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水溶性铁酞菁的合成

合集下载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金属酞菁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光电领域、光敏电子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
应用。

因此,研究其合成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成不同金属酞菁(例如,铜酞菁、钴酞菁、
锰酞菁等),探究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对其光电性能进行
表征和分析,探究金属酞菁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前景。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制备不同金属酞菁
在实验室中制备不同金属酞菁,如铜酞菁、钴酞菁、锰酞菁等,并
对其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

2. 测量金属酞菁的光电性能
使用光电性能测试仪器对金属酞菁的光电性能进行测量,如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电化学行为等等。

3. 探究金属酞菁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金属酞菁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如有机场效应晶
体管、光敏电子器件等,研究其在光电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1. 液相法合成金属酞菁
2. 对金属酞菁进行晶体结构表征
3. 测量金属酞菁的光电性能
4. 探究金属酞菁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预期能够合成多种金属酞菁,并对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为相关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推动金属酞菁在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开题报告】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

【开题报告】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

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酞菁(Pc)类化合物的独特的物化性质,从1907年酞菁被发现至今越来越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关注。

作为一种高级功能材料,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与日俱增。

广泛用于高效催化、生物模拟、超导材料、非线性材料、信息储存、智能识别等尖端技术中。

然而,酞菁的难溶、难提纯和特殊构型分子的难合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酞菁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其具有良好的耐晒、耐热、耐碱、耐酸性及色泽鲜明等性能。

但由无取代基的酞菁类化合物存在溶解性能差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应用性能,因此人们在研究一种可以应用无取代基酞菁类化合物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溶解性好而又能兼具无取代基酞菁化合物优点的新型酞菁类化合物。

在早期的研究中,酞菁和金属酞菁主要是被用作颜料和染料,这主要是因为酞菁(特别是铜酞菁)制成的颜料和染料(蓝色、绿色)不仅色光十分鲜艳,着色力很高,而且十分稳定和无毒,是任何其它己知化合物不能比拟的。

为此,酞菁颜料(染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印刷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皮革、纺织品及食品中。

近年来,随着纺织品等工业对染料新品种的需求趋向于饱和,染料工业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因此在传统染料等方面的研究也趋向于缓慢,然而在许多特殊的领域,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对于所谓的功能性染料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主要内容和目标: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尿素、铁(高价Fe和亚价Fe)为原料,以钼酸铵为催化剂,在高温环境下反应,制备初始四硝基铁酞菁样品,通过多次酸洗碱洗,提高四硝基铁酞菁的纯度,然后加入Na2S·9H2O反应,生成四氨基铁酞菁,通过多次酸洗碱洗,提高四氨基铁酞菁的纯度,计算产率,分别对四硝基铁酞菁和四氨基铁酞菁进行混合均匀, 但同时尿素又是反应物, 要参与反应,因此加热到在尿素熔化后140℃左右, 应该恒温一段时间, 一方面防止尿素快速分解, 损失大量氨气, 另一方面,防止由于氨气释放太快而造成冲料, 损失原料。

【开题报告】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

【开题报告】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

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纤维素共价固定功能化酞菁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酞菁是一类由8个N 原子、8个C原子组成的16中心18π电子的芳香共轭体系的大环共轭配合物。

它具有颜色鲜艳、生产成本较低、着色性优异、良好的光、热及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可见光区有较好的吸收以及分子结构的可调节性。

除了用作传统的染料和颜料外,酞菁类化合物很早就被用作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敏化剂。

同时酞菁环内有1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铜、钴、铝、镍、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

通过改变不同的金属离子可以获得不同能级的金属酞菁化合物,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但由于无取代的金属酞菁几乎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

改善金属酞菁水溶性的方法,一般是在苯环上加入磺酸基或羧酸基团。

酞菁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催化化学、光化学、电化学、非线性光学、信息存储学、医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但酞菁的难溶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氨基取代酞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弱点,不但扩大了酞菁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而且更有利于通过氨基酞菁进行衍生化。

