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社会语境下的翻译小说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社会语境下的翻译小说研究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价值观的影响,晚清的翻译小说在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分析晚清翻译小说的特征,探讨其对中国小说现代性转型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翻译的发展轨迹十分有益。关键词:晚清语境翻译小说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晚清期间,翻译小说达到上千种之多,翻译小说的繁荣成为不争事实。作为传播活动的一种,翻译活动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与目的语文化规范,目的语社会文化全方位地制约着翻译过程的各个方面。受晚清时期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一时期的翻译小说体现出了特定时期的文本特征与独特的时代特征,为中国小说创作现代性转型做出了重大影响,架设起中国文学古典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桥梁。晚清翻译小说所折射出的启蒙思想和叙事模式、语言表达、人物刻画方面的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小说现代性的萌芽。

一晚清翻译小说的特征

1 翻译小说种数繁多,国别涉及面广

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时期翻译小说种数的多少,小说原本的国别频数则反映出该国在世界文化圈中的地位,以及它对译语国家的文化影响。我国翻译小说在晚清时期迎来了空前的盛况。根据马祖毅的统计,截至1911年共有400种翻译

小说;而阿英先生的《晚清戏曲小说目》中,则收录了从1875年直1911年间的翻译小说608种。从1840年到1919年,翻译小说竟达到2567种。据郭延礼的统计,在当时可查明国别的翻译小说中,英美小说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达到61%;法国小说居第二,占18.9%;俄国小说位列第三,为7.6%;之后为日本小说(6%)和德国小说(2%);其他国家的小说占4%。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翻译小说的数量蔚为可观。另外,欧美国家的强势文化成为晚清翻译的小说的主要原语文本来源,一些弱小民族国家也有涉及。

2 翻译小说主题类型丰富

小说主题类型的不同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翻译小说的类型在20世纪初呈现出多元态势。晚清时期翻译小说的主要类型为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其他的如寓言小说、军事小说、教育小说、理想小说等也都有涉猎,几乎涵盖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所列的十七类小说。

3 译者的翻译倾向明显

晚清时期大批翻译家特色鲜明,他们的翻译趋向日趋明显,而鲜明的翻译趋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文化诉求。梁启超特别强调政治小说的社会功能,因此便与政治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者开始翻译日本的政治小说,如周宏业、熊垓、赖子、忧亚子等;陈景韩翻译的长篇小说《虚无党奇话》、中篇小说《虚无党》等,为虚无党小说的翻译做出重要贡献;周桂笙因翻译侦探小说而闻名,并率先使用侦探小说之名,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吴祷致力于翻译俄国小说,成为我国第一位翻译著名文学家莱蒙托夫、契诃夫、高尔基小说的人,阿英在《翻译史话》称他为“真正能了解俄国文学者”;曾朴翻译过大量的雨果小说,还翻译过莫里哀、福楼拜、左拉等的作品,是法国小说译介的重要代表人物;包天笑全心译介西方教育小说,为儿童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种明确的翻译趋向能够让译者深入研究某类作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译文质量,并为小说主题类型的拓展起到重要作用。

4 翻译小说转译作品众多

“转译是两种文本形态无法实现直接转换时借用第三种语言进

行转换所产生的译作类型,是在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之间无法直接对应下发生的。”晚清时期译者的外语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翻译市场的需求,导致转译的翻译小说作品数量上升,最常见的是从日文和英文译本中转译。由于留日学生大大多于其他国家,从日译本转译成为晚清时期翻译小说的一大特色。比如,最初的俄罗斯名家名著多数是通过日译本转译而来,如吴祷翻译的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第一部、契诃夫的《黑衣教士》等;这一时期半数以上的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小说也是从日译本转译的。转译现象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文化需求与译语外语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译文的不真实、影响翻译质量。

5 翻译小说的译意手法

由于缺乏对翻译本质的研究,晚清时期翻译常被看做“启迪民智”的手段,译者多采用“译意”的手法,把原语文本做为框架,将原

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翻译出来。这个过程中,译者的自由发挥度很大,他们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要、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等进行删减或是添加。他们的做法类似于纽马克(newmark)所谓的改编(adaptation)。另外,译者的翻译操作是以篇章为单位的,翻译的手法自由,涵盖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式。当时的翻译目的是“译意”手法盛行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译者以思想启蒙和政治宣传为目的进行外国小说的翻译工作,所以当遇到原语文本中出现与译入语的文化、社会、伦理、语言等不一致或者是冲突的地方,译者通常会将原语作品中的冲突之处进行删节或增补的改造。比如为了方便中国读者记忆,用中国名翻译原小说中的人名、地名;为了适应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删除原作中大量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有时译者还会将自己在阅读原作时的思想情感在译作中表达出来,添加自己对原作的理解,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增减情节,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价值取向发表议论。

二晚清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1 促进中国小说地位的提高

中国传统文人的观念里,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小说写作更是被君子与士大夫看作是贱劣的行为,他们以写小说为耻。在读过《水浒传》之后,胡应麟一方面对施耐庵的才华赞叹不已,另一方面又对其从事小说写作表示叹息,认为是对其才华的浪费。这种观念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后,随着外国翻译小说的大量译介

才得以改观。

在重视西方小说社会作用的同时,晚清知识分子对小说的文学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估。梁启超等发动“小说界革命”,极力鼓吹小说的社会作用。大量的翻译小说的出现让中国的读者了解到:小说在欧美是很有价值的文学体裁;小说作家在异域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卓有成就的小说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均有专章论述。人们将小说与诗文相提并论,甚至比诗文看得更高。1903年,楚卿便在《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中提出:“小说者,实文学之最上乘者也。”这些观点让人们重新审视小说,再次评估小说的文学地位。人们对小说观念的改变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热情,更多的人投身到小说的创作和翻译事业中去,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次高潮,促成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现代化的改革。

2 丰富了中国小说的类型

中国传统小说的种类比较单调,只有讲史和传奇两种。随着外国小说的大量译介,中国翻译小说的类型也逐渐丰富起来,涵盖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十七种小说类别。其中社会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三种最为突出,它们填补了中国传统小说类型的空白。这期间翻译小说为中国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与视角,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进程,为晚清“小说界革命”奏响了号角。据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附录二显示:20世纪最初几年,翻译小说压倒创作小说,其顶峰在1907年;而1908年之后,创作小说则多于翻译小说,而且创作小说的类型得到极大的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