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见病句之语意重复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完整版)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语义重复”病句举隅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一般有如下情况:一、定语的多余1、“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即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2、这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即当前要紧的事情或工作)3、到会的15名与会者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与会者”即出席会议的人)4、这是一种理想的卫生洁具。

(“洁具”即清洁的用具)5、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即正确而透彻的见解)6、这句话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潜台词”即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二、状语的多余8、我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苟同”即随便地同意)9、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10、哥俩长得极为酷似。

(“酷似”即十分相似)11、他们在公开宣称“台独”主张。

(“宣称”即公开地说出)12、出版社免费赠送资料。

(“赠送”即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13、天气十分炎热。

(“炎热”即气温极高)14、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孑然一身”即孤独一个人)15、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贻笑大方”即被内行人笑话)三、补语的多余16、欢愉惨恻之情溢于言表之外。

(“溢于言表”即从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17、爸爸看完小品后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即忍不住笑了起来)18、价格悬殊太大了。

(“悬殊”即相差很远)四、主语的多余17、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

18、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不知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产生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该句的主语说出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些复杂成分(状语和插入语等),说话人忘记了前面的主语,在往下说时又另外开头,再出现了一个主语。

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语义重复病句举例语义重复病句是指在一句话中,使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重复表达同一意思,导致表达不清或显得冗长的现象。

这类病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而在写作和表达中使用过多,则会影响文章形式和内容的质量。

本文将举例说明语义重复病句的表现形式和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和避免这一问题。

举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义重复病句:1.“有的人喜欢喝可乐,有的人则喜欢饮用咖啡。

” 这句话中,“喝”与“饮用”、”可乐“与”咖啡“的意思相同,造成了病句。

改为:“有人喜欢喝可乐,有人喜欢喝咖啡。

”或“有人喜欢可乐,有人喜欢咖啡。

”2.“他昨晚睡觉时,耳边响起了声音。

” 这句话中,“睡觉”和“耳边响起了声音”都表示睡眠状态中听见了声音,因此造成了语义重复。

改为:“昨晚,他听到了声音,我们可以设想他正在入睡。

”3.“那个老人年纪大,年纪越来越大了。

” 这句话中,“年纪大”和“越来越大了”都表示老人年龄增长,造成了语义重复。

改为:“那个老人年事已高,我看他在老去。

”4.“这道菜特别好吃,真的很好吃。

” 这句话中,“特别好吃”和“真的很好吃”都表现同一种程度的美味,造成了语义重复。

改为:“这道菜味道很棒。

”影响和避免语义重复病句的存在会影响文章、口语和表达的质量,使文本内容形式单调、重复或无效。

因此,我们需要避免这类病句,并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避免语义重复病句的一些技巧:1.合理选择词语:鉴于有的表达方式会造成语义的重复,尝试更换其他可以准确表达的词语。

2.适当运用省略:如果重复表达的含义已经得到明确,可以使用省略的方式表达,避免冗长。

3.审阅认真:在写完文本后,认真审阅其中的语句,删除不必要或重复的内容,提高文章的精准性和清晰度。

4.借鉴专业知识:体验语义学的专业知识,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避免语义重复病句的出现。

语义重复病句虽然不常引起注意,但是在口语和文本表达中都可能造成影响。

找到和避免语义重复病句的方法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现我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语义重复的病句

语义重复的病句

语义重复的病句:
1.原句:我们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学校。

改正:我们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
2.原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薄薄的外套。

改正:我们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
3.原句:这个玩具非常非常好玩。

改正:这个玩具非常好玩。

4.原句:这个地方十分十分美丽。

改正:这个地方非常美丽。

5.原句:他的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学习非常优秀。

改正:他的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他学习非常优秀。

6.原句:这个房间非常狭窄,但是里面的空气却很新鲜。

改正:这个房间很狭窄,但是里面的空气很新鲜。

7.原句: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伟人,他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改正: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8.原句: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专注于精心研究这个领域。

改正: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专心研究这个领域。

9.原句: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母亲,她每天都忙于繁重的工作。

改正: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每天都忙于工作。

10.原句:他的态度非常诚恳,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改正:他的态度非常诚恳,让人感到很舒适。

