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1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_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_2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醉、无赖、卧剥、相媚好"等。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感受词中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感悟词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理解"醉",入情入境,诵读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指名背,评价1.对比发现:课件出示高鼎《村居》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高鼎的村居我们大家都要很熟悉。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村居,不过,它是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同学们观察一下,诗和词,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①多了一个词牌名。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它的题目。

词牌,即曲调。

②词分为上下两阕,也叫上片和下片。

③句子有长有短,字数不一。

所以,我们也把词叫做长短句。

一对比,词的三个特点就显而易见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描写田园风光的经典词作《清平乐。

村居》板书,齐读二、读——读通读顺,体会词韵。

1.自读课文。

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指名读课文。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3.随机正音。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姓名:郑倩澜学科:语文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宋词,对词这一种体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读通读懂这首词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要领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比较有难度,需要好好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醉媪锄剥”四个生字,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联想诗中情景的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
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作者向往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诗词,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受到美的熏陶。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出示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bao”、“bo”。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ao”。

(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把“剥”读错,老师纠正。

)教师指导“莲蓬”读音。

师:“读诗要慢一点”。

师:这首词有上下两段,中间停顿要长一点。

同学们读得时候要注意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读)师:这首诗,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生:我能读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不能做,但是也不偷懒,用手轻轻把莲叶放在地上,用手剥着莲子,那样子可爱极了。

师:“无赖”这个词听说过吗?生:我妈妈的单位上有个阿姨的孩子,回来不写作业,那个阿姨就说他的孩子有点“无赖”。

师:有点不听话的意思。

生:可以体会到小孩的天真快活。

师:就指的是小儿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可以看出来,小孩是趴在小溪边的。

师:这个“卧”是趴在溪边的"意思。

还可以是什么意思?生:还可以是“躺在”溪边。

师:一会趴着一会躺着,很悠闲。

生:小儿子腿晃着,说明他很放松。

生:腿在打着节拍,晃来晃去。

师:小儿子真够自在的。

要是我的话,我还会在草地上打个滚。

我们看到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可以从“大儿锄豆溪东”。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案例:5清平乐村居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案例:5清平乐村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中的景、物、人、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景象,增强体验感;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诗中的景、物、人、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讲解诗中的关键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美景、美好生活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我还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课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我还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了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7篇)《清平乐·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教案吧。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走近辛弃疾)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教学这首词时,我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诗词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在课堂的最后,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全文,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感受田园风光,体味作者情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让学生想象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农村画面。接着,我让学生关注词中的情感词汇,如“喜欢”、“悠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如“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你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体验?”,让学生主动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农村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并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词人辛弃疾,以他的视角来描述农村景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姓名:郑倩澜学科:语文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宋词,对词这一种体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读通读懂这首词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要领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比较有难度,需要好好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醉媪锄剥”四个生字,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联想诗中情景的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
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作者向往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诗词,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受到美的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