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好书分享《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奠定一生学习阅读的基 础,一生与书结缘,将多么诗意美好!
摘录赏析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秩序 形成的时机却是一旦错过,补救艰难——闹的荒 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了孩子的心灵,其 中难以开出思静的花朵。而没有静听和沉思为前 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 效折腾而已。
读书感悟一:
心平气和 循序渐进
3. 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在小学阶段我们要 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那才是 支撑学生未来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核心素养。
4. 对学困生做到“气和”。
一味地补缺补差,可能会导致学困生丧失学习 的信心,倒不如对他们“气和”一点,多给鼓励和 自由,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 喜。
摘录赏析
关于母语教学,我所努力的目标是在每个孩子那 里种下一株树,待其根深蒂固,待其获得旺盛而深厚 的主动生命力,任谁教他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现 在,仍需教师全力以赴的是着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养, 是锲而不舍的增长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至于分数,只是一时的花朵和果实,不能不要,但绝 不能成为基础阶段营求的目标。
读书感悟二: 家校联手 相互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 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 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读书感悟三: 广泛阅读 爱上看书
“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 在书籍。” “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 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薛萍瑞
读书心得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读书心得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手持一本《薛瑞萍班级日志》,我心中思潮起伏,激动万分。
“教六年级的日子”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让我猛然心动。
回首往事一幕幕,我四年来教六年级的美好时光,仿佛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翻开那一页页美丽的文字,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收获那一份份阅读的喜悦。
《薛瑞萍班级日志》像一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感;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阅读记心中”的旋律。
细细品读这本书,我才惊奇地发现,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跟我们班平常记的“班级日志”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班的“班级日志”由全班同学轮流来写,记录班级发生的趣事,书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精彩的表现,以及对班级美好的祝愿。
每天课前三分钟读一读,鼓励学生调整心态,努力学习,团结一心,永不服输。
而薛老师的《班级日志》。
光从题目来看,“随文解字”、“仅有班级图书是不够的”、“什么是适合学生的经典”、“吟诵其实很简单”等等,就让人耳目一新,薛老师真的做到了将“诵读”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将“经典”在师生之间传诵,将“文学”在教育领地无限延伸......《薛瑞萍班级日志》薛老师说;“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拥卷独坐,书我两忘。
”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中,自己也变得高尚!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教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为了调动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先把我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的感想与孩子们交流:谈到语文课,窦老师讲到“三情共振”。
我个人认为,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因为,语文课上,“情感”是主线,以情动人,方可有所收获。
记得在讲《彩色的翅膀》一文时,我用歌曲《说句心里话》打动学生,让他们理解海岛战士在宝岛上的孤独,及为了守卫海岛,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由情入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要将“情”贯穿语文课堂,使课堂更精彩!看到孩子们认真倾听的表情,听到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我心潮澎湃,这就是读书的力量,读书让课堂更丰富,更精彩!借此机会,我又向孩子们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吟诵大法”,学会吟诵,学会欣赏,学会经典。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读书心得近段时间,读了《薛瑞萍班级日志》,我深深的为薛老师的耐心和智慧而感动。
作为一名教师,同为一名适龄儿童的家长,我被封面上的话深深吸引: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父母要做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
以下是我读书过程中的摘录及一些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薛老师写到: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
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薛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
