混合杂拌后出售,这种杂拌糖平均每千克售价为____元. 二、请你选一选。
(每题3分,共18分) 11.(辽宁省) 五名同学在“爱心捐助”活动中,捐款数额为8,10,10,4,6(单位: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10 B .9 C .8 D . 6 1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13.如图所示,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 点O ,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OA=ODB .AC=BDC .AC ⊥BD D .OB=0D 14.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A .在△ABC 中,若∠A=∠C-∠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C .在△ABC 中,若∠A 、∠B 、∠C 的度数比是5∶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 .在△ABC 中,若三边长a ∶b ∶c=2∶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15.以A 、B 、C 三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作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一共可以作( ) A .0个或3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6.(漳州市) 甲、乙两名运动员在10次的百米跑练习中,平均成绩分别为x甲7.10=秒,x 乙7.10=秒,方差分别为S 2甲054.0=,S 2乙103.0=,那么在这次百米跑练习中,甲、乙两名运动员成绩较为稳定的是 ( )A .甲运动员B .乙运动员C .甲、乙两人一样稳定D .无法确定 三、请你来解答。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如图,所给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3分)下列变形中不正确的是()A.由a>b得b<aB.若a>b,则ac2>bc2(c为有理数)C.由﹣a>﹣b得b>aD.由﹣x<y得x>﹣2y3.(3分)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5),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A.(﹣1,3)B.(﹣1,﹣1)C.(5,3)D.(5,﹣1)4.(3分)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A.1B.2C.﹣1D.﹣25.(3分)如图,直线y=x+2与直线y=ax+4相交于点P(m,3),则关于x的不等式x+2<ax+4的解集为()A.x>1B.x<1C.x>3D.x<36.(3分)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B.12C.32D.64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18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7.(3分)要使分式无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8.(3分)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cm.9.(3分)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 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10.(3分)已知m+n=3,则m2﹣n2+6n=.11.(3分)在实数范围内规定新运算“*”,基本规则是a*b=a﹣2b,已知不等式x*m≤3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则m的值为.12.(3分)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6分)(1)因式分解:m3﹣m;(2)解不等式组:.14.(6分)先化简,再从﹣2<x≤2中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15.(6分)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 求证:(1)△ABC≌△BAD;(2)OA=OB.16.(6分)小明解方程﹣=1的过程如下:解:方程两边乘x,得1﹣(x﹣2)=1.①去括号,得1﹣x﹣2=1.②移项,得﹣x=1﹣1+2.③合并同类项,得﹣x=2.④解得x=﹣2.⑤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2.⑥请指出他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17.(6分)在4×4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1中画出与△ABC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的格点三角形A1B1C;(2)将图2中的△ABC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经旋转后的三角形A2B2C.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8分)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知道,分子比分母小的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同样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类似地,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再如: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假分数可以化成1+(即1)带分数的形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如:.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是(填“真分式”或“假分式”);假分式可化为带分式形式;(2)如果分式的值为整数,求满足条件的整数x的值;(3)若分式的值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直接写出答案).19.(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E平分∠CAB,CE⊥AE于点E,延长CE交AB于点D.(1)求证:CE=DE;(2)若点F为BC的中点,求EF的长.20.(8分)阅读材料: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我们很容易计算:(x+2)(x+3)=x2+5x+6;(x﹣1)(x+3)=x2+2x﹣3.而因式分解是与整式乘法方向相反的变形,利用这种关系可得:x2+5x+6=(x+2)(x+3);x2+2x﹣3=(x﹣1)(x+3).通过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将某些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如将式子x2+2x ﹣3分解因式.这个式子的二次项系数是1=1×1,常数项﹣3=(﹣1)×3,一次项系数2=(﹣1)+3,可以用下图十字相乘的形式表示为:先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再分解常数项,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然后交叉相乘,求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然后横向书写.