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2有理数乘方找规律
合集下载
数学七年级上册1.4.1.2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课件

乘法交换律:ab __b_a_____ .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乘法结合律:(ab)c _a__(b__c_)____
【问题4】阅读,并思考:
53 (7) 5 (4) 20
5 3 5 (7) 15 35 20
即 53 (7) 5 3 5 (7)
作业 教科书第38页习题1.4第7题(1)(3)(5)(7). 第8题(1)(2)(3)(4).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著,才能放下执著。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你能够做到的,比想像的更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伤痕,时间才是最好的疗剂。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不管怎样,你都是要学会培养自己有一项业余爱好或特长。 原来时光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在飞逝。 不管是身处上坡还是下坡,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停下来,驻足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迈进。 酒食上得来的朋友,等到酒尽樽空,转眼成为路人。
在上述运算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规律呢? , 等于 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2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课件

3 2
4.
3 2
1 7
7
3 2
通过计算你又发现了什么 ?
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先计算.再认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53 7 20
2.53 5 7 20
3.(6)
1 2
1 3
1
4.(6) 1 2
6 1
3
1
通过计算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
探索新知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8
7
(3)(8) (12) (0.125) 1
3
你有收获了怎样的运算经验?
小试牛刀
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
1 1 1 12 4 6 2
比较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 别?解法2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 算量小?
致敬经典
你也行! 题组二 计算
1 9 1 30
10 15
2 7 5 3 7 36
5
5
5
(2) ( 1) (5 1) 0.25 (3.5) ( 1) 2
4
2
4
快乐挑战
拓展提升
例题4、计算: 7115 (8) 16
挑战不可能 题组五 计算
((11))99111181511155
(2) 17 3 1 17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6 2。 12
成功升级
拓展提升
例3、计算: ( 6) ( 2) ( 6) ( 17) 535 3
分析:细心观察本题两项积中,都有-6/5这个因数, 所以可逆用乘法分配律求解.
数学七年级上册1.4.1.2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课件

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 小?
解:
(2)解法1: (1 1 1)12
462 ( 3 2 6 )12
12 12 12 1 12
12 1
解 12 1 12
462
32-6
-1
1.课本第33页 练习 (1) (2) (3) (4)
12 15 2 3 (3).(1) ( 5) 8 3 ( 2) 0 (1).
4 15 2 3
【问题3】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请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⑴ 5 (6)
⑵ (6) 5
⑶ 3 (4) (5) ⑷ 3(4) (5)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在上述运算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规律呢? , .
分配律: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 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 _a__b___a_c________
【问题5】例4 用两种方法计算:
(1 1 1) 12 462
思考: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上有什 么区别?
请说明理由.
7.8 (8.1) 0 (19.6).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 , 积等于____0______.
(1).(3) 5 ( 9) ( 1); 65 4
(2).(5) 6 ( 4) 1 54
解:(1)原式 3 5 9 1
9
654
8
(2)原式 5 6 4 1 54
2.巩固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1).(2) (7) (5) ( 1 ) 7
(2).( 1 1 1 ) (12) 234
(3).9 18 15 19
解:
(2)解法1: (1 1 1)12
462 ( 3 2 6 )12
12 12 12 1 12
12 1
解 12 1 12
462
32-6
-1
1.课本第33页 练习 (1) (2) (3) (4)
12 15 2 3 (3).(1) ( 5) 8 3 ( 2) 0 (1).
4 15 2 3
【问题3】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请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⑴ 5 (6)
⑵ (6) 5
⑶ 3 (4) (5) ⑷ 3(4) (5)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在上述运算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规律呢? , .
分配律: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 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 _a__b___a_c________
【问题5】例4 用两种方法计算:
(1 1 1) 12 462
思考: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上有什 么区别?
请说明理由.
7.8 (8.1) 0 (19.6).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 , 积等于____0______.
(1).(3) 5 ( 9) ( 1); 65 4
(2).(5) 6 ( 4) 1 54
解:(1)原式 3 5 9 1
9
654
8
(2)原式 5 6 4 1 54
2.巩固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1).(2) (7) (5) ( 1 ) 7
(2).( 1 1 1 ) (12) 234
(3).9 18 15 19
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运算”素材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运算”素材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运算
自编“顺口溜” 对有理数的运算法例进行概括整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做题的速度与正确度在不断提高.
同号相加号不差,绝对值要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大,大绝要把小绝压;
谁同 0 加谁当家,相反数相加0 自夸 .