在这些句子中,词语或者短语的意思被重复或者多余的描述修饰,导致句子不够简洁明了。

例如,"历史悠久"和"古老"意思重复,"薄薄"和"黑色"修饰了外套的颜色和厚度,"许多"修饰了"卓越的贡献"等。

通过去掉重复的修饰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完整版)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完整版)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语义重复”病句举隅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一般有如下情况:一、定语的多余1、“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即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2、这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即当前要紧的事情或工作)3、到会的15名与会者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与会者”即出席会议的人)4、这是一种理想的卫生洁具。

(“洁具”即清洁的用具)5、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即正确而透彻的见解)6、这句话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潜台词”即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二、状语的多余8、我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苟同”即随便地同意)9、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10、哥俩长得极为酷似。

(“酷似”即十分相似)11、他们在公开宣称“台独”主张。

(“宣称”即公开地说出)12、出版社免费赠送资料。

(“赠送”即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13、天气十分炎热。

(“炎热”即气温极高)14、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孑然一身”即孤独一个人)15、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贻笑大方”即被内行人笑话)三、补语的多余16、欢愉惨恻之情溢于言表之外。

(“溢于言表”即从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17、爸爸看完小品后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即忍不住笑了起来)18、价格悬殊太大了。

(“悬殊”即相差很远)四、主语的多余17、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

18、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不知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产生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该句的主语说出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些复杂成分(状语和插入语等),说话人忘记了前面的主语,在往下说时又另外开头,再出现了一个主语。

(完整版)常见语义重复类病句素材106例讲解

(完整版)常见语义重复类病句素材106例讲解

1 高达530亿元之巨(达即达到,正常表述为“达530亿元之巨”或者“高达530亿元”)2 此个中的奥妙(此与个重复)3 得以能够(得以即能够)4 正在进行打印(正在:正在那一点上或那一段正中)5 并非是(非:不是)6 为什么……的原因(为什么即原因)7 将近98%以上(将近:数量等快要接近,例中国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8 不失为是(为:是)9 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时速:即每小时公里)10 悬殊很大(悬殊:相差很大)11 尤其更(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12 竟出自于(于:介词,自、从)13 有助于对(于:介词,对、对于)14 如果一旦(一旦: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15 因为……是……的原因(因为:连词,表示原因)16 至少千元以上(至少;副词,表示最低的限度)17 人民生灵涂炭(生灵:百姓)18 群众民怨沸腾(民怨:即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怨恨)19 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指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20 寒舍蓬筚生辉(蓬筚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持别人给自已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21 沧海桑田的巨变(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22 金钱使他利令智昏(利令智昏:贪利使头脑发昏,忘掉一切)23 历历在目地呈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即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24 正方兴未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25 值得可歌可泣(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26 下地参加割麦(参加割麦当然要下地)27 我的拙作(拙作: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28 您的令爱(令爱:敬辞,称对方的女儿)29 发诸于(诸:是“之于”的合音,兼词)30 相互拥护(拥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31 互相钩心斗角(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32 终于就(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例;试验终于成功了)33 到会的15名与会者(与会:参加会议)34 近20%左右(近:接近)35 20~25岁左右(由于20至25是一个区间,就不再用“左右”)36 被入选(入选:即中选,含被动意思)37 更加至关(至:表程度,含极、最之意)38 被惑于(惑于:被迷惑)39 十年大的浩劫(浩:即大的意思)40 日夜朝夕相处(朝夕相处:早晚都在一起)41 作出好的表率(表率:好榜样)42 一致公认(公认:大家一至)43 很亲密的挚友(势友:亲密的朋友)44 每天日理万机(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45 挥就而成的(挥就:即写字,画画或写文章很快完成)46 父亲去世离现在已整整10年了(不必要的补充交代)47 冒雨走了320公里路左右的距离(不必要的补充交代)48 还没有死存有一息尚存(两个分句间重复)49 只发生生活费并免发奖金和岗位津帖(两个分句间重复)50 略加删改一些(略加:微之意)51 大家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52 背地里阳奉阴违(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53 保底不低150万元(保底:指保证不少于最本限额)54 杀人的刽子手(刽:即割断的意思。

语义重复的错误类型及对策

语义重复的错误类型及对策

语义重复是指在一句话中使用了同义词或近义词,导致语义重复或重复表达相同的意思。

这种错误类型常见于英语写作中,应注意避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义重复错误类型及对策:1.同义词重复:使用了两个或多个同义词,如"happy and joyful"(快乐和欢乐)。

