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结肠定位释药片
白头翁汤治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以腹痛、腹泻、便血、粘血便为主要症状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
西医认为本病和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因素有关。
积极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可能性为3%-5%,病程越长,恶变危险性越大,10年以上病例恶变危险性增加5-10倍。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缓解期属本虚为主,主要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司,脾肾亏虚。
民初,报寿观护法道长为北派伤寒家,常以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秦皮、黄柏)、黄土汤(生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甘草、灶心土)调肠道泻下、痢疾、出血三症,谓之“三元救生方”。
白头翁汤治休息痢所致下脓血证,慢性溃疡型结肠炎就在其中,主要
虽归白头翁,黄连、秦皮的消炎祛邪亦不示弱,同属重要角色;添入乳香、没药化腐生肌,大量的仙鹤草清肠固正,可提高疗效,促进病情转化、早日恢复健康。
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分析

论 著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临床常见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受侵犯形成溃疡及糜烂,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等症状,主要发病部位为左半结肠及直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内源性肠道共栖群平衡失调及获得性免疫应答失常等因素有关,病情持续发展导致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使得疾病迁延不愈。
本研究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7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5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1~55岁,平均(43.27±10.18)岁;病程1~6年,平均(3.24±1.16)年。
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3.57±10.16)岁;病程1~7年,平均(3.31±1.24)年。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1]。
表现为反复发作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病程大于等于1年;结肠镜显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附着脓性分泌物且呈细颗粒状;病变部位存在弥漫性糜烂或溃疡;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形态不规则且排列紊乱。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符合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主症为里急后重或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舌苔黄厚或腻;次症为小便短赤,脉滑数或濡数,身热,口苦口干。
具备两项主症加两项次症。
纳入标准:经确诊符合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3],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肺疾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其他严重肛周疾病,本试验药物过敏,精神疾病或依从性较差。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美沙拉嗪肠溶片2片,1日3次,口服;100mL康复新液保留灌肠,保留药液大于等于2h,每日1次。
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

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6例【摘要】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
方法: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6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2组(各33例),其中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客观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头翁汤;中药灌肠;疾病活动度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具有发病率高、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多表现出腹痛、里急后重、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限制正常生活节奏顺利开展[1]。
既往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方法单一,易产生不良反应,预后不佳。