碰到减法细察看,改变符号再相加.
乘除符号意义大,同正异负莫出差;
谁同 0 乘 0 自夸,互为倒数 1 当家 .
混淆运算次序化,乘方乘除再相加;
运算率的利处大,合理运用能简化;
括号由里小中大,切记负号别拉下.
认真认真基础打,长大当个科学家.。
1.5.2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方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面积、体积等。
举例:计算一个正方体的体积,V = a^3(a为正方体的边长)。
2.教学难点
(1)负整数乘方的计算:学生容易混淆负整数乘方的计算方法,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难点举例:(-2)^2 = 4,而(-2)^3 = -8。
我尝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实际意义,比如通过折叠纸张来体验指数增长的速度。这个方法似乎很有效,学生们对这些直观的例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乘方的概念。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想法。他们能够在讨论中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和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开始了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然而,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题,这时我及时介入,引导他们回到主题上来。
(2)乘方性质的掌握:学生难以理解负数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偶数次方为正数,奇数次方为负数。
难点举例:解释为什么(-2)^2 = 4,而(-2)^3 = -8。
(3)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方知识,需要通过实例讲解。
难点举例:计算一个边长为2米的正方体的体积,V = 2^3 = 8立方米。
1.5.2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1.5.2节,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乘方运算的法则以及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掌握正整数、零、负整数的乘方运算;
2.掌握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偶数次方为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为负数;
实践活动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学生们对乘方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是,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课堂中应该提供更多的一对一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举例:计算一个正方体的体积,V = a^3(a为正方体的边长)。
2.教学难点
(1)负整数乘方的计算:学生容易混淆负整数乘方的计算方法,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难点举例:(-2)^2 = 4,而(-2)^3 = -8。
我尝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实际意义,比如通过折叠纸张来体验指数增长的速度。这个方法似乎很有效,学生们对这些直观的例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乘方的概念。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想法。他们能够在讨论中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和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开始了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然而,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题,这时我及时介入,引导他们回到主题上来。
(2)乘方性质的掌握:学生难以理解负数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偶数次方为正数,奇数次方为负数。
难点举例:解释为什么(-2)^2 = 4,而(-2)^3 = -8。
(3)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方知识,需要通过实例讲解。
难点举例:计算一个边长为2米的正方体的体积,V = 2^3 = 8立方米。
1.5.2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1.5.2节,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乘方运算的法则以及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掌握正整数、零、负整数的乘方运算;
2.掌握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偶数次方为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为负数;
实践活动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学生们对乘方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是,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课堂中应该提供更多的一对一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6乘方找规律教案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乘方的运算规律,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方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通过乘方运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为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举例:解释(-2)²=4,(-2)³=-8,强调指数为偶数时结果为正,指数为奇数时结果为负。
(2)乘方运算规律的理解:乘方运算规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图形演示:通过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化来直观展示乘方运算规律;
-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卡片操作等方式,亲身体验乘方运算规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计算不同边长正方体的体积,演示乘方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方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次相同因数相乘的情况?”(例如: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方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6乘方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乘方找规律》教案:
1.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通过找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方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方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通过乘方运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为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举例:解释(-2)²=4,(-2)³=-8,强调指数为偶数时结果为正,指数为奇数时结果为负。
(2)乘方运算规律的理解:乘方运算规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图形演示:通过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化来直观展示乘方运算规律;
-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卡片操作等方式,亲身体验乘方运算规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计算不同边长正方体的体积,演示乘方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方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次相同因数相乘的情况?”(例如: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方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6乘方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乘方找规律》教案:
1.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通过找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方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1乘方(教案)

在教学方法上,我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后,我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乘方的知识点。同时,鼓励优秀生在掌握乘方的基础上,拓展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乘方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方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应用和复杂运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对乘方概念的形象化解释。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乘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乘方的理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完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后,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乘方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例子来引导学生。
