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的非遗文化

贵州是一个有着丰富非遗文化的地区。
以下是一些贵州的非遗文化:
1.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是贵州省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人弹奏琵琶,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音乐形式在贵州省的侗族地区非常流行。
2. 苗族踩堆节:苗族踩堆节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或四月举行。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在广场上堆起一座高大的“堆”,然后在上面跳舞、唱歌、吃喝,庆祝丰收和生命的延续。
3. 布依族唢呐:布依族唢呐是贵州省布依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唢呐,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4. 苗族蜡染:苗族蜡染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一种用蜡在布上绘制图案,然后将其染色的技艺。
这种技艺在贵州省的苗族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5.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由多人合唱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在特殊的场合,如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演唱,表达情感和思想。
6.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乐器之一,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管乐器。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同时演唱歌曲,表达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贵州省的一些非遗文化,它们代表了贵州省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贵州省独特的文化符号。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类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曲
苗族多声部情歌(台江县、剑河县)、苗族飞歌(雷 山县)、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丹寨县)、侗族大歌(从 江县小黄乡、榕江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惠水 县)、布依族勒尤(贞丰县、兴义市、镇宁县)、侗族河 边腔(黎平县)、河边腔苗歌(锦屏县)、十二诗腔苗歌 (锦屏县)、侗族歌簦(锦屏县平秋镇)、土家族打镏子 (沿河县)、龙灯钹(铜仁市)、布依族婚俗音乐(贞丰 县)、薅秧歌(金沙县、汇川区)、船工号子(思南县、 赤水市)、苗族阿江(普定县)、凤冈吹打乐(凤冈县)、 黔北打闹歌(余庆县)、布依山歌十八调(贵定县)、绕 家呃嘣(都匀市)、高腔大山歌(桐梓县)、仡佬族哭嫁 歌(道真县)、苗族“游方歌”(施秉县)、屯堡山歌 (安顺市)。
LOGO
贵州苗族飞歌
苗族民歌(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苗语叫Hxak yat,在苗族歌海中, 苗族飞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苗歌中瑰丽的钻石, 歌曲艺术的精品。它以音调明快、高亢嘹亮、豪 迈奔放、悠扬婉转的曲调和动听旋律著称,它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唱起来声振山谷,山唱谷 应,翻山越岭,几里外都能听到,其名由此而得。 常唱飞歌的场合是:迎宾送客的时候;劝客人喝 酒的时候;互能通婚的青年男女在山坡上见面的 时候以及人们春暖花开中踏青游坡的时候。
LOGO
LOGO
LOGO
LOGO
2008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LOGO
(4)民族活动
LOGO
LOGO
——非物质文化遗产
寻找身边的非物质文化
LOGO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曲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类(6个) 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 洪州琶琶歌(黎平县)、布依铜鼓十二则(贞丰 县)、盘江小调(关岭县)、铜鼓十二调(镇宁 县)。 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民间音乐(24个)
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共15个半名录)一、“民间文学”类:1、苗族古歌(台江县、黄平县)《苗族古歌》主要流传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黄平县及周边的雷山、榕江、剑河、凯里、施秉、镇远、三穗等县市。