近些年来,中医治疗凭借其价格便宜、安全无害、绿色环保等优势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本文主要探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共选择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来源2018.10-2020.10,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
对照组中共33例,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21-62岁,平均(41.45±12.27)岁。
观察组中共33例,男女比例为18:15,年龄22-60岁,平均(41.96±11.89)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每天4次,每次1.0g。
观察组采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白头翁汤药方组成:白头翁30g、黄连30g、黄柏20g、苦参20g、龙骨15g、厚朴15g、赤芍15g、茯苓15g、干姜15g、当归10g、阿胶10g、秦皮10g、附子10g、甘草6g。
白头翁汤加味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

临床 资 料
3 8例 患 者 , 均 来 自于 本 院 门诊 病 诊 。主 诉 : 腹痛 , 腹泄 , 有脓血便 , 时有 大 便 不 净 感 , 肛 门有烧 灼感 , 疲乏 无 力 , 身 体 渐 渐 消 瘦 3年 , 近 2月 加
重, 曾在 当地 医 院多次 治疗 , 用 药不 详 , 初始 治疗 有 效 ,
便正 常 , 结 肠镜 检查 正 常 , 追访 2年未 见 复发 。 讨 论 慢 性 非 特 异性 溃疡 性 结 肠 炎 , 为一 顽 固
赤芍 1 0 g , 乳香 l O g ; 大便脓 多 加银 花 1 5 g , 连翘 l O g ; 里
急后 重加 炒 山 楂 1 5 g , 槟榔 1 0 g ; 纳 差 加 焦三 仙 各 2 0 g , 鸡 内金 J O g ; 疲 乏 无 力加 茯 苓 2 0 g , 白术 1 5 g ; 大便 不 爽 加葛根 1 5 g , 升麻 8 g ; 腹胀 明 显 加 草 果 1 4 g , 枳壳 1 2 g ;
皮、 马齿苋 、 地榆、 没药各 1 0 g , 水 煎服 , l d l剂 , 分 2次
服 完 。随症 加 减 : 大便血多 , 地榆易地榆炭 3 0 g , 加 炒 槐米 1 5 g ; 腹痛 甚 加 白芍 1 5 g , 木香 1 2 g ; 大 便 粘液 多 加
肠溶 片每 次 3片 , l d 3次 , I : I 服, 治疗 2 5 d痊 愈 , 化 验大
疗效 标 准
治愈 : 临床症状消失 , 大 便 转: 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镜检、 结肠 镜检 查程 度减 轻 ; 无效 : 临床 症 状改 善 , 大便 镜 检 、 结肠 镜检 查无 减轻 。
脓 血便 、 腹痛 、 里 急 后重 为 主 要 表 现 。本 病 较 顽 固 , 不
?拉肚子痢疾---白头翁汤

☕拉肚子痢疾---白头翁汤经常拉肚子,每次拉完还感到肚子坠痛?【老官中医秘方验方大公开】为大家分享:拉肚子痢疾---白头翁汤为了方便的大家理解收藏,将采用文字形式分享,欢迎大家届时收看交流。
今日秘方验方大公开腹泻是常见问题,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其他疾病引起之外,常见的就是因为饮食或受凉等问题导致。
这类病因拉肚子,一般都会出现拉肚子之后还有腹部坠痛的情况。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家人朋友有这个困扰,推荐用下面这道偏方:☕拉肚子痢疾---白头翁汤组方:白头翁3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秦皮10克、葛根15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三剂水煎服。
主要作用:白头翁:苦、寒,入胃、大肠经。
是清热解毒,凉血治热痢的要药。
著名的白头翁汤,就是以白头翁为主药而成的方剂。
是主治热痢的良方。
说起此方还有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唐代大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非常艰苦。
有一天早上,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汤,过不多时,腹部剧痛腹泻,呕吐不止,但他身居茅屋,身无银两,无人问津。
这时,刚好一位白发老翁经过,十分同情杜甫,询问病情后说道:“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
”白发老人采摘一把全株长着白色茅毛的野草,让杜甫煎汤服下。
杜甫服药后,病痛消除了。
做诗曰:“自怜白头无人怜,怜人乃为白头翁。
”故此草起名为:白头翁。
这就是白头翁汤治疗拉肚子痢疾的典故。
此方在民间收效甚广,特别是对反复腹泻、腹泻之后还有肚子坠痛感的患者十分适用。
[抱拳]以上就是本次秘方验方分享,方中白头翁等药都是常用药,在民间使用广泛,如有什么问题也可进一步与老官沟通。
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

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白头翁汤由白头翁15 克,黄连9克,黄柏6克,秦皮9克组成。
近年临床工作者用该方化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鼠伤寒肠炎和痢疾,取得了满意效果。
治疗痢疾1.治疗菌痢:白头翁15 克,黄柏、秦皮各12克,黄连6克。
水煎30分钟,取汁 25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1~ 2次,待痢止后继用1~2灭后停药。
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一般用药1~3天即可使大便恢复正常。
2.冶疗阿米巴痢疾:白头翁30克,秦皮12克,黄柏 12克,黄连10克,银花30 克,紫花地丁30克,大黄6 克。
首煎加水400毫升,煎煮取汁300毫升,二煎加水 100毫升,煎煮取汁100毫升,合并药液待凉后,取药汁200毫升保留灌肠。
