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原电池工作原理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原理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工作原理:氧化还原 反应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核心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通 过改变物质的电子数目,使得自愿变化可以提供电子流。
电池的定义和作用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用于提供便携式电源以驱动各种设备和系统。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态失去 电子,还原态获得电子,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电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的关系
电化学原理研究电能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可通过控制电子流动来实现,而电化学原理为我 们提供了实现这种控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电池的种类和分类
电池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常见的电池包括干电池、 充电电池、镍镉电池、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电池、钛酸锂电池、铅 酸电池等。
干电池和充电电池的区别
干电池是一次性使用并不可充电的电池,典型的例子是碱性电池。而充电电 池则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充电和放电循环使用。
镍镉电池和氢电池的特点与应 用
镍镉电池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广泛 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氢电池由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其主 要应用领域包括航天、能源储存等。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充电和 放电过程中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通过控制锂离子的流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

3
Zn Fe
稀H2SO4
4
Zn Cu
稀H2SO4
5
C Fe
稀H2SO4
6
Zn Cu
稀H2SO4
酒精
稀H2SO4
4.特征
书p80讨论
由于正极吸引电子作用,促使负极失去 电子速率增加,反应速度快。
5.结果:
(1)发生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负极的活泼金属由于失去电子被氧化 而本身被消耗——即被腐蚀。
⑵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以Fe为例)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条件
水膜酸性较强 (pH<4.3)
水膜酸性很弱或中性
电 极 负极
Fe - 2e → Fe2+
反 应 正极 2H+ + 2e → H2↑
O2+2H2O+4e → 4OH-
总反应式 Fe+2H+→Fe2++H2↑ 2Fe+O2+2H2O→2Fe(OH)2
正极_2_N_O_3_- _+_4_H_+_+__2_e→__2_N_O__2↑__+_2_H__2O__ 总反应式是C_u_+_4_H__N_O_3_(浓__)_→__C_u_(_N_O_3_)_2+_2_N_O__2↑__+_2_H_2_O_
小结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 负极氧化失电子(先写),正极还原得电子。 (2) 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的在电极方程式
负极:2Al+8OH- -6e →2AlO2-+4H2O
正极:6H2O + 6e →3H2↑+ 6OH-
稀Na硫O酸H溶溶液液

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原电池

氧化
Cr2O27- +14H++ 6e- → 2Cr3++7H2O 还原
原电池符号
(-)Pt, Cl2(p) Cl-(c) H+(c2), Cr2O27-(c1), Cr3+(c3) Pt(+)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课堂练习
2H2 + O2 → 2H2O
电极反应
H2 - 2e- → 2H+ 氧化 O2 + 4H+ + 4e- → 2H2O 还原
低氧化态离子靠近电极,中间 用“,”分开。
Sn4+/Sn2+ Sn4+(c1), Sn2+(c2) | Pt (+)
2.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注 电极反应中的其它的物质也应 意 写入电池符号,Cr2O72-/Cr3+, O2/OH-
Cr2O72-+14H++ 6e- → 2Cr3++7H2O
H+(c2), Cr2O72(- c1), Cr3+(c3) | Pt (+)
原电池符号
(-) Pt, H2(p1) | H+(c1) || H+(c1), H2O | O2(p2), Pt(+)
注 组成电极中的气体物质应靠近 意 电极,在括号内注明压力。
H+/H2
H+(c1) | H2(p), Pt(+)
(-)Zn | Zn2+(c1) H+(c1) | H2(p), Pt(+)
O2/OH- (-)Pt, O2(p) | OH- (c1)
2.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注 电极中含有不同氧化态同种离 意 子时,高氧化态离子靠近盐桥,

原电池工作原理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原理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原理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电池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能量转换的装置,它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给我们所需要的电力。

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追溯到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在电池中,两个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一个作为阴极反应,一个作为阳极反应。

这两个反应共同产生了电力。

电池实质上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其中一个半电池是正极,也称为阳极,负责氧化反应;另一个半电池是负极,也称为阴极,负责还原反应。