朱翔宇跟着我从这个组到那个组,举着本子嚷着让我检查。
我牵着他的手回到座位,轻轻的告诉他:“不要这样。
举手老师就来”我放下书,回想到自己的课堂,一道题讲了好几遍换一个数字又不会了,我会着急,甚至开始提高音调吼起来。
我忽视了柔和的力量。
薛老师的温柔和智慧启发了我。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读到第二部分,一篇题目为站在孩子的角度的日记直击心灵。
薛老师写到:请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计算考分离100差多少,而要“从零开始”,计算孩子在两个多月里学到了多少——分数无论高低,我们都当它是孩子们辛苦劳动的收获。
这样,我们就会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并且找到今后的用力点”这一部分是薛老师写给家长们的信,仿佛一位朋友用真挚的情感唤醒家长,为他们在家庭教育道路上指引方向。
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这是本书的最后一章,薛老师记录了下半学期的点点滴滴。
薛老师觉得学习不能只学课本上的知识更关键的是在课外阅读,所谓“功夫在诗外”引用一位家长的发言同时也表达我的心声:第一度春夏好!因为我的孩子有幸成为薛老师的学生,在薛老师的要求下辅导孩子的我同时也受益匪浅,童年没学好的、淡忘的,现在不仅都拿回来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童年没有学到的知识。
再次衷心感谢我们的薛老师!。
(完整word版)《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doc

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品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池塘里的青蛙 , 有事无事叫呱呱 , 所以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 , 嗓子总是嘶哑的,让自己失去温柔,常常陷入以暴制暴的狼狈状态,那些常规教育,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养成。
作为一位和一年级孩子接触的年轻教师,急需一些克敌制胜的法宝,薛老师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无疑是雪中送炭,“心平气和”地管理班级理念,深深的折服了我。
这是一本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指导用书!本书既讲述了身为班主任艺术,也灌输了语文教学的方法。
本书第一部分:走向平和。
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正是我们的第一学期。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
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
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
记录的是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的生活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她心平气和的教育理念,我也静下心来,探寻薛老师的教育精髓:一、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1、常规训练从“安静”开始。
在一年级起始 , 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 , 自己静下来,并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 . 她说:“我声音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 , 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 ”平时讲课薛老师的声音尽量小,并要求学生读书“少用嗓子多用心” , 还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 . 这样时间长了 , 学生们便懂得静是好的 , 终于很闹的孩子也能坐得住 , 也能静下来 , 他尽快适小学生活大有帮助.2.用音滋养孩子的心灵薛老每天一年的孩子听音, 静静地在桌上听有各种美的音 , 如《雪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气》《春野》⋯⋯慢慢地 , 孩子在音声中朗、自, 包括休息;慢慢地 , 孩子个个都是声慢、以礼待人. 音成了个班形成良教学秩序的一大功臣 , 正是音的熏陶使孩子学会了、学会了思考并快地成 .3.适当且平和的戒范律薛老开始一定要硬着心格要求 , 把学生的不良予正,她所班的班就是:“自己承 , 接受;不肯承加倍 . ”可戒在班管理中起着足重的作用 . 不薛老非常重戒的方式与分寸 , 可的孩子也准确地理解了老的苦心 ----“老我站就是喜我. 要不然的 , 我就会学坏 , 成坏孩子.” 到些管理班的高超手法我的震撼很大 . 在才知道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 , 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 有以柔克的管理方法来得更有效果 .4、把看做生活必。
老师读书随笔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

老师读书随笔读《薛瑞萍班级日志---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最近读了《薛瑞萍班级日志---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这本书,我感触颇深,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中悟出了不少真谛。
一、学会放手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该是怎样的四年级呢。
揣着新奇,我细细读来,原来四年级是经过小学三年的沉淀后为蜕变做准备的阶段,是我们老师由牵手到放手的阶段,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的阶段。
作为教师要洞悉,放手后,学生也许会“碰壁”,但失败、落后只是暂时的,他是为破茧而出积攒的力量。
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
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
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就是这样,不错。
42班这些孩子就是我带上来的,从教他们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把地扫干净到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琳琳朗朗每件事情都要老师操心。
如今到了下学期,每一项我都指定专人来做,小到擦黑板,大课间拿篮球等等,再也不用我亲力亲为所有的事。
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弱下。
;;我自己也是如此这般,每天早晨一来学校,又担心班干部带不起早读,就办公室也不进,直奔教室守候孩子们早读,似乎这样才放心;眼保健操音乐一响,担心班上的那个捣蛋鬼作乱而扣眼保健操分,于是又闻声而起。
