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 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等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写法;学习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2.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朋友间的友谊。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写作训练,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1.学习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等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
2.学习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写法;学习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漫画大师高超的技艺常令我们钦佩不已,他们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物的特征,只用寥寥几笔,便能将其形象勾画出来。
其实,漫画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
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精神。
二、文题展示1.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2.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
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
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
不少于500字。
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写作指导1.(1)认真审题,扣题写作。
“我的好朋友”限定了文章的写作范围,同时也决定了文体——写人的记叙文。
(2)选材典型,真实可信。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介入】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里写道:“而在鲁迅懂得写作的愉 过 程 的 艰 难 与 伟
悦,懂得词语调度的快感,懂得文章的游戏性,写文章不见游戏性,观点 大可见一斑,这一
便只是观点,深不到哪里去的。”
点要引导学生领
明确:鲁迅先生可谓人文统一,很是认真,但有几分调笑,所以他的 会。
作品深刻、好看。
请猜读此时邓稼先的动作。
猜读:不会颤抖,他大智大勇,有自信心;或:他也是人,肯定也有
颤抖的时候,因为前文不是说“理论的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吗?通
过“颤抖”一词的探讨,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肩上山一般的责任,时时刻
刻面临的挑战。
【语言】“……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3.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人物的独特精神,领悟形式为内容、技巧为人物精神服务的宗旨。
教学重点:
借助问题设置与比较阅读,辅以说说、比比等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内化知识 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人物的独特精神,领悟形式为内容、技巧为人物精神服务的宗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的建议书
死而后已
③“ 文 化 大 革 命 ”
没有私心 在失去理性的时代,一位科
中说服两派继续工
学家可以说服两派继续工
作,说服宣传队的队
作,说服宣传队的队员,因
员
其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纯
粹,没有任何私心……
④原子弹试爆,以一封回信证明 实事求是、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实证精
自力更生
民族自尊心 神
临 危 不 惧 、冷静、担当是造就一位大科 ⑤危难之际,说“我不能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优质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描述,你们来猜。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生:猜不出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为什么同学们猜不出前一句描写的人物,却能猜出后一句描写的人物呢?因为后一句描述了这个人最典型的特征: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此处利用外貌描写突出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这正好符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但是我们写人物,除了要抓住其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将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出来呢?(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次的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学习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习得方法1.回顾课文,掌握方法。
师: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一单元,就有四篇写人的名作,请同学们回顾这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态等的描写,一般还要运用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从而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比如: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采用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担忧。
这是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刻画次要人物(或环境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3、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比如: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高度评价,赞扬了邓稼先的优秀品格,并指出这是他能担当重大任务的原因。
)
说《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运用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将闻一多的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比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运用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2.学习运用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等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物的精神”呢?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五组词语,说说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哪些组是描写精神的。
(板书课题)PPT显示:第一组:活泼开朗风趣幽默第二组:善良自私舍己为人第三组:苗条粗壮貌美如花第四组:优雅妩媚温文尔雅第五组:习惯性摇头走路摇摆预设:第一组是人物的性格,第二组是人物的品格,第四组是人物的气质,它们都属于人物精神的范畴。
第三组不是,这些词表现的是人物的外貌特征。
第五组不是,这些词表现的是人物动作的特点。
明确:人物的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格、气质、个性等,而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特点则不属于人物精神的范畴。
2.一提到“人物的精神”,老师就会想起在旅途中见到的一幕。
请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那一次我们自驾去西藏旅行,在途经多雄拉山口的时候遇到了风雪天气。
当时正是夏天,却与寒冬无异。
我们躲在车里,穿着最厚的冲锋衣都还觉得冷。
突然眼前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一位独腿行者背着硕大的背包,在风雪中缓慢而坚定地走着。
我们问他去哪儿,他说“拉萨”;我们问他要不要搭车,他说“不”。
我们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固执,他说“要证明独腿也可以做到双腿做不到的事”。
一个匆匆的照面,几句简单的对白,那个身影就成为我在所有旅途中见到的最高大的形象。
出示独腿行者的照片。
这就是那一位独腿行者。
请大家仔细观察照片,并用一个词说说:你感受到了他的什么精神?预设:坚强、勇敢、执着、富有尊严、吃苦耐劳、身残志坚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作品中感悟人物精神,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展现人物特点,提高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观察和分析人物形象,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人物的精神成长,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围绕新教材要求,本节课将有助于学生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难点解析环节,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要注意把握节奏,避免讲解过快,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如何通过文字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这包括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手法。这些手法帮助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具有精神内涵的人物形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描写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的精神世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作课:《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内容】教材:《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目标】1. 通过类文阅读,学习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等方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2. 完成片段写作,并借助评价量表修改作文。
3.积极参与写作训练,能够按要求写出较完好的片段或作文,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完成片段写作,并借助评价量表修改作文。
【学习难点】积极参与写作训练,能够按要求写出较完好的片段或作文,突显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一、聊聊我们熟悉的人写作文就是表达,就是用笔说话,请你试着用一句话介绍一个你熟悉又很钦佩的人。
学生自由表达。
1比较名家写人片段:1.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两弹..’元勋——杨振宁《邓稼先》二、阅读类文片段,尝试写出人物精神(一)通过典型细节描写丰盈人物形象师主持阅读:注意阅读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一说:“他”是谁?你能读出“他”怎样的精神面貌?1.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
...,拗过去2. 他有一条戒尺.......,但也不常用,.....,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读书.!”........,大声道3.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的。
4. 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不紧不慢地回答:“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学生参考例文修改完善片段写作:从典型的人物描写方面表现人物精神。