金属酞菁由于其优异的耐酸碱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均相催化反应不利于金属酞菁的回收,同时也会导致二次污染,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将其负载到合适的载体上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

金属酞菁以共价键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采用实验研究法,制备金属酞菁作为负载物,将其共价固定到有机物载体表面并优化条件。

从而优化实验工艺,得到实验工艺数据。

1.实验方法与内容以4-氨基邻苯二甲酸、尿素、金属盐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通过实验制取金属酞菁。

采用直接将金属酞菁衍生物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金属酞菁负载纤维样本。

其中金属酞菁环通过共价键与载体结合,以共价结合的方法负载金属酞菁。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主要途径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合成过程了解金属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掌握实验中各种试剂的使用
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掌握操作规范与安全常识。

实验原理:金属酞菁是由酞菁分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其中金属离子常见
的有Co、Cu、Fe等。

合成金属酞菁一般采用先制备酞菁钠,将其与金属盐在适当反应条件下反应即可得到金属酞菁。

实验步骤:
1. 酞菁钠的制备
取称量好的酞菁(0.2g)放入三颈瓶,加入甲苯(50ml)和氢氧化钠(1g),用磁力
搅拌器搅拌至溶解,然后在75℃下进行热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后离心,将上层透明的溶液过滤,过滤液收集并去掉甲苯,冷却后得到暗绿色的酞菁钠晶体,为下一步反应的原料。

(反应方程式为:H2C2N4M + NaOH → Na2H2C2N4 + H2O + M(OH)2)
结果分析:金属酞菁制备成功,样品为暗绿色结晶,红外光谱图中有明显的吸收峰,
符合金属酞菁的典型结构;元素分析结果为C:64.17%、H:2.79%、N:18.84%、Cu:
6.87%,符合理论值,说明金属酞菁合成得到。

结论:通过实验合成了金属酞菁,得到了暗绿色结晶的样品,且经元素分析、红外光
谱验证得到的样品符合金属酞菁的理论结构,合成过程成功。

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高分子金属酞菁是一类具有高度结晶性和电学性能的材料,在催化、光催化、光电转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以高分子基质作为载体可以提高金属酞菁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从而更方便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因此,研究高分子金属酞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对于拓展其应用领域,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

二、研究内容:
1. 选取适合作为高分子基质的聚合物材料,并进行改性处理;
2. 利用合成方法制备高分子金属酞菁,并进行表征分析;
3. 对制备得到的高分子金属酞菁进行催化性能测试,探究其在有机化学反应、光催化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表现;
4. 探究不同合成方式对高分子金属酞菁催化性能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 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制备高分子基质,并进行改性处理;
2. 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金属酞菁自组装体,并将其复合到高分子基质上形成高分子金属酞菁;
3. 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4. 对制备得到的高分子金属酞菁进行催化性能测试,包括有机化学反应、光催化和光电转换性能测定。

四、研究预期成果:
1. 成功制备高分子金属酞菁,并进行表征分析;
2. 探究高分子基质、金属酞菁结构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在有机化学反应、光催化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3. 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铁酞菁化合物

铁酞菁化合物

铁酞菁化合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酞菁是一种含有铁的芳香环化合物,通常被用作染料或涂料的颜料。

它的结构是一种卟啉结构,也就是类似于血红素或叶绿素的结构。

铁酞菁的主要特点是其鲜艳的蓝色色彩,因此在化学实验室和美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铁酞菁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瓦尔特·葛奇发现的。

他在19世纪末首次合成了铁酞菁,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自那时以来,铁酞菁已被广泛用于染料工业和颜料生产中。

铁酞菁具有很强的颜色稳定性,即使暴露在阳光下也不易褪色。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常用的颜料,用于油画、水彩画和艺术品的绘制。

铁酞菁还被用作染料,可用于染色纺织品、纸张和塑料制品等。

铁酞菁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它可以在光照下发生光敏反应,产生氧化铁或还原铁的产物。