现在想想,牵手太多有时候反而会好心办坏事。
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我以后一定这样做,哪怕孩子们的表现暂不如人意,哪怕班级工作会扣分,毕竟孩子们在风雨中才能锤炼自己,在失败中才会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学会放弃;;每每同事们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舒缓筋骨的间隙,怨声载道的常常是后进生问题,什么作业一窍不通呀,上课回答问题一言不发呀,成绩一落千丈呀。
似乎每位老师对班上的后进生都有倒不完的苦水。
薛老师如是说,无论社会和教育进步到什么地步,都不可能让所有儿童都热爱学习,我们要正视孩子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早就听闻《薛瑞萍班级日志》是本好书,讲的是班级管理的点滴心得。
现在读来,的确启迪心灵,收获颇多。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之前我们只知道班主任管理需要方法,而读完此书之后,我完全颠覆了之前的看法,那就是,班主任管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智慧。
那么,智慧从哪里来?作为班主任无疑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读好书,读含有哲学智慧的书。
比如:《我之贞烈观》《道德经》等等。
用薛瑞萍的话来说就是一日不读书,便十分地空虚。
“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是啊,教书育人,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书中的智慧来醒悟自己,来教育孩子。
薛瑞萍能够做到用书中的智慧“吾日三省吾身”,日久天长,自然形成智慧。
我们常常惊叹于某某名师出口成章,殊不知别人背后的饱读诗书。
我们常常惊叹于他们的富有涵养的声音,殊不知他人竟每日诵读经典美文。
薛瑞萍就是这样的老师。
她能几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发声读美文,所以她的声音很美,并不是天生就很美。
当然,我读的这本书是薛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心平气和”这几个字我很喜欢。
我想这是无论执教哪个年级都适用的,所以我常常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去适用于我现在任教的四年级。
当然结果是肯定的!比如:用合适的经典音乐教学,近日我还收到一个孩子给我的信,在信中她说到我在上《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给她们放了王菲的这个歌曲。
她说这个歌曲是她长这么大以来听到的最好听的一首歌。
所以她对这篇课文印象非常深刻。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它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触动,让她永生难忘。
另外,从《薛瑞萍的班级日志》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从她对班级管理这项事业的投入度来看,其中的很多细节其实我们知道实施起来特别费时间,比如:给孩子的家长写信,对孩子的细微变化进行观察记录,还有更多的为孩子们做的工作,以致于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歉疚满满,记得有一次中午答应儿子回家一起吃午饭,但因为忙于统计班级孩子的小测试成绩给忘了,等到同事提醒回家以后只能抱歉地给儿子下起了面条吃。
薛瑞萍班级日记教六年级的日子读后有感

薛瑞萍班级日记《教六年级的日子》读后有感寒假尽管短暂,但总算能有时刻能静下心了念书了!薛瑞萍那个名字早就听说,明白她的网名是看云,以前买过她编撰的《日有所诵》,精选了很多清新的小诗,很喜爱。
也明白最近几年她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写了六年班级阅读日记,超级热销。
回忆自己工作十连年来,也有一些出色的教学故事,可是随着学生的毕业,经历也开始泛黄了。
薛教师之因此能够成功,重要的确实是带着一班小孩,多青年年如一日,渐行渐远——兴致勃勃地阅读、试探和表达。
读着这本《教六年级的日子》,恍如读到薛瑞萍教师的内心装满小孩的学习故事,眉梢尽染唐诗宋词。
我也喜爱念书,但总感觉没有时刻念书。
在书中我看到了自己与薛教师的距离。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为自己的急躁而惭愧,咱们其实很需要念书,需要文学的滋养,自己不做爱书人,何谈教学生爱念书?咱们应当在书海中倘佯,用念书去适应学生的要求,让咱们的教育更有深度……薛教师的教学随笔,确实是她们班级的阅读史,更是她们独具特色的吟诵历程。
读着薛教师的教学随笔,我感到汗颜,她有着咱们一般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
我佩服她引导学生坚持念书。
她自己钟爱念书,博学多才不说,她有一个适应天天都要“发声读”一小时左右。
书中写道:“只要有五分钟以上的时刻,我就在台上端坐而读。
下面安静,我的声音就极低,他们喧闹,我就放开了嗓子。
一两周改换一次读本。
”薛教师是极具聪慧的,分秒必争地读,不仅知足了自身对书籍的渴求,也为培育学生酷爱书籍撒播了萌动的种子。
教师爱念书,这是一个能量庞大的“场”,她吸引着小孩,吸引着同行,吸引着家长。
薛瑞萍的学生,也传承了教师的静心潜读的好适应。
她的学生阅读的书籍让我感到难以想象:学生竟然能够读咱们到师范才读的《凄惨世界》、《飘》、《朝花夕拾》、《论语》等,乃至带有哲学意味的《苏菲的世界》、克林顿夫妇要当面请教霍金的《时刻简史》竟然也有学生在咀嚼。
薛教师的文字鼓舞了我,她不是告知我该去做什么,而是为我开辟了一个视角,一个全新的看待自己和学生的视角。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教六年级的日子》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教六年级的日子》有感还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这本书,用了两天的空余时间。
但这次的囫囵吞枣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跳读过去,而是因为作者引用的一些古文,我没有读懂,一些书名,因没有读过见过,而不名所云,真是汗颜和惭愧,作为同是语文老师的我,觉得自己这个语文老师做得更是汗颜又惭愧。
好在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再三强调:做教师关键是要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有进步了吗?正因为这句话,我才坚持着看下去。
做看云的学生是幸福的。
