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微型小说二篇赏析
《令箭荷花》及阅读答案

《令箭荷花》及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令箭荷花》及阅读答案(共含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令箭荷花》及阅读答案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
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
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他朝姑娘身旁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
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
姑娘说:“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
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
”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
老头瘦瘦的,60来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
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严村。
”老头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
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
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
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
”姑娘止住笑说。
“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
”老头坚定地说。
“40,少一分钱也不卖。
”姑娘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
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
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
微型小说文言文翻译

原文(文言文):夜幕低垂,月华如练。
京师城内,灯火阑珊。
李生独步街头,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遥想当年,先帝龙驭宾天,朝野同悲。
今朝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然李生心中,总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忽闻街角传来笛声,悠扬悦耳,似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李生循声望去,只见一青衣女子,素颜淡妆,手执长笛,翩翩起舞。
女子舞姿曼妙,如风如蝶,令人陶醉。
李生心中一动,上前施礼道:“小姐舞姿翩跹,笛声悠扬,不知可否一谈?”女子停舞,敛衽还礼:“公子过誉,区区薄技,何敢当此?”李生遂与女子交谈,言及朝政,诗词,一时间谈笑风生。
女子知书达理,谈吐不凡,李生心中暗自欢喜。
交谈间,不觉夜已深,李生起身告辞:“小姐,夜深露重,李生不便久留,就此别过。
”女子微笑道:“公子若不嫌弃,明日可来此相会,共赏明月。
”李生应诺,转身离去。
一夜无眠,李生心中挂念着明日之约。
次日,李生如约而至。
女子已等候多时,见李生到来,喜上眉梢。
二人携手漫步于御花园中,赏花谈心,其乐融融。
时值盛夏,绿树成荫,蝉鸣阵阵。
李生与女子并肩而坐,仰望天空,月明星稀。
女子忽然说道:“公子,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如梦,何处寻觅永恒?”李生沉思片刻,答道:“小姐之言极是。
人生短暂,当珍惜当下,不负韶华。
”女子闻言,眼含泪光:“公子,若得公子相伴,愿共度余生。
”李生心中一动,却未应允。
他深知,自己肩负家国重任,不能沉溺于儿女情长。
自此,李生与女子时常相会,但李生始终未提婚嫁之事。
女子亦知李生心意,从未强求。
一日,李生因公事繁忙,未能赴约。
女子独自一人来到御花园,望月怀人。
月光如水,洒在女子身上,更显得她清丽脱俗。
女子轻叹一声,转身欲离去。
忽闻身后传来李生的声音:“小姐,李生来迟,还望见谅。
”女子回首,见李生匆匆赶来,泪眼盈盈:“公子,你终于来了。
”李生上前,轻轻拥住女子:“小姐,李生此生无悔,愿与你共度余生。
”女子喜极而泣,二人相拥而泣。
自此,李生与女子结为连理,共度美好时光。
中外最短的小说赏析

本要素, 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 , 讲述
二 、外 国 最 短 的 小 说赏 析
了主人公蔡裔凭着雷震般的 声音制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
服盗贼的故事, 塑造了栩栩 如生的 蒂克·布朗曾写过一篇题为《 地球上
人 物形象。 文章先 概括 人物性 格: 最后一个人》的科幻小说 , 翻译成汉
( 作者单位: 湖南省岳阳 市教科 所)
责 任 编 辑/ 黄 耀 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外最短的小说赏析
欧阳炎中
一 、中 国 最 短 的 小 说 赏 析
“ 拊”一 “ 呼”,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面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 他的 对入室的两个盗贼, 蔡裔不像一般
诗歌《 归园田居《》 饮 酒》及散 文《 桃 人那样 大惊失 色, 只是“ 拊 床一呼 ”
(作者 单位: 湖南 省洞口县 石柱 中学)
责 任 编 辑/ 许 云 莉
31
湖 2006