两个半电池之间通过电解质连接。

在一个典型的电池中,通常有两种基本的原电池工作原理:1.干电池:干电池包含一个锌阳极和一个二氧化锰阴极。

在这个电池中,锌离子被还原为锌金属,而二氧化锰被氧化为二氧化锰。

这个反应产生了电子,形成了电流。

同时,电解质帮助离子在两个半电池之间传递。

2.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在一个标准的燃料电池中,氢气在阳极处被氧化为氢离子,并且这些氢离子穿过电解质层从阳极运输到阴极。

与此同时,在阴极处,氧气被还原为氧离子,然后与氢离子结合形成水。

无论是干电池还是燃料电池,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在两个半电池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可以通过外部电路来提供电力。

总结来说,电池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氧化还原反应在两个半电池中同时进行,产生电子和离子运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流通过外部电路供给我们所需要的电力。

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和使用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电极材料
铜片、锌片、碳棒等;
电解质溶液
稀硫酸、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其他材料
盐桥、导线、电流表等;
工具
烧杯、滴定管、搅拌器、电烙铁等。
原电池的制作过程与注意事项
制作电极
配置电解质溶液
组装原电池
测试原电池性能
注意事项
将选定的电极材料加工 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
根据需要,将适量的电 解质溶解在水中;
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中,通过导线连接电流 表;
观察电流表是否显示电 流,记录实验数据。
确保电极间距适中,避 免短路;电解质溶液应 适量,避免过饱和或不 足;注意安全,避免电 极短路或电解过度导致 发热或爆炸。
THANKS
感谢观看
原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与实例
01
活性金属-活性非 铜作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产生电流。
02
活性金属-不活泼金 属型
如铁-银原电池,铁作为还原剂, 银作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产生电流。
03
燃料电池型
燃料电池通过燃料(还原剂)和 氧气(氧化剂)的反应产生电流, 如氢氧燃料电池。
原电池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产物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确定参与 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
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
根据反应性质和可获得性,选择适当 的电极材料。
设计电解质溶液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选择合适的电解 质溶液。
确定电极间距和连接方式
根据实验需求,确定电极之间的距离 和连接方式。
原电池的制作材料与工具
根据化合价变化确定电子 转移数目。
电子转移过程
通过离子或共价键实现电 子转移。
02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

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原电池

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的得失,在该反应中,线桥仿佛是一根
导线,假如电子能在导线上流动,就会由电子的转移变成电子的
定向移动,也就形成了电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反应均可以设
计成原电池,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从单线桥上看,可将导线一端连接在锌极上,另一端当然不可能
直接放在溶液中,因此可将另一端连接在一个能导电的电极上,
解析
由题给电极反应式可知,Ag2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作原电池的正极。
答案 B
3.电子的流向及离子的流向
整个原电池装置是一个闭合回路,在外电路中(导线)是靠电子的
定向移动导电,在溶液中则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在
外电路中,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
向相反,由正极流向负极。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
电子在导线中实现了定向移动,即形成了电流。这样,化学反应
的化学能就转变成了电能,这样的装置我们称之为原电池。
2.原电池的构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由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解
质溶液构成的闭合回路,也就是说原电池的构造是①两个活动性
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如下图。
在原电池中,科学上规定把电子流出的一极称为负极(较活泼的金
反应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设计原电池装置。
典例3
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 ——银锌蓄电池,其
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 +2e-===2Ag+2OH-。据此判断Ag2O是( A.负极,被氧化 C.负极,被还原 B.正极,被还原 D.正极,被氧化 )
生成 PbSO4。根据充电时的总反应,可判断出充电时硫酸的浓度

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英文回答:In the original battery, the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occurs to generate electrical energy. This reaction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s from the oxidizing agent (reducing agent) to the reducing agent (oxidizing agent).For example, in a zinc-carbon battery, the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occurs between zinc and manganese dioxide. The zinc acts as the reducing agent and undergoes oxidation, losing electrons to form zinc ions. The manganese dioxide acts as the oxidizing agent and undergoes reduction, gaining the electrons released by the zinc. The overall reaction can be represented as follows:Zn(s) + 2MnO2(s) → ZnO(s) + Mn2O3(s)。

In this reaction, the zinc atoms lose electrons and areoxidized to form zinc oxide, while the manganese dioxide gains electrons and is reduced to form manganese(III) oxide.Another example is the reaction in a lead-acid battery. Here, the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occurs between lead and lead dioxide. The lead acts as the reducing agent and undergoes oxidation, while the lead dioxide acts as the oxidizing agent and undergoes reduction. The overallreaction can be represented as follows:Pb(s) + PbO2(s) + 2H2SO4(aq) → 2PbSO4(s) + 2H2O(l)。