对策是使用更为精确的词语,或者只使用一个同义词。

2.近义词重复:使用了两个或多个近义词,如"small and little"(小和微小)。

对策是使用更为精确的词语,或者只使用一个近义词。

3.定语从句重复:使用了两个或多个定语从句,如"the book, which is on the table, ismine"(桌子上的那本书是我的)。

对策是只使用一个定语从句或其他形式的修饰语,如"the book on the table is mine"。

4.名词短语重复:使用了两个或多个名词短语,如"the capital city of Beijing"(北京的首都)。

对策是只使用一个名词短语,如"Beijing, the capital city"。

5.动词短语重复:使用了两个或多个动词短语,如"go and walk"(走和走路)。

对策是只使用一个动词短语,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动词,如"stroll"(漫步)。

总的来说,避免语义重复的关键是使用精确的词语,避免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的重复使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更为简洁的句式,减少重复的修饰或描述,使句子更为流畅。

写作时,可以使用语言编辑工具,检查文章中是否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并通过修改句子来避免这种错误。

病句语义重复

病句语义重复

11、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 成绩。 “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 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 12、军阀混战连年不止,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意思是人民没办法生活,与前面“劳苦大众”重 复。 13、我心里忽然恍然大悟了。 “恍然”就有“忽然”之意,前缀“忽然”自然显得多余。 14、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跟著名画家的画一比, 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相形见绌”就是跟他人比显得更差的意思。“显得”多余。 15、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 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看法。 “真知灼见”就已经是“看法”了,“看。 “当务”已经含有“现在”的意思,不必前缀“现在”。 17、近日,我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背诵高潮。 “前所未有”与“空前”重复。 18、黄教授身上散发的圣洁的光芒,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在 科学界日益浮躁的时代,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删去“显得”即可。 19、但是不久,他还真的出了一本“译著”,并很快派上了 用场:因为按有关规定,有超过一定字数的译著者,可以 不考外语。当然,他的“译著”是找人捉刀代笔的。 “捉刀代笔”就是请他人为自己写东西。 20、前段时间,常有文章对国奥小将大唱赞歌,过分的溢美 之词,滋长了某些队员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球迷越来越 远。 “过分”与“溢美之词”有重复。删去“过分”。
6、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指过 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 “还”与“犹”的意思重复。 7、李小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 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 更加严重。前面不能再用“更加”。 8、为使广大莘莘学子早日受益,我公司决定在江苏各县(区) 内设独家连锁推广机构。莘莘,众多的样子。 “莘莘学子”整个词语是指众多的学生,因此前面不能再用 “广大”来修饰。 9、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 衷。 “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苦衷”与“隐”重复, 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 10、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 境地。生灵指老百姓,成语前不能再加上“人民”。

语义重复的病句高考

语义重复的病句高考

语义重复的病句高考【篇一:语义重复的病句高考】语意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现象,下面列举高考语文出现频率较高的二十个病句,以引起同学们注意。

1、祝你凯旋归来。

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与后面的归来重复,去掉归来。

2、切忌不要喝生冷食品。

忌,就有不适宜而避免之意,与不要重复,去掉不要。

3、那人大约五十岁上下。

大约与上下都表示概数,可去掉其中一个。

4、某些地方贫富十分悬殊。

悬殊即相差很远,很大,去掉十分。

5、此事涉及到一些行政官员。

及与到的意思重复,去掉到。

6、要付诸于实际行动。

诸,在此相当于之于,后面于字多余,去掉。

7、到会的与会者一致提议。

到会的与与会者语意重复,可删掉到会的。

8、欢迎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

莅临包含来到的意思,再用到,重复,可删掉。

9、手机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必不可少与必需重复,可去掉必不可少的。

10、估计会超过每平方米3000元以上。

超过与以上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

11、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8%。

同期相比与同比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12、他来自于武夷山。

自与于重复,可去掉任何一个。

13、有些药品非常奇缺。

奇就有非常之意,去掉非常。

14、他达到了it业最高的顶点。

顶点必定最高,两者重复,去掉最高。

15、我并没有过虑的想法。

虑与想法重复,可删掉的想法。

16、十六公斤重的西瓜十分罕见。

十分与罕重复,删掉十分。

17、10月9日是报名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可任删一个。

18、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交通事故。

目有亲眼之意,去掉亲眼。

19、请及时订阅报刊杂志。

报刊即报纸和杂志,可删掉杂志。

20、社会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航天热。

从来没有的就是空前的,可任删一个。

【篇二:语义重复的病句高考】语意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现象,下面列举高考语文出现频率较高的二十个病句,以引起同学们注意。

