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与二氧化硫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硫及其氧化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氧化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氧化物一、硫单质【基础知识】1.自然界中硫单质的存在形态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氧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3.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最常见的是晶状的单斜硫和斜方硫,另外还有S 8、S 6、S 4、S 2等分子存在。

4.硫的结构硫位于第三周期ⅥA 族,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呈-2价;硫的最高正价为+6价;单质硫的化合价为0,处于中间价态,故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如 S -2S 0S +4(或 S +6) 5.硫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硫能被H 2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单质还原。

由于硫的氧化性比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往往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S+H2H 2S2Na+S Na 2S (易爆炸)(Fe 元素显+2价而不是+3价) 2S (Cu 元素显+1价而不是+2价) (2)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硫可被F 2、O 2、Cl 2等非金属单质以及一些具有氧化性的化合物氧化。

S+O 2SO 2(现象:空气中,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火焰)S+6HNO 3(浓)2SO 4+6NO 2↑+2H 2O S+2H 2SO 4(浓)2↑+2H 2O表现氧化性表现还原性研磨点燃(3)硫在强碱溶液里加热可发生歧化反应(歧化反应: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既有升高,又有降低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的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高的降低,化合价低的升高(但是化合价变化互不交叉)的氧化还原反应)SO3+3H2O2S+K2(可用热碱溶液除去试管中残留的硫)(两种方法)(4)特性:Ag、Hg在常温下不跟O2反应,但易跟S反应。

二氧化硫教案(最新6篇)

二氧化硫教案(最新6篇)

二氧化硫教案(最新6篇)氧化硫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课题来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与能力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1.1硫及其化合物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5.1.1硫及其化合物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硫和二氧化硫【过渡】早在1 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和利用了硫。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配方为“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硫”俗称硫黄,“硝”是火硝(KNO3)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硫单质的性质。

【问题1】根据硫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思考硫原子的结构及化合价有何特点?与氯、氧元素相比有何不同?【学生1】回答并板书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Ⅵ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学生2】硫元素的原子半径比氯原子半径大,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弱,硫化氢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弱。

【学生3】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弱,在富含氧气的地表附近的含硫化合物中,硫常显+4或+6价,氧为-2价。

【教师】评价、强调:同族氧元素比较,硫元素多了一个电子层,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而失电子能力相对较强。

【问题2】阅读教材P2页内容,观察图51或硫粉样品,思考硫单质具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性质?并填写下表内容。

【教师】投影表格,引导填写。

【学生】填写表格内容,展示交流:溶解性俗称颜色状态硬度水酒精CS2硫黄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难溶微溶易溶【教师】评价、强调:硫(俗称硫黄),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若试管内壁附着有单质硫时,可以用CS2洗涤除去。

图52 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 H2SO3,该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ⅥⅥ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再加热后溶液颜色恢复红色()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Ⅵ产生白色沉淀SO2具有还原性,可被新制氯水氧化成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教师】评价、追问:实验Ⅵ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实验Ⅵ体现了漂白性;实验Ⅵ体现了还原性。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优秀4篇氧化硫教案篇一一、教学背景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氧化硫是人们熟悉的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

二、案例设计新课导入上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工业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酸雨的危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下面就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漂白性、还原性的教学内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设计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由二氧化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引入,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与二氧化碳相比,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吗?其水溶液是否显酸性呢?哪一个的酸性强呢?2、作出猜想假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组成相似,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性质也可能相似,也可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

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出现与二氧化碳相似的性质。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用固—液制气装置(铁架台、圆底烧瓶,胶皮塞、导气管),小试管,水槽,小烧杯。

试剂:亚硫酸钠固体,硫酸(1:1),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尾气吸收,二氧化硫为污染气体)。

4、实施实验,收集证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二氧化硫气体,用拇指摁住后倒立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移开拇指,观察水溶液进入试管的情况,同时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的变化。

接着,将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变化。

5、得出结论,发现规律。

实验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回想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得出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且酸性比二氧化碳强。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精品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素养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分析硫的原子结构,推断硫元素可能的化学性质并进行证实,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结合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3.通过二氧化硫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学习,初步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