这种性质被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用于光动力疗法或其他治疗方法。

铁酞菁是一种多功能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意义。

它的鲜艳色彩、稳定性和特殊化学性质使其成为化学领域中的一颗明星,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作用,还在艺术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随着更多的研究和发展,铁酞菁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篇示例:铁酞菁(Phthalocyanine)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有机色素。

铁酞菁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大环化合物,由四个四-吡啶环连接而成,中间还夹杂有四个氮原子和一个过渡金属原子。

铁酞菁化合物具有高度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和高效的光学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光电材料、生物医学领域、光学储存和传感器等。

铁酞菁化合物在合成、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很高的可调性,在工业和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铁酞菁分子的核心结构是由铁离子(Fe)嵌入在一个大环结构之中,这种结构不仅赋予了它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光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质。

铁酞菁可通过改变中心金属原子、取代基团和配体等方法,来调控其结构和性质,进而获得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

铁酞菁化合物

铁酞菁化合物

铁酞菁化合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酞菁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铁酞菁分子的结构由一个含有四个氮原子的大环和一个铁离子构成,这种结构不仅使得铁酞菁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磁性性质,还赋予它特殊的化学活性。

本文将介绍铁酞菁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铁酞菁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被用作染料、荧光探针和光敏剂等。

铁酞菁分子中的铁原子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谱响应,这种性质使得铁酞菁可以用于染料和荧光探针的制备。

铁酞菁还可以被用作光敏剂,通过光照来促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控制和调控的作用。

除了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外,铁酞菁还在生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铁酞菁可以被应用于生物成像、肿瘤治疗和药物传递等方面。

由于其光学特性和磁性性质,铁酞菁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

铁酞菁还可以被用作热敏剂,通过光照使其产生热能,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铁酞菁还可以被修饰为纳米粒子,用于药物传递和治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在材料科学领域,铁酞菁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铁酞菁可以被用于制备传感器、电子器件和电池等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铁酞菁可以作为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用于监测水质、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等。

铁酞菁还可以被用作有机光电器件和电化学电池的电极材料,用于转换光能和储存电能。

铁酞菁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其在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酞菁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对铁酞菁有更深入的了解,尽情探索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力和机遇。

【2008字】第二篇示例:铁酞菁是由铁原子和酞菁分子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

铁酞菁本身具有很好的光敏性和电化学性质,在生物医药、光电器件和催化领域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开题报告】八羧基钴酞菁的合成与表征

【开题报告】八羧基钴酞菁的合成与表征

开题报告应用化学八羧基钴酞菁的合成与表征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酞菁最早发现是在1907年,两位英国化学家Braun和Tchetniac企图用邻苯二甲酰胺与醋酸酐脱水反应来合成邻氰基苯甲亚酰胺时,结果意外得到了一种深蓝色的化合物,即无金属酞菁。

1927年瑞士科学家无意中制得了金属铜酞菁。

1929年英国ICI 公司发表了第一个生产酞菁染料的专利。

1935年,应用X-射线结晶分析方法证明了酞菁分子结构与晶型。

在之后的五十多年中,酞菁类化合物被广泛开发成了商品染料和颜料,同时,从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金属取代、不同周边取代的合成以及对它们的光化学、光物理性能的研究。

我国对酞菁染料的开发较晚,于1952年在沈阳化工研究所开发成功。

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酞菁在电子照相、太阳能电池、光盘存储和非线性光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一些金属酞菁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催化、光敏化和荧光特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国外生产酞菁颜料的厂家有二百多家,10-13个基本品种,常用的为7-8个,生产总量为6万多吨。

我国铜酞菁年产量已近万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而出口量仅占5%。

基本品种只有几个,常用的仅为2-3个,与世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在生产酞菁颜料中一贯使用三氯苯为溶剂,该溶剂不仅毒性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有强烈致癌物质多氯苯产生,对其进行改造已形成世界性的要求。

显然,我国当务之急在于革除三氯苯的要求,这一改造不仅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铜酞菁要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不可缺少的。