1、祝你凯旋归来。

“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与后面的“归来”重复,去掉“归来”。

2、切忌不要喝生冷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句之语意重复1、下午我买了些卫生洁具。

“洁”有卫生、清洁之意,与前面的“卫生”重复。

2、切忌不准随地吐痰。

“忌”,认为不适,有否定义,加上“不”,意思相反。

去掉“不准”。

3、凯旋而归。

“凯旋”就已是“胜利归来”之意,这与后面的“归”重复,去掉“而归”。

4、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其后再用“教育”就重复了。

5、付诸于实践。

“诸”,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故“于”多余,应去掉。

6、此事涉及到党群关系。

“及”即“到”,所以“到”多余,应去掉。

7、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际”意为“彼此之间”,与其后的“间”重复,应去掉“间的”。

8、无声的潜台词。

“潜台词”都是无声的,意义隐含在字词的背后。

去掉“无声”。

9、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

“发生”已表出现意,所以“出”、“来”多余,应去掉。

10、这些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这些”与之重复,应去掉“这些”。

11、切忌不要违规。

“切忌”,切实避免或防止。

“不要”与“切忌”连用,意思刚好相反。

12、报刊杂志。

“报刊”即报纸和杂志,后再用“杂志”,语义重复。

13、邂逅相遇。

“邂逅”即偶然遇见,与“相遇”重复。

14、学习先进楷模。

“楷模”即榜样,模范,就是先进,故此二词重复,去掉其一。

15、警匪力量悬殊很大。

“悬殊”意即“相差很远,很大”,与“很大”重复。

去掉“很大”。

16、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要发笑”,与“笑”重复。

17、到会的21名与会者。

“与会者”就是到会的人之意。

18、他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

“目”有“亲眼”之意。

19、那人大约二十五六左右。

“大约”和“左右”都是表示约数的,重复,任去掉其中一个。

20、欢迎市教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

“莅临”即“到某地”,与“到”重复。

21、8月1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重复。

22、雨过天晴,天空格外明静多了。

“格外”和“多了”重复。

23、人来人往也特别多。

“人来人往”就是人“特别多”。

24、班上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情。

“从来没有的”就是“空前的”,二者重复。

25、话语里带有扪心自问的自责。

“扪心自问”就已经含有“自责”的意思了。

26、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

“威慑”就含有使动意义,与前之“令人”重复。

27、不要有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28、他无时无刻不忘为他人着想。

“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再与“忘”搭配,意思刚好相反。

可“忘”为“记得”。

29、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意为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或见解,与“意见”重复。

30、他们用相互的身子温暖着对方的身子。

“相互”和“对方”重复,任去其一。

31、这其中定有问题。

“其”就是“这”,重复。

32、他俩互相厮打。

“厮”即“互相”。

33、十分罕见的古城遗址。

“罕”就有“十分”之意。

34、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浑身”即“遍体”。

35、爵士乐正方兴未艾。

“方”就是“正”。

36、被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大方之家(内行)笑话,与“被”重复。

37、对此不要报过高的奢望。

“奢望”就是过高、过分的希望之意。

38、他一气呵成地书就“还我河山”四字。

“呵成”就是写成之意。

39、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指老百姓,与“人民”重复。

40、他似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隐”就包含了“苦衷”,删去“的苦衷”。

41、我的拙见。

“拙见”是谦词,意即我的意见,与前面的“我的”重复。

42、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自己。

“妄自菲薄”中的“自”就是自己,与后边重复。

43、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辰”,时日的意思。

“诞辰”指出生的时日,与“纪念日”重复,应改为“诞生100周年纪念日”或“100周年诞辰”。

44、国庆51周年。

“国庆”即开国纪念日,可说“建国或开国51周年”。

45、您令郎。

“令”即“您”。

46、《大地》的付梓刻印使他很兴奋。

“把文稿交付刊印”叫“付梓”,与“刻印”重复。

47、曾经历任了学习委员、班长等职务。

“历”指过去的各个或多次,与“曾经”重复。

48、最后他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最后”与“终于”重复。

49、勿要吸烟。

“勿”,表示劝阻或禁止,相当于“不要”,所以“勿要”重复,去掉“要”。

50、三十个芸芸众生。

“芸芸”即多的意思,前不能用表示数量的词语,否则重复。

51、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众”即大家,去掉“大家”。

52、使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

“生活”与安居乐业重复,去掉。

53、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是没有想到的表扬,与“没有想到”重复。

54、花花世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看”与“眼花缭乱”重复,应去掉。

55、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去掉“每天”。

56、往事都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出现在眼前”与“历历在目”重复,“地”也应去掉。

