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简介

合集下载

贵阳简介介绍

贵阳简介介绍

旅游业发展
贵阳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 ,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胜
地。
贵阳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 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大对旅游 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旅游业的品
质和效益。
贵阳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 游,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
力量。
04
社会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族文化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 ,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鲜明 ,如苗族的银饰、刺绣和鼓藏节,布依族的糯米饭和油纸伞 ,侗族的鼓楼和侗族大歌等。
05
美食特产
美食小吃
丝娃娃
一种贵阳特色的面食,用烙饼 夹上凉面、黄瓜、海带等配菜 ,再淋上酸辣酱,口感丰富,
美味可口。
豆腐圆子
以豆腐为主要原料,搭配各种 调料制成,味道香浓,外酥里 嫩。
酸汤鱼
以酸汤为底料,加入鱼片、蔬 菜等食材,酸辣可口,营养丰 富。
苗家糍粑
将糯米蒸熟后捣成泥状,再制 成小块状晾干,口感软糯,香
教育事业
贵阳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 了显著成就。例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 有盛誉。
贵阳市的基础教育资源丰富,许多中小学也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同 时,贵阳市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
甜可口。
特色特产
贵州茅台
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以茅台镇出产的茅台 酒最为著名,口感独特,香气扑鼻。
贵州蜡染
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以蜡为颜料,绘制出 各种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黔东南银饰

贵阳市简介

贵阳市简介

贵阳市基本情况贵阳简称筑,是贵州省省会,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辖六区一市三县,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445万,是一座适宜居住、适宜旅游、适宜创业的城市。

贵阳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24℃;空气清新,一年中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超过95%,森林覆盖率达42.3%,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最好的中心城市;纬度合适,位于北纬26度附近,非常适合人居;海拔适中,平均海拔1100米,为世界上紫外线辐射最低的城市之一。

自然资源丰富,铝土矿保有储量3.01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磷矿保有储量3.31亿吨,优质磷矿占全国的70%;煤矿保有储量6.97亿吨,具有品种多、埋藏浅、易开发等特点;中药材170多种,被称为“天然药谷”。

交通便利,川黔、湘黔、贵昆、黔桂铁路干线与正在规划建设的成贵、渝黔、沪昆、贵广快速铁路干线交汇于此,贵新、贵黄、贵遵、贵毕与厦蓉等高速公路贯通全境,是大西南重要的出海通道交汇点。

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等称号。

2011年12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07年底,贵阳市结合实际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决定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

五年来,贵阳市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2007至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从729亿元增加到1700亿元,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00亿元增加到2483亿元,增长近4倍;财政总收入从188亿元增加到488亿元,增长1.6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净增9015元、4760元,达到21796元、8488元。

关于贵州贵阳导游词范文

关于贵州贵阳导游词范文

关于贵州贵阳导游词范文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贵州贵阳,我将为大家介绍贵阳的魅力和风情。

一、贵阳简介
贵阳,简称“贵”,是贵州省省会,也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她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二、自然风光
1. 最美贵阳——花果园
这里四季如春,鲜花盛开,水果丰收。

无论是漫步于花海中还是品尝各种美味的水果,这里将会给您带来极大的享受,令人流连忘返。

2. 秀美风光——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保留了大量明清古建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您可以参观青岩古镇,感受古老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

三、历史文化
1. 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是贵州省为了保护和展示贵州地区的文物而建立的重要场所,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展示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您可以在这里领略贵州的丰富文化。

2. 黔灵山风景区
黔灵山是贵州的名山之一,被誉为\
第 1 页共 1 页。

爽爽的贵阳 ---避暑之都

爽爽的贵阳 ---避暑之都

“爽爽的贵阳 ---中国避暑之都”一、贵阳简介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全市总面积的40%都被森林、湖泊和纵横穿梭的河流所覆盖。

市区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第一环城林带宽1-7公里,长逾70公里,为贵阳市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第二环城林带以6大主题公园为支撑、长304公里、宽5-13公里,共种植香樟、樱花、紫薇等68个树种计1900多万株,构筑了贵阳市又一道新的绿色风光带,也形成了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

贵阳人经常骄傲地说,自己的家乡“出门便可看青山,抬头就可见绿水”。

贵阳是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下属花溪、乌当、白云、清镇、修文、息烽和开阳七个区县市,市中心位于东经106度27分,北纬26度44分附近,海拔高度为1100米左右。

贵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

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3.9℃,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7毫米,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气候宜人。

二、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由来(一)机构评选贵阳市在“2006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评选中,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并连续两度名列第一,荣获“中国避暑之都”美誉。

“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GN国际合作委员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机构联合主持评比。

评选主要通过8项基本指标衡量:1.具有人文与生态旅游产品或资源特色优势;2.具有夏季特别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优势;3.城市绿化率较高;4.城市主要景观水体水质较好或治理较好;5.城市空气质量较好;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7.城市夏季生活与休闲低耗能、注意节能;8.旅游者通过亲身感受对当地夏季旅游舒适度给予较好口碑。

贵阳市简介

贵阳市简介

贵阳市简介中国古语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贵阳”之名,同时,古代贵阳盛产美丽的竹子,故贵阳简称“筑”。

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故还有“山国之都”的雅誉,而且市内自然景观,文化古迹,民族风情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公园省”的“盆景市”之美称。