(图1、图2)2、刻道〖苗族〗(施秉县)本为苗语。
汉语译为“开亲歌”,是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一路酒歌,有一万多行的歌词内容。
现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一带尤以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中的高塘最为典型。
(图3)二、“民间舞蹈:”类:(一)芦笙舞:此次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笙舞,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苗族锦鸡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贵定苗族鼓龙鼓舞·长衫龙和具有“苗乡霹雳舞”之称的毕节地区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的苗族滚山珠等。
1、锦鸡舞(丹寨县)(图4)2、鼓龙古虎·长衫龙(贵定县)(图5)3、滚山珠(纳雍县)(图6)(二)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台江县)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城东南反排苗寨的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
它是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是连接苗族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的文化纽带。
(图7)三、“民间美术”类:苗绣:苗绣文化寓意丰富,传统工艺精湛。
1、雷山苗绣(雷山县)(图8)2、花溪苗绣(贵阳市)花溪苗绣指的是花溪苗族的挑花制作工艺。
这是苗族“花溪支系”的一种刺绣方法。
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党武乡、石板镇及花溪乡范围内,并扩展到周遍地区。
有追念祖先、记录历史、表达爱情等功能特征,极富装饰性。
(图9)3、剑河苗绣(剑河县)剑河苗绣指的是剑河苗族的锡绣。
这种锡绣制作工艺,是以金属锡作为主要材料的一种刺绣方法。
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具有用料特殊、手工精细等特点,华丽高贵。
(图10)四、“传统手工技艺”类:1、苗族蜡染技艺(丹寨县)丹寨苗族蜡染技艺,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调镇,以及相邻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着神奇和历史的地方。
除了自然风光的壮丽,贵州还拥有丰富的非自然文化遗产。
这些非自然文化遗产记录着这个地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贵州人民的宝贵遗产。
1. 贵阳青岩古镇贵阳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部,是贵州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镇之一。
这个古镇建于明代,在清代达到繁华,有"西南第一名镇"之称。
青岩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古街、古亭、古堡等。
这里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和传统,如古代的川剧表演和古代的手工艺品制作等。
青岩古镇展示了贵州古代城镇的独特风貌,是一个重要的非自然文化遗产。
2. 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地。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战略。
遵义会议旧址现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纪念馆,展示了会议的历史和意义。
遵义会议旧址是贵州省的重要非自然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3. 黔东南侗族苗族风雨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闻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风雨桥位于侗族聚居的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木桥建筑,被誉为"东方第一风雨桥"。
风雨桥建筑优雅别致,是侗族人民传统建筑技艺的杰作。
风雨桥记录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是贵州的宝贵非自然文化遗产。
4. 铜仁大方土司城铜仁大方土司城是贵州省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之一。
土司城建于明清时期,是当地土司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土司城内有土司官衙、土司官府、土司祠堂等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土司政权的特色。
