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一部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是一本系统介绍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将概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2. 传播者:传播者是指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媒体等。

3. 受众:受众是指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公众等。

4. 信息: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5. 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可以是口头、书面、电子等。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1.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指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的线性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2.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3.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

4. 传播环境:传播环境是指传播活动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

传播环境对传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5.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是指传播活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尊重受众,传播真实、准确、公正的信息。

第二部分:传播学的理论流派与研究方法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不仅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还深入探讨了传播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并简要介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理论流派1. 经验学派: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的主流学派,它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传播现象的规律。

经验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2.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的另一重要学派,它关注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其思想来源,主要在欧洲,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主要在美国。

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

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

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相对于美国传播学的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这两个学派都没有特别的衡量标准,只是依据研究方法、内容、指导思想的差异,大致的划分。

将这两种学派对立起来的说法,一般被认为开始于1977年英国一位批判学派学者J.柯瑞(Curran)的著作《大众传播与社会》(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年会,以“典范对话”为主题,首次形成两大学派共同探讨的局面。

一、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形成和特点人们认为美国传播学具有经验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特征,而形成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的历史原因。

第一,它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五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这些美国的社会科学倾向于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手段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科学,较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性,要求把科学知识与关于对科学知识的道德评价区分开来,以便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研究。

美国早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验的、量化的、以实际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美国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各种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款,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意图,当然会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

特别在媒介市场和广告方面,传播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精确性和预见性,大受欢迎,以致一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领域的必要附属机构。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指一批对传统传播学方法和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学派。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名词解释:
符号批判
符号批判关注传播中的符号系统,强调符号的权力和意义。

它认为符号不仅是中立的传递工具,而是可以被使用和滥用的权力工具。

权力关系
权力关系指的是传播中人们之间的权力和控制关系。

传媒和政治力量等可以通过控制和操纵信息来维护或改变社会中的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套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观念和理论。

传播中的意识形态可以被用来塑造和加强特定的权力结构。

反意识形态
反意识形态是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反抗。

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以揭示其中的操控和偏见。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什么是传播学批判学派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传播学两大流派之一,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学术思潮。

批判学派追求精神、价值、意义等永恒主题的人本主义,对传播现象坚持批判的方法进行研究,80年代批判学派已经成为传播学界的主流学派之一。

批判学派坚持对社会文化的批评,将传播现象置于整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下,以批判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其思想影响和启发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播学的研究者,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批判学派的学者偏爱思辨的方法,常常运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与人们意识形态之间的本质关系。

所以,费斯克将之又成为“符号学派”。

批判学派看待传播现象与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一般有两种路线:一是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理解,去研究大众传播中的问题;另外一种则是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看待社会现象中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1923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社会研究所”,法兰克福学派由此诞生,这也标志着批判学派的开端。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孕育了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赛、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三代学术明星。

法克兰福学派将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契物化理论引入大众传媒批判理论之中,坚持一种“强烈价值介入”的定性研究,在法克兰福学派看来,大众传媒并没有带来人的自由与解放,而是导致了文化的异化和物化。

批判学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兴起的倡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学派之所以产生在欧洲是有原因的:欧洲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统与美国的不同。

欧洲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欧洲古代哲学家就早已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过传播学,并且欧洲有批判主义哲学思潮渊源。

这是欧洲学者处于批判的、思辨的思潮中,因此他们更强调哲学、社会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方法。

欧洲的传媒业与美国相比实际情况有很多的不同。

名词解释——批判学派

名词解释——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意识形态/120视觉文本/123解构主义/126文化工业/128法兰克福学派/130霸权/133人类传播形态的10个方面的评判标准/136女性主义/女权主义/140符号学/142非语言符号/非语言传播/144所指与能指/146意指/148隐喻与换喻/车专喻/149元语言/151话语/153批评理论/156话语理论/158文化期待/161范式/163叙事范式/164叙事/165强语境与弱语境/168跨文化传播/170权力话语/173功能理论/175话语分析/178意识形态(Ideology)简而言之,意识形态是指形成经济或政治理论的一套观念,或者是为某一阶级、群体或个人所掌握的一套观念,是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

从广义上说,意识形态可以表示任何一种注重实践的理论。

就历史或社会意义而言,意识形态变成了阶级支配的工具,是阶级的知识和观念特征,或者与阶级利益有关的知识和观念,因而被看作“阶级作为的具体化”。

意识形态事关人所生活的世界——人与自然界、与社会、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活动,包括了他们的经济与政治活动之关系,构成了信仰与价值的连贯结构,它也可能被视为具有群体的特征。