急性发作者,每天保留灌肠2次, 3天后改为每天1次,5天为 1疗程,慢性患者一般需2 个疗程,病程1年以上者,需加用一个疗程以巩吲疗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白头翁30克,赤石脂 20克,姜炭、粳米各15克,秦皮9克,黄连、黄柏、乳香、没药各6克,甘草3克。
每天1剂,水煎3次,去渣,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为l 疗程。
2.白头翁、苦参各30 克,黄连、黄柏、秦皮、地肤子各20克,当归20克。
水煎取汁100毫升~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临睡前1次。
药液以40℃左右为宜,灌肠部位的深浅视乙状结肠镜检的病灶部位而定,灌肠后嘱患者翻转身体,保留12小时,7 天为1疗程,一疗程未愈者,休息3天,进行下一疗程。
治疗慢性结肠炎1.白头翁30克,黄柏15 克,黄连15克,秦皮20克。
出血者加云南白药1/2支,溃疡者加锡类散1/2支。
中药煎至150毫升,使用前加入中成药保留灌肠,每天1 次,药液38℃~420c。
16天为1疗程,未愈者隔7天再行第2疗程治疗。
2.白头翁、黄芪各30 克,秦皮、炮姜炭、黄连、木香、黄柏各6克,丹皮、大黄炭、当归、生薏仁各10 克,虎杖,山楂炭、银花炭各15克。
水煎服,每天1 剂。
白头翁汤搜狗百科

白头翁汤搜狗百科白头翁汤—搜狗百科1.1痢疾韩氏等以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急性菌痢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8例原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易本法治疗。
基本方:白头翁15g,黄柏、秦皮各12g,黄连6g。
兼恶寒发热表邪未解、里热炽盛者,加葛根、银花;腹痛里急明显者,加木香、槟榔;腹痛拒按、苔厚腻挟食滞者,加枳实、山楂;壮热口渴、烦躁舌绛者加生地、丹皮。
用法:水煎30分钟,取汁250ml,保留灌肠,日1—2次,待痢止后继用1—2天后停药。
结果:治疗最短1次见效,2次症状控制,治疗时间最长5天,在症状控制方面,腹痛、里急后重之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1天,大便正常平均3天。
34例中痊愈3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陈氏以白头翁汤等三方治疗急性菌痢144例,其中白头翁汤加减组70例,香连丸组70例,白头翁汤原方组4例。
加减方组成:白头翁15g,黄柏、秦皮各10g,甘草6g。
每日一剂,五日一疗程。
香连丸组:黄连、木香各100g,吴茱萸50g。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成人每日12—18g,早晚分服。
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秦皮各10g,黄连6g。
水煎服,成人每日一剂。
经治疗加减方组治愈46例,好转23例,无效1例;香连丸组治愈34例,好转27例,无效9例;白头翁汤组治愈3例,无效1例。
周氏用本方治疗痢疾病人216例,临床治愈177例,好转26例,无效13例。
主证经1—3天治疗,70%得到缓解,7天后90%以上病例症状消失。
细菌培养3末后全部转阴。
方氏用本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黄芩、黄连、鸦胆子、原子朴、藿香)治疗阿米巴痢疾116例,结果:痊愈114例,占98.28%,无效2例。
平均住院10.25天。
作者认为方中白头翁、鸦胆子为治疗本病的主药,配藿香能减轻鸦胆子的副作用。
并列举加减法:恶寒高热者,加葛根、银花;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腹痛甚者,加白芍。
蔡氏以本方保留灌肠为主治疗阿米巴肠病136例。
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00例

1 一 般 资 料
3 1 疗 效标 准 : . 治愈 : 床症 状 消失 , 剂灌 肠 示粘 膜 临 钡
病变基 本恢 复正 常 , 观察 6 1 ~ 2个 月 无 复发 ; 转 : 好 症 状消失 或 明显 减 轻 , 剂 灌 肠 示 肠 粘 膜 病 变 减 轻 ; 钡 无 效 : 床症状 及钡 剂灌肠 示肠粘 膜病 变无 明显变化 。 临 3 2 治疗 结果 : 上 法 2个 疗 程 治疗 后 , 组 治疗 结 . 经 两
1次 。4天 为 1个 疗 程 。 22 对照组 : . 以庆 大 霉 素 针 2 4万 U ,5 — 2针 l mg 64 O ,
本病 可归 属 中医痢 疾范 畴 , 由外 感 湿热 , 于肠 多 积
腑, 与气 血胶结 , 传导 失 常 而致 。 白头翁 汤 中 白头 翁归 大肠 经 , 味苦性 寒 , 清 热解 毒 止痢 之要 药 。黄 连苦 寒 为 燥湿 , 清热解 毒 ; 黄柏 善泻 下 焦湿 热 ; 秦皮 归 大肠 经 , 苦 寒性 涩 , 主治热毒 泻痢 。三药 共 奏清 热解 毒 、 湿止 痢 燥 之功 。加枳 实辛微 寒 、 香辛 温 , 同调 气 化滞 。白头 木 共
2 治 疗 方 法
注 : 对 照组 比较 , 与 *P< 0 0 。 . 5
2 1 治疗组 : . 采用 白头翁汤 加味 : 白头翁 2 g 黄连 、 0, 黄
4 体 会
柏 各 1 g 秦皮 l g 木 香 、 实 各 1 g 2, O, 枳 5 。下 血便 时加 生 地、 地榆各 l g 夹食 滞者 加 山楂 l g 有 表湿 证 者加 藿 O; O; 香 、 兰各 l g 有气 血虚 证 者加 白术 、 佩 O; 党参 各 1 g 5 。上 药加 水 3 0 , 煎取 汁 l O , 留灌 肠 2小 时 , 晚 0 ml浓 O ml保 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翁汤结肠定位释药片1 选题依据白头翁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一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其是留传千古的治痢名方,组方严谨,仅由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2g)、秦皮(12g)四味药组成。
秦皮佐白头翁升阳气,协黄连、黄柏而清火,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用。
主治热毒血痢。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1]。