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x2+2x﹣3=(x﹣1)(x+3).利用这种方法,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1)x2+7x+10=;(2)x2﹣2x﹣3=;(3)y2﹣7y+12=;(4)x2+7x﹣18=.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9分)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D.(1)求证:△BOC≌△ADC;(2)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22.(9分)疫情复学返校之前,为方便快速筛查体温异常学生,某校准备购买A,B两种型号的额温枪,已知每支A型额温枪比每支B型额温枪贵50元,买1支A型额温枪和2支B型额温枪共500元.(1)每支A型、B型额温枪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该校欲购进A,B型额温枪共100支,且A型额温枪的数量不少于B型额温枪的数量,购买的总金额不超过17600元,则共有哪几种购买方案?(3)在(2)的条件下,若购买A型额温枪m支,写出购买总费用w(元)与m的表达式,并求出w的最小值.六.(本大题共12分)23.(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D(6,4),将线段AD平移得到BC,使B(0,b),且a、b满足|a﹣2|+=0,延长BC交x轴于点E.(1)填空:点A(,),点B(,),∠DAE=°;(2)求点C和点E的坐标;(3)设点P是x轴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且P A>AE,探究∠APC与∠PCB 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最新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测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范围: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4−a)(a−2)2=(a−2)√4−a成立的条件是().A. a≤2B. a≤4C. a≥2D. 2≤a≤42.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C=3,BC=4,则CD的长为()A. 5B. 52C. 125D. 23.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点E,连接BE,若▱ABCD的周长为28,则△ABE的周长为()A. 28B. 24C. 21D. 144.在▱ABCD中,已知AB=(x+1)cm,BC=(x−2)cm,CD=4cm,则▱ABCD的周长为()A. 5cmB. 10cmC. 14cmD. 28cm5.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AB=17,BD=15,DC=6,则AC的长为()A. 11B. 10C. 9D. 86.已知√8n是整数,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是()A. 4B. 3C. 2D. 07.下列各式,不论x为任何数都没有意义的是()A. √−6xB. √−x2C. √−x2−1D. √−x2+1(k>0)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P在8.如图,一次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kx,以C(−2,0)为圆心,1为半径的⊙C上,Q是AP的中点,已知OQ长的最大值为32则k的值为()A. 4932B. 2518C. 3225D. 989.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AB =8,E 为平面内一动点,且AE =4,F 为CD 上一点,CF =2,连接EF ,ED ,则EF +12ED 的最小值为( ) A. 6√2 B. 4 C. 4√2 D. 61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PEF =30°,则∠PFE 的度数是________.12.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里面记载了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答:折断处离地面 尺高.1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2−|a −b|= .14. 要使式子√x+3x−1+(x −2)0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15. 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得到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连接EG ,BD 相交于点O ,BD 与HC 相交于点P.若GO =GP ,则S 正方形ABCD S 正方形EFGH 的值是 .16. 如图,延长矩形ABCD 的边BC 至点E ,使CE =BD ,连接AE ,∠ADB =30°,则∠E =___________°.17.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AD =60°,AB =6,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AC 上,若OE =√3,则CE 的长为______.18.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一点,且BE =CD ,CD ⊥BE.若∠A =30°,BD =1,CE =2√3,则四边形CEDB 的面积为______.19. 若|2017−m|+√m −2018=m ,则m −20172=______.20.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6,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0分)21. (12分)计算:(1)5√2+√8−7√18 (2) 9√3+7√12−5√4822.(12分)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A偏离欲到达地点B相距5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的路程比河的宽度多10米,求该河的宽度BC为多少米?23.(12分)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4,BC=5.(1)求线段BF的长;(2)求△AEF的面积.24.(14分)若a,b都是正整数,且a<b,√a与√b是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是否存在a,b,使√a+√b=√75?若存在,请求出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14分)已知a,b,c满足(a−3)2+√b−4+|c−5|=0.(1)求a,b,c的值.(2)试问以a,b,c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周长;若不能构成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6.(16分)如图,已知▱ABCD,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OE是△ABC的中位线,连接AE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BF.