现在,铜仁大方土司城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铜仁大方土司城是贵州省的重要非自然文化遗产,见证了土司时代的辉煌。
在贵州省,还有许多其他非自然文化遗产,如黔西南布依寨子、毕节岜沙古猿人遗址、安顺龙宫等。
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29个)一、民俗类(5个)花溪苗族跳场(花溪区)、杜寨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乌当区)、头堡棋子灯(乌当区)、高坡苗族射背牌(花溪区)、喷水池苗族“四月八”(云岩区)。
二、民间手工技艺类(14个)国家级、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两个:苗族挑花制作工艺(花溪区)、香纸沟土法造纸制作工艺(乌当区);罗吏目布依族龙制作工艺(乌当区)、偏坡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乌当区)、卡堡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乌当区)、木头寨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南明区)、布依族幡书制作工艺(南明区)、青岩玫瑰糖制作工艺(花溪区)、赵司贡茶制作工艺(花溪区)、花溪苗族服饰制作工艺(花溪区)、高坡苗族芦笙制作工艺(花溪区)、高坡苗族银饰制作工艺(花溪区)、青岩刺梨酒米酒制作工艺(花溪区)、花溪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工艺(花溪区)。
三、民间舞蹈类(4个)杨武沟苗族花鼓芦笙舞(乌当区)、小尧苗族花鼓舞(乌当区)、卡堡花棍舞(乌当区)、孟关苗族猴鼓舞(花溪区)。
四、传统戏剧类(4个)蓬莱布依族地戏(白云区)、头堡文琴坐唱(乌当区)、大寨地戏(花溪区)、青岩花灯戏(花溪区)。
五、传统体育竞技类(1个)湖潮布依族铁链械(花溪区)。
六、民间文学类(1个)花溪布依族叙事歌(花溪区)。
第二批(33个)一、民俗类(14个)花溪区高坡乡悼洞(花溪区)、新堡布依族地蚕会(乌当区)、偏坡布依族婚宴盘古歌(乌当区)、羊昌黄莲六月六民族风情节(乌当区)、东风石头寨苗族跳场(乌当区)、羊昌黄莲布依婚礼夜宴歌(乌当区)、青山苗族四月八活动(息烽县)、开阳县苗族服饰(开阳县)、布依族坐夜筳(开阳县)、开阳县苗族杀鱼节(开阳县)、开阳县苗族斗牛节(开阳县)、布依族三月三(开阳县)、布依族六月六(开阳县)、清镇中秋瓜灯节(清镇市)二、传统技艺类(12个)花溪区高坡乡苗族绣背牌(花溪区)、花溪区青岩镇豆制品制作工艺(花溪区)、新堡香纸沟卧轮式水伞手工技艺(乌当区)、偏坡布依族土酒酿造技艺(乌当区)、金华翁井麻布制作技艺(金阳新区)、朱昌酿酒手工技艺(金阳新区)、扎佐石竹蹄膀制作工艺(修文县)、修文县六桶海马明代造纸工艺(修文县)、修文龙场镇平地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修文县六桶黄金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苗族刺绣技艺(开阳县)、窑上坪土陶制作工艺(开阳县)三、传统戏剧类(4个)新场乡可龙红灯戏(乌当区)、流长阳戏(息烽县)、禾丰地戏(开阳县)、开阳县汉族阳戏(开阳县)四、传统舞蹈类(3个)下坝岩底苗族长竹舞(乌当区)、修文县久长镇下堡村苗族舞蹈(修文县)、开阳县清水江花苗跳圆(开阳县)第五批共32项,其中新增项目31项(31处),扩展项目1项(1处)。
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新增项目152项(174处)(一)民间文学12项(13处)。
尹珍传说(正安县)、贵阳灯谜(贵阳市)、榜郎歌(花溪区、惠水县)、米花古歌(花溪区)、王阳明传说(贵阳市)、水东宋氏传说(贵阳市)、支格阿鲁英雄史诗(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高磊山传说(盘州市)、苗族婚嫁礼辞(松桃苗族自治县)、唱夜郎(石阡县)、张三丰传说(福泉市)、水族古歌(三都水族自治县)。
(二)传统音乐6项(7处)。
锣鼓引子(余庆县)、苗族箫笛曲(雷山县)、彝族呣哼(金沙县)、彝族月琴调(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苗族阿玛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苗族口弦(晴隆县、册亨县)。
(三)传统舞蹈5项(5处)。
蚌鹤舞(余庆县)、棋子灯(乌当区)、苗族抢鼓棒(白云区)、西迁葬笙曲乐舞(赫章县)、苗族回门舞(晴隆县)。
(四)传统戏剧5项(6处)。
文昌戏(桐梓县)、梓潼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龙县)、目连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麒麟狮子灯(施秉县)、京剧(贵阳市)。
(五)曲艺1项(1处)。
竹琴说唱(正安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3项(14处)。
少林俗家功夫(绥阳县)、畲族武术(麻江县)、侗族武术(天柱县、黎平县)、杨氏太极拳(南明区)、彝族秋千(盘州市)、苗族迦尕(六枝特区)、思南僰牌(思南县)、苗族手毽(贞丰县)、布依族“朵苟”(普安县)、布依族山龙(册亨县)、布依族“耍吉篮”(望谟县)、布依族耍猫叉(独山县)、贵州黑虎拳(贵州省非遗中心)。
(七)传统美术4项(4处)。