能跟着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徜徉在书海里,浸润在知识里,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日复一日,年复六年……有了这样与书相伴的六年,一个孩子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爱》、《牛虻》、《野性的呼唤》、《飘》、《屠格涅夫散文诗》……《时间简史》、《万物简史》……《荒岛历险》、《奇妙的数王国》、《数学的奇妙》……《如梦令》、《嘲谎人》、《渔歌子》……又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了吟诵的世界——《五柳先生传》、《夏日绝句》、《春晓》、《四时田园杂兴》……就这样,在春天里,孩子们吟诵的种子被唤醒,而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孩子们自行组织表演吟诵——《山行警》、《嘲谎人》、《水仙子·夜雨》《折桂令·咏西湖》……云门弟子真是了不得啊,有着如此阅历和经历的孩子,他必是幸福的,但看他们在毕业之际给看云老师的回信中就可见一斑:您给我们带来了吟诵,从此,我们的语文课就变得更加轻松、快乐、就有了更多的掌声和欢笑。
(王艺伟)“日记不要中断。
让读书成为日记的重要主题。
那些沉重的事情,忘记还怕来不及呢!”这段话让我格外感动,就好像薛老师在说话,好亲切好和蔼哦!(胡婧怡)……做此书的读者是幸福的。
读看云老师的书已有几本,但这本书,尤为让我喜欢,因为今年我也教六年级。
跟着她《教六年级的日子》的脚步,我也定期给我的学生开出了书单,虽然依然会将教材放在首位,但已知道了阅读才是孩子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明白了第天要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自己阅读,并懂得在忙碌的教学空间里,挤出时间跟孩子们进行阅读交流,进行诵读比赛,为孩子的将来做准备,远远比应付眼前的考试、检测重要的多!同时,读了看云老师的书,严重地感觉到自己精神的贫乏,感觉惭愧之极,唯有像毛毛虫那般,不断的给自己的精神补充营养,像看云在给学生的信中所写的那样,不断地阅读,不断在自己的精神领域里建筑起经得起给自己带来幸福、安全、舒适的“砖头房子”,才能更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手持一本《薛瑞萍班级日志》,我心中思潮起伏,激动万分。
“教六年级的日子”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让我猛然心动。
回首往事一幕幕,我四年来教六年级的美好时光,仿佛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翻开那一页页美丽的文字,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收获那一份份阅读的喜悦。
《薛瑞萍班级日志》像一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感;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阅读记心中”的旋律。
细细品读这本书,我才惊奇地发现,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跟我们班平常记的“班级日志”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班的“班级日志”由全班同学轮流来写,记录班级发生的趣事,书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精彩的表现,以及对班级美好的祝愿。
每天课前三分钟读一读,鼓励学生调整心态,努力学习,团结一心,永不服输。
而薛老师的《班级日志》,
光从题目来看,“随文解字”、“仅有班级图书是不够的”、“什么是适合学生的经典”、“吟诵其实很简单”等等,就让人耳目一新,薛老师真的做到了将“诵读”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将“经典”在师生之间传诵,将“文学”在教育领地无限延伸......
《薛瑞萍班级日志》
薛老师说;“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拥卷独坐,书我两忘。
”
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中,自己也变得高尚!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教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为了调动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先把我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的感想与孩子们交流:谈到语文课,窦老师讲到“三情共振”。
我个人认为,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因为,语文课上,“情感”是主线,以情动人,方可有所收获。
记得在讲《彩色的翅膀》一文时,我用歌曲《说句心里话》打动学生,让他们理解海岛战士在宝岛上的孤独,及为了守卫海岛,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由情入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要将“情”贯穿语文课堂,使课堂更精彩!
看到孩子们认真倾听的表情,听到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我心潮澎湃,这就是读书的力量,读书让课堂更丰富,更精彩!借此机会,我又向孩子们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吟诵大法”,学会吟诵,学会欣
赏,学会经典。
薛老师教师就是一个酷爱吟诵的人。
书中写到:我爱吟诵。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形成自己的基本调,不能真正学会吟诵。
但是我想,这不妨碍我把吟诵带给朋友,尤其是我的学生。
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生命之树上的一片叶子、一朵花,吟诵,是我们遗忘了的根,我们需要归根,我们需要得到根的滋养。
孩子们听了,兴奋不已:老师,我们也要吟诵,我们从吟诵什么开始呢?于是,我就向大家立马推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这本书。
当时,我们正好要走近诗歌的国度:轻叩诗歌的大门。
于是乎,以后的每个早晨,早读任务中,都有一项是背两首古诗。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从上次给孩子们讲过薛瑞萍老师的“吟诵”教学,孩子们就爱上了吟诵,每天早晨,排着长长的队伍找老师背书。
一首,又一首,背完了,我还给他们签上背过,并注上个“优”,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以前,我们班潘雨豪、吴可鑫、赵文杰等不喜欢读书,但每天,还没走进教室,就能听到他们大声吟诵古诗的声音,怎能不幸福呢?
也许,这就是正能量在传递;也许,读书也能相互感染;也许,这就是《薛瑞萍班级日志》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吧。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将时时将读书养成一种习惯。
自己读书,孩子读书,读孩子的书,都生活的书,更读人生的书……
教育孩子,用爱心、细心、恒心、耐心……
浸润在《教六年级的日子》,我欣赏到了一道异常美丽的风景,看到了我的三尺讲台以外的更为广阔湛蓝天空,能写出这样文字来的女人是幸福的,能阅读这样美丽的真实的文字的我更是幸福的!
最后,套用薛瑞萍书中的一句话来时常提醒作为教师的自己: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这很艰难,唯其艰难,才值得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