求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答案1.D2.C3.D4.B5.B6.D7.C8.C9.A10.D11.30°12.4.5513.−b14.x≥−3且x≠1,x≠215.2+√216.1517.4√3或2√318.19419.201820.90°21.解:(1)原式=5√2+2√2−21√2=−14√2;(2)原式=9√3+14√3−20√3=3√3.22.解:根据题意可知AB=50米,AC=BC+10米,设BC=x,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x+10)2=502+x2,解得x=120.答:该河的宽度BC为120米.23.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4,BC=AD=5,∵把△AED折叠得到△AEF,∴△AEF≌△AED,AD=AF=5,EF=DE,在Rt△ABF中,BF=√AF2−AB2=3,(2)∵FC=BC−BF,∴CF=5−3=2,在Rt△EFC中,EF2=CE2+CF2,∴EF2=(4−EF)2+4,∴EF=52,∴S△AEF=12×AF×EF=254.24.解:∵√a与√b是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a+√b=√75,∴√a+√b=√75=5√3.∵a<b,且a,b都是正整数,∴当√a=√3,√b=4√3时,a=3,b=48;当√a=2√3,√b=3√3时,a=12,b=27.25.解:(1)a=3,b=4,c=5.(2)∵32+42=52,∴以a,b,c为边能构成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周长为3+4+5=12.26.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E=∠FCE.∵OE是△ABC的中位线,∴E是BC的中点.∴BE=CE.在△ABE和△FCE中,{∠ABE=∠FCE, BE=CE,∠BEA=∠CEF,∴△ABE≌△FCE(ASA).∴AB=CF.又∵AB//CF,∴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答案和解释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电视台的台标,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2.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3.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 D.x≥0且x≠1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黄球2个、红球3个,从盒子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A.B.C.D.5.用配方法解方程x2+10x+9=0,配方正确的是( )A.(x+5)2=16 B.(x+5)2=34 C.(x﹣5)2=16 D.(x+5)2=256.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点,BE=CF,连接CE、DF.△CDF 可以看作是将△BCE绕正方形ABCD的中心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则旋转角度为( )A.45°B.60°C.90°D.120°7.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m的值为( )A.﹣1.5 B.1 C.﹣1.5或2 D.﹣0.5或﹣1.5 8.如图,反比例函数y1=和正比例函数y2=nx的图象交于A(﹣1,﹣3)、B两点,则﹣nx≥0的解集是( )A.﹣1<x<0 B.x<﹣1或0<x<1 C.x≤1或0<x≤1 D.﹣1<x<0或x≥1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格3分,共30分)9.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应选择__________.10.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1.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A(1,﹣2),则k=__________.12.已知+=0,则﹣=__________.13.小丽与小刚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小丽出“石头”的概率是__________.14.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1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有增根,则m的值为__________.16.函数y=与y=﹣x+2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b),则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直线x=2与反比例函数和的图象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P是y 轴上任意一点,则△PAB的面积是__________.18.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BD上有一点P,使PC+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___.三.耐心做一做,马到成功.(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6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计算:(1)﹣﹣(﹣2)(2)(+﹣)(++)20.先化简,然后从1、、﹣1中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21.(16分)解方程:(1)=﹣3(2)﹣=(3)x2﹣9=0(4)x2+4x﹣5=0.22.某中学九①班为了了解全班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四个方面调查了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的结果组建了4个兴趣小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①,②,要求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九①班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_,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扇形统计图中m=__________,n=__________,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__度.23.如图,O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CD=5cm,OD=3cm;过点C作CE∥DB,过点B作BE∥AC,CE与BE相交于点E.(1)求OC的长;(2)求证:四边形OBEC为矩形;(3)求矩形OBEC的面积.24.某校为了创建书香校园,去年又购进了一批图书,经了解,科普书的单价比文学书的单价多4元,用1200元购进的科普书与用800元购进的文学书本数相等,求去年购进的文学书和科普书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5.我市某蔬菜生产基地在气温较低时,用装有恒温系统的大棚栽培一种在自然光照且温度为18℃的条件下生长最快的新品种.如图是某天恒温系统从开启到关闭及关闭后,大棚内温度y(℃)随时间x(小时)变化的函数图象,其中BC段是双曲线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恒温系统在这天保持大棚内温度18℃的时间有多少小时?