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作者:杨丙彦来源:《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2019年第08期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是高考的核心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原電池在工作时必须有电子的流动。

可见,原电池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在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基础,原电池是其应用。

一、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看原电池反应原理的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既对立又统一。

在原电池中,主要是其工作原理: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内电路中,由于电势差的作用,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例如,在把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这类题目中,要用到这些考点。

二、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优先律看原电池的考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之一:优先律。

而在原电池的考点中,也有这样的考点,当有两种阳离子同时向正极靠近的时候,由于阳离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现在有两种氧化剂,当然是氧化性较强的首先放电。

因此,在原电池正负极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必须考虑此规律。

不仅如此,还要掌握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三、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守恒律看原电池的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烦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该规律可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责任编辑谢启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的电动势和 r Gm 的关系
( r Gm )T , p zEF
rG m zE F

式中,z是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式中传递的电子数, F是法拉第常数,即1mol电子所带的电量,其值为 96485C· mol 。这是联系热力学和电化学的重要公 式。
-1
原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表示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r Gm )T , p r G (T ) RT ln (aB )T , p
m B
B
zEF zE F RT ln (aB )T , p
B
B
RT B EE ln (aB )T , p zF B

0.059V B EE lg (aB ) T, p z B
罗马数字表示它的氧化态,写成Fe(III)。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法
原则:还原剂氧化数升高数和氧化剂氧化数降低 数相等。 1. 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 2. 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确定它们氧化数的变化 ;
3. 根据氧化数升高及降低的数值的最小公倍数,
写出并配平稀H2SO4介质下KMnO4与NaCl的反应
2KMnO4 +10NaCl+8H 2SO 4 =2MnSO 4 +5Cl2 +K 2SO 4 +5Na 2SO 4 +8H 2 O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原则:还原剂和氧化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1. 确定氧化剂、还原剂和相应的产物(离子形式);
• 氟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氧化数
例: K2Cr2O7 Fe3O4 Na2S2O3 Cr ----- +6 Fe ----- +8/3 S ------ +2
Na2S4O6
S ------ +5/2
有时,元素具体以何种物种存在并不十分明确。 如盐酸溶液中,铁除了以 Fe3+ 存在外,还可能有 FeOH2+, FeCl2+, FeCl2+, …等物种存在,这时常用

表示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对于电极反应(还原半反应): Ox ze Red
RT aRed E (Ox/Red) E (Ox/Red) ln zF aOx

若反应在298K下进行,将各数值代入上式:
0.059V aRed E (Ox/Red) E (Ox/Red) lg (298K) z aOx
r Gm zE F

r Gm RT ln K


RT ln K zE F

2.303RT E lg K zF

E K

是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系统处于标准态
是标准平衡常数,系统处于平衡态
m 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起来
r G
原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2+
3+
2+
电极电势
负 值

双电层

r
本 体 溶 液

标准电极电势
任何一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绝对值都是无法测量 的。因为只能测定两个电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 即测量结果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之差。但是,
我们可以选定某种电极作为基准(标准电极),
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氢标还原电极电势),用符
号 E (Ox/Red) 表示。
Pt|H2 (p )|H (a 1)||Cu (a)|Cu(s)


2
E E正 E负 E(Cu /Cu) E (H /H2 )
2
E(Cu /Cu)
2
饱和甘汞电极
标准氢电极使用不方便,实际往往使用甘汞电极作 为二级标准电极。 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
2+
3+
2+
原电池
根据电池表示式写出电池半反应(电极反应式)与总
反应:
Zn(s)│ZnSO4 (a1 ) CuSO4 (a2 )│Cu(s)
Zn(s)│Zn (0.1mol L ) I (0.1mol L ), I│ 2 Pt
2+ -1 -1
Zn(s)│Zn (a1 )‖Fe (a2 ), Fe (a3 )│Pt