白头翁汤作为我国流传千古的治痢名方,方剂及单味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临床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性尿路感染、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
目前,白头翁汤治疗结肠炎多采用口服汤剂或灌肠给药。
但口服汤剂给药存在较多问题,并且只有部分剂量能最终到达结肠部位;灌肠给药的优势是药物能直达患处,但是患者顺应性差[2]。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OCDDS)是通过多种制剂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胃、小肠内不释放,到达回盲部位释放药物的一种新型药物控释系统。
根据其制剂的原理可分为pH依赖型、时间控制型、压力控制型以及酶控制型。
该释药系统近年来备受关注,它不但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结肠癌等局部性肠道疾病,还可通过延迟释药方法用于生理节律性疾病的治疗,而且在蛋白、多肤类药物的口服吸收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肠因其稳定的环境和高密度的酶活性及接近中性的pH,适于药物吸收[3]。
另外药物在结肠驻留时间较长,有利于长效药物给药系统发挥作用。
有文献报道[4]单纯的pH依赖型或时间控制型等,释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故本设计将pH依赖型和时间控制型进行结合,发挥双重作用,以求达到最好的释药效果。
2 处方组成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辅料适量处方分析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薰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间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直到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俾热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
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5-6]。
该方为治疗湿热痢疾的代表方。
现代临床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西医治愈难度大,愈后常易复发。
对白头翁汤及其加减方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7],该方及其加减方体外实验对多种病菌具有较强地杀灭和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及大肠杆菌杀灭和抑制作用较为敏感;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抗炎及愈合溃疡作用,特别是高剂量灌肠给药作用更为明显;有调节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因子、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明显抑制离体实验动物肠管的运动,能显著地抗腹泻和对抗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2.1 白头翁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alla chaueusas(Be) Reel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白头翁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白头翁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类成分,水解可产生三萜皂苷、葡萄糖、鼠李糖等,并含有白头翁素,其中包括白头翁皂苷A(也被命名为A3) ,B ,C(也被命名为B4) ,D ( pulchinenosideA 、B 、C 、D) ,皂苷1(saponin 1)、皂苷2( saponin 2)等。
白头翁皂苷极性大,易溶于水和醇。
目前国内外对白头翁的研究正方兴未艾[8],针对白头翁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白头翁中的皂苷组分,对于多种肿瘤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保肝及治疗内毒素血症等作用。
中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病以及结肠癌、直肠癌等肠道肿瘤及子宫颈癌、脑垂体瘤、甲状腺瘤、肺癌的治疗。
2.2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u chiuense Schneid . )或黄檗( Phellodendrou aru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疔疮的功效。
二者均含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7-脱氢豆甾醇,B-谷甾醇、粘液质等成分。
关于黄柏的药理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9],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抗细菌、真菌、病毒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消化道溃疡、收缩或舒张肠管、促进胰腺分泌等作用;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降血糖作用等。
在白头翁方中应使用的是川黄柏,即黄柏。
