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化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二.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三.《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四、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高一语文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第二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第二册主要涉及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介绍相关的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的概念及特点: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
其特点是形式严谨、语言华丽、表达深邃,具有浓厚的时代和文化特色。
2.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者:《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多为诸侯贵族,代表了西周时期的文学成就。
《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古代文学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通过运用诗歌修辞手法、描写自然景物等方式,达到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的概念及特点: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在中国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种文体。
其特点是写作形式多样化、题材广泛、风格个性化。
2.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者:《骆驼祥子》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3. 现代文学的流派与影响:现代文学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感觉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主题思想。
现代文学对于中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激发了各种文学创作思潮。
三、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1. 文学思想和艺术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现代文学在发展中继承了古代文学的许多思想和艺术成就,如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对于现代诗歌的创作仍有一定影响。
2. 映照现实与社会关怀:古代文学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怀;现代文学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揭示和批判,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3. 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古代文学强调儒家思想和道家观念,追求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修养;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心理和灵魂探索,呈现了当代人的心灵追求。
必修二高一语文知识点

必修二高一语文知识点一、古代文学与文人的评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古代文学中,文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人是指具有文化修养、文化素养高的人,他们通常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士人,能够创作出卓越的文学作品。
文人的评述与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可以根据形式和体裁进行分类。
根据形式可分为诗、词、曲、文等;根据体裁可分为史、传、集、论、赋等。
每种形式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化传统。
2. 文人的地位与作用文人在古代社会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人物,还是社会精英和舆论引导者。
文人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影响和引导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二、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段,对于提升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1.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逻辑顺序。
常见的篇章结构有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空间顺序等;议论文的总分、并列、层进等。
不同的篇章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文学作品和表达目的。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来达到修辞目的的方法。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等等。
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古代文学名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通过学习和赏析古代文学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1. 诗词名篇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众多,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名篇。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江城子》等。
这些名篇通过精彩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

穷人思维总是找借口 富人的思维是来解决问题的语文必修2文学常识一、《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手法有:赋、比、兴。
“风”指15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有周《氓》属于《诗经∙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5.二、《离骚》1.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国的左使和三闾大夫。
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2.《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并且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3.《楚辞》 :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4.风骚:“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5.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三、《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2.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也是对年轻妇女的泛称。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红楼梦》: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掌握几个重要人物形
象的特点和事件情节,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理解《红楼梦》中存在的诗歌
和断章、对联等形式及其功能;了解《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性形象等。
2. 诗歌鉴赏:了解近代白话文和诗歌的特点、形式和主题;掌握一些重要的近代文人
和他们的作品,如郭沫若、毛泽东等;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和技巧来分析诗歌,如从字词、句法、运动和意象等方面进行研究。
3. 古文鉴赏: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造句、用典、运笔等;熟悉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孔子家语》、《孟子》等;掌握古文鉴赏的方法
和技巧,如批注、演绎、辨析等。
4. 《西游记》: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掌握《西游记》中几
个重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事件情节,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理解《西游记》中
的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5. 短篇小说:学习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和特点,如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
掌握一些重要的短篇小说,如《草地》、《稻草人和火柴人》等;分析短篇小说中的
主题、情感表达和意义。
6. 记叙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基本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了解
一些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经典作品,如《隋唐演义》、《彭祖百中庚申忆学步·杜谢征南》等。
7. 视听说写:学习听力、口语和写作技巧,如听力辨音、口语表达、写作方法等;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并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二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二第一章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概述2. 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3. 《诗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4. 《楚辞》的主要内容与特点5. 《论语》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二章古代诗歌1. 五言绝句的结构与特点2. 七言绝句的结构与特点3. 五言律诗的结构与特点4. 七言律诗的结构与特点5. 古体诗的发展与特点第三章古代散文1. 古代散文的特点与分类2. 《论语》的主要思想与精神-伦理思想3. 《论语》的主要思想与精神-教育思想4. 《论语》的主要思想与精神-政治思想5. 古代散文的艺术特点与创作手法第四章唐宋诗词1. 唐宋诗的发展与特点2. 唐诗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作品3. 宋词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作品4. 《红楼梦》中的词章与特点5. 唐宋诗词的创作技巧与独特风格第五章古代小说1. 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2.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与文学价值3. 《水浒传》的主要情节与文学价值4. 《红楼梦》的主要情节与文学价值5. 古代小说的艺术手法与创作特点第六章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2. 《文心雕龙》中的艺术理论与创作手法3. 《史记》中的写作风格与艺术手法4. 《资治通鉴》中的叙述方式与艺术特点5. 文言文阅读中的其他注意事项与实用技巧第七章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呐喊》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展3.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4. 《红高粱家族》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点5. 现代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表达方式第八章现代小说与戏剧1. 《围城》的写作背景与艺术手法2. 《家》的主要情节与社会意义3. 《雷雨》的剧情与表现手法4. 《茶馆》的剧情与文化内涵5. 现代小说与戏剧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文学常识1. 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规范2. 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3.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与要求4. 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融合5. 当代文学的发展与趋势以上是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二的大致内容概要,希望能够为你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二1《氓》【原文释义】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
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
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
匪我愆期(推延日期。
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
将(音(qiāng),请,希望)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
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貌)。
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
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
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不好的话。
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
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
于嗟(相当于“吁嗟”,叹词)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到你家,嫁与你),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指多年)。
淇水汤汤(水盛流貌),渐(沾湿)车帷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女也(语气词,表示停顿,下面同此)不爽(差错),士贰(差错)其行(德行)。
士也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靡:无,不;室劳:指家务活);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早),靡有朝矣(不止一日)。
言既遂矣(我在你家既已久了。
言:句首语气词,不译;遂:久),至于暴矣(你就对我粗暴,_我了)。
兄弟不知(通“智”),咥(音(xī),大笑貌)其(语气词,不译)笑矣。
高一必修2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语文知识点总结一、作家与作品1. 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思想觉醒的疯子的故事。
2. 茅盾与《子夜》•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以抒写现代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为主题。
3. 老舍与《茶馆》•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描写生活百态和社会现象。
•《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一个老北京茶馆中的各色人物和社会变迁为背景。
二、文学常识1.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传统中国文学的写作语言,使用古代汉字和句式,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白话文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使用现代汉字和句式,通俗易懂,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于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3.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以共同的思想观点和艺术风格为特征的文学作品,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
•不同的文学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三、古诗文鉴赏1.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描写了诗人思乡之情和社会动荡的景象。
•《水调歌头》以婉约柔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2.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诗作,描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之后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登鹳雀楼》以豪放慷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历史变迁的领悟和感受。
3. 《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诗作,描写了作者在安静的夜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静夜思》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朴素的感性和深深的情感。
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方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化常识总结
【导语】以下是老师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化常识,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
“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
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
《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为典型代表,故又称“*体”。
《离*》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往往将“风”、“*”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指《离*》,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
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罗敷
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
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
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十二时辰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建安
汉献帝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
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
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子
对对方的尊称。
衿
古式的衣领。
青衿
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阡陌
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