仡佬族刺绣(遵义市)、回族刺绣(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土家刺绣(德江县)、布依族马尾绣(贵安新区)。
(八)传统技艺55项(70处)。
贵阳肠旺面(云岩区)、辣子鸡制作技艺(卫城辣子鸡制作技艺〔清镇市〕、阳郎辣子鸡制作技艺〔息烽县〕)、赖氏酿酒技艺(贵阳市、遵义市)、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云岩区)、香酥鸭制作技艺(云岩区)、八大碗烹饪技艺(卫城八大碗〔清镇市〕、织金水八碗〔织金县〕、遵义八大碗〔汇川区〕)、绿茶制作技艺(开阳贡茶制作技艺〔开阳县〕)、张氏配穴法(观山湖区)、“禹谟醋”酿造技艺(金沙县)、宫保鸡丁制作技艺(织金县)、羊肉粉制作技艺(金沙羊肉粉制作技艺〔金沙县〕、水城羊肉粉制作技艺〔钟山区〕、虾子羊肉粉制作技艺〔新蒲新区〕、兴义羊肉粉制作技艺〔兴义市〕)、侗族芦笙制作技艺(从江县)、波波糖制作工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屯堡银饰制作技艺(西秀区)、布依族蜡染技艺(黄果树旅游区)、蓝靛制作技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铁器制作技艺(西秀区、兴义市)、民间乐器制作技艺(水城布依族唢呐制作技艺〔水城县〕、凤冈唢呐制作技艺〔凤冈县〕、沿河唢呐长号制作技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贞丰布依族长号制作技艺〔贞丰县〕、晴隆月琴制作技艺〔晴隆县〕)、岩博小锅酒制作工艺(盘州市)、盘州火腿制作技艺(盘州市)、布依族百草酒酿造技艺(六枝特区)、水族百草药酒制作技艺(榕江县)、羊(牛)瘪制作技艺(榕江县)、苗族植物彩色染技艺(雷山县)、鱼酱酸制作技艺(雷山县)、苗族酒曲制作技艺(丹寨县)、侗族织锦技艺(从江县)、镇远素席(镇远县)、侗族银饰锻制技艺(锦屏县)、布依族银饰锻造技艺(普安县)、启蒙酸菜制作技艺(锦屏县)、油纸伞制作技艺(赤水市)、竹扇制作技艺(赤水市)、竹雕工艺(赤水市)、遵义鸡蛋糕制作技艺(红花岗区)、书画装裱制作技艺(红花岗区)、古琴制作技艺(汇川区)、习酒酿造技艺(习水县)、仡佬族古法“浇烛”制作技艺(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黄糕粑制作技艺(播州区、瓮安县)、仡佬族酿酒技艺(仁怀市)、新舟麸醋制作技艺(新蒲新区)、宋窖酒酿造技艺(习水县)、土家族桶子屋建造技艺(江口县)、花甜粑制作技艺(思南县)、布依族蓝靛染织技艺(都匀市)、匀酒酿造技艺(都匀市)、独山虾酸制作技艺(独山县)、制香技艺(土香制作技艺〔册亨县〕、手工制香技艺〔独山县〕)、水族牛角雕制作技艺(三都水族自治县)、藤编技艺(平塘县、绥阳县)、苗族麻布制作技艺(福泉市)、刺梨干制作技艺(贵定县)、布依族酿酒技艺(荔波县)、瑶族树膏染技艺(荔波县)。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多样性的省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该省的重要财富。
以下是一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1. 苗族鼓藏节苗族鼓藏节是苗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是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重要活动。
节期为13年,期间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
2.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歌唱形式。
其特点是无需乐器伴奏,由合唱队集体演唱,具有强烈的和声效果和优美的旋律。
3. 侗族拦路歌侗族拦路歌是侗族人民在迎接客人时所唱的歌曲,具有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词内容,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客人的欢迎和敬意。
4. 铜鼓十二调铜鼓十二调是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打击乐,因有12个调而得名。
铜鼓十二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苗族长裙苗绣苗族长裙苗绣是苗族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珍品之一。
6. 瑶族服饰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的传统服装,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
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质地优良,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吊脚楼是苗族人民传统的居住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其营造技艺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雷山银饰制作技艺雷山银饰制作技艺是苗族人民传统的首饰制作技艺,具有精湛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产品包括银梳、银镯、耳环等,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苗族医药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其治疗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深受当地人民的信赖和喜爱。