酞菁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晒、耐酸、耐碱性及色泽鲜明等性能,最初主要用于颜料、染料及印染工业。

除此以外,酞菁化合物还因在导电性、化学催化性、光电效应、液晶显示、气体敏感效应、光疗药物、光变色甚至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呈现优良的性能,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功能电子器件方面引起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青睐,近来年,水溶性酞菁及金属酞菁作为半导体、导电材料的研究已不鲜见,这些金属酞菁溶液或粉末的导电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LB膜技术、桥联配位体联接技术,可以增加试剂分子的有序性,从而提高其各种性能的应用.现在研究表明,金属酞菁化合物可以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模拟物,催化氧化氢供体底物而用于有关活性物质的分析,在模拟酶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水溶性铁酞菁的合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酞菁是由英国的A.Braun和T.C.Tcherniac在1907年研究邻苯二甲酰亚胺和邻氰基苯甲酰胺的性质时,偶然发现的。

1927年,德国弗来堡大学的H.de Diesbach和E.von der Weid试图通过邻二溴苯和氰化亚铜反应制备邻苯二腈,但是他们却意外得到了第一个酞菁金属配合物——酞菁铜。

1928年苏格兰的Scottish Dyes Co.Ltd.染料工厂在玻璃为内衬的铁制反应器中由邻苯二甲酸酐和氨制备邻苯二甲酰亚胺时,发现了以杂质形式出现在反应体系中的蓝色铁酞菁。

在早期的研究中,酞著和金属酞著主要是被用作颜料和染料,这主要是因为酞著(特别是铜酞著)制成的颜料和染料(蓝色、绿色)不仅色光十分鲜艳,着色力很高,而且十分稳定和无毒,是任何其它己知化合物不能比拟的。

为此,酞著颜料(染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印刷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皮革、纺织品及食品中。

近年来,随着纺织品等工业对染料新品种的需求趋向于饱和,染料工业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因此在传统染料等方面的研究也趋向于缓慢,然而在许多特殊的领域,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对于所谓的功能性染料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酞菁化合物作为一种优良的功能性染料,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酞菁类化合物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们在催化化学、光化学、电化学、非线性光学、晶体化学、超导物理学、信息材料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目前,对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比较多,通常有两种途径合成:一种是以邻苯二氰和相应的金属盐为起始物的邻苯二氰法;另一种是以苯酐、尿素和金属盐为起始物,在钼酸铵催化下完成的苯酐/ 尿素法。

工业上制备酞菁铁主要是用苯酐法,苯酐法又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两种。

较液相法生产条件苛刻且存在有机溶剂污染和回收问题,固相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简单,也是实验室制备酞菁铁经常采用的方法。

由于金属酞菁几乎不溶于水与有机溶剂,其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该缺陷,化学工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得了很多可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极大地拓宽了金属酞菁的应用领域。

目前改善金属酞菁水溶性的方法,一般是在苯环上加入磺酸基或羧酸基团,对于羧酸基团的加入虽已有文献报道,用液相法合成,要用三氯苯、硝基苯等有毒溶剂,对人的身体和环境都有危害,而且仅限于羧基取代金属酞菁的合成,其中心离子一般也只为Fe、Cu、Co等,没有充分考虑过渡元素的d电子数目不同对配合物的影响。

较液相法生产条件苛刻且存在有机溶剂污染和回收问题,固相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简单,也是实验室制备酞菁铁经常采用的方法。

本实验以均苯四甲酸酐为原料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水溶性金属酞菁。

通过单因素法考察铁酞菁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合成最优工艺条件。

具体研究思路与目标如下:
(1)苯四甲酸酐、尿素、钼酸铵、氯化铁在研钵中充分混合、研细,并将其转入小烧杯中进行加热熔融,待得到中间产物后,用盐酸饱和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处理,制得水溶性铁酞菁,最后用丙酮,无水乙醇,蒸馏水洗涤产物。