(2)求k的值;(3)当x=16时,大棚内的温度约为多少度?26.如图1,正方形ABCD中,C(﹣3,0),D(0,4).过A点作AF⊥y轴于F点,过B 点作x轴的垂线交过A点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E点,交x轴于G点.(1)求证:△CDO≌△DAF;(2)求点E的坐标;(3)如图2,过点C作直线l∥AE,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P点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电视台的台标,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 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选项错误;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选项错误;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选项错误;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考点:同类二次根式.分析: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判定即可.解答:解:A、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错误;B、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错误;C、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错误;D、与是同类二次根式,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二次根式的化简.3.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 D.x≥0且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为:x﹣1≠0,x≥0.即可求得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0且x﹣1≠0.解得:x≥0且x≠1.故选:D.点评:式子必须同时满足分式有意义和二次根式有意义两个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为:分母≠0;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为:被开方数≥0.此类题的易错点是忽视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导致漏解情况.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黄球2个、红球3个,从盒子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A.B.C.D.考点:概率公式.分析:根据随机事件概率大小的求法,找准两点:①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②全部情况的总数.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的大小.解答:解:∵共5个球中有3个红球,∴任取一个,是红球的概率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与运用,一般方法为: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5.用配方法解方程x2+10x+9=0,配方正确的是( )A.(x+5)2=16 B.(x+5)2=34 C.(x﹣5)2=16 D.(x+5)2=25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分析:移项,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x2+10x+9=0,x2+10x=﹣9,x2+10x+52=﹣9+52,(x+5)2=1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能正确配方.6.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 BCD的边AB、BC上的点,BE=CF,连接CE、DF.△CDF 可以看作是将△BCE绕正方形ABCD的中心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则旋转角度为( )A.45°B.60°C.90°D.120°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据旋转性质得出旋转后C到D,只要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OD即可.解答:解:将△CBE绕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DF时,C和D重合,即∠COD是旋转角,∵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CD=∠ODC=45°,∴∠COD=180°﹣45°﹣45°=90°,即旋转角是9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正多边形的性质,正确理解正多边形的性质以及旋转角(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是解题的关键.7.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m的值为( )A.﹣1.5 B.1 C.﹣1.5或2 D.﹣0.5或﹣1.5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把方程两边乘以x(x﹣3)得到x(2m+x)﹣x(x﹣3)=2(x﹣3),整理得(2m+1)x=﹣6,由于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可能有x=3或x=0,然后分别把它们代入(2m+1)x=﹣6,即可得到m的值,然后再讨论方程(2m+1)x=﹣6无解得到m=﹣.解答:解:去分母得,x(2m+x)﹣x(x﹣3)=2(x﹣3),整理得,(2m+1)x=﹣6,∵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x=3或x=0,把x=3代入(2m+1)x=﹣6得,(2m+1)×3=﹣6,解得m=﹣1.5;把x=0代入(2m+1)x=﹣6得,(2m+1)×0=﹣6,无解,又∵2m+1=0时,方程(2m+1)x=﹣6无解,∴m=﹣,所以m的值为﹣1.5或﹣0.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若整式方程的解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不为零,则这个整式方程的解是分式方程的解;若整式方程的解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则这个整式方程的解是分式方程的增根.8.如图,反比例函数y1=和正比例函数y2=nx的图象交于A(﹣1,﹣3)、B两点,则﹣nx≥0的解集是( )A.﹣1<x<0 B.x<﹣1或0<x<1 C.x≤1或0<x≤1 D.﹣1<x<0或x≥1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求出≥nx,求出B的坐标,根据A、B的坐标结合图象得出即可.解答:解:∵﹣nx≥0,∴≥nx,∵反比例函数y1=和正比例函数y2=nx的图象交于A(﹣1,﹣3)、B两点,∴B点的坐标是(1,3),∴﹣nx≥0的解集是x<﹣1或0<x>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函数的图象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图象的能力.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格3分,共30分)9.