10. 侗族鼓楼建筑技艺侗族鼓楼是侗族人民传统的公共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其建筑技艺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占里侗族生育习俗是占里侗族人民在生育方面所遵循的传统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贵阳市文物保护名录

贵阳市文物保护名录
一、历史建筑
以下列出贵阳市内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
1.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上,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之一。
建于明朝,后多次修缮,是贵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2.文昌阁: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建于清朝,是古代读书人祈求神灵保佑的地方。
其结构独特,是贵阳历史文化的象征。
3.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是明朝时期的军事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和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4.天主教堂: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建于清朝,是贵阳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游客喜爱。
5.阳明祠: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是为纪念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而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古代遗址
以下列出贵阳市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代遗址:
1.黔中岩溶地质博物馆: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是一个展示古代岩溶地质特征的博物馆,对于研究地球地质史具有重要价值。
2.太慈桥遗址: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是明朝时期的古桥遗址,对于研究古代桥梁建筑技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修文恐龙地质公园: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是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对于研究古生物演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4.开阳磷矿遗址: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是世界著名的磷矿遗址,对于研究古代采矿技术和经济史具有重要意义。
5.白沙井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是明朝时期的军事设施遗址,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史具有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批
一、民俗类(5个)
花溪苗族跳场(花溪区)、杜寨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乌当区)、头堡棋子灯(乌当区)、高坡苗族射背牌(花溪区)、喷水池苗族“四月八”(云岩区)。
二、民间手工技艺类(14个)
国家级、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两个:苗族挑花制作工艺(花溪区)、香纸沟土法造纸制作工艺(乌当区);
罗吏目布依族龙制作工艺(乌当区)、偏坡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乌当区)、卡堡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乌当区)、木头寨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南明区)、布依族幡书制作工艺(南明区)、青岩玫瑰糖制作工艺(花溪区)、赵司贡茶制作工艺(花溪区)、花溪苗族服饰制作工艺(花溪区)、高坡苗族芦笙制作工艺(花溪区)、高坡苗族银饰制作工艺(花溪区)、青岩刺梨酒米酒制作工艺(花溪区)、花溪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工艺(花溪区)。
三、民间舞蹈类(4个)
杨武沟苗族花鼓芦笙舞(乌当区)、小尧苗族花鼓舞(乌当区)、卡堡花棍舞(乌当区)、孟关苗族猴鼓舞(花溪区)。