南
教 育
年9
月号
行 动 与反 思
体验作文
体 ’应 交互 地 运 用 。 ” 怎样限? 几十年来有这 样几种
要求: 1. 文 体 不 限 2.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3.限写 记叙文与议 论文 ( 如 湖
南 20 05 年 高 考 题) 4. 只 限 用 一种 文 体 这4种情况, 第1种是彻 底的不
限, 诗歌、快板、对口词、商业广告五 花八门, 千姿百态。第2种其实也有 “ 限”, 所限者少, 只有诗歌 划为另 类。第3种宽限, 在7年一贯大面积不 限文体的情况下, 湖南来个宽限, 本
花 源记《》 五 柳 先生 传《》 归去 来 兮 便将盗贼制服。一个身材魁梧、嫉恶
高考语文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专题1

高考语文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专题12020.0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按要习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遭遇了50 年一遇的冰冻天气,交通.电力等行业涌现了一大批杭击雪灾的勇士。
电力员工罗文海.罗长明.周景华在高压线路上人工除冰时,因线路覆冰太厚,铁塔不堪重负而坍塌,3 人不幸殉职。
材料二:汉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身体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让四个学生得以生还。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1)请你在网上发帖悼念,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昵称,不要用真。
帖子一:网友昵称 [ 小桥流水 ]悼词:冰雪消融,春意盎然,而烈士们却永远地去了。
他们的灵魂依然还留在杭击雪灾的第一线,永驻在灾区人民的心田。
致可敬可爱的人。
帖子二:网友昵称【】悼词:(2)根据链接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抗灾勇士以身殉职,情融寒天冰下联:3,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 请阅读莫言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带来巨大力量的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呜的呼隆声。
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
使劲拉车吧,孩子。
”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
(1)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jǐ 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chàn 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
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甲)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
(乙)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1)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蜷.曲______对峙.______(2) 根据拼音写汉字。
jǐ背______chàn抖______(3) 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奋勇前进”“重整旗鼓”填入文段中划线的A、B两处。
(4) 句子“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
”应该放在文中甲、乙两处的哪一处呢?______A.甲处B.乙处(5)文中划线句子(1)和(2)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改正。
我认为第______ 句有语病,我将句子改为:______ 。
2. 你信仰“知识就是力量”,常常努力学习到三更半夜,“三更”在古代指的是()A. 19点~21点B. 21点~23点C. 23点~1点D. 1点~3点3. 郴城中学九年级举行“品千古诗文,探中国情感”活动。
活动前,各小组对本期所学古诗文进行分类整理。
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4. 2022年,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之际,学校开展“青春情感,奔涌向前“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 卷)(含参考答案)(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学校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探访英雄城市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g 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
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
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yì田立蜿蜒( ) 妩媚 ( ) níng田望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相得益彰B. 孕育C. 燥热D. 目眩神迷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①B.②C.③D.④4.请从以下三个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引用或化用,写一段话来讴歌先烈。