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应选择抽样调查.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此题显然无法普查,必须采用抽样调查.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0.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1.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11.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A(1,﹣2),则k=﹣2.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专题:计算题;待定系数法.分析:此题只需将A(1,﹣2)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k的值.解答:解:将点(1,﹣2)代入y=得:,解得:k=﹣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内容.12.已知+=0,则﹣=﹣.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与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0,∴2﹣a=0,b﹣3=0,解得:a=2,b=3,则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3.小丽与小刚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小丽出“石头”的概率是.考点:概率公式.分析:根据概率公式列式即可.解答:解:∵共有剪刀、石头、布三种情况,且每一种情况都具有等可能性,∴小丽出“石头”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考点:中点四边形.分析:根据顺次连接这个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且矩形的边长分别是菱形对角线的一半,问题得解.解答:解:∵E、F、G、H分别为各边中点∴EF∥GH∥AC,EF=GH=AC,EH=FG=BD,EH∥FG∥BD∵DB⊥AC,∴EF⊥EH,∴四边形EFGH是矩形,∵EH=BD=3cm,EF=AC=4cm,∴矩形EFGH的面积=EH×EF=3×4=12cm2,故答案为:12cm2.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矩形,且矩形的边长是菱形对角线的一半.1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有增根,则m的值为3.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分析: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所以应先确定增根的可能值,让最简公分母x﹣3=0,得到x=3,然后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算出m的值.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x﹣3,得x﹣2(x﹣3)=m∵原方程有增根,∴最简公分母x﹣3=0,解得x=3,当x=3时,m=3故m的值是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6.函数y=与y=﹣x+2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b),则的值为2.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方程组可得到交点坐标,则得到a与b的值,然后把a、b的值代入中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函数y=与y=﹣x+2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1),即a=1,b=1,所以=1+1=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17.如图,直线x=2与反比例函数和的图象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P是y 轴上任意一点,则△PAB的面积是.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先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得到AB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PAB的面积.解答:解:∵把x=2分别代入、,得y=1、y=﹣.∴A(2,1),B(2,﹣),∴AB=1﹣(﹣)=.∵P为y轴上的任意一点,∴点P到直线x=2的距离为2,∴△PAB的面积=AB×2=AB=.故答案是:.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B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一般.18.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BD上有一点P,使PC+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4.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推出C、A关于BD对称,推出CP=AP,推出EP+CP=AE,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推出AE=AB=EP+CP,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求出AB即可.解答:解:连接AC,∵正方形ABCD,∴AC⊥BD,OA=OC,∴C、A关于BD对称,即C关于BD的对称点是A,连接AE交BD于P,则此时EP+CP的值最小,∵C、A关于BD对称,∴CP=AP,∴EP+CP=AE,∵等边三角形ABE,∴EP+CP=AE=AB,∵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4,∴EP+CP=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P的位置和求出EP+CP的最小值是AE,题目比较典型,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耐心做一做,马到成功.(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6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计算:(1)﹣﹣(﹣2)(2)(+﹣)(++)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去括号后合并即可;(2)先变形得到原式=[(+)﹣][(+)+],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解答:解:(1)原式=3﹣﹣2+10=13﹣;(2)原式=[(+)﹣][(+)+]=(+)2﹣()2=2+2+3﹣5=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0.先化简,然后从1、、﹣1中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把所得的结果化简,最后选取一个合适的数代入即可.解答:解:=×=﹣==,由于a≠±1,所以当a=时,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用到的知识点是乘法的分配律、约分,在计算时要注意把结果化到最简.21.(16分)解方程:(1)=﹣3(2)﹣=(3)x2﹣9=0(4)x2+4x﹣5=0.