2.3 黄连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c chnensis Franch. )、三角叶黄连(Coptic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主要含有小檗碱(含量高达3.6%),其次为黄连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等生物碱成分,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10]。
关于黄连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包括对心脏的影响、抗心律失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包括:利胆、抗腹泻、对胃钻膜损伤和溃疡的保护、降血糖等;还有抗炎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
2.4秦皮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白蜡树F. ch inensis Roxl、尖叶白蜡树F. szahata Lingelsh、宿柱白蜡树F. srylosa Lingelsh等五种植物的干燥枝皮或树干皮。
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的功能。
秦皮中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营,秦皮素,宿柱白蜡苷,6,7-二甲氧基8 -羟基香豆素等),此外还含有酚型,皂苷和蹂质等。
秦皮乙素是秦皮发挥药理作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
据文献报道[11]秦皮主要有以下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神经保护、血管保护、利尿、保肝等作用。
3 工艺草案工艺流程图3.1提取工艺据研究[12]白头翁汤用传统的煎煮法提取时,方中有效成分生成大量的沉淀物质,降低了白头翁汤的药效作用。
故本文以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来优化提取工艺。
本处方中主要成分多为三萜、生物碱和香豆素类,此三类化合物均易溶于水,故以水作为提取溶剂。
以白头翁皂苷、盐酸小檗碱、秦皮乙素为检测指标,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化提取工艺。
单因素考察溶剂用量表1.单因素考察溶剂用量溶剂用量(倍)提取时间(h)提取次数(次)浸泡时间(h)皂苷(%)小檗碱(%)秦皮乙素(%)4 1 1 16 1 1 18 1 1 110 1 1 112 1 1 114 1 1 116 1 1 118 1 1 1经比较得知,溶剂用量在X1、X2、X3时,有效成分综合评分较好,故选择X1、X2、X3为该因素的水平。
提取时间表2.单因素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时间(h)用量(倍)提取次数(次)浸泡时间(h)皂苷(%)小檗碱(%)秦皮乙素(%)0.5 X1 1 11.0 X1 1 11.5 X1 1 12.0 X1 1 12.5 X1 1 13.0 X1 1 13.5 X1 1 1经比较得知,提取时间在Y1、Y2、Y3时,有效成分综合评分较好,故选择Y1、Y2、Y3为该因素的水平。
浸泡时间表3.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浸泡时间(h)溶剂用量(倍)提取次数(次)提取时间(h)皂苷(%)小檗碱(%)秦皮乙素(%)0.5 X1 1 Y11.0 X1 1 Y11.5 X1 1 Y12.0 X1 1 Y12.5 X1 1 Y13.0 X1 1 Y13.5 X1 1 Y1经比较得知,浸泡时间在Z1、Z2、Z3时,有效成分综合评分较好,故选择Z1、Z2、Z3为该因素的水平。
正交实验表4.因素水平表因素A溶剂用量(倍)B提取时间(h)C浸泡时间(h)D提取次数(次)水平X1 Y1 Z1 1 X2 Y2 Z2 2 X3 Y3 Z3 3表5.正交实验表A B C D皂苷(%)小檗碱(%)秦皮乙素(%)综合评分1 1 1 1 12 1 2 2 23 1 3 3 34 2 1 2 35 2 2 3 16 2 3 1 27 3 1 3 28 3 2 1 39 3 3 2 1表6.方差分析表SS D F PABCD通过方差分析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AxByCzDm即用x倍量溶剂浸泡z小时加热提取m次分别为y小时。
3.2纯化工艺根据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选用醇沉纯化方法。
先以单因素实验法筛选各个因素的水平,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纯化工艺。
单因素考核擦醇浓度表8.醇浓度(%)浓缩比静置时间(h)总含量(%)浸膏率(%)40 1 450 1 460 1 470 1 480 1 490 1 4经比较得知,醇浓度在N1、N2、N3时,有效成分总含量与浸膏率差值较大,故选择N1、N2、N3为该因素的水平。
类上法依次考察浓缩比、静置时间等因素的水平做正交优化。
表9.因素水平表因素A醇浓度(%)B静置时间(h)C浓缩比水平N1 T1 J1 N2 T2 J2 N3 T3 J3表10.正交实验表A B C D 总含量(%)浸膏率(%)综合评分1 1 1 1 12 1 2 2 23 1 3 3 34 2 1 2 35 2 2 3 16 2 3 1 27 3 1 3 28 3 2 1 39 3 3 2 1表11.方差分析表SS D F PABCD通过方差分析优化最佳纯化条件为药液浓缩比为J%,加醇至浓度为N%,静置T小时。
3.3成型工艺3.3.1制粒及压片工艺本设计采用湿法制粒压制素片再包衣制成定位片,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
以崩解时限、片芯的脆碎度、片形外观等因素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粘合剂、崩解剂、助流剂以及压力等参数。
3.3.2包衣工艺本设计采用多层包衣法,由里到外,依次包隔离层、时滞(控释)层、肠溶层。
隔离层的筛选:隔离层应为惰性,并且具有防潮抗氧化的作用,另外水溶性隔离层在不影响释药行为的前提下,可防止片芯粘连,提高包衣质量。
故选择3%HPMC为包衣材料,,加入一定比例PEG4000作为增塑剂,溶于95%的乙醇中,混合均匀,水浴加热使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