意识形态的研究是考察社会结构中的思想与政治统治权的核心问题。

意识形态的概念有三种含义:从中性的角度看,它反映了社会群体通过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了解到的客观现实;从贬义的角度看,它曲解了社会行为者同现实世界的关系,掩盖了统治体系所产生的矛盾;从褒义的角度看,它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集体行动的“驱动力”。

最早采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用此表示他所谓的“观念科学”。

马克思借用这个术语,指称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他强调既定的经济利益与出自其中并为其服务的法律、宗教和哲学的精神体系之间的联系。

到了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包括任何形式的偏见或党派利益,而且也包含了某一特定的体系所信奉的或掩饰的信念和它们所服务的利益之间的联系。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行为的总称。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3.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见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之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6.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简历起来的集群结构。

7.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8.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未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拉斯韦尔,美国政治雪茄,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未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播的5 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时间“内容分析法”,其代表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1.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学科化、系统化的对传播学进行研究。

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12.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哥哥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
? 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不能随意变更,以便提供验证的手段;
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局限性:
1、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经验材料有限,理性和精神活动不能单纯地加以说明;
? 阿多诺指出:“意识形态纯粹是谎言,这种谎言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用诱惑的方式和锤炼的方式———大众文化表达出来的。”它对人的操纵与欺骗比早期统治相对粗暴的方式更为微妙而有效,它能把它的牺牲者安抚进入被动接受状态,使其不知不觉地按统治者的意愿行事,它使民众天真而固执地相信统治者所宣扬的一切。
? 方法的差异: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宏观。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2、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性分析:
? 目的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 焦点的差异: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 在艺术活动和仪式化、戏剧化的大型公众活动中,纳粹都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和科技带来的艺术效果来达到控制和操纵思想的最大目的。经过包装、粉饰的法西斯文化披着艺术的外衣,几乎成为风行全德国的大众文化。
> 法兰克福研究所于1934 年迁往纽约,环境的改变带来研究所工作中心的微妙变化。他们发现在美国出现的权威主义带有与欧洲极权不同的伪装形式,不是恐怖和高压统治,而是一种更缓和的强求一致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式的“伪装形式”———大众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经验学派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经验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

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记忆思路:总述内容+代表人物+研究理论批判学派批判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起源于欧洲,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主要组成部分是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语义批评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

其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境遇里分析与理解传媒的内容、运行机制及其效果。

这一学术传统反对功能主义和自由多元的意识形态,强调现代社会的矛盾对抗性,批判现代社会的霸权统治,揭露传媒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商业文化之骗人虚幻的实质,鼓吹激烈的反叛行为,在计划对抗冲突中解决社会矛盾。

记忆思路:时间+总括+组成部分+核心+内容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代表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一次繁荣。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1. 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息的产生、传递、接收和影响等方面,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技术、机构和文化等因素。

传播学包括多个分支领域,如媒体研究、公共关系、广告和新闻报道等。

2.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思考的理论框架。

它强调对权力、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剖析,以揭示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问题,并推动社会变革。

批判学派起源于马克思主义,但也受到了其他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

3. 传播学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在传播学领域内,基于批判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取向。

它关注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如何塑造社会和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重点包括媒体的所有权结构、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受众的权力和反抗等。

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是传播学批判学派中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公共领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由公众参与形成的空间,用于讨论社会问题、形成共识和影响政策决策。

哈贝马斯强调,媒体在公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商业化和专业化对媒体的影响可能削弱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过程。

5. 反意识形态
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意识形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了反意识形态的概念。

反意识形态指从批判角度来分析、揭示并抵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偏见、误导和压迫性观点。

通过反意识形态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中的权力关系和隐含的政治目标。

6. 媒介批判
媒介批判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媒体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对媒体产业、内容和使用进行批判性分析。

媒介批判研究可以揭示媒体的操控和操纵,以及其在形塑公众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7.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获利的一种经济形态。

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文化产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关注其中存在的商业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等问题。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可能削弱多样性、剥夺个体权利并加剧社会不平等。

8. 受众研究
受众研究是传播学批判学派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关注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权力和反抗。

受众研究通过探讨受众如何解码信息、如何与媒体互动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消费,来理解受众的行为和态度。

9. 反媒体
反媒体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个概念,指对媒体进行批判和抵制的行为和思想。

反媒体主张从批判的角度审视媒体内容、结构和运作方式,并提倡公众参与和自主选择。

反媒体运动可以促进民主化的传播环境,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权力集中。

10. 社会变革
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社会变革,并认为传播可以推动社会变革。

他们认为,通过揭示权力关系、激发公众参与、打破意识形态束缚等方式,传播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平等和民主。

因此,他们呼吁改变现有的传播结构和实践,以实现社会变革的目标。

以上是对于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涉及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核心理论、研究领域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关注。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取向和目标,并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