(2)对水溶性铁酞菁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掌握其合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3)优化合成工艺,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论文提纲: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实验方案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1.考察尿素用量对水溶性铁酞菁合成的影响。

2.考察熔融温度对水溶性铁酞菁合成的影响。

3.考察熔融时间对水溶性酞菁合成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实验采用由苯四甲酸酐、尿素、氯化铁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热反应(即苯酐法)---固相反应方法合成水溶性铁酞菁,再将其溶于盐酸饱和氯化钠溶液,过滤产物用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后用浓盐酸酸化到pH值为2左右,再离心分离。

此法克服了液相反应的缺点,而且纯度高、产率大。

采用红外光谱对水溶性酞菁进行结构表征,分别用不同温度下、不同熔融时间下以及不同尿素含量下进行红外结构表征。

实验主要考察尿素用量、熔融温度、熔融时间等因素对合成水溶性铁酞菁的产率影响,以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
[1] 潘勇,陈文兴,余志成.八羧基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J]. 浙
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19(3):141-144.
[2] 徐新宏, 陈大俊. 酞菁铁的微波法合成及表征[J].化学世界,2010.1(4):210-213.
[3] 杨亮. 酞菁铁化合物谱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福州大学, 2006,19-25.
[4] 殷焕顺,邓建成,周燕.金属酞菁的固相法合成[J].染料与染色,2004,41(3):150-
152.
[5] 殷焕顺,邓建成,向能军,刘黎.金属酞菁羧酸衍生物的固相法合成[J]. 染料与染
色,2006,43(3):17-19.
[6] 方瑛,题杨,陈大俊. 微波法合成八羧基酞菁铁及其对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J].硕士
论文,2009,12(10):27-29.
[7] 蒋亦芹,肖晓银.水溶液中羧基酞菁钴或铁低聚物对氧还原的电催化作用[J]. 华中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9(3):349-355.
[8] 黄金陵,彭亦如,陈耐生.金属酞菁配合物结构研究的一些谱学方法[D].福州大学功
能材料研究所,2001,1-5.
[9] 唐志辉,赵宗煌,丁肖华,涂云,未本美.八羧基酞菁铜的合成研究[J].化学工程
师,2101,177(6):6-8.
[10] 向能军.新型金属酞著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湘潭大学,2004,5-9.
[11] 刘丽珍.水溶性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福建师
范大学,2005.
[12] T. S. Fedorova, O. L. Kaliya, E. A. Luk’yanets, and V. M. Negrimovskii. Catalysis of
the Oxidative Chlorina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with Substituted Iron
Phthalocyanines[J].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2008,78(8):1611-1613. [13] Guofeng Wang,Nitia Ramesh,Andrew Hsu,Deryn Chub and Rongrong Chen. Density
functional heory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oxygen molecule on iron phthalocyanine
and cobalt phthalocyanine[J]. Molecular Simulation,2008,34(9-10):1051-1056.
[14] 王俊东,黄金陵,陈耐生.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J].福州大学化学化
工学院功能材料研究所,2004,23(9):1035-1043.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研究的整体方案如下:
文献的查阅与实验方案制定2010.11.01至2010.11.15
实验前期准备与摸索实验2010.11.15至2010.11.30
考察实验的影响因素,优化工艺条件2010.11.30至2011.02.16
毕业论文撰写2011.02.16至2011.04.20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当前,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污染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大代表性臭气:硫醇、硫化氢、氨气、三甲胺等对空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酞菁是一类高效催化剂,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和环保等领域作为光催化剂、电催化剂和生物内的多功能酶。

目前金属酞菁多应用于染料,光敏剂等方面,而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为此,酞菁配合物被喻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

本实验以均苯四甲酸酐、尿素、氯化铁为原料,钼酸铵为催化剂,采用固相法一步合成了水溶性铁酞菁,用红外和紫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此法克服了液相反应的缺点,而且纯度高、产率大。

研究反应工艺条件,尿素用量、熔融温度、熔融时间对水溶性铁酞菁合成的影响。

此固相合成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稳定、产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