表示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写出下列电极反应的Nernst方程表示式: Cr2O72- + 14H+ + 6e- = 2Cr3+ + 7H2O O2(g) + 4H+ + 4e- = 2H2O(l)
MnO2(s) + 4H+ + 2e- = Mn2+ + 2H2O
电极电势的应用 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查表知 E(I2 /I ) 0.54V, E(Fe3 / Fe2+ ) 0.77V
3 2 - 2 0.0592 a (Fe ) a (I ) EE lg 2 a(Fe2+ ) 2
0.0592 0.12 1.02 (0.54 0.77) lg 0.17V 0 2 2 1.0
出现H+。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写出并配平稀H2SO4介质下KMnO4与H2O2的反应 氧化剂:MnO4- 被还原为Mn2+
还原剂:H2O2 被氧化为O2
还原半反应:
2 MnO +8H +5e =Mn +4H 2O 4
氧化半反应:
H 2 O 2 2e =O 2 +2H
2e
Zn(s)+Cu (aq) Zn +Cu(s)
2+
2
原电池
阳极
阴极 正极
负极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原电池
原电池的书写
() Zn(s)│ZnSO4 (a1 ) ┊┊ CuSO4 (a2 )│Cu(s) (+)
1. 左边为负极,起氧化作用,是阳极; 右边为正极,起还原作用,是阴极。
2. “|”表示相界面, “┆” 表示半透膜,
2.303RT E lg K zF

若反应在298K下进行,将各数值代入上式:
-1 -1 2.303 8.314J mol K 298K 0.059V E lg K lg K z 96500C mol-1 z z ( E E zE ) lg K 0.059V 0.059V
2. 写出还原剂的氧化半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半反应;
3. 配平半反应:根据反应条件(酸、碱介质),加 入H+或OH-以及 H2O,使方程式配平 (反应前 后原子数和电荷数不变) ; 4.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合并2个半反应。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酸性介质中配平的半反应方程式里不应 出现OH –; 碱性介质中配平的半反应方程式里不应
用还原过程 Mz+ ze- M表示。数值越正,说明氧
化型物种得电子的本领或氧化能力(本身被还原)
越强;数值越负,说明还原型物种失电子的本领或
还原能力(本身被氧化)越强;
标准电极电势表
• 标准电极电势表列出的是标准态下(离子浓度为 1mol· kg-1,气体分压为p)的电极电势; • 表中列出的是298.15K时的标准电极电势; • 表中数据不能用于非水溶液或熔融盐; • 电极电势的数值反映物种得失电子的倾向,与物 质的量无关,与得失电子的个数无关(与电池半反 应的写法无关)。
“||”或“ ┊┊”表示盐桥 3. 需注明温度,不注明就是298.15 K; 4. 需注明物态; 5. 气体需注明压力;溶液需注明浓度。
原电池
原电池的书写 6. 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要写出导电的惰性电 极,通常是用镀有铂黑的铂电极。
() Zn(s)│Zn (a1 )┊┊ Fe (a2 ), Fe (a3 )│Pt(s) (+)
确定氧化剂、还原剂的系数;
4. 配平反应前后氧化数无变化的原子数(先配除H
和O外的原子,再加H2O进行平衡)。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法
写出并配平稀H2SO4介质下KMnO4与H2O2的反应 还原产物:MnSO4 氧化产物:O2
2KMnO4 +5H 2 O2 +3H 2SO 4 =2MnSO 4 +5O 2 +K 2SO 4 +8H 2O
+ Ox2
氧化还原反应可看作是两个“半反应”之和: Ox1 + ne = Red1 (还原半反应)
Red2 -
ne
=
Ox2
(氧化半反应)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氧化数
氧化数是指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表观电荷数。氧化数 升高即被氧化,氧化数降低即被还原。 确定氧化数的一般原则: • 任何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零,H2 Cl2 Ne。 • 多原子分子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数之和等于零。 •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它的电荷数。多原子离 子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数之和等于该离子的电荷数。
酸性(pH=0)溶液中:
碱性(pH=14)溶液中: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1. 判断氧化剂的强弱
酸性(pH=0)溶液中(氧化能力强):
碱性(pH=14)溶液中(氧化能力弱):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2. 判断标准态下是否发生歧化反应
EӨ右 > EӨ左,发生歧化反应 EӨ右 < EӨ左,发生归中反应 酸性溶液中:
规定它的电极电势为零。将待测电极与标准电极
组成一个原电池,通过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即
可得出相对电极电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