举例解释:
-对于负整数指数幂,可以通过分数的倒数来解释,如2^-3 = 1/(2^3)。
-对于零指数幂,可以通过数学定义来阐述,如任何非零数的零次方定义为1。
-对于幂的乘方运算,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总结指数的乘法规则。
-理解负整数指数幂:学生容易混淆负数和负指数幂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例子和图示来解释负指数幂的含义。
-掌握零指数幂:理解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都为零,以及任何非零数的零次方都为1,这需要从数学定义和逻辑上进行解释。
-幂的乘方运算:尤其是涉及不同底数的幂的乘方,如(2^3)^2和(3^2)^3,学生需要清楚区分指数的乘法和幂的乘法。
4.乘方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乘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后,我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乘方的知识点。同时,鼓励优秀生在掌握乘方的基础上,拓展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乘方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方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应用和复杂运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对乘方概念的形象化解释。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乘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乘方的理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完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后,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乘方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例子来引导学生。
举例解释:
-对于负整数指数幂,可以通过分数的倒数来解释,如2^-3 = 1/(2^3)。
-对于零指数幂,可以通过数学定义来阐述,如任何非零数的零次方定义为1。
-对于幂的乘方运算,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总结指数的乘法规则。
-理解负整数指数幂:学生容易混淆负数和负指数幂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例子和图示来解释负指数幂的含义。
-掌握零指数幂:理解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都为零,以及任何非零数的零次方都为1,这需要从数学定义和逻辑上进行解释。
-幂的乘方运算:尤其是涉及不同底数的幂的乘方,如(2^3)^2和(3^2)^3,学生需要清楚区分指数的乘法和幂的乘法。
4.乘方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乘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纸片折叠来演示乘方的概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
1.乘方的定义与性质;
2.正整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3.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规则;
4.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相关习题练习,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重点讲解:
a.乘方的定义,特别是负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意义。
b.正整数乘方的运算步骤,以及如何运用乘方的性质简化计算。
c.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d.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乘方与乘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理解乘方概念的能力,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2.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探索乘方的性质和规律,发展数学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提高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重复计算相同加数或乘数的情况?”比如,我们想计算4个2相乘的结果,这就是一个乘方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方的奥秘。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纸片折叠来演示乘方的概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
1.乘方的定义与性质;
2.正整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3.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规则;
4.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相关习题练习,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重点讲解:
a.乘方的定义,特别是负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意义。
b.正整数乘方的运算步骤,以及如何运用乘方的性质简化计算。
c.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d.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乘方与乘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理解乘方概念的能力,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2.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探索乘方的性质和规律,发展数学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提高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重复计算相同加数或乘数的情况?”比如,我们想计算4个2相乘的结果,这就是一个乘方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方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② 3 2008 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③试确定 62009 5 2008 的末位数字?
例3. 观察下面各数,探索规律:
13 12 , 13 23 32 , 13 23 33 62 ,
13 23 33 43 102 , ;
若13 23 33 2008 3 a2
例2. 观察下面各数,探索规律:
31 3,32 9,33 27,34 81,35 243, 36 729, ,则 32008的个位数字是多少
①已知:21 2,22 4,23 8,24 16,25 32, 26 64, ,根据以上规律,求 22008的个 位数字是多少;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观察下面三行数: 3, 9, 27, 81, 243, 729,…; ① 1, 7, 25, 79, 241, 727, …; ② 1, 3, 9, 27, 81, 243, …; 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8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④你吃过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 粗的面条把两头粘合在一起拉伸在捏合, 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很粗的面条拉成了 许多细面条,内行的师傅拉出来的面条 甚至可以穿过针孔?
1>当捏合次数是1、2、3、4 … n 时,面 条的根数是多少?
2>捏多少次后可得到128根? ⑤某种病毒的繁殖每秒有1个分裂成2个,问
假设现在有一病毒,10秒钟之后有多少病 毒?
⑥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有1个变2 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有一个能 分裂成______个。
⑦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对折1次, 可得2张纸1条折痕;对折2次,可得 4张纸3条折痕;对折3次,可得8张 纸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 到____张纸,______条折痕。
你能求出a的值吗?
①已知:2
2 3
22
2 3
,
3
3 8
32
3 8
,
4
4 15
42
4 15
,
若
10
a b
02
a b
(a、b为正整数),则a+b是多少
②观察下列各式
12
1 , 112
2
121 , 111
12321 ,
11112 1234321 , ;根据以上规律填空:
1111111 2 = ___________;
111111111 2 = _________;
③已知: 1 12 ,1 3 22 ,1 3 5 32 ,
1 3 5 7 42 ,1 3 5 7 9 52 ,
请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相加,其 和是多少?
1. 乘方的定义是什么?乘方法则?
2. a n读作_____,其中
a是指 ______, n是指______。
例1.观察下面三行数: -2, 4, -8, 16, -32, 64,…; ① 0, 6, -6, 18, -30, 66,…; ② -1, 2, -4, 8, -16, 32,…;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