贵阳是中国的又一春城,气候温和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最热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气温是 24 摄氏度。

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气温达4.6摄氏度。

全年平均气温是15.3摄氏度。

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

人们广为称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

在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样。

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

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

其中,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镇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

在贵阳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有全国唯一的一幢木结构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阁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阁;有作为目前贵阳市标志、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楼;有贵州佛教第一大丛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为纪念明朝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阳明祠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38个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地戏,追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

贵阳市介绍

贵阳市介绍

贵阳市简介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省省会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贵阳,贵州省第二大工业城市,该市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

东南与瓮安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接壤,西靠平坝县和织金县,北邻黔西县、金沙县和遵义县。

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一市三县”总面积5625.5全市空间建成区面积达到230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

其中,清镇市在贵阳市西部,面积1492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8.58%;修文县在市北部,面积107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3.33%;息烽县在市北部,面积1036.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2.91%;开阳县在市东北部,面积202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5.22%。

贵阳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前期(2012——2020)由4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度140公里,设车站81座,其中换乘车站8座。

线网中1号线南北贯穿中心城区,东西横贯观山湖区,连接贵阳站和贵阳北站两大对外交通枢纽,是重要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1号线全长31.9公里车站23座;2号线南北贯穿金阳新区,东西横贯中心城区,经油榨街通达贵阳机场,是支持城市空间发展的骨干线路;3号线贯穿中心城区,覆盖外围组团,是促进外围组团发展和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轨道交通线路;4号线是完善线网的交通线路。

2010年至2020年建设项目由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组成,全长56公里,车站共37座,总投资239.72亿元。

2025年,建成2号线二期及3号线,形成中心城区骨架线网;2030年,建成4号线,形成全部线网。

贵阳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南贵昆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型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和工业行业在中国居于重要的地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偏东部,东经106°07',南纬26°33',紧靠观山湖区,城市总面积为8,034.4平方千米。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贵阳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

贵阳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而闻名。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07'和北纬26°33'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山体地貌占全市总面积的96.9%,有2000多座大小山岳,使贵阳市成为一座拥有山水名城特色的地方。

贵阳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至18℃,降水充沛。

贵阳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贵阳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痕迹。

汉代时,此地为贵州郡和黔州的所在地。

唐朝时,贵阳为贵州省的治所,被赐封为"贵州"。

明代时,贵阳成为贵州经济、文化中心。

现今的贵阳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如鸿福楼、花果园、青岩古镇、青岩古墓群等。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贵阳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便于内外地的联系和交流。

贵阳市是中国粮食、烟叶、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煤炭、化工、冶金等重要产业的集中地。

贵阳市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涌现出来,成为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之一。

贵阳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贵阳市境内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如花溪公园、青岩古街、观山湖、黔灵公园、黔灵山、龙洞堡等。

这些景点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此外,贵阳市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贵阳国际旅游文化节、贵阳国际购物节等,进一步推动了贵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基本概况贵阳简称筑,位于贵州省中部,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市。

1996年1月实行市带县体制,现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面积由2403kM2增加到8034kM2,现状总人口321.5万人。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贵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坚持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到2010年,把贵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文明、城市布局合理、环境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城市,力争城市经济社会和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三、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原贵阳市区2403kM2的所有行政区域以及红枫湖镇、百花湖乡、修文城关镇、扎佐镇行政区域,总面积3121KM2。

城区规划范围:东起龙洞堡,西至观山,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小河(含中曹甘荫塘)、龙洞堡、二戈寨、三桥马王庙及外围白云、金阳、新添、花溪九片区组成,面积494.6KM2。

四、城市规模1、市城:2005年:总人口为36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0.5万人;2010年: 总人口为38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24万人。

2、城区:2005年:总人口为154.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43万人;2010年:总人口17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l60万人。

五、城镇体系市域范围内,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以城区为核心,“一纵二横三环”市域交通网络为骨架,沿贵黄、贵遵高等级公路的城镇密集带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走廊,形成“┫”形的轴线城镇群空间地域结构。

到2010年形成心城市(贵阳地区)——卫星城(清镇、扎佐、修文)——县城及中心镇(息烽、开阳、占街等7座城镇)——一般镇(龙岗、东风等28座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当、功能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

六、城市化目标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贵阳市域城市化水平,即通过对某地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的预测,求出未来某一年份的城市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简介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中部,是全
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
地及商贸旅游中心,因地处贵山之阳而得名,全市辖六区—市三县及两个国家级
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总人口450万人。

贵阳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全年15.3摄氏度的平均气温可谓“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贵阳市区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苍翠,总长223公里的环城林带,提供了一
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贵阳山奇水秀,石美涧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秀丽迷
人的自然风光,黔灵山以“黔南第一山”闻名遐迩,红枫湖、百花湖、天河潭、
南江峡谷等风景名胜犹如璀璨明珠,美不胜收。

宜人的气候环境,秀丽的自然风
光,淳朴的民族风情,让贵阳享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
的美誉。

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
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目标,作出了建设大贵阳、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环境立市、
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战略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
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观代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了
全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没。

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
地。

一曲《爽爽的贵阳》这样诠释:“远去了,浑浊的天空;远去了,难熬的
热浪;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
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爽爽的贵阳欢迎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