2(二)运用侧面描写等手法凸显人物精神阅读下列语段,总结哪些写作手法值得借鉴。
1.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2.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精神》优质课作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优质课作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是《写出人物精神》。
这个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写作,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写作素材和例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写作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如何写出人物精神,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处观察人物,捕捉人物的精神面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人物内心的理解和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的精神面貌。
2.如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具体的例文和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文和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准备写作指导PPT,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物精神,为什么需要写出人物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写出人物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例文和素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写出一个人物的精神面貌。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何将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其他的写作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题目为《写出你的父母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 题
写出人物的精神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1.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2.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关注具体的动作细节。
例: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孙犁《荷花淀》
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复杂并为之掩饰的心理。
方法四:直抵心神
1.心理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具体精妙。
例: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2.评语切忌简单化。
例: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3.不要喧宾夺主,点到为止。
“神”之叹,宜少而精,或点石成金,或点睛之笔,收到一字千钧之效。
(三)总结提升,写作实践。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第2课时教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 题
写出人物的精神
课时
第2课时
一、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1.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2.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任务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知识积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圈点勾画、朗读、默读等阅读训练方法,也已学习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生欠缺的是设身处地体会人物情感,在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中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写作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教学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写作教学该项工作对提升初中生综合语文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初中生今后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为语言铺垫足够的背景。否则,无从判断“言外之声”。
例: A“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说。
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 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建议:去掉单调的“她说”,在语言描写周围环绕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人物性格会更鲜明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任务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知识积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圈点勾画、朗读、默读等阅读训练方法,也已学习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生欠缺的是设身处地体会人物情感,在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中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写作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教学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写作教学该项工作对提升初中生综合语文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初中生今后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要适当投入情感。
一般来说,写人文章都有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精神。
方法二:以言传神
1.巧妙抓住人物语言特点。
最精妙的、最深层的表现,经常是“言不由衷”,或者情之深切,难以言表。
例: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 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 咬紧, 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吴敬梓《儒林外史》
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七、教学反思
写出人物的精神是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大部分学生的描写都是大而化之,笔下的人物都是面目模糊,写人的文章最后都变成叙事文,学生的作文存在两大弊病:一是叙事没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二是细节描写没有感染力。所以要完成这一单元的作文目标,要能引导学生捕捉细节,还要授以合宜的技法去描摹细节。本次写作指导,大部分同学能够深入文本,主动思考经典名作是如何写的,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由于时间限制,对于语言材料的感知比较粗略,学生没办法在朗读中体会技法的表达效果,只能由教师代替,这也是本节微课的遗憾之处。作文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每天坚持写随笔,学会观察生活。
四、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以行显神”“直抵心神”,塑造有灵魂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的精神。
3.进行“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实践,提高作文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方法。
难点:进行“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实践。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衔接。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七、教学反思
写出人物的精神是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大部分学生的描写都是大而化之,笔下的人物都是面目模糊,写人的文章最后都变成叙事文,学生的作文存在两大弊病:一是叙事没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二是细节描写没有感染力。所以要完成这一单元的作文目标,要能引导学生捕捉细节,还要授以合宜的技法去描摹细节。本次写作指导,大部分同学能够深入文本,主动思考经典名作是如何写的,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由于时间限制,对于语言材料的感知比较粗略,学生没办法在朗读中体会技法的表达效果,这也是本节微课的遗憾之处。作文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每天坚持写随笔,学会观察生活。
(二)对话经典,归纳方法。
方法三:以行显神
1.选择个性化的行动。
例: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2.行动与神态、语言描写相结合。
例: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由钟南山院士导入。
明确写出人物的精神侧重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品格、气质、个性等。
(二)对话经典,归纳方法。
方法一:以形绘神
1.要定好精神主调。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例: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
分析:凸显鲁迅勇于斗争、坚强不屈的精神世界。
2.要精选外貌特征。
抓住人物“具体的形”,凸显人物“抽象的魂”。
例: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分析: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体现出鲁迅先生工作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突出了鲁迅背影的“黑大”。
3.选择最具表现力的词句。
例: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故乡》
分析:一个简单的词,便在鲁迅和闰土之间竖起了可悲的厚障壁。
(三)总结提升,写作实践。
四、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以形绘神”“以言传神”,塑造有灵魂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的精神。
3.进行“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实践,提高作文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方法。
难点:进行“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实践。
六、教学过程
(一)热点导入,理解内涵。
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蒲柏
作业: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
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 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
2.可以通过对比、村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同表现。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叶圣陶
作业: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她)的外在特征并不太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