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分析:(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x﹣2),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x+2)(x﹣2),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3)先把方程变形为x2=9,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其解;(4)把常数项﹣5移项后,应该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4的一半的平方,然后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答:解:(1)=﹣3,解:两边同乘以(x﹣2)得,1=x﹣1﹣3(x﹣2),解得:x=2,检验:当x=2时,x﹣2=0,∴原方程无解;(2)﹣=,解:两边同乘以(x+2)(x﹣2)得:(x﹣2)(x﹣2)﹣16=(x+2)(x+2),解得:x=﹣2,检验:当x=﹣2时,(x+2)(x﹣2)=0,∴原方程无解;(3)x2﹣9=0解:x2=9.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3,∴方程的解为:x1=3,x2=﹣3,(4)x2+4x﹣5=0,解:由原方程移项,得x2+4x=5,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到x2+4x+4=5+4,配方得(x+2)2=9.开方,得x+2=±3,解得x1=1,x2=﹣5.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解各类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2.某中学九①班为了了解全班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四个方面调查了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的结果组建了4个兴趣小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①,②,要求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九①班的学生人数为40,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扇形统计图中m=10,n=20,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72度.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分析:(1)根据喜欢篮球的有12人,占30%,即可求得总人数,利用总人数减去其它各组的人数,即可求得喜欢足球的人数;(2)利用百分比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m、n的值,利用360°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得圆心角的度数.解答:解:(1)总人数是:12÷30%=40,则爱好足球的人数是:40﹣4﹣12﹣16=8.故答案是:40;(2)喜欢排球的人所占比例:×100%=10%,则m=10,喜欢足球的人所占的比例:×100%=20%,则n=20.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60°×20%=72°.故答案是:10,20,7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3.如图,O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CD=5cm,OD=3cm;过点C作CE∥DB,过点B作BE∥AC,CE与BE相交于点E.(1)求OC的长;(2)求证:四边形OBEC为矩形;(3)求矩形OBEC的面积.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1)在直角△O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利用矩形的定义即可证明;(3)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直接求解.解答:解:(1)∵ABCD是菱形,∴AC⊥BD,∴直角△OCD中,OC===4cm;(2)∵CE∥DB,BE∥AC,∴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又∵AC⊥BD,即∠COB=90°,∴平行四边形OBEC为矩形;(3)∵OB=0D,∴S矩形OBEC=OB•OC=4×3=12(cm2).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理解菱形的对角线的关系是关键.24.某校为了创建书香校园,去年又购进了一批图书,经了解,科普书的单价比文学书的单价多4元,用1200元购进的科普书与用800元购进的文学书本数相等,求去年购进的文学书和科普书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文学书的单价是x元,则科普书的单价是(x+4)元,根据关键语句“用1200元购进的科普书与用800元购进的文学书本数相等”,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文学书的单价是x元,则科普书的单价是(x+4)元,根据题意,得=,解得x=8.经检验得:(x+4)x=12×8=96≠0,故x=8是方程的根,则x+4=12.答:去年购进的文学书的单价是8元,科普书的单价是12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设出文学书的单价,表示出科普书的单价,根据购进的数量相等做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25.我市某蔬菜生产基地在气温较低时,用装有恒温系统的大棚栽培一种在自然光照且温度为18℃的条件下生长最快的新品种.如图是某天恒温系统从开启到关闭及关闭后,大棚内温度y(℃)随时间x(小时)变化的函数图象,其中BC段是双曲线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恒温系统在这天保持大棚内温度18℃的时间有多少小时?(2)求k的值;(3)当x=16时,大棚内的温度约为多少度?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图象直接得出大棚温度18℃的时间为12﹣2=10(小时);(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3)将x=16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y的值即可.解答:解:(1)恒温系统在这天保持大棚温度18℃的时间为12﹣2=10小时.(2)∵点B(12,18)在双曲线y=上,∴18=,∴解得:k=216.(3)当x=16时,y==13.5,所以当x=16时,大棚内的温度约为1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26.如图1,正方形ABCD中,C(﹣3,0),D(0,4).过A点作AF⊥y轴于F点,过B 点作x轴的垂线交过A点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E点,交x轴于G点.