四、传统戏剧类(4个)
蓬莱布依族地戏(白云区)、头堡文琴坐唱(乌当区)、大寨地戏(花溪区)、青岩花灯戏(花溪区)。
五、传统体育竞技类(1个)
湖潮布依族铁链械(花溪区)。
六、民间文学类(1个)
花溪布依族叙事歌(花溪区)。
第二批
一、民俗类(14个)
花溪区高坡乡悼洞(花溪区)、新堡布依族地蚕会(乌当区)、偏坡布依族婚宴盘古歌(乌当区)、羊昌黄莲六月六民族风情节(乌当区)、东风石头寨苗族跳场(乌当区)、羊昌黄莲布依婚礼夜宴歌(乌当区)、青山苗族四月
八活动(息烽县)、开阳县苗族服饰(开阳县)、布依族坐夜筳(开阳县)、开阳县苗族杀鱼节(开阳县)、开阳县苗族斗牛节(开阳县)、布依族三月三(开阳县)、布依族六月六(开阳县)、清镇中秋瓜灯节(清镇市)
二、传统技艺类(12个)
花溪区高坡乡苗族绣背牌(花溪区)、花溪区青岩镇豆制品制作工艺(花溪区)、新堡香纸沟卧轮式水伞手工技艺(乌当区)、偏坡布依族土酒酿造技艺(乌当区)、金华翁井麻布制作技艺(金阳新区)、朱昌酿酒手工技艺(金阳新区)、扎佐石竹蹄膀制作工艺(修文县)、修文县六桶海马明代造纸工艺(修文县)、修文龙场镇平地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修文县六桶黄金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苗族刺绣技艺(开阳县)、窑上坪土陶制作工艺(开阳县)
三、传统戏剧类(4个)
新场乡可龙红灯戏(乌当区)、流长阳戏(息烽县)、禾丰地戏(开阳县)、开阳县汉族阳戏(开阳县)
四、传统舞蹈类(3个)
下坝岩底苗族长竹舞(乌当区)、修文县久长镇下堡村苗族舞蹈(修文县)、开阳县清水江花苗跳圆(开阳县)
第五批
一、新增项目31项(31处)
(一)传统音乐1项(1处)。
苗族姊妹萧(清镇市)。
(二)传统技艺15项(15处)。
面塑技艺(云岩区)、周氏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云岩区)、烙画(南明区)、苗村传世贴制作技艺(南明区)、苗家梳艺(花溪区)、青岩糕粑稀饭制作技艺(花溪区)、张氏配穴法(观山湖区)、乌米饭制作技艺(乌当区)、卫城辣子鸡(清镇市)、细岩雕刻(清镇市)、犁倭黑砂陶(清镇市)、卫城清明粑(清镇市)、卫城八大碗(清镇市)、阳朗辣子鸡制作技艺(息烽县)、开阳贡茶(开阳县)。
(三)传统医药3项(3处)。
杨氏消痔消疹膏(云岩区)、杨氏烫伤生肌油(云岩区)、丁氏妇科中医诊疗技法(贵阳中医学院)。
(四)民俗5项(5处)。
敲牛祭祖(花溪区)、濮越雷神龙灯(乌当区)、马堡龙灯(乌当区)、大桥正月场(乌当区)、养龙司玩龙灯(息烽县)。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1项(1处)。
杨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势大功架(南明区)。
(六)传统美术1项(1处)。
簸箕画(乌当区)。
(七)传统舞蹈1项(1处)。
苗族舞蹈抢鼓棒(白云区)。
(八)传统戏剧3项(3处)。
螺蛳花灯(乌当区)、贵州京剧(贵州京剧院)、中型杖头木偶艺术(贵阳演艺集团)。
(九)民间文学1项(1处)。
榜郎古歌(花溪区)。
二、扩展项目1项(1处)
(一)传统技艺1项(1处)。
雷家豆腐圆子制作技艺(南明区)。
[3]
第六批
一、新增项目63项(66处)
(一)民间文学5项(5处)
贵阳灯谜(贵阳市)、王阳明传说(贵阳市)、水东宋氏传说(贵阳市)、米花古歌(花溪区)、苗族开路词(贵安新区)
(二)传统音乐3项(3处)
京胡艺术(贵阳市)、广陵派古琴艺术(云岩区)、彝族二胡民间音乐(清镇市)
(三)传统舞蹈1项(1处)
苗族钉耙舞(贵安新区)
(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3处)
俞派少林武术(云岩区)、苗刀武术(南明区)、杨氏太极长拳(南明区)
(五)传统美术3项(3处)
剪纸(云岩区)、布依族马尾绣(贵安新区)、苗绣(贵安新区)
(六)传统技艺40项(43处)
印染技艺(贵阳市)、染缬(贵阳市)、京剧容妆技艺(贵阳市)、木偶戏杖头制作技艺(贵阳市)、风肉制作技艺(贵阳市)、丁家脆哨制作技艺(贵阳市)、黔式月饼制作技艺(贵阳市)、苗族挑花刺绣技艺(贵阳市)、石雕技艺(贵阳市)、蜡染(乌当区、清镇市、开阳县)、老素粉制作技艺(云岩区)、油辣椒制作技艺(云岩区)、恋爱豆腐果制作技艺(云岩区)、肠旺面制作技艺(云岩区、南明区)、但家香酥鸭制作技艺(云岩区)、破酥包制作技艺(云岩区)、土法染制技艺(南明区)、黔陶制作技艺(花溪区)、花溪牛肉粉制作技艺(花溪区)、烤鸡制作技艺(花溪区)、青岩张记双花醋制作技艺(花溪区)、竹编制作技艺(乌当区)、横筒制作技艺(乌当区)、苗族木鼓制作技艺(乌当区)、谷子酒酿造技艺(乌当区)、草鞋制作技艺(乌当区)、扎染(乌当区)、土布制作技艺(乌当区)、枫香染(乌当区)、花米饭制作技艺(乌当区)、赖氏酿酒技艺(乌当区)、张氏苗酒酿造技艺(乌当区)、酸汤制作技艺(观山湖区)、豆制品制作技艺(观山湖区)、银饰制作技艺(观山湖区)、怪噜饭制作技艺(观山湖区)、刘姨妈黄粑制作技艺(清镇市)、彝族二胡制作技艺(清镇市)、水井巷烧饼制作技艺(息烽县)、糖画制作技艺(息烽县)
(七)传统医药3项(3处)
伸筋通腰贴(乌当区)、温氏快速愈骨疗法(修文县)、王氏祖传膏药(开阳县)
(八)民俗5项(5处)
布依族服饰(贵阳市)、布依族婚俗(南明区)、苗族数格节(花溪区)、米花节(观山湖区)、水龙节(清镇市)
二、扩展项目6项(8处)
(一)传统戏剧2项(3处)
地戏(清镇市、贵安新区)、花灯戏(贵安新区)
(二)传统技艺1项(1处)
黔凤辣子鸡制作技艺(云岩区)
(三)民俗3项(4处)
布依族“六月六”(乌当区)、苗族跳场(清镇市、贵安新区)、苗族四月八(贵安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