示例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4分)示例:革命前路山重水复,你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化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备选诗句: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据微型小说特点比较分析《花园里的独角兽》的两篇译文

在2 世 纪 的前 半 个 世 纪 里 , 型 小 说 在美 国极 负 盛 名 . 0 微 而 作 为 欧美 寓 言 体 系 的典 范 的美 国 当代 著 名 寓 言 家 和 散 文 家詹 姆斯 ・ 瑟伯 在 以往 欧 美 寓 言 的成 果 之 上独 辟 蹊 径 , 开创 了现 代 色彩 的 寓 言类 型 , 欧 美 寓 言 出 现 了 “ 暗 花 明 又 一村 ” 境 使 柳 的 界 。 出表 现 在 以寓 言 反 映 现 代 人 的认 识 水 平 和价 值 观 念 . 突 对 传 统 的 观 念进 行 了辛 辣 的 嘲 讽 ,无情 地 嘲笑 了现 代 社 会 中不 合 理 的 现象 , 以及 人 性 弱 点 存 现代 生 活 中的 表现 形 态 。 写 出 他 了很 多脍 炙 人 口的 寓 言 体 微 型 小说 ,鼓 励 人 们 充 分 发 挥 伟 大 的创 造 力 , 情 拥 抱 生 活 。 艺术 特 点 是 从 描写 到点 题 都充 满 热 其 了 幽默 。 塑 造 的 大 眼狗 、 他 掠夺 成 性 的 女 人 、 小 怕 事 的男 人 , 胆 使他 成 为 美 国最 受 人 热 爱 的 幽 默作 家 之 一 。 微 型 小说 又称 小 小 说 , 幅 短小 ( 般 在2 0 字 左 右 . 篇 一 5个 最 长不 超 过 l 0 字 ) 在 行 文 中 省 略 了许 多 内 容 ( 事 件 、 物 或 5o , 如 人 背景 ) 在 选材 上 强 调 单 一 性 , 捉 生 活 的瞬 间 或 一 个侧 而 : ; 捕 在 情 节 安 排 上 讲 究 避 实就 虚 . 将 情 节 的 首 尾 隐 去 . 留腰 部 . 可 只 前 因 与后 果 交 给 读 者 去想 象 和 补 充 。 简 洁 不等 于 简 单 , 小 但 短 不 等 于 干瘪 , 在有 限文 字 里 传达 出无 限 的 意 蕴 。 最大 限度 地 它 要 求 精悍 与 洗 练 ,其 目的 是 让读 者从 短 短 的篇 幅 当 中发 现 形 象, 揣摩 人 物 心 理 , 让 读 者 参 与 其 中 , 悟 作 品 中更 多 的 内 并 领 在含义、 弦外 之 音 , 无 限 的 内容 与 有 限 的语 言 形 成 和 谐 的 统 是 《 园 里 的独 角 兽 》 短 五 六 百 字 却写 得 跌 宕 起伏 , 人 回 花 短 令 味 。 型小 说 的 特 点有 四个 : . 物 少 而性 格 闪光 : . 构单 纯 微 1 人 2结 而情 节 巧 妙 ;. 字少 而 如 警 句 :. 3文 4普通 叙 述 而 寓 意 深刻 下 面 笔者 从 这 个 特点 对 两 种 译 文 的 一些 句 子 进行 比较 分 析 。 1人 物 少而 性 格 闪 光 . 微 型 小 说 由于 字 数 有 限 , 能 容 忍 对 人 物 做 冗 长 、 止 的 不 静 叙 述 和描 写 , 别 需 要 采 用 画龙 点 睛 的 手 法 , 且 是 瞬 间 . 特 而 以 点带面 , 以小 见大 , 成 焦 点 , 所 有 的 “ 束 ” 对 准 主人 公 , 形 让 光 都 让 读 者 通过 主人 公性 格 中某 一 特 征 , 视 主 人公 的整 体 形 象 。 透
[精读]半张纸赏析
![[精读]半张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3c1df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9.png)
半张纸赏析《半张纸》是瑞典文学家斯特林堡于1890年创作的微型小说。
这篇小说虽短,却有很大的张力,情节构思新奇。
男主人公在最后一辆搬家车开走后,独自在空房子里徘徊,看是否还有什么东西遗漏,突然发现电话机旁涂满了号码的半张纸,这勾起了他对过去两年的回忆。
从他认识艾丽丝开始,到热恋、订婚、结婚,接下来是很多其他的事情,朋友、岳母、佣工、生孩子、葬礼、搬家。
短短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两年。
小说在处理时间上非常巧妙机智,把两年的生活浓缩在“两分钟”里,同时,这个故事又浓缩在短短的1500余字的文本里,其叙事技巧所构建的张力有了特殊的魅力。
小说,特别是叙事文属于时间艺术,叙述的是时间生活。
叙事文是一个具有双重时间序列的转换系统,它包含了两种时间: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的时间和文本中的故事时间,双重时间赋予了叙事文根据已知时间去创造另一种时间的功能。
该小说的第一重时间即文本中的故事时间,其线索是“搬家—徘徊—发现半张纸—陷入回忆—收好纸条—骄傲快乐地走出去”;第二重时间即被叙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的时间,其线索是“两年前初识艾丽丝—热恋—订婚—婚后生活—朋友的遭遇—修女和医生—母亲—佣工、药房等家庭事务—生孩子—埋葬事—搬家”。
在叙事过程中,这两重时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文本具有了完整性。
男主人公铺平那半张纸开始阅读起来,首先看到的是“艾丽丝”,接着破折号引出“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叙述就此打住,接着写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再次用破折号引出“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60来字,把主人公回忆闸门打开又收回,斯特林堡没有多余的话来讲主人公是怎样认识艾丽丝的,认识后做了些什么,甚至“恋爱”这样的字眼也只能靠读者的想象填充上去。