(1)求证:△CDO≌△DAF;(2)求点E的坐标;(3)如图2,过点C作直线l∥AE,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P点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AD=CD,∠ADC=90°,再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DAF=∠CDO,于是可根据“AAS”证明△CDO≌△DAF;(2)由于△CDO≌△DAF,根据全等的性质得AF=OD=4,DF=OC=3,则A点坐标为(﹣4,7),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与(1)中的方法一样可证明△CDO≌△BGC,得到CG=OD=4,则得到E点的横坐标为﹣7,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确定E点坐标;(3)如图2,作AH⊥x轴于H,在Rt△AC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2=5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11,由于直线l∥AE,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设为y=x+b,把C(﹣3,0)代入可计算出b=3,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设为y=x+3,于是可设P点坐标为(t,t+3),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AP2=(t+4)2+(t﹣4)2,CP2=(t+3)2+(t+3)2,接着进行分类讨论:当CP=CA时,即(t+3)2+(t+3)2=50;当AP=AC时,(t+4)2+(t﹣4)2=50;当PC=PA时,(t+3)2+(t+3)2=(t+4)2+(t﹣4)2,分别解方程求出t的值,从而可得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解答:(1)证明:如图1,∵C(﹣3,0),D(0,4),∴OC=3,OD=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CD,∠ADC=90°,∴∠ADF+∠CDO=90°,∵AF⊥y轴,∴∠AFD=90°,∴∠ADF+∠DAF=90°,∴∠DAF=∠CDO,在△CDO和△DAF中,∴△CDO≌△DAF;(2)解:如图1,∵△CDO≌△DAF,∴AF=OD=4,DF=OC=3,∴OF=OD+DF=3+4=7,∴A点坐标为(﹣4,7),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A(﹣4,7)代入y=得k=﹣4×7=﹣2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与(1)中的方法一样可证明△CDO≌△BGC,∴CG=OD=4,∴OG=OC+CG=7,∴E点的横坐标为﹣7,把x=﹣7代入y=﹣得y=4,∴E点坐标为(﹣7,4);(3)解:存在.如图2,作AH⊥x轴于H,在Rt△ACH中,AH=7,CH=1,则AC2=72+12=50,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mx+n,把A(﹣4,7)和E(﹣7,4)代入y=mx+n得,解得,∴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11,∵直线l∥AE,∴直线l的解析式为设为y=x+b,把C(﹣3,0)代入得﹣3+b=0,解得b=3,∴直线l的解析式为设为y=x+3,设P点坐标为(t,t+3),∴AP2=(t+4)2+(t﹣4)2,CP2=(t+3)2+(t+3)2,当CP=CA时,(t+3)2+(t+3)2=50,解得t1=2,t2=﹣8,此时P点坐标为(2,5)或(﹣8,﹣5);当AP=AC时,(t+4)2+(t﹣4)2=50,解得t1=3,t2=﹣3(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3,6);当PC=PA时,(t+3)2+(t+3)2=(t+4)2+(t﹣4)2,解得t=,此时P 点坐标为(,),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2,5)或(﹣8,﹣5)或(3,6)或(,).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线段的长;理解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第21 页共2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A BC八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31-x 、12+a b 、πy x +2、21--m 、a +21、22)()(y x y x +-、x12-、115-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2.如果把223y x y-中的x 和y 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A 、扩大5倍B 、不变C 、缩小5倍D 、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 =k 1x (k 1≠0)与反比例函数y =2k x(k 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B. (-2,-1)C. (-2,1)D. (2,-1)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 .10米B .15米C .25米D .30米5用含30º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形,下列四种图形,①平行四边形 ②菱形,③矩形,④直角梯形。
其中可以被拼成的图形是( )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①②③ ④ 6.把分式方程12121=----xxx 的两边同时乘以(x-2), 约去分母,得( ) A .1-(1-x)=1 B .1+(1-x)=1 C .1-(1-x)=x-2 D .1+(1-x)=x-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第7题) (第8题) (第9题)8.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 )A 、1516B 、516C 、1532D 、1716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 、B 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2C 、-1<x <0,或x >2D 、x <-1,或0<x <210.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 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速度为n 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2n m + B 、 n m mn + C 、 n m mn +2 D 、mnnm +ABCABCDEGF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当x 时,分式15x -无意义;当m= 时,分式2(1)(3)32m m m m ---+的值为零 12.各分式121,1,11222++---x x x x x x 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________13.已知双曲线xky =经过点(-1,3),如果A (a 1,b 1),B (a 2,b 2)两点在该双曲线上,且a 1<a 2<0,那么b 1 b 2. 14.梯形ABCD 中,AD ∥BC ,AB=CD=AD=1,∠B=60°,直线MN 为梯形ABCD 的对称轴,P 为MN 上一点,那么PC+PD 的最小值 。
(第14题) (第16题) (第17题)15.已知任意直线l 把□ABCD 分成两部分,要使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直线l 所在位置需满足的条件是 。