57、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心里”和“怀”重复。

58、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已经有“令人难忘”的意思了。

59、他流下了感激涕零的泪水。

“感激涕零”意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0、他心里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

61、他达到了IT业最高的顶点。

“顶点”必定“最高”,去掉“最高”。

62、他羞得无地自容。

“无地自容”指十分害羞,去掉“羞得”。

63、慰问“非典”病人的信件连续不断地纷至沓来。

“纷至沓来”意为“纷纷到来”。

64、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恍然大悟”意为一下子明白过来,去掉“心里突然觉得”。

65、控防“非典”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

66、每个学生人手一本《邓小平文选》。

“人手”就是“每个人”之意,任去其一。

67、各种形形色色的车子。

“各种”与“形形色色”重复。

68、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口若悬河”本已包括了“说”之意。

69、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变化。

与“影响”重复。

70、一览无余地看到了整个城市。

“一览无余”指一下子就能看清楚,含有“看到”之意。

71、三令五申地强调这件事。

“三令五申”就有强调之意。

72、一天天日臻完善起来。

“日”即一天天,重复。

73、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指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与“灾民”重复。

74、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搓麻将。

“通宵达旦”指一夜到天亮,与“几天几夜”重复。

75、优良校风蔚然成风。

“蔚然成风”指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尚,与“校风”重复。

76、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花。

“漫”与“遍”都是满是、到处之意,语意重复。

77、他仍然独自孑然一身。

孑然一身,孤单一人,与独自重复。

78、一场灾难性的厄运。

“灾难”和“厄运”重复。

79、他来自于北京大学。

“自”和“于”重复。

80、非常奇缺的药品,“非常”与“奇”重复。

81、部分达到了我的原始初衷。

“原始”与“初衷”重复,去掉“原始”。

82、还有一些梦寐以求想发财的人。

“梦寐以求”与“想”重复,去掉“梦寐以求”。

83、既不过分殷勤,也不失之热情。

“殷勤”与“热情”重复,将“热情”改为“冷淡”。

84、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7%。

“与……同期相比”与“同比”重复,去掉“同比”或“与去年同期相比”。

85、估计会超过每小时100公里以上。

“超过”就有“以上”之意。

86、重点应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优先发放贷款。

“重点”与“优先”重复,任去其一。

87、手机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必不可少”就有“必需”之意。

88、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

“修典”与“编纂”重复。

89、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来源”与“来自”重复。

常见病句之句式杂糅所谓句式杂糅,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历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通过对近几年来一些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类:(1)表时间。

长达……之久例:这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耗时长达六年之久。

修改意见:或说“长达六年”,或说“达六年之久”。

(2)表限制。

超过……以上例:到本超市购物,每人每次消费金额超过50元以上者,有礼品赠送。

修改意见:或说“超过50元者”,或说“消费金额50元以上者”。

(3)表对象对于……上例: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4)表决定以……即可例:关于“春游”的众多方案,以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修改意见:或说“以张科长的方案为宜”,或说“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5)表事由借口……为名例: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修改意见:或说“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说“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6)表构成由(包括、分)……组成例: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7)表意愿本着……为原则例: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修改意见: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8)表被动被(受)……所例:这位喜剧小品演员,深受观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观众喜爱”,或说“深为观众所喜爱”。

(9)表原因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或说“其根本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10)表数量高达……之巨例: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海关大肆走私,累计逃税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

修改意见:或说“高达530亿元”,或说“达530亿元之巨”(11)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例: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修改意见:或说“旨在打击毒品、遏制犯罪‟的“利剑”行动,或说“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

(12)表范围大多以……为主例:这次参加“神舟六号”研制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

修改意见:或说“科研人员大多是青年人”,或说“科研人员以青年人为主”。

(13)表依靠靠的是……取得的例: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修改意见:或说“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说“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另外,常见的杂糅格式还有: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