整篇小说便这样抓住现时的“一瞬”来倒叙有一定长度的“过去”,并让下一个现时的瞬间迅速接上来,再倒叙下一个“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微型小说二篇赏析美丽的黄手帕——简析《回家》的艺术手法每当听到萨克斯吹奏的《回家》,每当那深情激荡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我就想起美国作家皮特〃哈米尔的微型小说《回家》。
当我们阅读追寻的眼睛看到镇口一棵高大的橡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我们与“文戈”一起惊呆了,我们与几个年轻人一齐“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体验着,我们也享受着一股巨大的艺术冲击力。
我们惊叹,尺幅之中,竟能闪现出如此耀眼的艺术光芒。
小说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一、化实为虚令读者激动不已的艺术形象不是文戈,更不是几个热情的年轻人,而是那个一直都没有出现,但在镇口的橡树上挂满了几百条黄手帕的文戈的妻子。
文戈、几个年轻人只是引线,只是引爆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地雷。
文戈何以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文戈何以紧张不安地抽着烟?文戈的心忐忑不安,他的命运前程决定于已离开了很长时间的妻子。
在文戈的表述中,大家知道文戈的妻子是“一个很好的女人”。
文戈坐牢时曾给她写过一封信,叫她把自己忘掉,另外嫁人。
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文戈回过一封信。
上周,文戈假释出狱前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如果她没有改嫁,如果她还愿意文戈回家,那就在镇口的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
如果她不想要他,就忘掉这件系手帕的事,那么文戈就坐在车上走过去,漂向远方。
结果,我们在焦急紧张的等待中,看到了迎风招展的几百条黄手帕。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呀!她忠贞地等待着丈夫归来,深情地盼望丈夫回家。
默默无语,理所当然,情不容改,忠贞不渝地年复一年地等待下去。
而极具个性的极富诗意的数百条黄手帕在迎风招展中展示了女人何其丰富深厚,何其热烈浪漫的情愫。
而这样一个“极好的女人”却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虽然人们不知道其高矮胖瘦、音容面貌,但是她却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心中,那么具体可感、生动丰满。
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种化实为虚间接表现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处处反衬文戈的外在表情常常是冷漠的,一言不发的,有时是平静的。
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波涛汹涌,起伏激荡。
他深爱妻子、孩子,几张照片不知被他抚摩多少次了。
他渴望回家,渴望与妻子孩子团聚,可前景未卜,凶多吉少。
他不知妻子是否改嫁,能否接纳他,他忐忑不安,近乡情怯。
但他却努力克制着,努力不形于色,面对迎风招展的黄手帕,“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这种外表的平静,极大地表现了内心的激动。
另外,一群年轻人的活跃、外向、激情、欢呼也起到了反衬文戈沉默寡言、内敛克制的作用。
三、层层铺垫小说对黄手帕的展示是放长线式的。
小说先从我遇到一个姑娘听到这个故事说起,远远道来,不着边际。
后说三个小伙子与三个姑娘乘公共汽车去海边,更是山重水复,七弯八绕。
接下去才开始注意到文戈,总算绕上了相关人物,还在妄加猜测,慢慢吞吞。
既而逐渐打开,设置悬念,让人们一起关注文戈的命运,一起在紧张焦虑中期盼黄手帕。
最后亮出黄手帕,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
读者紧绷的心弦松下了,同时,审美的感受跃上了高峰。
读者感情的高潮所以产生,正得力于从头开始的漫不经心的铺垫。
尺水能兴波,波峰来自前面的平静低谷。
《回家》之所以有如此艺术魅力,就是因为有化实为虚的艺术构思,有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正如几百条黄手帕在迎风招展。
每当阅读微型小说《回家》,我的耳畔便会回响起萨克斯那深情激荡的旋律,我的眼前便会出现迎风招展的黄手帕,我的心里便会站着一位忠贞深情而又浪漫美丽的女人。
附:回家□皮特·哈米尔著/寿静心张来民译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
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
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
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
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
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
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
”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她问。
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
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
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