16.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点G 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17.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AC 分别交BE 、DF 于G 、H ,试判断下列结论:①ΔABE ≌ΔCDF ;②AG=GH=HC ;③EG=;21BG ④S ΔABE =S ΔAG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 _个.18.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到x 轴的距离为8,则此函数表达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19,.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_____________分。
20.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 OABC 是矩形 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在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m,n),且点P 在反比例函数y=x 32上,则m =_____________,n= 。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解答时必须给出必要的过程和推理步骤。
21. (1)先化简,再求值 )1(1xx x x -÷-,其中x=2-1(2)解分式方程:22416222-+=--+x x x x x -A E DH CBFG22 .作图题:如图,RtΔABC 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3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D 的平分线CF 交边AB 于F ,∠ADC 的平分线DG 交边AB 于G 。
(1)求证:AF=GB ;(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4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86807583857779808075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填写完成下表:(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2S 王=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2S 张;(3)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25 .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达到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 (℃),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 (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关系(如图).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 与x 关系式; (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平均成绩中位数 众数 王军 80 79.5 张成8080ABAB26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需要16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9天,甲队因有其他任务调走,乙队再做21天完成任务。
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27: 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EF⊥BC,EG⊥CD,垂足分别是F、G.求证:AE=FG。
28如图1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
(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n的值。
B(1,n)图11(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AD CBEGF(第32题)(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B5、B6、D7、A8、A9、D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13、5x =,3 14、2(1)(1)x x x +- 15、< 16 17、经过对角线的交点 18、3 19、320、48y x =或48y x=- 21、A =2,B =-2 22、(,0) 23、88分 24、4 三、解答题25、解:22213211143a a a a a a a +-+-⨯+-++=213(1)1(1)(1)(1)(3)a a a a a a a +--⨯++-++=21(1)1(1)a a a --++=2221a a ++ ∵a 2+2a -8=0,∴a 2+2a =8 ∴原式=281+=2926、解:22(2)16(2)x x --=+22441644x x x x -+-=++816x -= 2x =-经检验:2x =-不是方程的解∴原方程无解27、1°可以作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则线段CD 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 边的中点D ,则线段CD 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3°可以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交BA 于点BA 与点D ,则△BCD 就是等腰三角形。
28、(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AD =BC ∴∠AGD =∠CDG ,∠DCF =∠BFC ∵DG 、CF 分别平分∠ADC 和∠BCD ∴∠CDG =∠ADG ,∠DCF =∠BCF ∴∠ADG =∠AGD ,∠BFC =∠BCF ∴AD =AG ,BF =BC ∴AF =BG(2)∵AD ∥BC ∴∠ADC +∠BCD =180°∵DG 、CF 分别平分∠ADC 和∠BCD∴∠EDC +∠ECD =90° ∴∠DFC =90°∴∠FEG =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 =EG 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 =∠FG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DG =CF 等等。
29、1)78,80(2)13(3)选择张成,因为他的成绩较稳定,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30、(1)915(05)300(5)x x y x x+≤<⎧⎪=⎨≥⎪⎩ (2)20分钟31、解:设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x 天和y 天完成任务,根据题意得:111169301x y x y⎧+=⎪⎪⎨⎪+=⎪⎩ 解得:24x =,48y = 经检验:24x =,48y =是方程组的解。
答: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24天和28天完成任务。
32、证明:连接CE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BC ,∠ABD =∠CBD =45°,∠C =90° ∵EF ⊥BC ,EG ⊥CD ∴四边形GEFC 为矩形 ∴GF =EC在△ABE 和△CBE 中AB BC ABD CBD BE BE ⎧⎪⎨⎪⎩=∠=∠= ∴△ABE ≌△CBE ∴AE =CE ∴AE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