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单质硫与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学科素养。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一、硫(S)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 硫的常见价态2-、0、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1)氧化性 与铜反应:22Cu S Cu S +思考:为什么不是2+价铜?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 与氢气反应:22H SH S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22S O SO +演示燃烧视频? (1)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 2Na S Na SO 3H O +++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2SO ,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1.2SO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5.1二氧化硫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二氧化硫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如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氧化性的混淆,及时进行澄清和解释。
-通过课堂小测试,评估学生对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案例分析的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遵循实验安全规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重点关注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和运用能力。
-视频资源:介绍二氧化硫在硫酸工业中的应用的视频,如《硫酸工业中的二氧化硫》。
-实验演示: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测试的实验操作视频,如《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与检测》。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提供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应用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原理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他们了解了酸雨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对化学实验和探索物质性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有的则偏好理论分析。
3.学生可能在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如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可能难以把握。此外,实验操作中的精确控制和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分析也可能成为他们面临的挑战。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5.1二氧化硫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5.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二氧化硫”教学设计精品1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别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课题。

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实验6—1】结论: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复习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0 +4 +6s s o2 s o3氧化性(弱)还原性2、弱氧化性2h2s + so2 = 3s + 2h2o3、还原性2so2 + o2 2so35so2 + 2h2o + 2kmno4 = 2mnso4 + 2mnso4 + k2so4(可要学生配平)2so2 + cl2 = h2so4 + 2hcl4、漂白性【实验6—2】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和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导语:硫和二氧化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硫具有独特的性质,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而二氧化硫则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应用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硫的性质和应用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为16。

它在常温下呈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硫是一种化学活性较高的元素,能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

硫化物是硫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如硫化铁(FeS2)和硫化氢(H2S)。

硫还能与氧、氮、碳等元素形成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化合物。

硫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制取硫酸,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塑料、洗涤剂和药品等。

此外,硫还用于生产橡胶、纸浆和染料等。

硫化物也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和电池制造等领域。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来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SO2。

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

二氧化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之一,也是一些化工过程的副产物。

主要的二氧化硫来源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三、二氧化硫的环境影响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酸雨和大气污染。

1. 酸雨: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反应形成硫酸,这种硫酸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物造成严重的腐蚀和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会与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

这些细颗粒物和烟雾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四、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排放控制:工业企业和发电厂采取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技术措施,如燃烧技术改进和烟气脱硫设备的安装。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1 硫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硫与二氧化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应用、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归纳提升来学习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的影响, 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2.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PPT】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在不少地区将雾和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
“雾霾天气”。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
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
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

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

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
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带入
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请同学们观看天空气质量日报
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学生】回答问题。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关于二氧化硫的相关问题
2.探索新知
【PPT展示】关于硫的图片。

【师】这种块状的硫,易研成粉末,在初中我们就见过,请大家在课本上找
出有关它的一些性质的描述。

【学生】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

【师】讲解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
颜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
沸点:-10 ℃
毒性: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

【实验5-1】
实验现象: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

实验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

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师】CO2+H2O H2CO3这两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学生】能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

【师】像这种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与氧化物反应:
SO2+Ca(OH)2====CaSO3↓+H2O CaSO3+SO2+H2O====Ca(HSO3)2(3)与NaOH反应: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4)还原性:2SO2+O22SO3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SO2+Br2+2H2O====H2SO4+2HBr
(5)氧化性:SO2+2H2S====3S↓+2H2O
(6)漂白性: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师】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这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师总结】不同。

前者缘于SO2的还原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后者缘于其漂白性,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三.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 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拓展: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3,SO3也是一种典型的酸性氧化物。

SO3的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SO3不是气体四.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雨水中溶入SO2、SO3和一些硫酸盐,但以SO2为主。

SO3的形成是因为在空气中飘尘的作用下,一部分SO2被O2氧化,或污染空气的NO2与SO2作用而产生SO3,在降水时SO3也溶于雨水生成H2SO4。

五.SO2与CO2的性质比较
SO2CO2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漂白性
(3)还原性和氧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