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
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
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
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经历。
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
我能理解。
再找一个丈夫。
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
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
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
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
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
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
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
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
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
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
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
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原载《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艺术的秘密——《妈妈的秘密》揭秘日本小说家赤川次郎的微型小说《妈妈的秘密》何以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揭秘。
妈妈的秘密是什么?妈妈的秘密是一个“千万不能让丈夫知道”的小包。
妈妈在夜深人静时,站在桥上,将它投入河中,让河水悄无声息地把它带走了。
小包里装的是什么?爸爸怀疑是见不得人的一个叫北山的人的信。
面对丈夫的怀疑、愤怒、责打,面对女儿的恐惧、疑惑、追问,妈妈终于开口了,交代了其中的秘密。
原来,包里是妈妈打扫屋子时,无意发现的一颗宝石。
珍贵的宝石为何要投入河中?原来这宝石是当年度日维艰,而又气质清纯、温柔、娴静的晶美偷的,而晶美是当年爸爸“纯粹发自内心深处”所挚爱的恋人,是虽然早已不幸自杀了却一直还活在爸爸心中的女人,是爸爸心中“完美无瑕的女性偶像”。
这就是妈妈的秘密。
这是妈妈对爸爸的几十年如一日一往深情的痴情;这是妈妈对爸爸深埋心中像井一样深沉的挚爱;这是妈妈对爸爸毫不张扬的却又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爱意;这是妈妈对爸爸只是奉献不求回报的真情。
它巧妙地揭示出一颗比宝石还要珍贵的心灵,它生动地展示了一颗善良、宽厚、清纯、温柔、娴静的美丽而高贵的心灵。
这种内敛深沉的忍辱负重的先人后己的爱心,这种别具东方女性特质的柔美,能穿山裂石,无坚不摧,产生巨大的艺术震撼力。
一篇千余字的微型小说所以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还来自于巧妙揭示妈妈的秘密的艺术秘密。
作者有意没有集中正面地表现妈妈的爱,而是把她放在次要的顺从的被动的地位上来表现。
小说显眼突出的中心情节却是爸爸对晶美的爱。
还是在少女时代,虽然妈妈也很迷恋爸爸,但爸爸却爱晶美。
面对生活在困顿之中的闺中密友,面对自己的情敌,妈妈一如既往地关心晶美,同时暗暗在心中发誓:委屈自己,成全他们。
晶美死后,虽然妈妈如愿以偿,但爸爸依然心属晶美,而妈妈还是小心地呵护爸爸的梦,爸爸的爱情偶像。
作者以爸爸对晶美的爱反衬了妈妈对爸爸的爱。
爸爸对晶美的爱有多深,妈妈对爸爸的爱就有多深,甚至更深。
妈妈对晶美的友爱,爸爸对晶美的情爱一起衬托了妈妈的深爱。
这种爱的衬托,这种为了表现妈妈的爱而采用的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表达技巧使小说蓄满艺术张力。
不仅如此,小说在情节构思上也别具匠心。
小说先设置悬念,制造一个妈妈的秘密,然后丈夫动气,女儿追问,层层推进,而揭秘又必须回到过去的岁月。
于是小说自然巧妙地用插叙的方法让时光倒流,回到青春的岁月,展开丰富复杂的感情纠葛。
最后又出人意料地揭示出宝石的秘密。
让读者在“欧〃亨利式”结尾中顿悟、体会、感受妈妈的秘密。
这样,整个故事情节集中紧凑,让读者一气读完,便荡气回肠,感受到巨大的艺术冲击力。
这正是小说的秘密,这正是微型小说在尺幅之中、片刻之间能给人以震撼的秘密。
附:妈妈的秘密赤川次郎千万不能让丈夫知道。
绫子拿着那个小包,站在桥上。
夜深人静,河水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它能带走这秘密吧。
小包飞快落入河中。
回家吧,明天丈夫住院,得起个大早呢。
绫子疾步往回走。
轻轻打开后门,穿过厨房,溜进卧室——丈夫站在那里!丈夫满脸愤怒。
“上哪儿去了?”“这……”“哼,是把见不得人的东西扔到河里了吧!”丈夫真的动了气。
绫子的脸也变白了。
“扔了什么?说!”绫子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怀疑我什么?”“我替你说吧——是北山的信!”绫子睁大了眼睛。
接着,慢慢将视线移至脚下。
“跟那家伙勾搭上啦!”“啪!”一记沉重的耳光。
绫子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床上。
好不容易抬起头时,女儿有纪子正怯生生地站在床边,黑黑的瞳仁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
“我到底是谁的孩子?”有纪子问,“是爸爸的,还是叫北山的那个人的?”“你为什么问这个?”“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